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編制說明_第1頁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編制說明_第2頁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編制說明_第3頁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編制說明_第4頁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云南省地方標準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2020年4月,云南淘源工藝美術研究院提出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地方標準的立項申請,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其列入2020年度云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并于2020年10月正式批準由云南淘源工藝美術研究院牽頭負責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地方標準的起草工作。(二)起草單位云南淘源工藝美術研究院、南京旭晟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云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工作室、昆明難看工藝品有限公司、昆明長青工藝品有限公司、麗江滇繡唐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昆明祖玉蘭刺繡藝術有限公司、云南彝繡天地服飾有限公司

2、(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任務分工廖力耕男高級工藝美術師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工作室試驗、數據分析,標準文稿編寫陸春梅女院長,國家工藝美術師云南淘源工藝美術研究院項目負責人, 資料收集整理統籌協調曹彩梅女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昆明難看工藝品有限公司資料收集整理,試驗研究楊兆麟男研究館員云南民族博物館理論指導畢躍英女國家級刺繡非遺傳承人自由職業實作指導,試驗研究金蘭英女省級非遺傳承人自由職業實作指導,試驗研究張曉梅女撒尼刺繡傳統技能高手魯底魯迷民族服飾有限公司實作指導,試驗研究畢志輝男石林縣撒尼刺繡縣級傳承人自由職業實作指導,試驗研究二、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目的意義彝族

3、婦女勤勞、智慧,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云南石林彝族撒尼支系,刺繡歷史悠久,民族圖案絢麗多彩,針法技藝精妙絕倫。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圖案的顯著的特點就是四方、圓整、對稱,這正是彝族撒尼人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勞動中對客觀世界的節奏、韻律、均衡、對稱等形式規律的掌握與運用的結果。同時,石林彝族撒尼挑花圖案題材廣泛,源于自然,來自生活,能在挑繡中胸有成竹以大自然的自然景物、日月山川或花鳥魚蟲為素材,經過摹擬、提煉、概括,使之規則化、抽象化、藝術化,再現自然與生活。石林彝族撒尼挑花是一項獨到的技術,其在刺繡過程中不提前描繪輪廓、不使用模具,全憑自己心中構圖、對美的理解和嫻熟

4、的技巧,循著布的經緯線進行徒手操作,完成一幅幅千變萬化的刺繡作品。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其圖案樣式來自于本民族漫長歷史進程中沉積下來的民族心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對世界的認識,是石林彝族撒尼人對大自然藝術化和審美價值的反映。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對研究石林彝族撒尼民族民間文化和習俗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也為研究民間工藝美術提供了重要資料。近十幾年來,在石林特殊的區位優勢和旅游業的帶動下,撒尼刺繡產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撒尼刺繡品成為了石林獨特的旅游商品,并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逐步走向產業化之路,拓展出龐大的市場,為本民族人民群眾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同時,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在市場

5、與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也帶來了傳統彝族撒尼刺繡行業新的變革,撒尼刺繡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生存決策和挑戰。一是在彝族撒尼人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撒尼刺繡技藝以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等因素影響下,傳統撒尼刺繡技藝后繼無人;二是隨著石林旅游市場的飛速發展,撒尼刺繡迎來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外來流行文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強烈沖擊,在文化創新的背景下逐步“他者化”“異化”而失去自我,原有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正在慢慢消失,撒尼刺繡的民族內涵和民族精髓也在逐漸消失;三是撒尼刺繡在市場化進程中,已出現為獲得生產最大化的收益,使用機器刺繡與手工制作相結合,甚至過渡使用機器刺繡的情況,導致產量雖然得以提高,但質量下滑、技術含量

6、降低的問題。上述情形均在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發展和傳承中形成極為不利的因素,阻礙了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此背景下,提出編制云南省地方標準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一是有助于深入研究和發掘撒尼刺繡傳統工藝,在現有基礎上鞏固和提高工藝和方法,提升撒尼刺繡產品檔次及品質,并不斷推陳出新,適應市場消費需求,增強產品競爭力,促進撒尼刺繡技術進步和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為撒尼刺繡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二是有助于以統一標準促進刺繡技藝人才培養,確保現有人才專業知識和工藝水平不斷與時俱進的同時,積極引入外來人才為本民族刺繡技藝人才注入新鮮血液,不僅穩定刺繡隊伍,更在全面傳承的基礎上重視設計、開發與研究,走創新

7、特色發展道路。三是有助于樹立與發揚撒尼刺繡品牌理念,以對刺繡圖案和獨到刺繡技法進行保護為切入點,為加強撒尼刺繡產品的工藝、式樣、包裝等申請相應專利權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營造良好品牌環境,確保刺繡業健康、持續發展,真正推動撒尼刺繡產業走向規模化、品牌化,走好、走穩在發展中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之路,最大限度保護和傳承撒尼刺繡技法。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的制定將通過明確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的針法、基礎圖案、織繡等要素的規范性要求,對有效保障撒尼刺繡傳承的純正性起到了較好的保證作用;對民族刺繡隊伍的技術化、組織化的提升,提供了科學指導;為未來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手工藝人及刺繡企業尋求質量提升、品牌化發展提供有利支

8、撐;更為政府以保護民族文化為突破口,以提升地方特色優勢為重點,始終堅持深入挖掘、提升撒尼刺繡工藝,保護、管理及推動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合理發展等方面支持提供決策依據。同時,本標準的制定,著眼于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的規范,目前國家和相關行業尚未獲悉有類似該標準的情況,既填補了云南標準體系的空白,也是云南開展文化類標準化工作的創新探索。三、主要起草過程(一)前期準備階段(2019年5月-6月)根據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的地方標準項目制修訂計劃,為按期完成編寫任務,云南淘源工藝美術研究院組建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標準編制組,召開工作會議,明確標準進度安排、任務分工,確定編制地方標準的工作計劃和主要技

9、術路線。隨后,重點開展資料收集工作。收集已發布的GB/T1.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和GB/T24421.1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等標準,充分學習了標準編制的適應性、可操作性及前瞻性的可能方向性。(二)調研分析階段(2019年7月-12月)編制組通過到石林當地走訪撒尼刺繡傳統技能高手、撒尼刺繡傳承人、企業負責人,針對撒尼人日常生活中運用哪些針法刺繡、經常選擇什么圖案、刺繡過程中會用到哪些工具、彝族文化在圖案中有什么具體的含義等問題進行多角度、深度化的調研,廣泛聽取意見。通過調研分析整理,編制組明確在針法、圖案、織繡方面,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的規范化、標準

10、化等方面有著迫切需求。(三)標準起草階段(2020年1月-8月)編制組在形成標準的主體框架內容、核心指標體系并認真分析調研信息的基礎上,按照GB/T1.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起草了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征求意見稿,并組織進行了多次標準的意見征詢和修改。(四)標準試測階段(2020年10月-12月)編制組首先邀請了國家級刺繡非遺傳承人、撒尼刺繡傳統技能高手、撒尼刺繡傳承人等,就撒尼傳統刺繡技藝、基礎圖案、針法進行深入座談,收集一手資料。隨后,按照撒尼刺繡技法標準進行零基礎教學,再通過考試是否達標,從而對標準中的主要技法進行了驗證,并在實操試測基礎上,對標準條款進行逐條補充修

11、訂,對反饋意見較為集中的部分進行了論證修訂,對應采納的建議進行了補充,對標準條款語言的準確性進行了調整,修正了標準正文部分。最終,通過實操試測,確定標準中的內容基本符合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的要求。(五)完成送審稿和報批稿階段(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編制組在對各方反饋意見進行分析研究和處理之后,對標準征求意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地方標準送審稿,于2022年1月18日參加標準技術審查會,最終按照審查意見修改形成報批稿。四、制定(修訂)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一)制定標準的原則1.繼承性。本標準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關鍵基礎

12、元素以文件的形式進行固化,以統一標準促進刺繡技藝人才培養,確保現有人才專業知識和工藝水平不斷與時俱進的同時,積極引入外來人才為本民族刺繡技藝人才注入新鮮血液,有利于保留、傳承及光大彝族(撒尼)刺繡的特殊技法。 2.代表性。本標準中所規定的石林彝族(撒尼)刺繡針法和選用的基礎圖案具有代表性。項目小組通過多次收集、整理、分析,歸納出撒尼人常用的刺繡針法和圖案。3.可操作性。本標準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的術語和定義、針法、基礎圖案、織繡及成品外觀要求等做出了規定,對刺繡圖案和獨到刺繡技法進行保護,標準具有適用性和可操作性。3.規范性。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

13、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進行起草,文本格式規范。(二)制定標準的依據本文件主要依據GB/T 406棉本色布、GB/T 411棉印染布、GB/T 5296.4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GB/T 15551桑蠶絲織物、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FZ/T 63002粘膠長絲繡花線、FZ/T 63003棉工藝繡花絞線、FZ/T 63007棉繡花線、FZ/T 63010絳綸長絲繡花線等標準,提出本標準的主要技術條款。(三)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符合相關國家、行業標準的相關規定,能與現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行業標準

14、相銜接,與相關的國家、行業強制性標注無沖突。五、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一)主要條款的說明1.關于“針法”的說明針法是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術所涉及的針法類別、常用針法、適用圖案進行界定。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術以挑花為主要刺繡工藝,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點。編制組通過實地考察,結合云南民族大學80課時中級教學中,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十四種針法,在教學實操的基礎上,將常用的十四種針法歸為三類,并分別進行說明。2.關于“代表圖案”的說明代表圖案是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基礎圖案及圖案特點進行描述界定。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圖案內容豐富,變化多樣,編制組通過到石林當地彝

15、族(撒尼)居住地走訪,收集大量圖案資料,確定撒尼刺繡圖案,選用具有代表性的圖案進行標準界定,在色彩、尺寸、材料方面沒有指向性和限定性。3.關于“織繡”的說明織繡是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在準備階段使用的布料、繡花線、繡具以及運針刺繡、整燙階段進行界定說明。編制組根據撒尼織繡實操,國家標準對相關布料、繡花線的要求,確定本條款的織繡程序及要求。4.關于“成品外觀要求”的說明成品外觀要求是對石林彝族(撒尼)刺繡線技和繡面要求進行了詳細說明。編制組通過到石林當地走訪,對撒尼刺繡成品要求進行深度調研、聽取意見,確定本條款要求。(二)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根據標準編制工作安排,編制組完成了收集資

16、料、調研、標準起草等各項工作,并通過對云南民族大學初級班和中級班進行80個學時刺繡針法和圖案培訓,對標準中規定的技術指標進行試驗驗證。教學結束后,學生掌握了針法,制作出了合格的成品。經試驗表明,本標準中規定的所有技術指標符合使用要求,能滿足不同刺繡水平人員學習掌握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法的要求,在對試驗驗證數據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本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六、重大意見分歧的處理依據和結果本標準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征求了15家單位的意見(征求意見匯總表附后),共收到反饋意見25條,其中采納24條,未采納1條。在征求意見過程中沒有出現重大分歧意見。七、作為推薦性標準的建議及理由建議石林彝族(撒尼)刺繡技藝作為推薦性地方標準發布。八、貫徹標準的措施建議本標準批準發布實施后,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組織做好標準的宣貫培訓工作,并在撒尼支系分布的村落組織學習。云南彝族撒尼人約十四萬,大多居住在石林、宜良、瀘西、陸良、彌勒、丘北等縣(市、區)。具體方式建議如下:(一)開設撒尼刺繡技藝培訓班,邀請撒尼刺繡技藝能手進行專業授課。(二)邀請撒尼刺繡技藝能手走進校園,廣泛傳播撒尼刺繡技藝。(三)組織撒尼刺繡作品參加省內外各種展會及評獎,推廣宣傳撒尼刺繡。(四)采取優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