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XX年孔府導游詞相關文章孔府,也稱“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說“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下面是帶來的孔府的導游詞,歡迎欣賞。孔府導游詞一: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筑463間,加上后花園,共占地240畝。孔府,也稱“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說“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隨著孔子謚號的追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至和二個(1055年)宋仁宗賜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愿為世襲“衍圣公”,達到頂點。這一封號自宋至民國初年延用長達880多年。“衍圣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
2、權的大貴族。宋代相當于五品官,元代升為三品,明代上升為一品文官,清代不僅班列閣臣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宮中御道上行走。當然歷代統治者對“衍圣公”的抬舉,主要的還是利用“孔子”這塊招牌為自大的統治服務。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詔令“衍圣公”有權設置官署,同時又特命在闕里故宅以東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這就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建筑-孔府。大門大門正中高懸“圣府”金字匾額。門兩旁明柱上的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對聯為清代文人紀昀手書。細心的游人會發現上聯中的“富少一點(富),下聯中的“章”字成了破“日
3、”之狀(章)。相傳,孔子第四十二代孫孔光嗣娶親之日,有神仙前來指點,碰到寫“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點,并告知孔家“富”字有點不吉。此后,孔府凡書富字皆無點。這叫“寶貴無頂”。又傳說乾隆時,紀昀為孔府書寫門聯,寫到“章”字時數遍皆不中意,遂棄筆安歇,睡夢中見一老翁在他寫的“章”字上劃了一筆,成了破“日”之狀,醒后揮筆而書,果然氣勢不凡。這叫“文章通天”。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宅。重光門進入孔府二門,迎面有一座周圍不接垣墻的
4、門樓,門上匾額“恩賜重光”,為明皇帝朱厚熜所頒,因此叫“重光門”。當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進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在十三響禮炮聲中將此門打開,所以又稱“儀門”或“塞門”。此門兩側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機構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各廳長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擔任。大堂是當年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里面陳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儀仗等。北面靠墻的那些紅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權的象征,俗稱十八塊云牌鑾架歷代衍圣公持著這些牌子進京,可以暢行無阻。二堂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
5、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屋內七塊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書的福壽”碑,慈祥太后手書的壽”字及松鶴圖等。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和處理家庭內部糾紛、處罰府內仆役的場所。屋內正中高懸的六代含貽”匾額為乾隆皇帝手書,當時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為六代人和睦相處,生活美滿。內宅門是官衙與內宅的分界線。過去此門戒備森嚴,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否則嚴懲不貸,打死勿論。門兩側耳房內有幾十人輪番值班,隨時向外傳遞信息。貪壁孔府內宅門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傳說是天界的神獸,怪誕兇惡,生性饕餐,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全是寶物,連八仙”的寶貝都為它所有,但它并不滿足,
6、還想吃掉太陽,真可謂貪得無厭了。過去官宦人家常將此畫繪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為戒。孔府將貪”畫在此處,一出門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孫不要貪臟賣法,也算作一條重要的家訓吧。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房內陳設華麗,文物古玩,琳瑯滿目前堂樓為七間二層閣樓,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及其夫人的住室。孔令貽清末民國初年人,先后娶孫、陶、豐、王氏為妻。孫氏早逝,娶陶氏;陶氏未生養,娶豐氏。豐氏又過早病逝,于是孔令貽將丫環出身的王氏納為妾,先后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二女兒孔德懋、兒子孔德成尚還健在,均已70多歲。后堂樓是孔子第七十七
7、代孫孔德成的住室。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兩個月即被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任命為襲封衍圣公。1935年被南京國民政府改授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1936年與孫琪芳女士結婚。其后大部分時間隨國民政府在重慶和南京,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從南京遷往臺灣,曾任臺灣考試院院長,現任“總統府資政”,是臺灣最高官階的官員之一。現后堂樓保存著孔德成結婚時的原貌。后堂樓院的東樓是當年府內女傭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親屬家眷的地方。花園孔府后花園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前后經過三次大修,占地50余畝。清嘉慶年間,孔子第七十三代孫、衍圣公孔慶金容重修時,將數塊大型鐵礦石置于園內,又稱鐵山園”園內建有
8、假山、噴泉、曲橋、花塢、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臺、焚香讀書的壇屋等,環境幽雅,景色美麗。特別是已有400多年歷史的“五柏抱槐”一樹五支,中生一株槐樹,是花園內的一大奇景。由于世代尊榮,特別是朝廷的頻繁賞賜,孔府積攢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約計3萬多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寶。今天我們看到的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府還保存著數以萬卷的孔府檔案,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孔府就參觀到這里,現在我們去參觀孔林。孔廟導游詞二: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到了北京東城區的國子監街,國子監街,又名成賢街。這條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樓,是北京保留牌樓最多最完整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槐樹成行,濃蔭
9、蔽日,槐花飄香。然而今天我們要去的不是國子監,而是去拜訪一下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子,那就是坐落在國子監東側的北京孔廟,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廟,是古代為祭祀圣賢逝者而設立的,寺廟的廟也通”奇妙”的妙,寓意妙法之地.孔廟也就是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了,讓我們開始我們的奇妙之旅吧.北京孔廟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落成.根據封建社會中、左廟右學,的禮制,同年,在孔廟西側建國子監,又稱太學,供帝王“釋典先師”后、臨雍講學元末,孔廟荒廢.明永樂九年(1411年)重新整修,嘉靖九年(1530年),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祟圣祠.后經多次修繕維護保存至今。北京孔廟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目
10、前,除曲阜孔廟外,北京孔廟是我國規模最大,形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先師門,孔子被稱為至圣先師,所以取名為先師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大家可以看到這邊的琉璃壁和下馬碑,下馬碑是昔日皇家設立的諭令碑,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以示對皇帝、圣賢的恭敬。北京設立有下馬碑的地方有十多處,在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外,在紫禁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外等.接下來讓我們進去看看吧,孔廟共南北三進院落,它以大成殿為中心,東西建筑對稱配列,沿中軸線由南至北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崇圣祠正殿五座建筑物.這里呢就是第一進院落,大成門
11、外,大家可以看到東邊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廚,西有碑亭、致齋所、神庫、并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東西兩側分列元明清三代的盡是題名碑198塊,記載著五萬一千六百二十四名進士的姓名、籍貫以及他們的名次,進士題名碑始于元代皇慶二年(1313年)開科取士后,進士題名于碑上,借以顯宗耀祖。而明代又將碑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明代進士的姓名。故現存元代進士碑僅有三塊,是康熙年間掘地時發現的。明代77塊清代,118塊,三朝共計198塊題名碑。明清兩代舉行科考,其中不乏歷史上的有名之士。如于謙之名在西側后一排,東數第五座;袁崇煥之名在東側東數第三碑;林則徐之名在西側后二排西數第三碑。碑上題名之人,新中國成立后還
12、健在的,只原民盟主席沈鈞儒一人。其名在西側前一排東數第一碑.保衛北京的于謙,實施改革的張居正,心學領袖王陽明,一代奸臣嚴嵩,戲劇大師湯顯祖,大詞人納蘭性德,風流才子紀曉嵐,湘軍統帥曾國藩,三代帝師翁同跳.等等.接下來咱們去第二進院落看看吧。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贊揚孔子思想集古圣賢之大成。所以,彳爰世君主為孔子上尊號為大成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孔廟的主殿叫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寓意九五之尊,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重檐廡殿頂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級,故宮金鑾殿的太和殿就是這種建筑,殿前有御路,御路一般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御路上雕刻有祥云,騰龍,寓意皇帝為
13、真命天子,然而,歷史上走過御路的除了皇帝以外還有太上皇,皇后大婚時和科舉考試殿試的金科三甲可以走一次.大家看這邊的觸奸柏,這棵柏樹有600多歲了,關于這棵柏樹有個小故事,相傳明代奸相嚴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因大成殿只有皇帝祭孔時才能進入,嚴嵩本應在殿外代為祭祀,而囂張跋扈的嚴嵩卻硬要顯示自己的威風,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當他路經這棵古柏樹下,突然狂風驟起,柏樹枝葉搖動,一個伸展出來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烏紗帽,嚴嵩嚇得倉皇逃走。后來他果然因子獲罪,被摘了烏紗帽,最后餓死街頭,不得善終。百姓因其平時專橫跋扈、作惡多端,都深受其苦,遂認為是此古柏有靈性,能辨忠奸,故稱此樹為“觸奸柏”或“辨奸柏”。硯水
14、湖在大院西側,實為一口小古井,水質清甜甘冽。相傳如臣民喝了此井水,便有安心健神,求知若渴之功效。如果前來祭孔的仕子學人喝了“圣水”,就可精神振奮,文思煥發,落筆生花,取得科舉考試之佳績。由于該井形似一小硯臺,故乾隆帝特賜其”硯水湖“之美名。但這個美麗的傳說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現在每到高考時,還有許多學生為尋一口圣水而來到硯水湖邊。大成殿內正中梁架上原懸掛著康熙御書的“萬世師表”匾額(現懸掛于大成殿外),按照“昭穆之制”和“左為上尊”的慣例,“萬世師表”匾額居中(圖一),康熙之后清代皇帝御書匾額分居“萬世師表”匾額左右,兩側各四塊匾額。左側為:雍正的“生民未有”,嘉慶的“圣集大成”,咸豐的“德
15、齊幬載”,光緒的“斯文在茲”;右側為:乾隆的“與天地參”,道光的“圣協時中”,同治的“圣神天縱”,宣統的“中和位育”。除了匾額,殿內還懸掛兩副乾隆皇帝御書的楹聯:“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門者,譬之宮墻。”1912年清帝退位,民國建立。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總統時為消除清朝統治的影響,下令將大成殿內康熙至宣統九位清代皇帝御書的匾額全部摘下。民國六年(1917年)黎元洪效仿舊制親筆題寫“道洽大同”匾額,懸掛在大成殿內孔子牌位上方正對大門處,也就是“萬世師表”匾額懸掛的位置。
16、萬世師表”匾芯橫長約450厘米,縱寬約160厘米,四周邊框寬約40厘米。木質,磁青底,正中為“萬世師表”四個大金字,每字一米見方,右側為“康熙甲子孟冬敬書”一豎排小金字,并鈐有“廣運之寶”滿漢文璽印.1979年首都博物館在北京孔廟成立,1983年首都博物館準備恢復大成殿原貌,對外開放。其他八位皇帝御書的匾額都按照原位懸掛,只有康熙“萬世師表”匾額不知如何安放:如果放回原處,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額就沒有位置;黎氏所書匾額懸掛于民國初年,見證了那段歷史,摘掉也不符合歷史。經過專家的商議,最后決定: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額不動,康熙“萬世師表”匾額移至大成殿外前檐高懸。因此在全國孔廟中出現了康熙“萬世
17、師表”匾額懸掛在大成殿外的特例。明代多次對大殿進行修繕,后來添加了崇圣祠,由此孔廟便構成了三進院落,讓我們走進崇圣門,去看看崇圣祠吧,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門、崇圣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筑稱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并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圣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
18、,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好了,今天的孔廟之旅到這里就要結束了,你是否被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和萬世師表孔子的魅力所折服了呢?孔廟導游詞三: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堂,位于曲阜城中心。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魯哀公將其生前所居之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等。其后,隨著歷代王朝層層加謚孔子,孔廟不斷得以維修擴建,至明、清時期形成現在的規模。它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孔廟前的這座門樓建于明代,是當時曲阜城的正
19、南門,也是參觀孔廟的起點。“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筆,源于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魯國大會諸侯的時候,有人說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論。此話傳到子貢耳朵里,子貢馬上反駁說,我可不敢和老師比,如果把一個人的學問比做一堵墻,我這堵墻只有一仞高,大家一踮腳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東西,沒什么深奧的;而我老師孔子的這堵墻有數仞高,如果你不走進去,是無法知道他學問的高深的。后人認為數仞仍不能表達孔子思想學說的高深,便把數仞改成了萬仞。“萬仞宮墻”四個字原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的筆跡。后來乾隆皇帝來到曲阜時,為了表示自己對孔子的尊重,就換下了胡碑,而刻上了自己題寫的字。我們現在來到了孔廟
20、的第一道門坊,叫金聲玉振坊。此坊由明代山東巡撫、欽差大臣胡纘宗所建,“金聲玉振”四個字也是由他題寫。這是根據孟子贊揚孔子的話而來的。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也。”這里用金聲玉振作為孔廟的第一道門坊的名稱,象征孔子的思想集古今先賢之大成,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贊揚孔子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我們現在來到了欞星門,這是孔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即靈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欞星,孔廟設欞星意為尊孔如同尊天。此門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梁。我們現在來到了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間,金明昌六年改為三檐,賜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七
21、年改為七間,清乾隆皇帝題寫閣匾。奎文閣內現為孔子圣跡圖陳列。孔子圣跡圖現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跡圖繪畫,二是明代雕刻圣跡圖木板,三是明萬歷年間的圣跡圖石刻。這里陳列的系明木板圣跡圖印本。圣跡圖全套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動。十三碑亭過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內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十三碑亭內碑文的內容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祭廟、告廟之類的記錄。從書法上看,真草隸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滿文與漢文對照石碑,通過十三碑亭可窺見出歷代建筑技術的發展變化。在孔廟內1372塊碑刻中,按其重量來說,最重的一塊碑應數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這
22、幢碑碑身重35噸,連赑屃水盤共65噸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當時從北京將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運河從通州運往濟寧,中間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然后又從濟寧運往曲阜,濟寧到曲阜90華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頭,趁冬季寒冷,地上潑水結冰,碑從冰上滑行,這樣90華里路運了整整十五個晝夜,耗費庫銀600余兩。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成門。此門用黃瓦、彩繪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龍蟠柱,其余四根為淺雕花紋,前后臺階中有浮雕龍陛,均為明代中期雕刻。此處并五門,將孔廟分成三路,東為承圣門,院內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為啟圣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門并立,東西各有掖門,東為金聲門,西為玉振門,中路為祭祀孔子夫婦及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大成門里東側有一石欄,欄內有一棵檜樹,相傳為孔子親手所植。先師手植檜歷來受到重視,“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將它和孔氏子孫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樹東立有一碑先師手植檜,此碑立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字體酣暢,渾厚有力,是明代楊光訓手書。我們現在來到了杏壇,宋代以前孔廟內并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鄂州市2024-2025學年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利津縣聯考2025屆初三下學期九月份統一聯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 西安音樂學院《地球物理測井與生產測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醫藥英文文獻閱讀與論文撰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淮北師范大學《影視動畫燈光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質量抽測生物試題含解析
- 環境污染治理與大數據應用考核試卷
- 衛生服務機構財務管理的考核試卷
- 碳排放減少與綠色生活方式考核試卷
- 果蔬銷售終端服務技巧與禮儀考核試卷
- 中集集裝箱安全培訓
- 名著導讀郭沫若《鳳凰涅槃》
- 鋼便橋專項施工方案
-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模板)
- 撤銷強制執行申請書
- 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
- 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各章節同步練習(含答案)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教案
- 彩鋼板安裝合同書
- 2023-2023學年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雙十中學八年級期中數學試卷
- 刻蝕設備與工藝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