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食品質地學基礎 質地(texture)一詞原本是指織物的編織組織、材料構成等概念。隨著對食品物性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食品從入口前到接觸、咀嚼、吞噬時的印象,即對口味口感,需要有一個語言的表現,于是就借用了“質地”這一用語。 質地一詞目前在食品物性學中已被廣泛用來表示食品的組織狀態、口感及味感等。研究食品質地的表現、質地的測定和質地的改善等,也逐漸成為一門科學,稱為食品質地學。第1頁,共30頁。第一節 食品質地的概念 一食品質地的定義較早對食品質地進行定義的是Matz,他認為“食品的質地是除溫度感覺和痛覺以外的食品物性感覺。它主要由口腔中皮膚及肌肉的感覺來感知”。后來Kramer又提出手指
2、對食品的觸摸感也應屬質地的表現。近來比較統一的見解是,食品的質地是與以下三方面感覺有關的物理性質,即 : 用手或手指對食品的觸摸感; 目視的外觀感覺; 口腔攝入時的綜合感覺,包括咀嚼時感到的軟硬、粘稠、酥脆、滑爽等。第2頁,共30頁。 二食品的食味與質地一提到食品的食味,人們通常聯想到酸、甜、苦、辣等,這些由化學組成所決定的因素。然而,近來一些研究表明,決定食品食味的因素中,食品的物理性質甚至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松本等人對 16 種常見食品進行了消費者的心理調查。把食品的食味影響因素分為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 第3頁,共30頁。 物理因素包括:軟硬、粘稠、酥脆性、滑爽感、形狀、色澤、溫度等;化學因
3、素包括:甜、酸、苦、咸、澀、香氣等。結果發現: 除了酒、果汁、腌漬菜等少數幾種食品外,約占 2/3 的大部分食品,決定食味感覺的主要是物理因素。尤其是米飯、豆腐、湯圓、餅干等主要食品,化學因素對食味影響的比重只占 20% 左右,而物理性質的影響占 70% 左右。物理性質中主要是這些食品的質地。 第4頁,共30頁。 對于食品的質地,原本是一個感覺的表現,但為了揭示質地的本質和更準確地描繪和控制食品質地,儀器測定則成為表現質地的方法之一。把對食品質地的感官評價稱為主觀評價法(subjective method);把用儀器對食品質地定量的評價方法稱為客觀評價法(objective method)。
4、第5頁,共30頁。第二節 食品質地的感官評價 食品的感官評價,主要是以消費者的嗜好為設定標準,通過由人組成的評審組(panel),對食品觀察品嘗,并給以嗜好性的評價。由于食品的嗜好性日益成為食品品質管理和開發的重點,而且影響嗜好性的因素中,食品質地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感官評價也成為研究食品物性的一個重要內容。感官評價是人的感覺器官(sensor)對接觸食品時各種刺激(stimulus)的感知,還有對這些刺激的記憶、對比、綜合分析等理解過程。所以,感官評價還需要生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第6頁,共30頁。 第7頁,共30頁。 人的感覺大體上分為 8 類,如表 3-2-1 所示。通常所說的五感是
5、指表中所列的前 5 類感覺。嗅覺和味感都是由化學刺激引起的感覺,因此稱為化學感覺。味感通常分為酸、咸、甜、苦 4 種基本味。檸檬酸、食鹽、糖、奎寧,可以認為是這 4 種基本味的代表。 第8頁,共30頁。 除了以上 4 種味以外,在食品中還有常說的一種味,是氨基酸(谷氨酸鈉)、核苷酸等表現出的美味。這種美味在我國專業書中還沒有相應妥帖的詞條。有些文章稱此為“鮮味”,可能出自“海鮮”的聯想。考慮到“鮮味”易與水果、蔬菜的鮮味混淆,故此將“鮮味”稱為旨味。隨著食品品味的提高,調味料科學的進步,旨味成為味感的重要內容。目前對旨味的定義還存在著不同認識。有人認為,旨味是獨立于其它幾種基本味的特有味道;也
6、有人認為,它是由以上 4 種基本味合成的感覺。第9頁,共30頁。 辣味和澀味也是人的重要味覺。但一般認為辣味、澀味是由于刺激舌表面神經末梢而引起的痛覺綜合反應。例如,蔥、蒜、辣椒等辣味不盡相同。而且在英語中,辣味“hot”。除了以上化學感覺之外,物理感覺也很重要。例如,吃米飯、面條、餅干時,這些食品質地給口腔的適口感成了判定食味的重要因素。這些物理感覺包括對食品破斷強度、粘稠性、流動性、顆粒大小和形狀、彈性等的感覺。因此,探明以上感覺的機理及其敏感性,是感官評價研究的重要基礎。第10頁,共30頁。 二感覺的敏感度人的感覺敏感程度可以用識別閾(differential threshold)來表示
7、。所謂識別閾,就是人的感覺可以識別的兩個不同刺激差別的最小程度。由于食味的感覺包括不同因素,所以,有各種不同的感覺識別閾。第11頁,共30頁。 (一)味覺識別閾對于 4 種基本味覺,用濃度識別閾表示。即以鹽酸或檸檬酸、食鹽、砂糖或葡萄糖、氯化奎寧作為酸、咸、甜、苦 4 種基本味的代表物質。用口腔感知這些物質的最小濃度,作為各種味的識別閾。具體做法是,把以上物質分別配成嘗不出味的低濃度溶液,然后逐漸增加濃度并品嘗。把開始能夠感到味時的濃度作為上識別閾;反之,把感知程度逐漸減少,直至開始嘗不出味的濃度,稱為下識別閾。取上、下識別閾的平均值作為人的味感識別閾,如表3-2-2所示。 第12頁,共30頁
8、。 第13頁,共30頁。 由于旨味、辣味、澀味目前尚無明確的代表物質,其識別閾還沒有統一的見解。即使對于 4 種基本味,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其感受敏感性也不同。感受味的神經主要在舌。舌尖對甜味感受敏感,舌根對苦味感覺較強,酸味的敏感部位在舌的側面,而咸味除舌中央外,其它部位感受程度基本相同。第14頁,共30頁。 (二)觸覺識別閾對于食品質地的判斷,主要靠口腔的觸覺進行感知。口腔的觸覺可分為以舌頭、口唇為主的皮膚觸覺和牙齒觸覺。皮膚觸覺識別閾主要有 2 點識別閾、壓覺閾、痛覺閾等。 第15頁,共30頁。 1皮膚的識別閾皮膚的觸覺敏感程度,常用 2 點識別閾表示。所謂 2 點識別閾,是對皮膚或黏膜表
9、面 2 點同時進行接觸刺激,當距離縮小到開始要辨認不出兩點位置區別時的尺寸。從而得到能夠清楚分辨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顯然這一距離越小,說明皮膚在該處的觸覺越敏感。人的口腔及身體部位的2點識別閾如表3-2-3所示。 第16頁,共30頁。 第17頁,共30頁。 從表3-2-3可以看出,口腔前部感覺敏感。這也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因為這里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關,需要敏感地判斷進口食物是否可食?是否需要咀嚼?這也是口唇、舌尖的基本功能。感官品嘗試驗,這些部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檢驗關口。口腔中部因為承擔著用力將食物壓碎、嚼爛的任務,所以感覺遲鈍一些。從生理上講這也是合理的。口腔后部的軟腭、咽喉部的黏膜感覺也比較
10、敏銳,這是因為咀嚼過的食物,在這里是否應該吞咽,要由它們判斷。 第18頁,共30頁。 口腔皮膚的敏感程度也可用壓覺閾值或痛覺閾值來分析。壓覺閾值的測定方法是,用一根細毛,壓迫某部位,把開始感到疼痛時的壓強稱作這一部位的壓覺閾值。痛覺閾值是用微電流刺激某部位,當覺得有不快感時的電流值。這兩種閾值都同 2 點識別閾一樣,反映出口腔各部位的不同敏感程度。例如,口唇舌尖的壓覺閾值只有 1030 kPa,而兩腮黏膜的閾值在 120 kPa左右。 第19頁,共30頁。 2牙齒的感知功能通常,對食品質地的判斷是通過牙齒咀嚼過程感知的。認識牙齒的感知機理,對研究食品的質地有重要意義。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并沒有感覺
11、神經,但牙根周圍包裹著具有很好彈性和伸縮性的齒齦膜。用牙齒咀嚼食品時,感覺是通過齒齦膜中的神經感知。安裝假牙的人,由于沒有齒齦膜,所以比正常人的牙齒感覺遲鈍得多。正常人不同部位牙齒的咬合壓力閾值中,門齒的感覺非常敏銳,而后面的臼齒要遲鈍得多。據測定,假牙的感覺比正常牙齒要遲鈍 10 倍。 第20頁,共30頁。 3顆粒大小和形狀的判斷在食品質地的感官評價中,試樣組織顆粒的大小、分布、形狀及均勻程度,都是很重要的感知項目。例如,某些食品從健康角度出發,需要添加一些鈣粉或纖維質成分。然而,這些成分如果顆粒較大會造成粗糙的口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把這些顆粒粉碎到口腔的感知閾以下的尺寸。口腔對食品
12、顆粒大小的判斷,比用手摸復雜得多。在感知食品顆粒大小時,參與的口腔器官有:口唇與口唇、口唇與牙齒、牙齒與牙齒、牙齒與舌頭、牙齒與頰、舌與口唇、舌與腭、舌與齒齦等。通過這些器官的張合、移動來感知。 第21頁,共30頁。 在與食品接觸中,各器官組織的感覺閾值不同,接受食品刺激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很難把對顆粒尺寸的判斷歸結于某一部位的感知機構。一般在考慮顆粒大小的識別閾時,需要從兩方面分析。 口腔可感知顆粒的最小尺寸; 對不同大小顆粒的分辨能力。 第22頁,共30頁。 以金屬箔作的口腔識別閾試驗表明,對感覺敏銳的人,可以感到牙間咬有金屬箔的最小厚度為 2030m。而感覺遲鈍的人這一厚度要增加到 10
13、0m。對不同粗細的條狀物料,口腔的識別閾大約在 0.22mm之間,門齒附近比較敏感。有人用三角形、五角形、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十字形等小顆粒物料,對人口腔的形狀感知能力作了測試,發現人口腔的形狀識別能力較差。通常三角形和圓形尚能區分,多角形之間的區別往往分不清。 第23頁,共30頁。 4口腔對食品中異物的識別能力口腔識別食品中異物的能力很高。例如,吃飯時,食物中混有頭發、線頭等很小的異物,往往都能感覺得到。某些果醬、糕點類食品中,由于加工工藝的不當,產生的糖結晶或其它正常添加物的顆粒,有可能作為異物被感知,而影響對食味的評價。因此,異物的識別閾對感官評價也很重要。Manly 曾對 10
14、 人評審組作了這樣的異物識別閾試驗。在布丁中混入碳酸鈣粉末,當添加量增加到 2.9% 時,才使全體評審成員感覺到了異物的存在。對安裝假牙的人,這一比例要增加到 9% 以上。 第24頁,共30頁。 Dwall 把不同粒度的鋼粉,分別混入花生、干酪和爆玉米花中,讓 10 人評審組用牙齒感知。試驗發現鋼粉末粒度的感知閾約為 50m,而且與混入食物的種類無關。以上說明,對異物的感知與其含量和尺寸大小都有一定關系。總之,人對食味(包括質地)的感覺機理十分復雜,它不僅與味覺、口腔觸覺有關,還和人的心理、習慣、唾液分泌,以及口腔振動、聽覺有關。深入研究感覺的機理,對設計感官評價試驗和分析食品質地都有很大意義
15、。 第25頁,共30頁。 三感官試驗的種類食品的嗜好性和風味,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滋味的要求,它還包括由觸覺感知的流動性、粘稠性、均勻性,以及外觀色澤等要求。平尾等人對蒸炊好的米飯美味度(嗜好性)進行了一系列感官調查:剛蒸好的熱米飯入口時,首先由嘴唇、牙齒和舌頭感到一種柔軟、滑爽的感覺,咀嚼時有一種緊繃的彈性感,隨著咀嚼唾液的混合,飯粒逐漸破碎、磨細,不再發黏,并且變得細膩爽口。仔細品味還有一點油香的感覺,最后在咀嚼中吞噬。對于以上過程,按照人的五感(視、聽、嗅、味、觸)分門別類量化表示,作為調查結果列入表3-2-4中。第26頁,共30頁。 第27頁,共30頁。 可見觸覺在美味度的評價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認為美味度 f 是五感的函數:f = f (x1, x2, x3, x4, x5) 式中,x1為視覺;x2為聽覺;x3為嗅覺;x4為味覺;x5為觸覺。對于米飯,以上關系可用下式表示:f = f (x5)第28頁,共30頁。 可見,米飯的美味度幾乎可完全用觸覺表現。雖說視覺目前在美味度中的位置大幅上升,但觸覺的決定性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有些感官試驗需要按這五感分項對食品的美味度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有時還需要對每個項目定量化“打分”。進行這種感官評價,評審人員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掌握感官評價的基本知識。 第29頁,共30頁。 把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練和女兒私下協議書
- 咖啡廳加盟合同協議書
- 財產賬戶協議書
- 藥店變更協議書
- 郵儲就業協議書
- 屠宰檢疫員合同協議書
- 合同外增加工程協議書
- 郵寄快遞協議書
- 液化氣供氣合同協議書
- 美國導彈協議書
- 安全環保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清單2024年
- 初中心理健康 開出友誼的新花朵 教案
- 中國銀聯招聘筆試題庫2024
- 駕駛員心理疏導培訓
- 2024-2030年中國汽車輪轂單元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需求預測分析研究報告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合格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化學+生物試卷(真題+答案)
- GB/T 23132-2024電動剃須刀
- DL∕T 2553-2022 電力接地系統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電位測量技術導則
- 高考部編版高中語文72篇理解性默寫(含答案)
- 外研版英語六年級下冊-M8U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