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finish企業倫理研究中理論觀點_第1頁
3finish企業倫理研究中理論觀點_第2頁
3finish企業倫理研究中理論觀點_第3頁
3finish企業倫理研究中理論觀點_第4頁
3finish企業倫理研究中理論觀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生企業倫理課程企業倫理研究中的理論觀點介紹王新超組織管理系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2022/8/101歷史的分析2022/8/102古希臘的哲學觀點主要是亞里士多德的“美德或“善的觀點由于人是有良知的,內在的標準會約束個體的行為,當每個個體都表現善的行為時,社會整體就會產生有秩序的結果教育,特別是美育,是導致社會環境有序的根本方法判斷行為的道德標準,也就是行為的結果,能夠符合人的本性,滿足個體的根本欲望;因為,人的本性是美好的,只是環境的不良改造,使人產生惡的行為傾向2022/8/103核心的思想由于倫理問題是涉及行為雙方產生的結果在現實社會環境中,我們的大多數行為過程是一種零整合選擇過程,

2、而不是非零整合選擇過程這就決定,我們的行為多少都可能對對方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倫理的標準,就是判斷產生傷害的程度,以及能造福對方的程度2022/8/104內在標準的限制無法反映社會的復雜性,現代社會的狀況與傳統社會相比較,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無法確定個體良知的程度,也沒有可操作性的檢查標準針對個體行為,有明確的責任承擔者,但對于企業,組織的責任承擔不能集中于個體的責任中2022/8/105古典經濟學的觀點亞當-斯密強調市場的“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市場的調節,不僅是對生產活動,經營行為的調節,通過相應的社會壓力,輿論與抵抗行為的壓力,也可以限制不道德的行為2022/8/106市場

3、的自發力量的限制主要問題是假設人是完全理性的動物,具備充分的理性思考的條件,但事實并非如此自發力量的作用,需要時間的準備,許多不道德的行為在短時間內難以表現出影響的不良后果,產生不應有的損失2022/8/107鏟除剝削的觀點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活動,資本家追逐利潤的動機,必然產生不平等,乃至不道德的行為倡導社會平等,生產是為社會成員的需要,而不是追逐利潤當企業的生產活動是以滿足社會成員需要為目的,就可以保障企業行為的道德性2022/8/108社會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從外在因素消除不平等狀態,使企業失去主要的、真正的責任者,導致企業經營活動失去應有的動力滿足根本的需求,失去創新、開展的動力,也

4、使企業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社會使命,喪失自己的社會功能在問題表現的初期,不能預見成熟的解決問題的條件與方法2022/8/109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商幫與商人精神晉幫與徽幫是傳統商幫的典型代表商幫文化和倫理精神的共性,就是“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誠信為利徽商的“賈而好儒促使自身直接攀緣封建政治勢力,與封建宗族勢力結合,成為獨特的經營手段徽商強調商與儒的結合,有力推動了“京劇的改革與開展2022/8/1010強調文化因素但更看中政治勢力的保護在注重傳統文化因素在交易行為中的作用,利用人們對文化的尊敬,產生商業信譽的同時,更強調對社會中政治較強勢力的投靠與利用這是傳統中國商業文化,商業倫理的一個重要特

5、點注重社會時世的開展,構成中國傳統商業倫理與精神的根底。“小生意與小勢力官僚勾結;大生意與權勢大的官僚勾結,這是商幫生存開展的依靠 - ?商道?2022/8/1011對道德倫理行為的一般分析2022/8/1012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理論開創道德兩難的研究方法一個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種昂貴的特效藥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創造并控制這種藥的藥劑師提出先付一半的錢,另一半以后再付,卻遭到藥劑師的拒絕。海因茨為挽救妻子,假設偷取藥品就違背了社會“不許偷盜的規那么;假設遵守社會規那么,就使妻子等死 2022/8/1013個體的道德開展層次通過對個體道德行為開展的觀察,柯爾伯格提出道德開展三階段的觀點三

6、個開展階段,應該反映行為的道德水平從低到高的演變,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到達第三階段,也沒有任何人能永遠保持在第三個階段大多數人的行為是在不同階段之間轉換2022/8/1014第一層次:前道德時期階段1,懲罰與服從的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但凡權威人物選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們批評的就是壞的。他們道德判斷的理由是根據是否受到懲罰或服從權力。他們憑自己的水平作出防止懲罰和無條件服從權威的決定,而不考慮懲罰或權威背后的道德準那么。階段2,工具性的相對主義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兒童首先考慮的是,準那么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別人的需要,并初步考慮到人與人的關系,但人際關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關系。對自己

7、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壞以自己的利益為準。在懲罰服從取向下:海因茨不能偷藥,因為要坐牢在相對功利取向影響下:海因茨可以偷藥,出獄后仍可以與妻子在一起2022/8/1015第二層次:傳統道德時期階段3,人際關系的定向階段或好孩子定向。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贊。階段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意識到了普遍的社會秩序,強調服從法律,使社會秩序得以維持。兒童遵守不變的法那么和尊重權威,并要求別人也遵守。由于個人反響受環境因素,別人的評價影響,所以,海因茨應該偷藥,救妻子別人會理解,而不偷藥,別人會認為他殘忍

8、2022/8/1016第三層次:后道德時期階段5,社會契約的定向階段。在前一階段,個人持嚴格維持法律與秩序的態度,刻板地遵守法律與社會秩序。而在本階段,個人看待法律較為靈活,認識到法律、社會習俗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說來,這一階段是不違反大多數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單一的規那么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道德判斷靈活了,能從法律上、道義上較辨證地看待各種行為的是非善惡。階段6,普遍的道德原那么的定向階段。這個階段個人有某種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條文的、較確定的概念。在判斷道德行為時,不僅考慮到適合法律的道德準那么,同時也考慮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義的道德準那么。

9、道德判斷已超越了某些規章制度,更多地考慮道德的本質,而非具體的準那么。在社會法制取向影響下:海因茨有權利得到藥,如果藥劑師不同意,政府應該出面處理在價值觀念取向影響下: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良知之上,法律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022/8/1017道德教育的根本觀點 道德行為的必要性: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德行為的可能性:兒童的道德開展是有階段性的。道德開展階段的特點,循循善誘地促進他們的開展。道德教育的執行: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廣泛開展各種道德教育活動,提供略微超出兒童開展水平的 社會道德問題讓他們討論,以激發他們去實現更高階段的道德水平,

10、使他們的思維模式向更高水平開展。2022/8/1018市場經濟的根本條件2022/8/1019市場體系有效運作的條件擁有可占有和控制私有財產的權力:允許私人占有財產,并尊重私有財產權,使交易雙方能放心交換;責任,承諾擁有買賣產品和效勞的自由選擇權:自由選擇權使競爭能夠控制市場,自由選擇權保證花錢能夠買到任何想要的產品;關注開展能獲得關于這些產品和效勞的準確信息:準確的信息保證購置者在市場中可以找到需要的產品與效勞,才能保證自由選擇權;重視質量1864-19202022/8/1020市場活動的道德倫理反映市場活動的秩序,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維護既有法律、行業的標準,也要有道德倫理的標準2022/8/

11、1021佛里德曼的企業倫理責任觀點在1963年他的?資本主義與民主?一書中,佛里德曼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只是獲得最大化的利潤,他反對企業參與社會活動其前提是,每個社會組織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它必須做其應該做的事企業的功能就是為社會提供財富,同時,主要是為股東與投資者創造財富;提高生產率,培訓人員,加強管理,這都是實現企業根本目的的手段企業不能為參與社會活動而損害了所有者的利益2022/8/1022企業對股東的責任傳統觀點首先強調: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股東效勞。經營者的義務就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最大努力為股東創造利潤持反對觀點的人認為:股東往往無視企業長期開展,只注重自己短期利益的回報,這對企業的

12、損害極大;另外,企業更應該思考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比方,員工、企業所在社區,他們與企業關系比股東更密切股東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讓企業破產;但只有企業的更廣范圍的利益相關者們,希望企業長期存在并開展2022/8/1023企業的內部道德責任不造成任何危害,這是企業最低的道德要求其次,企業的開展依賴制度的存在,因此,企業有道德義務不危及制度,這就是市場自由競爭的制度企業還需要在經營過程中做到公平,交易的公平最后,企業的根本義務要遵守合同,誠信2022/8/1024對市場與商務活動的錯誤認識人們一直對市場活動的物質性特點予以成認,但卻無視了其人性化的特點創造價值追求金錢的過程,不僅是一種謀生的

13、手段,其中存在責任與價值動機的思考比方,如果我們回憶自己工作中曾經有過的快樂印象,肯定人們會想到自己的同事、愉快的活動;因此,金錢下面實際掩蓋了人們真正的需求世俗對自私自利、拜金主義的強調,掩蓋了市場與商務活動的許多美德,包括:為組織以及生產的產品與效勞做出奉獻的自豪感、恪盡職守的無私、與他人的良好關系、相互間的關愛不圖回報的道德精神等2022/8/1025重新評價認識商業與企業倫理20世紀初期,德國哲學家格奧格-西默預言了金錢的非人道特點,由于金錢成為萬能的交換中介,甚至包括了情感與道德在內的任何事物的代價,從而,使市場與商務的行為,充滿了不道德的結果由于人們過于強調商務活動的冷漠無情、道德

14、敗壞的外表現象,卻遺漏了作為人類活動必然的人情與義務的特點,事實上,正是這種人道或道德倫理精神,使金融交易、工作職責、社團活動具有意義市場與商務活動存在的重要意義,應該是它促使人們關注彼此的需要與期望,促進人類不斷創新與生產,并對公平交易規那么形成共識,使人們意識到信守承諾的重要性2022/8/1026從道德判斷到道德組織2022/8/1027道德判斷的根本特點道德判斷是對行為的正確與錯誤、好與壞的評價道德評價的根本特點:對行為正確與否的評價應具有廣泛適用性道德評價是生活中重要的標準,應該凌駕于其他任何標準之上符合道德的行為應受到道德贊揚,不道德行為那么應該接受道德指責2022/8/1028道

15、德判斷的難點我們只能清楚自己的道德標準,并努力保持自己的行為與此標準保持一致,保證行為的道德性;但我們難以判斷他人的道德標準,也無從判斷其行為是否與其內在的道德標準一致即使我們“認為正確,但并非證明“實際正確,如果我們只是強調自己的行為“問心無愧,并以此認為就是道德的,這就是以主觀責任代替了客觀責任,也就否認了道德評價的客觀性2022/8/1029經營管理中的道德判斷在倫理范圍內,對理想組織狀態的追求,是進行道德決策、任命道德經理、最終創造道德組織;使組織在能夠完全進行道德決策的經理掌握之下,形成道德組織企業道德行為的根本形式就是道德判斷,表現為經理或組織中的經理產生的單一或孤立的道德行為、行

16、動、政策、做法或判斷更高一層的開展,由具備道德管理特征的經理或經理群,產生倫理領導行為,使道德責任成為組織行為的主導因素最終是建立道德組織,道德責任成為組織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局部,道德管理涉及所有組織、決策、制度與行為,在道德管理文化要求下,組織選擇最正確的行為2022/8/1030影響道德判斷的因素道德想象:在競爭中思考道德關系問題,確認在什么地方、什么人會受到自己決策行為的不利影響道德識別與排序:識別決策行為中存在的道德相關與不相關因素,道德的影響真實存在,還是被夸大;并使自己具有道德問題解決能力,一旦識別就提出解決的方案,對重要性進行排列道德評估:明確原那么,權衡道德因素重要性,明確決策的

17、道德與經濟后果;將對他人的關心與組織目標、方案、合法性結合起來對道德分歧與含義模糊的容忍:兩難困境總是存在的,人群的分歧與模糊的理解也是必須接受的,怎樣面對這樣的挑戰,答案經常是不確定的管理能力與道德能力的綜合:道德管理不是孤立于組織管理過程,這種能力也應該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成分之一,這種能力也需要實踐經驗積累道德責任感:道德責任感與正直應該是管理者所有能力的根底。決定道德責任感的因素有,關心公正、公平,對人、群體、社區做應做的事2022/8/1031主要的道德倫理標準總結在道德判斷中作為工具性質的道德標準存在很多,但通過研究總結,人們針對企業的倫理活動,提出三種根本的標準:結果論conseq

18、uentialist approach:也被稱為目的論teleological ,是根據行為目標形成的道德判斷標準非結果論 nonconsequentialist approach :也被稱為義務論 deontological ,是建立在行為的動機、規那么、過程和義務上的道德判斷標準契約論contract approach:產生于社會交換與經濟學中的一種規那么,強調文化之間的差異 結果論與非結果論更反映與利益的直接相關關系2022/8/1032企業倫理的結果論觀點2022/8/1033對結果論觀點的認識結果論是比較早期形成的觀點,人們認為行為的善惡完全取決于行為產生的結果。結果是好的,行為是善

19、的;結果是壞的,行為那么是惡的由于結果好與壞的標準沒有一致、明確的答案,因此,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相對性的道德判斷標準行為沒有完全的好與壞,通常是一個行為同時包含好與壞兩方面成分;因此,善的行為是指比其他任何可供選擇的行為,能夠產生,或將要產生,或意欲產生更多的好處,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好處多于害處,或凈好處更多2022/8/1034對相對性的判斷行為的結果針對于誰好處決定于行為者個體,產生利己主義egoism的標準;能夠使個人的長期興趣得到滿足與開展,或者為了個人的長期利益而放棄對眼前利益的追求好處決定于行為影響的他人,產生利他主義utiliterianism的標準;強調道德行為可以使每個人的

20、長期利益與興趣得到滿足與開展2022/8/1035個體的長期利益與興趣不管利己還是利他,更強調從個人的興趣利益出發興趣與利益包括生物上的需求、欲望興趣與利益也包括精神上的追求,象忠誠、友誼、奉獻、自我實現等對個人利益與興趣的保證,是組織活動的根本驅力,保證個體的工作熱情,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靈活性當我們否認個體利益的合法存在時,對他人的關心也就失去了意義2022/8/1036關于利己與利他概念的認識根據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處理自己與他人利益的傾向,將行為的道德標準分為三種典型類型: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極端利己主義成認他人利益的開明利己主義以社會福利為目標的公共利益觀利他2022/8/1037極端利己主

21、義為了求得利益而不擇手段,交易雙方本應存在的道德義務都不在考慮之中心理學上的利己主義,強調個人追求私利不顧他人利益標準性的利己主義觀點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私利,而不顧他人利益2022/8/1038極端利己主義的不道德表現只成認范圍極為狹隘的行為動機不傷害他人,對人的無私關心,個人利益之上的責任感,都不在考慮之列興趣只在自身利益,實現目標不擇手段是絕對自由主義的表現,將任何合理、合法的選擇置之度外不成認可能的利他與義務感將目標、動機、行為混為一談,認為只要動機“良好,行為傷害他人也可以原諒2022/8/1039小群體與家族的利己主義這種觀點主張,將某個利益群體的道德目標、自身利益、道德原那么,

22、同社會認可結合在一起,即需要對個人利益加以限制,但限制的目的是使小群體的利益到達最正確狀態這種觀點的危害,在于使小群體的成員無視群體外其他群體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利益得不到保障在企業生產活動中,企業利益群體內的成員平等相處,所有成員利益得到尊重,但對群體外任何人的利益毫不關心2022/8/1040開明利己主義將決策評價從自我利益中心觀引向即利己也利他的整體利益觀開明利己主義強調利益相關者利益,在尊重利益相關者最低權利要求前提下,與相關方面保持良好交流,通過以個人利益為本位的談判或協商,來確立倫理原那么在這里,尊重弱勢一方被看作是起碼的道德義務2022/8/1041利他與功利主義是否存在真正的利他

23、?行為的出發點都是以個體興趣與利益為根底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強調行為結果的最大成效,如果存在一個比其他決策效用更大的決策選擇,這個決策就是道德的功利主義要求決策者理性評估眾多項選擇擇的正負效果,然后選擇產生最大凈效用的在行為決策的本錢收益分析上,需要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本錢與收益,為多數人帶來最多好處的決策就是符合倫理道德的功利主義的哲學根底,起源于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與穆勒(John Mill)的思想2022/8/1042功利主義的分析行為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用行為功利主義評價個體決策,道德的價值決定于特定行為的后果準

24、那么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強調行為的特定標準,只有持續遵循這種標準才能獲得最大凈效用,但對于特定行為并不一定適用比方,“不要對顧客撒謊這條準那么,用行為功利主義標準解釋,就是如果說謊的后果對顧客來說是收益大于說謊的本錢,那么行為就是道德的;而準那么功利主義認為,謊話必定產生長期的不利后果,降低顧客滿意度、以及對企業信任,長期來看并不能產生最大凈效用,因此,不能撒謊就是根本的準那么2022/8/1043不同功利主義標準的比較行為功利主義注重考察某個行為的總體后果,是從短期利益觀點進行判斷準那么功利主義注重考察一系列行為的后果,是從長期利益觀點進行判斷但兩種觀點都是對

25、行為者與行為影響者的整體自我利益的考慮2022/8/1044經濟學的著名論題1968年哈丁博士發表?公地的悲劇?文章,表達了公地現象公地現象是英國歷史上的一種土地制度,封建主將自己領地中劃出的未開墾土地作為牧場,無償提供當地牧民使用。由于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盡可能增加牛羊數量,隨著無節制的牛羊數量增加,牧場最終因為過度放牧成為不毛之地對這個現象的經濟學解釋就是,個人在決策上只考慮個人邊際收益大于或等于個人邊際本錢,并不考慮個人行為的社會本錢,最終導致無限制放牧權的經濟系統失敗和崩潰人類過度使用看似免費的空氣、水、海洋等自然資源都要付出公地現象的代價2022/8/1045企業經營生產中的公地現象

26、2002年美國不蘭迪斯大學杰佛遜教授在北京大學演講,指出公地現象不僅存在于自然資源使用中,不僅自然資源能夠成為“公地,“公地的本質特征決定于資產的使用方式的產權結構。如果某種資產的產權安排決定了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使用這種資產,這種資產就具有公地的特性就象南京冠生圓事件,1918年在上海創立的品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價值1000萬元的品牌資產,但無形的資產最后演變成無主資產,沒有對這個資產負責的直接責任人中國的大多數老字號存在這種產權公有化過程,“無恒產者,無恒心,無恒心者無信用;“恒產一是產權歸屬,一是所有權的長久使用;當任何事物一旦公用,必然形成“責任主體虛位現象,大家都拿,誰也不管20

27、22/8/1046義務論與絕對道德標準2022/8/1047義務論的原那么義務論原那么,也稱非結果論原那么,是由許多套準那么構成,核心內容是強調具體的決策是否道德與該決策的結果無關,道德的標準表達在依據的原那么上,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具體分析,又可以分為以權利為根底的非后果性原那么,圣諭論;以及以公正為根底的非后果性原那么,理性原那么2022/8/1048關于康德康德是偉大的哲學家他試圖尋找純的責任,即脫離具體情景的純粹道德判斷原那么結果論與契約論,只能告訴我們人們是怎樣做的;但卻不能提供人們應該怎樣做的原那么2022/8/1049關于人類理性概念首先,假設人的行為是受理性指導的,這也應該是人類區

28、別動物的分水嶺理性分為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兩種理論理性:人類認識事物的能力,是與知識的積累有關,表達行為“能與不能的問題;應該是與個體的遺傳以及社會的遺傳有關,是不能受個人控制的實踐理性:行為中的意愿與動機,表達“愿意不愿意的問題;是決定于個人的,因此,更多表達道德倫理問題兩種理性之間,實踐理性應該優先與理論理性,因為這是人的特有特征2022/8/1050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關系根據理論理性,人們將把世界看作是機械的、必然的、因果性的,人的行為也將是被動的接受與認識在實踐理性指導下,行為是有目的性的,人是能動的,可以自由、改造世界,人的這種主動行為顯然帶有倫理的成分,如何改造,如何影響康德認為,

29、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是分裂的,而且實踐理性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力更大,并且涉及倫理問題2022/8/1051在實踐理性指導下的普遍原那么由于任何一個行為在實施時,都不能完全確定行為的結果,因此,道德價值與標準應該根據做出決定或實施行為的人的意愿與動機判定;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善良的意愿更能夠保證導致有利的結果假設從行為結果出發,我們會重視個人的責任,責任的壓力就可能導致非倫理的行為,可能是對對方,或者是對本身個人意愿可以轉換為個人義務,如果我們希望別人生活好,我們將始終按照這樣的標準行為,這種行為方式就不再是個人的一種選擇,而演變成為一種不可推卸的義務2022/8/1052義務的普遍性與結果的相對特點

30、不同,義務具有普遍意義由于正確的義務適用于每一個人,也就具有普遍意義判斷普遍性的一個方法,“在行動前,能夠確認,是否世界上每一個人,在面臨相似的情況時,都能以幾乎相同的方法采取行動,這就是簡單原那么,也是絕對命令原那么;“絕對意味著無條件、無限制我所采取的行動方式必須是我希望別人在同樣情況下也應該采取的方式;對我在道德上是正確的東西,對他人也必須在道德上是正確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需要公正對待每個人2022/8/1053義務論的道德判斷原那么優先判斷原那么絕對命令與權利原那么良好愿望原那么完善與不完善道德責任原那么2022/8/1054什么是優先判斷優先判斷(A Priori Judgeme

31、nts)是強調動機對行為的指導性尋求原因,是人的一種本能現象,也是所有科學研究與問題解決的根底原因是推理產生的,推理使我們對原因分類,形成可見的目標,并用來解釋變化的過程;因此,推理產生道德情景中的責任概念康德提出,道德責任不能產生于人的本性,也不能產生于經驗,而必須來自道德推理;當我們尋找道德行為應該的標準時,就是推斷所有人應該遵守,并永久遵守的標準2022/8/1055絕對命令與權利權利原那么強調尊重、保護個人自由與特權;每個人有權利不容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但同時也必須保證不侵犯對方的權利比方,員工有申訴的權利;企業有保護自己商業秘密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商業秘密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對權利原那么的表達:如果一種行為的準那么能夠成為每個人在同樣環境中行為的一般規那么,這種行為在道德上是適宜的道德的可逆性、普遍性原那么要永遠把個人人性與他人人性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當你利用他人來到達自己目的時,應該有義務把他人當作人看待,并增強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