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理學史西方心理學的建立講義1.如何理解馮特心理學的理論體系?2.馮特的心理學包括哪些主要內容?4.艾賓浩斯對記憶的研究有哪些貢獻和問題?5.什么是無意象思維?屈爾佩的二重心理學的主要內容。6.試述布倫塔諾與馮特在心理學基本觀點上的區別及其在心理學史上的意義。第一節 馮特與實驗心理學的建立一、實驗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1.社會背景 實驗心理學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的德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科學進步的產物。 2.哲學背景 實驗心理學產生的哲學背景是自17世紀以來的歐洲機械主義和經驗主義哲學,具體分析其淵源則有三個,即法國笛卡兒的機械主義,英國洛克、貝克萊和休謨的經驗主義,以及法國孔德
2、的實證主義。 3.科學背景 19世紀生理心理學、心理物理學和生物學的研究成果,為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科學基礎。 二、馮特的生平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創建者,是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奠基人。 馮特 Wundt, Wilhelm Maximilian(1832-1920)馮特心理學體系的形成大致可分為4個時期:1.19世紀60年代,心理學思想形成的時期主要著作: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 關于人類和動物心靈的講演錄 2.19世紀70年代,心理學體系初步確立的時期主要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 3.19世紀90年代,心理學體系完全確立的時期主要著作:心理學原理 4.20
3、世紀初,民族心理學研究時期主要著作:民族心理學 (共10卷)三、馮特的心理學理論體系 馮特的心理學體系是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和民族心理學(folk psychology)的統一體。就是說,馮特心理學體系的結構包括兩個方面:(1)以個人意識過程為對象的個體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2)以人類共同生活為基礎的高級精神過程為對象的民族心理學,即社會心理學。 四、馮特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1心理學的對象 馮特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在他看來,心理學和自然科學都是以經驗為研究對象。不過,它們是從不同的觀點去研究同一經驗。 馮特認為, 經驗包括經驗的主體(或自身
4、)和經驗的客體(或對象)兩個因素。從經驗的主體來看,感覺、感情、意志等心理過程是主體直接經驗到的,是直接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這是心理學的對象;從經驗的客體來看,人對于外部世界的經驗是通過間接推論而認知的,是間接經驗(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學的對象。因此,馮特把心理學稱之為“直接經驗之學”。 2心身關系的理論 馮特在心身關系上主張心身平行論(parallelism)。他認為心理過程和大腦的生理過程是兩個獨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協調,但不存在因果關系。 馮特把心理過程和生理過程視為相互平行、獨立存在的心身平行論,由于否認心理的客觀來源和生理基礎
5、,把心理和身體看成是同一精神實體的兩個方面,因而是一種很明顯的唯心主義二元論。 3心理學的方法 (1)實驗內省法 實驗內省法(method of experimental introspection),就是借助于實驗進行內省的心理學方法。(2)民族心理學的方法:民族心理學的方法(或心理產品分析法)(method of folk psychology)是馮特通過人類歷史文化資料來研究社會心理學的一種特殊方法。 The cat is orange. 4心理學的任務 心理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心理復合體的元素及其構造的方式和規律。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必須解決三個課題:一是心理有哪些元素?二是心理復合體的結構
6、如何?三是心理復合體形成有哪些規律? (1)心理元素的分析 馮特認為,一切心理現象都是由心理元素(mental element)構成的。對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學首要回答的課題。在他看來,心理復合體是心理元素的聯合,心理元素是最終不可再分的心理結構的單位,它包括感覺和感情兩個元素。 馮特指出,感覺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單位,呈現人的經驗的客觀內容。而感情顯示人的經驗的主觀內容,是感覺元素的主觀補充.心理復合體的結構馮特認為,心理元素可以結合成各種心理復合體。他把由感覺組成的心理復合體稱為觀念。而觀念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憶象(或記憶表象)(memory image),即非直接起因于外在印象的觀念;另一種是
7、知覺(perception),即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觀念。 (3)心理復合體的形成及其基本規律 各種心理復合體既然是由心理元素組成的,那么它們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馮特認為它們是通過聯想和統覺而形成的。 馮特繼承英國聯想主義思想,用聯想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他認為,聯想有四種基本形式: 融合(fusion):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為一體。 同化(assimilation):即兩個差異很小的物體處于一種彼此熟悉的關系中往往會產生等同性的觀念。 復合(complication):即不同感覺之間的聯想。馮特的這一概念取自赫爾巴特。 相繼性聯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即記憶的聯想,如
8、再認、回憶等。 馮特通過對心理復合體的分析研究,認為心理復合體的形成有三個基本規律或原則。 心理產物的原則(principle of psychic resultants)或創造性綜合的原則(principle of creative synthesis) 心理關系的原則(principle of psychic relations) 心理對比的原則(principle of psychic contrasts)五、關于馮特的爭論 在對馮特的認識方面,心理學家內部存在著一些爭論。傳統上,馮特的標準形象是:(1)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心理學流派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建立者。(2)馮特的主要目標是使用內
9、省法分析意識的元素,尋找心理的構成成分。(3)雖然在馮特的心理學體系中包含著作為文化心理研究的民族心理學,但是馮特更重視的是研究感知覺的實驗心理學。 (4)鐵欽納是馮特忠實的學生,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是馮特內容心理學的繼續。(5)馮特的觀點更多地受到英國經驗主義的影響,把心靈看做是被動的、消極的。 六、評價1馮特的歷史功績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在馮特出版他的生理心理學與創立他的實驗室以前,心理學幾乎像個流浪兒,一會兒敲敲生理學的門,一會兒敲敲倫理學的門,一會兒敲敲認識論的門。1879年,它才算是有個安身之所和有個名字的一門實驗科學” (林方、王景和譯,1980,230頁)。 創立心理學實
10、驗室和實驗心理學培養一支國際心理學專業隊伍2馮特的歷史局限主觀唯心主義錯誤內省主義傾向具有元素主義傾向 第二節 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 一、生平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歐洲反構造主義運動心理學家之一,是實驗學習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最早采用實驗方法研究人類高級心理過程的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 Ebbinghaus, Hermann(1850-1909) 二、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 艾賓浩斯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記憶開展實驗研究的人。由于受到了英國聯想主義思想的影響,艾賓浩斯批判了古典聯想主義者缺乏科學論證的推論,創造性地運用實驗法來研究記憶。 1.研究方法 (1)創造了無意義音節的研究方法 艾賓浩斯注意到記
11、憶過程中的識記材料具有相當的復雜性,沒有統一性。為了加強研究的客觀性,艾賓浩斯認為在實驗中不能采用有意義的文字材料,因為有意義的文字材料本身包含了舊經驗的影響及意義聯想。艾賓浩斯在實驗中創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的方法,最大限度保證了實驗研究的客觀性。無意義音節是用兩個輔音中間加上一個元音所構成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語義的音節。如ZOG,NOZ,XOT等。 (2)創造了節省法 艾賓浩斯在測量記憶效果時采用了兩種方法:完全記憶法和節省法。 所謂完全記憶法就是根據一詞完全記憶所需要的重復學習次數來計算分數的方法。 節省法就是要求被試在第一次完全記憶之后,隔一段時間后再學再背,然后對比前后兩次學習記憶所花時間
12、的長短,計算出兩次記憶過程中所節省的時間和記憶次數。 節省的練習次數=(初學練習次數-再學習練習次數)/初學練習次數100% 2.研究的貢獻發現了人類記憶保持與遺忘的規律 對記憶做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得出一些有意義的發現 創造了填充測驗法對聯想開展了實驗研究 三、評價 只對記憶做了數量上的分析,而沒有涉及到記憶內容的性質 在記憶研究中過分依賴無意義音節,這與現實生活有相當的距離。由此得出的結論難免脫離現實生活,適用范圍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三,回避了人類記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將記憶簡單地看作是機械重復的結果。 對心理學理論和體系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貢獻,沒有形成正式的體系。 第三節 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
13、學 一、布倫塔諾的生平 布倫塔諾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是掀起歐洲反構造主義運動最早的一位心理學家,是意動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20世紀初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先驅。 布倫塔諾 Brentano, Franz(1838-1917)二、布倫塔諾的理論體系 1874年是心理學史上重要的一年,這年在德國出版了兩部心理學史上很重要的著作:一部是馮特的生理心理學原理,它既是新的獨立科學的心理學的創始,又是馮特內容心理學(或構造心理學的建立);而另一部則是布倫塔諾的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它既是反馮特內容心理學的意動心理學的創立,又是歐洲現代機能主義興起的開端。可見,意動心理學的創始人是布倫塔
14、諾,它產生于19世紀末,是與馮特內容心理學相對立的心理學體系。 1.意動心理學的思想淵源 意動一詞原屬德文akt英文的對應詞是act 。我國過去一般譯為“動作、“行動”、“作為”。近年來為了把它和外部的活動、動作、作為區別開來,已改譯為“意動”,即按其原意指沒有外化的意識動作,正是和馮特所主張心理學研究意識內容相對立而言的。 意動心理學(act psychology)有兩個思想來源一個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機能心理學思想的影響。另一個和近代自萊布尼茲以來傳統理性主義思想的影響有關。 2.關于心理學的性質 布倫塔諾和馮特都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且他們都從經驗主義出發,堅持心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布
15、倫塔諾的心理學是經驗的,他說:“在心理學上我的立場是經驗的;只有經驗才是影響我的老師。”馮特的實驗心理是學雖然也是經驗的,但和布倫塔諾有所不同。馮特是用實驗的方法研究關于物理現象的經驗,這種經驗同外部世界相聯系,通過外部知覺獲得;布倫塔諾是用經驗的方法研究關于心理現象的經驗,這種經驗同內部世界相聯系,通過內部知覺獲得。布倫塔諾還認為,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又是一門應用科學。 3.關于心理學的對象 從心理學對象來看,布倫塔諾認為,心理學的對象不是感覺、判斷等的內容,而是感覺、判斷等的活動。他稱這種活動為心理活動或意動。內容和活動(意動)有什么不同呢?舉例說,我看見一朵花,花的印象即為內容,看見
16、則為意動;我聽一首歌,歌的印象即為內容,聽見為意動。 在布倫塔諾看來,內容屬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只有意動才是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4.關于心理的分類 布倫塔諾把心理活動(意動)分為三類: (1)觀念活動(ideating),包括感覺和想象等;(2)判斷活動(judging),包括承認、拒絕、知覺和回憶等;(3)愛憎活動(loving and hating)或稱興趣,包括感情、希望、決心、意向、欲望等。 5.關于心理學的方法 布倫塔諾認為,意動不是靜止的心理狀態,而是可經驗的活動過程。根據意動心理學對象的這一本質的特點,他指出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不應是內省而應是反省(retr
17、ospection)。他認為,心理現象不斷變化,以直接觀察正在進行著的心理過程為對象的內省即內部觀察(inner observation)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反省即內部知覺(inner perception)是對剛剛成為過去的在記憶中仍呈鮮活狀態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的觀察和體驗,則是完全可能的。 三、評價 (一)貢獻: 首先,布倫塔諾是一位心理學理論家,而不是一位實驗家。他的主要影響是確定了心理學的基本觀點,而不是解決心理學的具體問題。 第二,布倫塔諾提出來的心理活動(意動)與心理內容相對立的思想,對20世紀的心理學有很大影響。 第三,布倫塔諾開創了一種不同于馮特的心理學研究取向。 (二)局限 首
18、先,布倫塔諾只是確立了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沒有對心理學的具體問題作較為深入的研究,也沒有像馮特那樣建立一個完整龐大的心理學體系。 其次,布倫塔諾把心理活動(意動)的內容與作為心理的源泉的客觀現實混為一談,進而把心理內容排除在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之外。第四節 屈爾佩與符茨堡學派 意動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動,內容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的內容。它們相互對峙,造成了心理學發展中的僵局。于是,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是意動和內容的二重心理學便應運而生。符茨堡學派的領袖屈爾佩推動這一運動的產生,麥塞爾則是提出二重心理學主張的第一人。符茨堡學派關于無意象思維的實驗研究則是促進以上兩人提出二重心理
19、學主張的重要動因。 屈爾佩 Klpe, Oswald(1862-1915) 一、屈爾佩的生平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和美學家,是符茨堡學派的創始人,是出自構造學派而又反對構造主義思想的心理學家,也是完形心理學思想的先驅。 屈爾佩整個學術生涯,共分為兩個時期: (1)符茨堡大學以前時期,深受馮特內容心理學的影響。 (2)符茨堡大學以后時期 ,日益傾向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 二、無意象思維的研究 1.馬爾比的重量判斷研究 馬爾比(K. Marbe,1869-1953)讓被試先后舉起兩個重物,要求被試判斷孰重孰輕,并報告在重量比較時的意識過程,但是不能根據內省來發現“判斷產生的心理
20、條件”。結果發現,被試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卻不知道判斷是如何作出的。被試在判斷時并未出現判斷所依據的明確的意象,只有那么一種模糊的、無法描述的狀態。馬爾比把這種既非感覺又非觀念的新的非意象的元素稱為“意識的態度”。 2.瓦特的控制聯想研究 瓦特( H.J.Watt,1879-1925)1904年做了控制聯想實驗,如種-屬聯想(植物-樹)或整體-部分聯想(房屋-門)。他把聯想分為四個階段:預備期、刺激詞呈現期、尋求反應詞時期、反應詞的出現時期。他要求被試分期及時反省,說出當時的心理活動。一般認為,對前三個時期的內省可以揭示反應詞出現的心理條件。結果發現從刺激詞呈現到反應詞發出,這中間并沒出現什么意
21、象。 3.阿希的思維研究 阿希(A.Ach,1871-1949)于1905年首創系統的實驗內省法對動作和思維進行研究。他把瓦特的預備期所發現的那種特殊的期待態度稱為“決定傾向”(determining tendency),認為刺激詞的思想反應(即說出反應詞)和動作反應(即按壓反應)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受這種非意向的“決定傾向”所指引的。 4.彪勒的思考研究 彪勒(K. Buhler,1879-1963)在1907年采用一些需經過思考才能解答的問題作為實驗材料,并用問答法,要被試報告在解答問題時的意識過程,結果和瓦特等所發現的相同。他更明確地指出,思維不能歸結為感覺和意象。在思維者的意識中存在一種非感覺、非意象的元素,即思維元素,也就是“無意象思維”。 三、二重心理學 二重心理學的產生有其特殊歷史背景。首先,和意動心理學與內容心理學的對峙有關。其次,和胡塞爾的影響有直接關系。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項:一為內容,一為機能,兩者同屬心理現象,但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九章 現代生活與化學 9.3 化學能的利用教學設計 (新版)粵教版
- 算力中心發展路徑與實踐策略
-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優化
- 文明的小學生課件
- 商務風2025工作計劃總結模板
- 藍色棕色逆風飛翔勵志向上新中國風工作總結匯報模板
- 生物制藥產業研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僅供參考)
- Unit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A 1a-2b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
- 文化引領 未來共創
- 4《選舉產生班委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 發熱病人中醫護理
- 捕鼠公司合同協議
- 工程審計面試題及答案
- 安置房收樓合同協議
- 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15)知識測試競賽題庫(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煤化工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與戰略研究報告
- 病歷書寫規范2025版
- 2025春季學期國開電大本科《人文英語3》一平臺在線形考綜合測試(形考任務)試題及答案
- 洗滌機械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2024年共青團團??荚嚾雸F考試題庫及答案
- 刑事案件模擬法庭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