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中西方的道德觀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強調個體本位,而中國人提倡群體本位。中西方道德觀的不同,使中西方的倫理體系和 道德規范具有了不同的特點:西方重契約,中國重人倫;西方重理智,中國重人情;西方倫 理重于競爭,中國則偏重于中庸、和諧;西方的倫理道德是以人性惡為出發點,強調個體的 道德教育,中國儒家是從人性善的觀點出發,強調個體的道德修養。宇宙觀是文化的核心,西方的宇宙觀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和抽象邏輯思維基礎之上的機械綜合 論宇宙觀。這種宇宙觀的特點是:在研究人與人和人與物的關系中,以研究人對物、人對自 然的關系為主;在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上,強調兩者的對立與分裂;注重思辨理性;注重實證 分析。與西方相反,
2、中國人自古代起就習慣于從總體方面去認識事物,把世界看成本質上是一個不 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并用這種觀點去解釋一切事物的現象,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有機整體 論宇宙觀。在對待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上,突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正如梁啟超 所說:“中國哲學專注重人與人的關系”,而“希臘及現代歐洲,專注重人與物的關系”對精 神與物質的關系,中國傳統哲學注重二者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如老子提出以“道”作為世界 的本原,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道統一萬物。把世界看成是一個生 生息息運動發展著的有機整體。中國人是注重群體意識,偏重道義,貴中庸和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
3、是對國家一體的群體意識的抒發;“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謀道,小人謀 食”,“不成功便成仁”,是對儒教重義輕利價值觀的理論化表現。梁啟超先生說:“我國民之 中庸妥協性世無兩也,無論對個人、對社會、對自然界最能為巧妙的順應,務使本身與環境 相妥協,而其妥協且比較的常為合理的,此中國人一種特別天才也?!蔽鞣街T國人則是注重個 體意識,偏重功利,好走極端。黑格爾說:西方“各人都保持他自己的地位,專注于個性的 發展,要表現他們并且在表現中找著快樂?!瘪R克思說,基督教是與絕對的金錢崇拜相適應的。 起初,“金錢是商品在天國的存在,而商品則是金錢在塵世的存在”,中世紀的羅馬教會本身 就是“金錢的主要宣
4、傳家”。對于西方人的偏執一端,梁啟超也有很好的論述:“西洋人極不 易妥協,萬事皆確執,而感情常走極端。故一民族以小小言語之同異,決不肯舍己以從人。 纖芥之不自由,寧犧牲一切以爭之,宗教上之信仰,更絲毫不肯遷就,有反于其良心者,則 盡其力之所及以排擠之,”中國人是柔中寓剛,以柔道取天下,西方人是強權和競爭, 以剛道取天下。美國心理學家Alfred認為,語言不同的人思維方式也不同。他認為,漢 語的“事實實體化,(名詞化方式)有限,漢語中又沒有“虛擬式,所以中國人抽象思維能 力的發展受到限制,不善于反事實推論。(Bloom, 1981 The Linguistic Shaping of Though
5、t) Bloom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測試者被問及下面的問題:英語:If all circles were large and this small triangleA were a circle, would it be large?漢語:假如所有的圓圈都很大,如果這個小三角形詩歌圓圈,那么這個三角形是不是很大? 被測試的美國人83%和25%的臺灣人給予肯定答案,有一位中國人還說,“你們總想讓我默認 一些本來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不這樣做?!睆倪@以事例看,中國人重直觀感受,切身領悟,習慣于對事物進行具體理悟,養成生動活潑 的具體直接的思維表達方式。直覺的思維方式是中國傳統的主要思維方式。直覺
6、就是通過感 官器官感悟客體,或通過下意識和潛意識直接把握事物。直覺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邏輯歸納 推理,演繹推導,而是基于有限的事實,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 其規律性聯系做出識別、理解和判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靈感和頓悟。這種直覺的思維方式 使得中國人認識世界基本是靠體知而不是認知,這也是中國人相信“眼見為實”、“摸著石頭 過河”的原因。中國人遇事習慣從整體到具體或局部考慮問題,由小到大,先全面,后具體 的圓式思維模式。英語中有“虛擬式”這一標志著反事實思維的明確標志。因此,母語是英語的人抽象思維能 力充分得到發展,善于注重反事實推論,思辨理性。在西方人看來,只有思辨理性的東西
7、才 是最真實、最完善、最美好的,因此,從古希臘時代起,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都把抽象的 邏輯思維方式作為認識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的手段。從古希臘時期起,西方人就非常注 重實證與分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近代科學的興起,這種實證和分析的思想方法更加 發展,邏輯思維和實證分析便成為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他們凡事習慣從具體或局部到 整體考慮問題,一種由點到線,通過分析和邏輯推理的線式思維模式。西方人重知識性分析、 邏輯驗證,習慣于對事物進行細密解剖,層層推演,因而有較高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方法。 家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社會單位,由于文化傳統不同,家庭的組成及觀念就不同。在 西方核心家庭(n
8、uclear family指僅有夫婦兩人和小孩子)占主導地位,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一個家庭中有兩代以上)數量很少。兒女成年以后不論成家與否,一般都離開父母,單 獨居住。父母年老也很少與已婚的兒女住在一起。只有鰥寡老人偶爾與兒女合住。一般成年 的美國人如果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通常要向自己的父母付房費和伙食費。同樣,老年的父母如果 與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也會這樣做。這樣做顯示了各自的獨立精神、自食其力和對自己負責 的精神。老人年紀太大無法照顧自己,常常住進老人院,而不愿意與兒女住在一起,增加兒 女的負擔。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的家庭是數代同堂的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9、實際上,大家庭即使 在封建社會三代四代同堂的家庭存在著,但并不普遍。由于經濟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歷代家 庭人口的平均數為5-6人。大家庭需要經濟實力維持。目前,我國核心家庭呈上升趨勢,但仍 有數量不少的大家庭。據統計,在我國仍有大約30%的家庭屬于大家庭。尤其是在農村三代同 堂的情形仍很普遍。中國家庭中內外有別,長幼有序。例如,父親的父母稱為祖父、祖母,但母親的父母卻稱為外 祖父、外祖母。堂親(父方)與表親(母方)在親疏關系上也十分不同。在英語中僅有 grandfather,沒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之分。同樣,在英語中哥哥和弟弟一般并不 區分,brother 一詞適用于兩種情況,如果一定要
10、說明需要再加其他的詞。堂兄、堂弟與表 兄、表弟在英語中更無區別。但是在漢語中區分兄弟是極為重要的。儒家所說的“五倫”中 就有“兄弟”與“君臣”、“父子”、“夫婦”并列,“長兄如父”。這就反映了中國家庭中的家 長制。家庭成員都要聽從與家長。個人自幼聽命于父兄,長大后服從于官長或君王。為了家 庭或家族利益,有義務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獻出寶貴生命。個人奮斗、讀書應試、金榜題名、 衣錦還鄉是為自己享受,但更主要的卻是光宗耀祖,給家庭家族榮譽增光,為家族門風添彩。 相反,在以個體為本的西方文化中,個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導因素,家庭是次要的。包辦婚 姻是不可思議的。西方青年擇偶一般不需征得家長的同意,更不需征
11、求其他親屬的意見,主 張自由戀愛、自由結合。有時這種自由達到了非常離奇的程度,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可以 同和他母親或祖母年齡相差無幾的女性結合。不管美丑、年齡、婚否,家庭是否反對,他們 追求自身欲望的滿足。美國學者克雷西說過:他們是沒有家庭的國家,他們的民族是一個 個被拆散了的個人。這同中國人互相關心、互相依存、休戚與共、患難相扶的心理和在夫妻 兩人世界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取向大相徑庭。二、中西文化上的差異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通過“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大地-至此,長達2000多年 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
12、礎,也 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開始行成。而此時的西方各國(主要指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 國家。此后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不論 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因此, 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諧”, 少了些“爭斗,。而西方各國,隨著莊園經濟的不斷擴大,游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游牧 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爭”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 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鐮” 了。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是在16、17世紀,此時 的
13、西方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變革。思想方面,“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后來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人文主 義”思潮的傳播,將人的思想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也使得自我私欲過度的膨脹,更加深了西 方文化的“爭”。政治方面,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資本主義的侵略 性以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剡^頭來看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于現狀,仍然做著“天朝” 的美夢。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 了。再者,由于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 自閉性,人們也安于現狀,不想也不敢去“思變”。中西文化的差異
14、還集中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 講究的是逆來順受、是來生。而西方的教義,雖然也強調來生,講究受難,但不論基督教還 是伊斯蘭教,也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反抗異教徒等,如圣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 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的形成也與其形成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道教的產生和佛教的傳入是 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專制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一種能夠安撫人心,利于安定的 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進而維護其統治。而西方各國,大多是松散的邦城,各國的統治者都希望通過戰爭獲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 立統一的國家成為他們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為了發展本教,打擊異教,于是與統治 階級相“勾結”,根據統治者的侵略欲望,對教義進行適當改動后成為了其統治工具,同時也 使其教得到了發展。例如歐洲“宗教改革”。再者,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對“愛”的詮釋上,在中國文化里,對“愛,強調的是“大 愛”,是對蕓蕓眾生的大愛。而在西方社會里,人們更加突出自我,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因 此,在西方文化里的“愛”主要是對自己,對家人或是某個個體的“小愛”。形成這樣的差異其實與文化形成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華夏文化的形成 與發展都是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因此,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 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好的統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產品加工與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考核試卷
- 紙容器新型材料開發與應用考核試卷
- 紙制品行業供應鏈管理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液壓系統在高海拔地區的適應性考核試卷
- 生態農業與綠色食品經濟考核試卷
- 油料作物種植園農業信息化建設考核試卷
- 生態補償機制考核試卷
- 石棉在油氣加工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可靠性測試考核試卷
- 玉米加工過程中的智能檢測與故障排除考核試卷
- 食材配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DLT 5285-2018 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800mm以下)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
- 2024五保戶集中供養協議書
- 北京海淀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中考試卷
- 西方文明史導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耳穴臨床應用-運動恢復新技巧
- 上海市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 人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全冊合集
- 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政策研究
- 汽車發動機原理(第5版) 課件 第三章 柴油機混合氣形成和燃燒
- 隧道爆破人員教育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