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選讀ppt-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1頁
中庸選讀ppt-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2頁
中庸選讀ppt-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3頁
中庸選讀ppt-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4頁
中庸選讀ppt-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庸選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山東省萊蕪一中語文組 畢玉俊7/24/20221中庸及作者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中庸和大學都是儒家經典的組成部分。關于中庸的作者,司馬遷、鄭玄、程頤、朱熹等人都認為是子思所作。孔門中子思就有二人,一個是孔子的弟子原憲,字子思。另一個是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古今學者都認為是后一個子思,因前一個原憲無績可述。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孔子的孫子,孔鯉的兒子,魯繆公的老師,后代尊為“述圣”。是戰國初年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子思是儒家的一位大家。他先承孔子,后傳孟子。子思是儒家里承前啟后的人物,它不僅在學業上著有中庸,而且他的思想通過他的門下傳給了孟子,孟子繼承并有所發展,成

2、為儒家的“思孟學派”。7/24/20222中庸及作者子思的著作中庸在宋代的時候被學者程頤、朱熹從禮記中抽出來,和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曾參的大學合稱為“四書”,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子思也受到封建社會皇帝的尊崇,宋徽宗在1102年封其為“沂水侯”。1267年加封為“沂國公”,升為“四配”,和顏回、曾參、孟軻同列,位在孟子之上。中國經典中的中庸一書,因其哲理思辨性和嚴謹體系性,成為四書中最難理解而爭議最多的一部書。閱讀理解中庸之不易,不妨聽聽朱熹怎么說:“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大學一篇,有等級次第次第,總作一處,易曉,

3、宜先看。論語即卻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子有感激興發人心處。中庸亦難讀,看三書后,方宜讀之” 7/24/20223“中庸”和“中庸之道”“中庸”的內涵可表述為“中和”。子思認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以說,中庸全書的主旨是“致中和”,意思是通過不偏不倚的方法處理萬事萬物,使人們達到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而“致中和”的前提是要求人們通過道德修養恢復人固有的善的本性。要恢復人的善的本性,首先要努力做到“誠”,因為誠是“物之終始”,是溝通天道和人道的橋梁,因此“誠”是

4、中庸的關鍵所在。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其主題思想、理論基礎、具體內容、主要原則、檢驗標準、知行方法、重要途徑等方面的內容。 7/24/202241主題思想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這一主題思想主要體現在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

5、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謂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謂道”是說人們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們的善良的天性辦事情。“修道之謂教”是說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則去進行修治。7/24/202252理論基礎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

6、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于“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圣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于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7/24/20226(1)天道與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7、”(2)天性與人性合一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7/24/20227(3)理性與情感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

8、天地位焉,萬物育焉”)。(4)鬼神與圣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圣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于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圣人。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圣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里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7/24/20228(5)外內合一中庸之

9、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云:“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7/24/20229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天命之謂性,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

10、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7/24/202210注釋(1)天命:這里的天命(天賦)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稟賦 ,并無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這里是“沒有什么更”的意思。見(xian):顯現,明顯。乎:于,在這里有比較的意味。(4)中 (zhng):符合。(5)節:節度法度。(6)致,達到。7/24/202211譯文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

11、,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 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7/24/20221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注釋】(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應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憚:顧忌和畏懼。 7

12、/24/202213【譯文】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7/24/202214最高的道德標準【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注釋】鮮:少,不多。【譯文】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7/24/202215誰能食而知其味【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注釋】(1)道:即中庸之道。(2)知者:即智者,與愚者相對,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13、(3)不肖者:與賢者相對,指不賢的人。 7/24/202216【譯文】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 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7/24/202217治國平天下的法則【原文】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 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譯文】孔子說:“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知道怎樣修

14、養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 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7/24/202218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 ;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1)九經:九條準則。經,準則。 (2)體:體察,體恤。(3)子庶民:以庶民為子。子,動詞。庶民,平民。(4)來:招來。百工:各種工匠。(5)柔遠人:安撫邊遠地方來的人。(6)懷,安撫。(7 )勸:勉力,努力。治國平天下的法

15、則7/24/202219譯文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自身,尊崇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待遠客,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崇賢 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無措;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竭力報效;愛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忠心耿耿;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 ;優待遠客,四方百姓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都會敬畏了。7/24/202220【原文】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 學之弗能弗措也;

16、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 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1)弗措:不罷休。弗,不。措,停止,罷休。 治國平天下的法則7/24/202221譯文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 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要么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 通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

17、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 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7/24/202222中庸之道的思想意義中庸之道與中國思想史上的其它重要范疇組成一種話語系統,諸如“執中”、“中行”、“中節”、“中用”、“中立”等,形成了一整套中國哲學話語,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個體修為和中國文化和合精神的延伸。可以說,中庸是以人為本的儒家哲學,而不是以神為本的宗教信仰。中庸本于易經,強調在天地的發展化育中以人為本的中庸之道“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擴而大之,

18、中庸重視萬事萬物中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強調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遵循天地萬物規律而生生不息,在中正、平衡、有序、適度、合律、和諧中獲得生命的延伸和文化的拓展。通觀中庸全書,其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話語,表征出中庸思想的精神歷史穿透性和當代性意義。7/24/202223其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開篇論及性、命、道、教、和。從天地自然談到了人的教化,可見中庸之道最終要落實在人之教化上。人之教是要慎獨,慎獨就要致中和。中和一旦達到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萬物自然而得位,萬物欣欣而向榮。這種依循自然來發展的秩序是古代的秩序,也是當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化”秩序的思想基礎。其二,“

19、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是不偏不倚,堅持自己的理念,但是行為合度適中。“小人反中庸”,小人卻非常專橫跋扈,偏激、暴烈、極端,所做之事往往破壞性很大。今日世界所提倡的建設性平等公平的文化對話,其中不難看到中庸寬容平衡的精神氣質。7/24/202224其三,“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爵祿可以拒斥,壯士可以慷慨就義,這些都是非常之難,但相對于中庸之道而言又不是最難的。人可以一時舉百斤之重,但卻很難將一杯水平舉半天。這表明不偏不倚和恒常持久的中庸最難,難在于日常的堅持、一生的堅持、永遠的堅持。其四,“君子常樂”。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0、君子從責問自己開始,他不推委,不把自己的缺點錯誤推給別人,所以他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并在艱難生活中感受生命和精神生長的大快樂。7/24/202225其五,君子不拒絕微小之事,所以“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微小恰好是人們上云端的最重要的過程,沒有它人們終將留在原地。而且,易經的雙魚圖已然說明,微小的力量誕生在對立面最強大的時刻,在微小中庸平衡展開中,必然有闊大的未來境界。其六,君子重視知行合一。“博學之,慎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還要加上“篤行之”。前面的學、問、思、辨都屬于知識論,而篤行才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轉變為實踐。7/24/202226其七,君子在相反相成中獲得新的精神維度。“君子尊

21、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君子既從內在發揚自己的德性,又從外在發揚自己道問學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既做到了最廣大的高遠的追問,又做到了最精細的探索;既做到了最高明的思辨,又做到了極中庸的為人處事,這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君子。其八,君子不愚忠。“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君子保存自己讓薪火相傳,把自己的學問傳下去,益于后世,澤被萬代。7/24/202227其九,君子與時俱進,絕不固守過去。因為孔子說,在夏、商、周三朝中“吾從周”,“從周”不是復古,而是按照當時代的規范和原則做。其十,堅持獲得“誠”。因為“君子至誠”就可以無敵天下,并化育天下。

22、7/24/202228作業背誦13段7/24/202229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從食堂吃飯后,他總是習慣性地回到辦公室看厚厚的專業書不斷提升和充實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見的沉穩。同事們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錦,卻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經付出過什么。就像說的:“如果這世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跡,是努力給了挑選的機會。伊索寓言中,饑餓的狐貍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個酸檸檬,它說,這只檸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這種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現象被稱為:“甜檸檬效應”。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卻又大

23、多安于現狀,大多原因是不知該如何改變。看時,每個人都能從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獨的安迪,獨立糾結的樊勝美,樂觀自強的邱瑩瑩,文靜內斂的關睢爾,古怪精靈的曲筱綃。她們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擁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學習的習慣,這樣無論什么事她都有最準確的判斷和認知;樊勝美雖然虛榮自私,但她努力做一個好HR,換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爭取業績;小蚯蚓雖沒有高學歷,卻為了多賣幾包咖啡絞盡腦汁;關睢爾每一次出鏡幾乎都是在房間里戴著耳機聽課,處理文件;就連那個嬉皮的曲筱瀟也會在新年之際為了一單生意飛到境外其實她們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現狀。但每個人都像個負重的蝸牛一樣緩緩前行,為了心中那丁點兒理想拼命

24、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許不能決定明天的未來,但至少可以為明天積累,否則哪來那么多的厚積薄發和大器晚成?身邊經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蠻,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卻不想改變。還說:“改變干嘛?這個年齡了誰還能再看書考試,混一天是一天吧。”一個“混”字就解釋了他的生活態度。前幾天我聯系一位朋友,質問為什么好久不聯系我?她說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條狗,我問她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條狗了。”恩,新換的上司,海歸,雖然她有了磨合幾任領導的經驗,但這個給她帶來了壓力。她的英語不好,有時批閱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慪火,埋怨好好的中國人,出了幾天國門弄得自己像個洋鬼子似的。上司也

25、不舒服,流露出了嫌棄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議她是否要調一個合適的部門?她的臉紅到了脖子,想著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員工,由她羞辱?兩個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勁,不服輸,將近40歲的人了,開始拿出發狠的學習態度,報了個英語培訓班。回家后捧著英文書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學的女兒和自己英語對話,連看電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當聽力漸漸能跟得上上司的語速,并流利回復,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從挑剔變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幾本英文書在她桌上,心里突然發現上司并沒那么討厭。心態好了,她才發現新上司的優秀,自從她來了后,部門業績翻了又翻,獎金也拿到手軟,自己也感覺痛快。她說:這個

26、社會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別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處,需要同等的段位,而這個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斷付出,才有可能和優秀的人比肩而立。人為什么要努力?一位長者告訴我:“適者生存。”這個社會講究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雖然也有潛規則,有套路和看不見的溝溝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有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還是很拼。比如劇中的安迪,她光環籠罩,商場大鱷是她的男閨蜜,不離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護,視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帶風,職場攻勢凌歷,優秀得讓身邊人仰視。這樣優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兩個小時來學習。她的學習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讓未來的自己比過去更好一些。現實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變一個人的成長軌跡,甚至決定人生成敗。有一句雞湯:不著急,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其實,歲月只能給你風塵滿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就選擇學習,也許是最佳選擇。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在家里看到的永遠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錢放在眼前,看到的永遠是錢,把錢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錢的世界。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