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_第1頁
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_第2頁
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_第3頁
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_第4頁
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20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純含解析請點擊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題型注釋)1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在太空飛行期間的“神舟”七號飛船 河外星系 2013年2月15日,美俄衛星太空相撞產生的碎片 飛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號飛船的伴飛小衛星 吉林1號隕石A B C D【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天體包括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兩類,其中自然天體包括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云等;若某物質屬于某天體的一部分,則該物質不是(獨立)天體。在太空飛行的“神舟”七號飛船、天體撞擊產生的碎片、飛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號飛船的伴飛小衛星都屬于天體;而河外星系屬于天體系統,由天

2、體構成,但不是天體;吉林1號隕石屬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體。考點:天體的判斷2下列各圖中的大中小圓分別表示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確表示它們三者之間關系的是( )【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地月系,它屬于太陽系,而太陽系又屬于銀河系,銀河系之外的天體系統統稱河外星系,因此B正確??键c:天體系統的層次讀下列圖、表,回答以下問題。質量地球=1體積地球=1大氣成分表面平均溫度()N0.050.056幾乎無大氣晝350、夜-170M0.820.856CO2、N2480、-33(云)地球11O2、N2為主223圖中的M、N天體分別為是( )A.月球、水星 B.火星、土星C.水

3、星、金星 D.金星、水星4與地球相比,天體M沒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水 距日較近,表面溫度較高沒有堅硬的地表 體積和質量很小A B C D【答案】3D4A【解析】試題分析:3按照距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圖中N、M分別是距太陽最近的兩顆行星水星和金星。4從表中可以看出,M星質量和體積與地球差別不大,其大氣成分以及表面平均溫度和地球差別很大。考點:太陽系八大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5太陽的能量來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強烈活動 B.內部物質的核裂變反應C.內部物質的核聚變反應 D.放射性元素衰變產

4、生的熱能【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太陽的能量來源是太陽內部物質的核聚變反應,即兩個氫原子核聚變為一個氦原子核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釋放出能量??键c:太陽的能量來源2012年太陽活動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期,據此回答下列問題。6作為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太陽黑子出現在(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平流層7下一個太陽活動低峰年約在( )A.2010-2011年 B.2017-2018年C.2022-2033年 D.無法確定8下列現象不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產生影響的是( )A.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光B.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氣溫升高C.無線短波通訊受到干擾D.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答案】

5、6A7B8B【解析】試題分析:6太陽大氣層由內向外依次是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黑子出現在光球層上。7太陽活動的周期約為11年,2012年是太陽活動高峰年,則下一次高峰年約為2023年,兩次高峰年之間是低峰年,故約在2017年-2018年。8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包括在兩極地區產生極光、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等。而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和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有關??键c:太陽活動發生層次、周期、影響。9如圖所示說法正確的是( )A目前,黃赤交角的度數是6634B圖中角是黃赤交角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D南北回歸線的度數等于黃赤交角度數【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黃赤交角是黃道面和赤

6、道面的夾角(即圖中的),目前的讀書是2326,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因此,南北回歸線的度數等于黃赤交角的度數??键c:黃赤交角【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運動,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甲、戊),之后直射點北移,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乙),之后,直射點南移,秋分日直射赤道(丙),秋分日后,直射點繼續南移,冬至日移動到南回歸線(丁),之后北移。因此,今天(2014年11月某日)太陽直射點位置應介于丙和丁點之間。考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備受矚目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于2013年12月初發射升空,所攜帶的我國第一輛月球車首次實現在月面的

7、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活動。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1嫦娥三號探月衛星發射時,地球的繞日公轉位置最接近上圖中的( )Aa點 B.b點 Cc點 Dd點12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位置是( )Aa點 Bb點 Cc點 D.d點【答案】11C12D【解析】試題分析:11從右圖可以看出,地球公轉軌道的左位置起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春分日,因此發射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c點附近。12每年1月初,地球公轉到其軌道上的近日點,此時公轉速度最快,之后逐漸減慢,至7月初減為最慢,之后加快。圖中d點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不久,接近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最快??键c:地球公轉軌道和速度2013年6月11日,我國

8、成功發射了第五艘航天載人飛船神州十號,開辟了我國太空教育的新篇章。北京時間6月20日10時04分至10時55分,山東籍老鄉王亞平進行了太空授課,展示了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物理現象。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3太空授課直播期間,下列城市中正值深夜的是( )A.舊金山(122W) B.巴黎(2E)C.莫斯科(37E) D.東京(139E)14神州十號發射至太空授課期間,地球的公轉速度變化特點是( )A.越來越快 B.越來越慢C.先加快再減慢 D.先減慢再加快【答案】13B14B【解析】試題分析:13太空授課時間為北京時間10:0410:55,即120E的地方時為10:0410:55,據此計算此時舊金山(1

9、22W)、巴黎(2E)、莫斯科(37)、東京(139E)的地方時分別為17:5618:57、2:123:03、4:325:23、11:2012:11,正值深夜的是巴黎。14每年1月初,地球公轉到其軌道上的近日點,此時公轉速度最快,之后逐漸減慢,至7月初減為最慢,之后加快。太空授課期間,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慢??键c:地方時計算、公轉速度變化15一架飛機于北京時間10月2日2:00從北京飛往紐約(西五區),請問飛機起飛時紐約的區時為( )A10月2日3:40 B10月1日13:00C10月1日17:40 D10月2日19:40【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紐約(西五區)區時比北京時間(東八區)晚13小

10、時,故飛機起飛時紐約的區時=北京時間-13小時=10月2日2:00-13小時=10月1日13:00.考點:區時計算2013年3月23日當地時間20:3021:30,全球有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座城市陸續熄燈1小時,參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倡導的“地球一小時”活動。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6當悉尼(151E)開始活動時,世界時為( )A23日20:30 B23日10:30C24日20:30 D24日10:3017當圖中“今天”為3月23日時( )A沒有城鎮參加“地球一小時”活動B大多城鎮參加了“地球一小時”活動C僅少數城鎮參加了“地球一小時”活動D所有城鎮參加了“地球一小時”活動【答案】

11、16B17A【解析】試題分析:16悉尼位于東十區,其區時比世界時(零時區區時)早10小時,故悉尼開始活動時(悉尼區時為23日20:30),世界時為23日10:30。17圖中國際日界線和自然日界線經度相差90,據地球自轉方向可以判斷出0時經線為90E、180地方時為6:00,故23日的經度范圍為90E向東到180,其時間范圍為該日的0:到6:00,而“地球一小時”活動時間為當地時間23日20:30以后,因此,圖中沒有城鎮參加“地球一小時”活動。考點:區時計算18如下圖中從AB,從CD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 )A都向低緯偏B都向高緯偏C都向東偏D都向西偏【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

12、右,南半球向左,因此,圖中從AB物體水平運動方向向右即向東偏;從CD物體水平運動方向向左即向東偏??键c:地轉偏向力的方向。下圖為某日四地晝夜狀況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9四地中地方時6:00日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關于圖中四地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日出早于乙地B丁地位于北極圈C甲地緯度高于乙地D甲乙丁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答案】19C20D【解析】試題分析:19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日不同地區晝夜長短不同,故非二分日,而此日丙地夜長為12小時,說明丙地位于赤道,日出時間為地方時6:00.20晝長越長,日出越早,甲地夜長為9小時,其晝長為15小時,短于乙地晝長(17小時),故甲

13、地日出晚于乙地;丁地晝長為24小時,即出現極晝,說明該地位于極圈內,但無法判斷是南極圈還是北極圈內;甲乙兩地均晝長夜短,說明在同半球,且晝長長的地區緯度較高,乙地晝長長于甲地,故乙地緯度較高;甲乙丁均晝長夜短,說明在同一半球。考點:晝夜長短變化甲、乙、丙三幅圖所示的是地處不同緯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時的陽光照射情況(a或b)。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1對三地位置判斷正確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C乙地位于南溫帶 D丙地位于北溫帶22在甲圖中當b代表的節氣出現時( )A太陽直射南回歸線B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小值C悉尼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大值D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答案】21B22D【

14、解析】試題分析:21甲圖中二至日太陽分別從南北兩側照射且兩日太陽高度相同,因二至日太陽分別直射南北回歸線,因此說明甲地位于赤道;二至日太陽均從南側照射乙地,說明乙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北溫帶);二至日太陽均從北側照射丙地,說明丙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南(南溫帶)。22甲圖中b表示太陽從北側照射赤道,說明此日為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包括北京)正午太陽高度均達到全年最大值,整個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小值,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键c: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23假如黃赤交角變為20,則( )A熱帶范圍擴大 B溫帶范圍不變C北極圈緯度為70N D南回歸線南移【答案】C【解析】試題

15、分析:熱帶之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若黃赤交角變為20(減?。?,則熱帶范圍減小,溫帶范圍增大;極圈度數是黃赤交角的余角,因此北極圈緯度變為70N;南回歸線度數變為20S,北移326??键c:黃赤交角和五帶的劃分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4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 ( )A地殼 B上地幔頂部C上地幔上部 D地核25有關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B該界面處只

16、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D地震波經過該界面后傳播速度明顯加快【答案】24C25D【解析】試題分析:24地球內部熔巖來源于軟流層,其位置在上地幔上部。25熔巖所在圈層為地幔,其與地殼間的界面為莫霍面,在該界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撥波速都明顯加快(均能穿過);莫霍面的地下深度即地殼厚度,陸地部分比海洋部分厚。考點: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26“高處不勝寒”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缺少( )A.太陽輻射 B.大氣輻射C.短波輻射 D.地面輻射【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因此,海拔越高的地方,所獲得的地面輻射越少,其溫度越低??键c:近地面大氣的熱量

17、來源27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較為溫暖,這是因為( )A.多云的白天地面輻射強烈 B.多云的白天大氣輻射微弱C.多云的夜晚地面熱量散失較多 D.多云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強烈【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多云的夜晚,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強,大氣保溫作用強,因此地面溫度不太低。考點:大氣的保溫作用28下圖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緯度,其中晝夜溫差最小的是( )【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晴朗天氣,大氣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均較弱,因此晝夜溫差大;相反,陰雨或多云天氣,晝夜溫差小。海洋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使得陸地升溫和降溫速度均比海洋快,相同天氣條件下,其晝夜溫差比海洋大??键c:大氣的受熱過程29下列四幅圖示

18、的熱力環流中,錯誤的是( )【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熱不均,受熱多的地方氣流上升,受熱少的地方氣流下降,故A正確;白天,山坡受熱快,氣流上升,谷底受熱慢,氣流下降,B圖正確;白天,陸地受熱快,氣流上升,海洋受熱慢,氣流下降,C圖錯誤;和郊區相比,城區溫室效應更加顯著,其溫度高于郊區,氣流上升,D正確。考點:熱力環流30下圖是北半球近地面各種力對風的影響示意圖,圖中關于各箭頭的說法正確的是( )a從高壓指向低壓,垂直于等壓線,是水平氣壓梯度力b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風速也越大c是使風向發生變化的水平氣壓梯度力c是使風向向右偏轉的地轉偏向力A B C D【答案】C

19、【解析】試題分析:圖中a由高壓指向低壓,且垂直于等壓線,是水平氣壓梯度力;b的方向和風向相反,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風速越??;c的方向垂直與風向(物體運動的方向),且位于風向右側,說明是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键c:大氣的水平運動31(10分)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大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 。(2)用箭頭在圖上標出環流模式。(3)甲、乙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 。(4)一般情況下,甲、乙兩地對應的天氣狀況分別是:甲地 ,乙地 ,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5)假若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則甲、乙之間的風向為 風,丙、丁之間的風向為 風。(6)假若圖示環流為城市熱島環流,則表示

20、郊區的是 地。假若圖示環流為白天的海陸間熱力環流,則表示陸地的是 地。【答案】(1)乙甲丁丙(2)按照“甲丁丙乙甲”的方向畫出箭頭即可(3)甲(4)陰雨 晴朗 乙(5)東北 西(6)乙 甲【解析】試題分析:(1)丙點位于高空等壓面上方,其氣壓低于該等壓面上的氣壓,丁點位于等壓面下方,其氣壓高于等壓面上的氣壓,因此,丁點氣壓高于丙點氣壓;由氣壓的產生原因可知,近地面的甲乙兩點氣壓高于高空丙丁兩點氣壓;在熱力環流圖中,近地面氣壓中心和高空氣壓中心相反,可知,近地面乙點氣壓高于甲點。因此,氣壓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甲、丁、丙。(2)近地面甲地氣壓低,說明該處受熱多、氣流上升,同理,乙地氣流下降;在同一

21、水平面上,氣流由高壓向低壓運行,因此,高空中氣流由由丁到丙,近地面氣流由乙到甲。(3)甲處氣壓低于乙處,說明甲處受熱多,乙處受熱少。(4)甲低氣流上升,大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易形成陰雨天氣,乙處氣流下降,水汽不易凝結,多晴朗天氣。下墊面相同時,晴朗天氣晝夜溫差更大。(5)乙是高壓,甲是低壓,因此,甲乙之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由乙指向甲,在其作用下形成北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逐漸右偏(北半球)而形成東北風。丁是高壓,丙是低壓,因此,丙丁之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由丁指向丙,在其作用下形成南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逐漸右偏(北半球)而形成,因高空幾乎沒有摩擦力,因此,最終風向垂直于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22、,形成西風。(6)在城市熱島環流中,城市氣流上升,郊區氣流下降,因此,圖中乙是郊區,甲是城市??键c:熱力環流評卷人得分二、雙選題(題型注釋)第II卷(非選擇題)請點擊修改第I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題型注釋)32(8分)讀太陽系局部圖,圖中C所在區域為小行星帶,回答問題。(1)A是 星,B是 星。(2)按結構特征分類A星屬 行星,B星屬 行星。(3)A星內側為 ,該星有生命物質存在的自身條件有: 【答案】(1)火 木(2)類地 巨(3)地球 適宜的溫度 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 液態水【解析】試題分析:(1)按照距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23、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因此A.B分別是火星和木星。(2)按照結構特征,可將八大行星分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三類,其中火星(A星)屬于類地行星,木星(B星)屬于巨行星。(3)火星運行軌道內側是地球運行軌道,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自身調教包括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以及液態水三方面??键c:太陽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33(12分)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示意” 圖,回答各題。(1)圖中E、F代表的地震波類型分別是:E ,F 。(2)地下M處地震波波速 ,說明這里存在一個不連續面,這個不連續

24、面M叫 ,其陸地部分平均厚度為 Km.(3)地下G處,E波和F波的變化表現為E ,F ,說明這里存在另一個不連續面,這個不連續面G叫 。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各題。(4)圖中B圈層為 圈。它占據了C圈層的 。(5)巖石圈包括圖中的 和 。(填字母)【答案】(1)橫波 縱波(2)明顯增加 莫霍界面 33(3)完全消失 波速突然下降 古登堡界面(4)生物圈 全部(5)D E【解析】試題分析:(1)縱波可以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介質中傳播,而橫波只能在固態中傳播;且縱波波速大于橫波波速,因此圖中E是橫波,F是縱波。(2)從圖中可以看出,在M處,縱波和橫波波速都明顯加快,此處為莫霍面,該面以上部分為地殼,陸地部分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G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該界面稱為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4)圖中A是大氣圈,B是生物圈,C是水圈,D是巖石圈,生物圈占據了大氣圈的下部,巖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5)巖石圈主要有固體的巖石組成,包括了整個地殼(D)和地幔(E)的頂部。考點:地球的圈層結構評卷人得分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