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中經常遇到的邏輯問題(共6頁)_第1頁
辯論中經常遇到的邏輯問題(共6頁)_第2頁
辯論中經常遇到的邏輯問題(共6頁)_第3頁
辯論中經常遇到的邏輯問題(共6頁)_第4頁
辯論中經常遇到的邏輯問題(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辯論中經常(jngchng)遇到的邏輯問題一、強加(qingji)因果 字面(zmin)意思很好理解,但這種錯誤往往很具迷惑性,許多辯手場上反應不過來。 前幾年很熱門的一本書叫貨幣戰爭,里面有這樣的描述“林肯總統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殺,實際上他是在簽署了XX金融協議X天后被殺害的.肯尼迪總統遇刺前簽署了XX金融協議,試圖打擊大財團利益.里根總統在簽署XX金融協議后,旋即遇刺.”這些煽動性的描述讓許多讀者自行聯想,從而腦補出“美國金融集團控制了美國政壇,如果總統試圖限制他們的利益,那么他們連總統都敢殺掉”這個結論。 這就是犯了“把前后聯系偷換成因果聯系”的錯誤。 二、倒果為因 一個案例:美國某州的

2、麻風病患者全國最多、比例全國最高,因此許多人得出結論“這個州的氣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風病。” 但其實恰好相反,這個州的氣候是全國最有利于麻風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國的麻風病患者都會來這里治療,所以這個州的麻風病患者才全國最多、比例全國最高。 前幾天的熱門狀態也是一個道理:“二戰時,盟軍請了一位科學家來研究該加強飛機哪塊機身的防護。這位科學家統計了飛機的中彈區域分布圖,發現機翼是中彈最多的部位,座艙和發動機則是中彈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呢?事實是,能統計到的樣本都是中彈后活著回來的飛機,而那些中彈后墜毀了的是不在統計范圍內的。也就是說,機翼中槍只是輕傷,中彈最少的座艙和發動機才是致命部位

3、,這里才是最需要加強防護的。” 在辯論場上時,當對方提出了一個讓你覺得很突然的數據(比如X州麻風病人最多)時,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應該仔細思考一下,對方的數據是否能推出相應的論據。三、偷換概念/偷換前提 將辯題的前提和定義偷換成與公眾認可的定義不相符的前提和定義。 它有以下幾種情況:1,偷偷改變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之變成另外一個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這個題目本來討論的就是人際關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較,可許多反方會把“理”定義成“宇宙萬物的生存規律”等奇怪的定義,就屬于偷換概念。2,利用多義詞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辯“網聊有聊”,“有聊”在語境中是“有意義”的意思,可是正

4、方電子科大偷換成了“存在有聊天這一活動”,就是典型的偷換。3,混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整體屬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組成一事物類的每個分子的屬性。4,偷換論題。在論證過程中故意違反論題要明確、要同一的規則,偷偷地轉移論題。 這里說個題外話,由于語境的區別,出現定義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義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鋒定義。一般原則是第一常識定義不需要過多演繹,但是反常識定義必須開展論證演繹。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賽,反方將“夢想”定義成“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憧憬”,這個定義違反第一常識,所以反方就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演繹論證,雖然這個定義很難得到評委的認可,但是也成功打亂了正方

5、部署,使得比賽一直在反方的節奏中展開。三、攻擊辯題 也就是常說的不合題,嚴重違背出題人的本意。 打個比方,以前有個題目叫“生產安全問題可以/不可以避免重復發生”。正方的立論是這樣的:“人不可能同時踏進一條河流,世界上也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所以生產安全問題再類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可以避免重復發生”。這個立論在邏輯上毫無問題,但卻是典型的攻擊辯題。 還有“人類需要/不需要時光機”這個題目中,許多反方的論點是“時光機是造不出來的,造不出來的東西自然是不需要的”。這種論點也有攻擊辯題的嫌疑,因為這個命題的討論就是以“時光機可以造出來”為前提的。 攻擊辯題最嚴重的惡果是無法交鋒,在論點裁眼中會直接判

6、負,但在白紙裁眼中,則需要看對方是否應對。比如本屆華語辯論錦標賽,天津大學與馬來西亞國能的比賽“泰囧熱映是否是中國電影之福”,反方馬國能的論點是“任何電影的熱映都無法解決盜版的問題,因此任何電影的熱映都不是中國電影之福”。這個立論明顯是攻擊辯題的,但是正方天津大學相關反駁不夠,因此輸掉了比賽。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僅根據少數事例得出一般性結論的簡單化的歸納方法。由于任何實例都不難找到,因此在嚴肅的科學思維中,僅僅靠個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說,而不能證明任何命題。 在辯論賽的舉例中,一般有兩個原則:1、一個好的反例,比十個好的正例都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比較性辯題的討論時;2、正例一定要舉那些不偏激

7、、具有典型性、社會性,最好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例子,這樣一下子就能夠起到良好的說服效果。比如我如果要討論奢侈品消費問題,拿我自己做例子肯定是不科學的,必須要有社會性、典型性的數據或例子。 在數據的選取也是一樣,首先要保證數據來源的真實、廣泛,其次要保證數據口徑的科學有效,最后在數據到論點的橋接上也必須有充分的關聯,不然效力也很難保證。五、類比不當在運用類比推理時, 僅僅根據兩事物為數很少的又不具備典型性的共同屬性,就推斷類比對象具有與已知屬性相關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屬性, 這種錯誤的類推邏輯上叫做不當類比。這里說一句題外話,汪一峰學長和武大的周帥兜曾經說過“一切類比都是不當類比”,意思就是所有的類比

8、和你原來想要討論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時候你經常需要告訴評委,你的類比并不是要直接佐證命題,而是要演繹你體系中某一個論點。這里打一個比方,周帥很喜歡的一個例子,來自安徽大學。“請問對方辯友,夏蟲可以語冰么?”“夏天的蟲子不可以語冰,因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自然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樣的。同樣的道理,大學生剛畢業,如果不鍛煉兩年,又怎么知道怎么做好省級公務員的工作呢?”這個類比嚴格意義上不嚴謹,但是現場效果極佳,大家一下就聽懂了意思。六、雙重標準雙重標準是一種實用主義的詭辯術,指在同一問題上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標準和取舍標準, 以混淆是非, 達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這里需要講清楚,如果兩者性質不

9、同的話,采用不同的標準是相當正常的。但如果兩者性質完全一樣,采用一樣的標準就很扯淡了。比如同樣是分離主義運動,美國有時候支持并說這是“民主自決”,有時候則暴力壓制,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準。雙重標準在生活中和辯論賽都很常見,但也非常隱蔽。這里就不展開了,避免被扣上五毛或者美分的帽子,但大家可以看看網絡上那些人的論戰,雙重標準都表現得極其明顯。七、包含式論證 偷換概念的一種特殊形式,將對方的立場也包進自己的立場進行論證,也叫包辯題。 比如“為什么說管理比服務更重要,因為服務也是一種管理。”這種論正在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以前在邏輯時代比較常見,價值時代大家都更喜歡受身打法。八、循環論證 論題的真實性是

10、要靠論據來證明的,而論據的真實性又要靠論題去證明,就是循環論證。這也就是常說的“套套邏輯”,打個比方:“我愛你!”“你為什么愛我呢?”“因為你值得我愛”“我哪里值得你愛呢?”“在我愛你的那些地方”。在辯論賽中,循環論證經常被暗藏在定義之中。比如“師者以傳道為先”的立論是“一般的老師以授業為先,但師者高于一般老師,他們是專門用來講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傳道為先”。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循環論證,經過包裝后會很難發現。這里說一個題外話,網上有許多90年代的辯論理論文會把循環論證、偷換概念甚至捏造論據等都作為“正確技巧”來推廣,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九、充分必要條件這東西本沒必要單獨講,但我發現許多辯手在實戰

11、中對此掌握差到了極點,故簡單提下。所謂必要條件,其實就是你必須有我才行,沒我就不行。比如吃飯是活下去的必要條件,因為不吃飯的話肯定沒法活下去。所謂充分條件,是指有了你會帶來我,但沒有你,嘿嘿,可能我還在。比如喝牛奶可以長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長高。在辯論賽的實戰中,必須界定清楚。比如“英雄莫問出處”中,正方要證明出處是一個充分條件,反方則可以證明出處是必要條件,基于此才能開展要不要問的討論。十、全稱判斷 同樣也是邏輯時代的產物,那個時候的辯論講究“我全對、你全錯”,所以任何立場的成立都必須保證沒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問出處,如果在邏輯時代你得論證每一個英雄都別

12、問;還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別賽,反方也是說“在全稱判斷下雙方都無法成立,所以我們才必須使用別的定義”。 應該說全稱判斷這個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辯論技術層面,而是辯論理念層面,因此在這里就不展開了。但一般辯手準備題目時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出現了反例時,我應該怎么解決?十一、邏輯自洽 其實也就是自相矛盾的問題,這里不展開了。一般肉搏的隊伍都喜歡找尋對方的邏輯矛盾予以攻擊,但這幾年推戰場太過流行,大家都自說自話,邏輯不自洽一來很少出現,二來出現了也很少被攻擊了。 大家可以去看夏局長的辯論小說阿瑞斯的青春生活以及Y的神秘郵件,里面有詳盡論述。十二、三段論(懶得寫了,以下部分均抄襲自華語辯論網)三段

13、論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個概念;并且要求在兩個前提中,中項必須被周延一次。中項,是指前提中重復的那個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所以,三段論的錯誤主要分為四種:偽三段論;大前提錯誤;小前提錯誤;周延中項錯誤。比如,如下就是一個三段論:大前提:五班的男生都會踢足球。小前提:顧博立是五班的男生。結論:顧博立會踢足球。此三段論中的中項:五班的男生。舉例加反駁:是大前提,是小前提,是結論A類:我的鄰居是中國人我的鄰居不勤勞中國人不勤勞。(這里的2個“中國人”不是一個概念,前者“中國人”表示的是“某個中國人”,不是集合概念;后者“中國人”表示的是“中國人群體”,屬于集合概念。故這里面出現了4組

14、概念,三段論不成立。)B類:賣國賊是說謊的你是說謊的所以你就是賣國賊。(周延中項錯誤,在這個詭辯中,“說謊的”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應該被周延的中項(大小前提的共同項),然而實際被周延的卻是“賣國賊”。“賣國賊”和“你”都不能涵蓋說謊的的全部外延。)三段論中其他要注意的錯誤:1、兩個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結論:甲不是明星明星都不輕松。此三段論得不出任何結論。2、一個前提否定,則結論否定:甲不是明星明星都不輕松甲不輕松。(成立)3、兩個特稱前提不能退出結論:有的同學是運動員有的同學是影星。此三段論得不出結論(有的人說結論是有的同學是運動員而有的同學是影星,這是循環論證,而非三段論)。4、一個前提特稱,則結

15、論特稱:所有學生都是青年有的影星是學生有的影星是青年。5、中項在前提至少被周延一次(重要):如果在一個判斷中斷定了全部的外延,則該主項(或謂項)是周延的。在三段論中,如果中項在兩個前提中一次都沒有被做出全稱肯定判斷,則稱為沒有被周延,那么大小前提就不能產生必然聯系,就無法推出任何結論。例1:運動員需要鍛煉身體我不是運動員我不需要鍛煉身體。(在大前提中,“運動員”只是需要鍛煉身體的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中項“運動員”沒有被周延,推理無效。)例2-1:一切金屬是可塑的塑料是可塑的塑料是金屬。(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金屬和塑料都是“可塑的”的一部分,無法斷定金屬和塑料有無關系,所以無法推理出結論。)例

16、2-2:一切金屬是可塑的鐵是金屬鐵是可塑的。(推理有效,在這里,“金屬”在大前提中被做出了全稱肯定的判斷,因此被周延了,所以可以退出結論。)濫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個現象在新生中極其普遍,主要體現在對“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內外因”的錯誤理解上,許多新生辯手用錯了還覺得自己很有理。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理論經常被新生應用于類似“大學畢業應該以待遇為先”的辯題,來證明有錢的重要性。然而在馬哲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概念,只能用來指代類似生產關系、社會制度、法制建設等宏觀概念,絕對不能用在微觀和個人層面。2、物質決定意識:經常被新生應用于類似“大學生應該堅持現實”或

17、者“地震孤兒物質援助更重要”之類的辯題。然而,物質決定意識并不意味著物質比意識更重要。成吉思汗的爸爸媽媽決定了我的出生,但不一定就意味著成吉思汗的爸爸媽媽比他更重要。所以,A決定B不等于A更重要。同樣的,A是B的基礎也不等于A更重要。念小學是念大學的基礎,難道就說明念小學比念大學更重要嗎?通過物質決定意識,其實很難推出辯題的結論。 (蘭蒂斯回復)物質決定意識這里的錯誤實際上分這樣兩種:1、A決定B反映了A與B的對應關系,好比說A是自變量,B是應變量,但這個關系是客觀的。而A和B誰更重要是一個主觀的價值判斷,討論的不是A和B的關系,而是A、B分別與人(或其他事物)的關系。因此討論的對象不同,所受

18、的主客觀限制也不同。2、“物質”和“意識”分別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抽象,因此這是兩個集合的對應,而不是兩個元素的對應。辯論中一方所討論的比如“金錢”、“硬件”等只是“物質”的個別元素。集合間的關系不能直接傳遞給元素。這就好比,“男人比女人力氣大”,是推不出“男人A比女人B力氣大”的。3、內外因理論:這個是新生應用最廣泛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新生往往將“內因”和“主觀能動性”相混淆。“內因”是指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石頭的內因決定了里面蹦不出猴子,比如蘋果籽的內因決定了它種下去長出來的不會是桃子。所以人的內因是指人的本質屬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屬性(比如基因等)和社會屬性(比如其社會關系),所以“人的

19、意志和精神”絕對不能用“人的內因”來概括,而只能用“主觀能動性”來概括。4、價值決定價格理論: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然而,用這條理論來解釋當今經濟現象,如石油、糧食、經濟危機是明顯不合適的,因為這個理論適用前提是“商品貨幣商品”模型,而在金融期貨中,這一模型并不成立。比直接指出更有效的反駁法:歸謬法 歸謬法是指先假設對方邏輯是正確的,然后舉出一個極端的例子,推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以此證明對方的錯誤。在辯論里面,歸謬法是最有現場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這需要辯手充足的準備、知識的積累和敏銳的反應。但與上面的反駁方法不同,歸謬法必須針對具體辯題和具體情況進行,沒有通用規律,下面舉3個例子,都采用了歸謬法。辯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