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質量報告模板(共45頁)_第1頁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質量報告模板(共45頁)_第2頁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質量報告模板(共45頁)_第3頁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質量報告模板(共45頁)_第4頁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質量報告模板(共4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ml)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25 學院(xuyun)概況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27 一、就業基本(jbn)情況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

2、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28 (一)畢業生規模及結構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29 (二)就業落實狀況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

3、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0 (三)主要就業去向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1 二、就業狀況分析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

4、141132 (一)畢業生就業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3 1.單位性質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4 2行業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

5、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5 3.崗位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6 4.地域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

6、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7 5就業單位分布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8 (二)畢業生就業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39 1

7、.按學制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0 2.按性別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1 3.按民族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

8、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2 4.按家庭經濟狀況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3 5.按專業對比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

9、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4 三、就業主要特點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5 (一)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6

10、 1.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48 2.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53 3.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11、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57 4.建立完善的就業市場開拓與管理模式,發揮校園就業主渠道作用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59 5.加強校企合作,廣開就業直通渠道 HYPERLINK /F

12、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1 6.完善“雙困”畢業生就業幫扶機制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3 7.加強就業創業指導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畢業生創業教育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

13、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5 8.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基本職業素養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6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

14、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7 1.完善就業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8 2.就業宣傳和信息服務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

15、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69 3.就業指導服務有效性分析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0 四、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反饋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1 (

16、一)對招生情況的影響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2 (二)對專業設置的影響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3 (三)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

17、/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4 1.數據分析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5 (1)對教學(jio xu)的滿意度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

18、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7 (2)畢業生素養提升(tshng)情況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79 2.教學改進措施(cush):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

19、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80 五、就業形勢及發展趨勢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81 (一)就業形勢 HYPERLINK /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ContentPlaceHolder1_FCKeditor1&Toolbar=Usefull l _Toc4081411

20、84 (二)發展趨勢學院(xuyun)概況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3年,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內蒙古工業學校,2006年原內蒙古水利(shul)學校整體并入。學院占地面積830畝,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學院現有在校生9902人。設有機電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冶金與材料工程系等11個教學系部。設置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利水電建筑工程等33個專業。有國家(guji)骨干高職院校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4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5個,國家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重點建設專業1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5個,院級品牌專業19個,2014年新增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個。建校62年來,為自治

21、區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輸送技術技能人才70000多人,在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水利系統享有盛譽。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57人,其中教授30人,副高級職稱128人;碩士以上學位170人;有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10個,自治區教學名師9人,自治區教壇新秀7人。2010年,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之一,于2014年以“優秀”等次通過國家教育部、財政部驗收;2012年,我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13年,冶金與材料工程系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14年,學院順利完成第二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任務。學院領導

22、班子連續2008、2009、2010年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實績突出單位,2013年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高校工委評為優秀等次。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一、就業基本(jbn)情況(一)畢業生規模(gum)及結構學院(xuyun)2014屆畢業生共3117人,其中三年制高職生有3009人,五年制高職生108人。3088人取得畢業證書,29人獲取結業證書。表1-1畢業生基本情況圖1-1畢業生結構(jigu)層次分布圖2014屆全院少數民族畢業生共有522人,占畢業生人數的17%。其中蒙古族畢業生人數為409人,滿族、回族(Huz)等其他少數民族畢業生人數為113人。圖1-

23、2少數民族(shoshmnz)畢業生比例圖2014屆全院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共有1456人,占畢業生人數的47%,接近(jijn)一半。圖1-3家庭(jitng)經濟困難畢業生比例圖2014屆全院男性畢業生為2531人,女性畢業生為586人,男女比例約為4:1。圖1-4男、女畢業生比例圖2014屆畢業生中有1688人來自旗縣農村(nngcn),占總人數的54%。圖1-5城市(chngsh)、旗縣農村畢業生比例圖2014屆畢業生中有3053人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區內,占總人數的98%。區外(q wi)僅64人,占2%。區內主要來自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通遼市等地及旗縣。區外主要來

24、自陜西省、山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圖1-6 2014屆畢業生區內(q ni)、區外生源比例圖圖1-7 2014屆畢業生區內(q ni)各盟市生源對比圖(二)就業(ji y)落實狀況按照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就業(ji y)指導中心統計標準,截止8月31日,取得畢業證書的畢業生就業率為95.11%。各專業就業情況如下表:系部專業人數就業人數就業率機電工程系礦山機電908493.33%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9628897.30%數控技術868194.19%機電一體化技術29628194.93%電氣工程系電氣自動化技術19817789.39%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828097.56%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2

25、0720297.58%汽車電子技術17114886.55%冶金與材料工程系有機化工生產技術534788.68%冶金技術12912596.90%材料工程技術373697.30%電廠熱能動力裝置17016295.29%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5555100.00%焊接技術及自動化10710194.39%水利與土木建筑工程系道路橋梁工程技術9292100.00%工程測量與監理1009898.00%建筑工程技術12612498.41%工程造價12611893.65%水利工程施工技術504998.00%水利水電建筑工程20319897.54%信息與管理工程系計算機網絡技術312787.10%計算機信息管理35

26、3085.71%會計與統計核算20320299.51%物流管理3939100.00%五年高職部水利水電建筑工程201680.00%機電一體化技術494591.84%電氣自動化技術373286.49%合計3088293795.11%表1-2各專業(zhuny)就業率統計系部畢業生人數就業人數就業率機電工程系76873495.57%電氣工程系65860792.25%冶金與材料工程系55152695.46%水利與土木建筑工程系69767997.42%信息與管理工程系30829896.75%五年高職部1069387.74%合計3088293795.11%表1-3各系部畢業生就業率統計(tngj)圖1-

27、8各系部一次就業率對比(dub)圖(三)主要(zhyo)就業去向畢業生實際落實就業的2937人,其中簽訂就業協議2607人,占88.76%;簽訂勞動合同、接收函171人,占5.82%;自主創業121人,占4.11%;升學27人,占0.92%;地方基層項目11人,占0.37%。表1-4畢業生就業(ji y)去向圖1-9畢業生就業(ji y)去向比例圖二、就業狀況(zhungkung)分析(一)畢業生就業分布1.單位性質(xngzh)分布畢業生中1293人就業于國有(guyu)及股份制企業,占44%;1237人就業于民營企業,占42.18%;128人就業于三資企業,占4.36%;120人就業于事業

28、單位,占4.09%;121人自主創業,占4.12%;27人專升本,繼續深造,占0.92%;11人地方(dfng)基層項目,占0.37%。圖2-1 2014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情況2行業分布我院畢業生就業行業所占比例:機械/加工/制造行業27.18%、電力/能源行業12.38%、建筑/裝潢/設計行業9.51%、信息技術/互聯網行業9.32%、冶金/鋼鐵行業7.85%、金融/保險/證券行業6.90%、交通運輸/物流/通訊行業6.50%、水利/測繪行業5.50%、管理/營銷/服務行業5.42%、生物/醫藥行業5.11%、其它行業4.33%。圖2-22014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fnb)情況3.崗

29、位(gng wi)分布在就業的畢業生中,有1647人從事生產和運輸設備操作人員(rnyun)的崗位,占56.08%。737人從事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占25.10%;276人從事辦事人員和有關行政人員的崗位,占9.40%。圖2-32014屆畢業生就業(ji y)崗位分布比例圖4.地域(dy)分布2014年,學院2526名畢業生在自治區內就業,占就業人數的86%;411名畢業生在區外就業,占就業人數的14%。自治區就業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赤峰、通遼等地,支持(zhch)了自治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省外就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東這三個省市。圖2-42014屆畢業生區內外就業(ji y

30、)分布比例圖圖2-52014屆畢業生區內(q ni)主要就業盟市圖2-62014屆畢業生區外主要(zhyo)就業省市5就業單位分布畢業生就業單位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能源、電力、冶金、建筑、鋼鐵(gngti)、水利測繪、信息技術、交通運輸、物流、營銷服務等行業企業。序號就業單位就業人數1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98人2鄂爾多斯市源盛光電有限責任公司89人3內蒙古歐意德發動機有限公司85人4青島海爾電子有限公司64人5鄂爾多斯市綠能光電有限公司46人6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45人7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35人8內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34人9內蒙古科創測繪設計有限公司34人10鄂

31、爾多斯市蒙西高嶺粉體有限公司31人11呼和浩特市君子蘭塑膠有限責任公司31人12內蒙古錫林郭勒白音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26人13內蒙古鄂爾多斯電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25人14內蒙古恒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23人15內蒙古慶華集團慶華煤化有限責任公司23人16內蒙古正大有限公司23人17中國重汽集團包頭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23人18鄂爾多斯市華泰汽車車身有限公司22人19北京國電德勝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21人20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21人21內蒙古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1人22內蒙古鑫冠規劃測繪有限責任公司21人23榮成華泰汽車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分公司21人24包頭市創美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20

32、人25鄂爾多斯市中軒生化有限公司20人26內蒙古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20人27華能呼倫貝爾能源開發有限公司20人28包頭市山晟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18人29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8人30內蒙古康巴什熱電有限責任公司18人31內蒙古京泰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8人32內蒙古綽勒水利水電有限責任公司17人33同方光電(沈陽)有限公司17人34赤峰阜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16人35內蒙古興安銅鋅冶煉有限公司16人36天津立中車輪有限公司16人37包頭市興泰機電設備安裝有限責任公司15人38創新科技(山東青島)有限公司14人39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人40北京理貝爾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

33、司13人41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內蒙古總隊13人42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12人43重慶遠達煙氣治理特許經營有限公司12人44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12人45天津藍巢電力檢修有限公司12人46內蒙古大唐國際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11人47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11人48內蒙古黃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10人49京能電力后勤服務有限責任公司10人50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10人表2-1五十家就業單位(dnwi)分布統計表(二)畢業生就業(ji y)對比1.按學制(xuzh)對比2014屆全院三年制高職生有2982人,就業人數為2844人,就業率95.37%;五年制高職生106人,就業人

34、數為93人,就業比例87.74%。三年制高職生就業率高于五年制高職生。圖2-72014屆畢業生不同學制就業情況對比圖2.按性別對比我院男女生的比例約為4:1。女生就業率97.94%,男生就業率94.45%。圖2-82014屆畢業生不同性別(xngbi)就業情況對比圖3.按民族(mnz)對比用人單位相對而言愿意錄用(lyng)漢族畢業生,就業率96.96%;蒙古族畢業生由于漢語表達能力有限,就業相對困難,我院特別針對蒙古族畢業生優先推薦就業,就業率達92.67%。圖2-92014屆畢業生漢族(Hnz)和少數民族就業情況對比圖4.按家庭經濟狀況(zhungkung)對比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就業積極

35、性非常(fichng)高,就業比例達98.49%,高于非家庭困難的畢業生92.12%。圖2-102014屆畢業生家庭困難、非困難就業情況對比圖5.按專業對比(1)數據分析各專業(zhuny)的月收入2013屆畢業半年后月收入(shur)較高的專業是軟件技術(3777元)、道路橋梁工程技術(3767元),畢業半年后月收入較低的專業是工程造價(2473元)。圖2-112013屆各專業畢業(b y)半年后的月收入注1:2012屆為畢業(b y)一年后數據。注2:2012屆物流管理專業因回答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mi yu)包括在圖中。注3:2013屆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因回答(hud)該問題

36、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包括在圖中。數據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續圖2-112013屆各專業(zhuny)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注1:2012屆為畢業(b y)一年后數據。注2:2012屆物流管理專業因回答(hud)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包括在圖中。注3:2013屆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因回答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mi yu)包括在圖中。數據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xqi)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各專業的專業相關度2013屆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專業是工程造價(81%)、電廠熱能動力裝置(76%),工

37、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專業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16%)、數控技術(24%)、計算機信息管理(26%)。圖2-122013屆各專業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的人數%注:2013屆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因回答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mi yu)包括在圖中。數據(shj)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xuyun)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續圖2-122013屆各專業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xinggun)的人數%注1:2012屆物流管理專業因回答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mi yu)包括在圖中。注2:2013屆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因回答該問題的樣本數較少,所以沒有(mi yu)

38、包括在圖中。數據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jsh)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2)結論(jiln)2013屆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3220元,比全國高職院校2013屆畢業半年后(2940元)高280元;2013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56%,與2012屆(55%)基本持平,比全國高職院校2013屆(62%)低6個百分點。從就業率、月收入、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及就業去向等就業狀況分析,就業質量相對高的五個專業分別是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廠熱能動力裝置、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電氣自動化技術。這五個專業就業去向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或大中型企業,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均在60%以

39、上,月收入平均3336元,就業率除電氣自動化之外,均在94%以上。表2-2就業質量相對高的五個專業就業質量相對低的五個專業分別是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這五個專業就業去向大部分是中小微型企業,平均月收入為3003元;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就業率均低于89%,計算機信息管理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26%,計算機網絡技術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24%,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40%;雖然,物流管理和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就業率為100%,但是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26%和16%。表2-3就業(ji y)質量相對低的五個

40、專業三、就業(ji y)主要特點(一)促進(cjn)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1.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積極宣傳并貫徹落實國家及自治區有關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中西部地區以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鼓勵畢業生應征入伍報效祖國;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穩定靈活就業;鼓勵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和技能培訓計劃;鼓勵畢業生參加社區民生工作志愿服務計劃等,開展了一系列主體宣傳教育活動,使畢業生能夠做到“就業形勢清,就業政策清,就業程序清,自我定位清”,確保絕大多數畢業生順利就業。2.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推進(tujn)畢業生就業工作學院始終把就業工作當作促進學院發展的戰

41、略任務,擺在突出(t ch)重要的位置,建立了“一把手”負責的院系兩級就業工作機制,建立了就業工作考核和激勵機制,就業工作例會制度和就業進展反饋(fnku)制度。調動全體教職工關心和支持就業工作,已形成“學院統籌全局,就業處具體牽頭,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各個系部層層落實,全體教師職工積極參與”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格局。全院教職工充分利用在教學,科研,服務工作中與區內外企事業單位建立的合作關系及社會關系,積極為畢業生推薦,落實實習就業單位。3.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各專業以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為平臺,深入企業廣泛調研,跟蹤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掌握行業企業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與

42、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展了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構建了“四階段、三遞進、二學境、一貫穿”的“4321”人才培養模式,該項成果獲得2013年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冶金技術專業與大唐國際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等大型冶金企業合作,實施了 “校企共育,分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知識遷移應用能力以及學生的職業素養。4.建立完善的就業市場開拓與管理模式,發揮校園(xioyun)就業主渠道作用大力(dl)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建立健全了“穩定鞏固核心行業單位,維護拓展重點單位,聯系確定(qudng)一般就業單位”的三級管理模

43、式,確保就業單位穩定持續來校招聘畢業生。堅持“請進來”,組織用人單位座談會以及舉辦專場招聘會,校園宣講會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充分發揮校園就業主渠道作用;同時堅持“走出去”,開拓市場需求,與用人單位積極對接,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與崗位。20132014學年學院舉辦招聘會、宣講會130余場,接待用人單位36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12000余個,80%以上的畢業生通過校園雙選會找到就業工作。學院堅持開展就業跟蹤調查制度,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有計劃地做好回訪工作,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情況和對教學情況要求的反饋,通過校友會加強與畢業生的聯系,廣泛利用校友資源開辟新的就業渠道。5.加強校企合作,廣開

44、就業直通渠道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單位和崗位,是提升畢業生滿意度的核心。為此,學院高度重視校企深度合作,成立了由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委員會牽頭,行業協會、學院和自治區大型能源、冶金組成的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組建了能源、電力、冶金、機械制造和水利5個二級專業分會;學院與阿拉善左旗政府、騰格里循環經濟園區企業合作共建“政校企育人基地”。成立了內蒙古機電職業教育集團等,直接與企業對接,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就業等方面與企業緊密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實施”的政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提供優質人才,進一步拉近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距離,

45、使學生獲得多個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6.完善(wnshn)“雙困”畢業生就業(ji y)幫扶(bn f)機制學院關注重點人群就業幫扶工作,按照“重點關注,重點指導,重點培訓,優先推薦”的方式,幫助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摸清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困難畢業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職能部門開展“一對一”地幫扶工作,為就業困難畢業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幫助,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求職技巧上的實際困難,提供心理健康輔導,職業介紹服務,切實做好幫扶對象的就業指導工作,確保了就業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同時學院加強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心理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提高學生的就業信心,幫助落實就業崗位。學院積極落

46、實低保家庭的畢業生和殘疾畢業生就業求職補貼政策。7.加強就業創業指導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畢業生創業教育學院重視發揮就業創業導航作用,加強就業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日常培訓,骨干培訓,專題化培訓,定期研討相結合的培養途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全面提升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有效地指導畢業生就業創業。學院還邀請有關創業指導專家、企業領導、校友等舉辦就業創業講座、報告會等形式,宣傳創業政策、創業知識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自治區“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挑戰杯”等模擬創業活動,為畢業生搭建創業平臺,尋求創業渠道,提高畢業生創業意識,以創業帶動就業。8.加強學生(xu sheng)素

47、質教育,提高學生基本職業素養學院(xuyun)始終把“立德(l d)樹人”放在人才培養工作的首位,加強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康人格的技術技能人才。不斷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協調、持續發展。學院把建設高品質的校園文化作為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努力營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活動、職業生涯規劃

48、大賽、師生趣味運動周、校園辯論賽、宿舍文化節等活動,將專業技能競賽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舉辦各種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塑造了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升了學生溝通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各種基本職業素養。(二)就業指導服務(fw)情況學院緊緊抓住就業指導服務這個重點(zhngdin),增加服務意識,完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強調服務意識,突出“以人為本,服務(fw)至上,規范管理,讓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的工作理念,做好學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是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的

49、重要基礎,努力建立和完善“管理、咨詢、教育、指導、教學、服務”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1.完善就業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不斷加強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等必修課,開設大學生就業心理、大學生職業素養等選修課,制定教學大綱,完善制度建設,逐步推行對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形成了“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就業指導為主線,以入學教育,畢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為補充”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咨詢室,開展各行業咨詢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幫助,指導學生結合個人實

50、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規劃;同時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舉辦就業創業指導行業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就業觀和職業發展觀。通過開展簡歷制作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技能實操大賽,校園模擬招聘大賽等活動,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為2014屆畢業生提供了40多場就業輔導系列活動,為畢業生求職就業和職業發展答疑解惑。2.就業宣傳和信息(xnx)服務學院重視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強化就業宣傳和服務環節,提高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把就業宣傳和服務納入日常工作中,通過就業網站,櫥窗,海報,刊物,咨詢,專題講座,就業行業競賽等多種途徑,積極開展就業宣傳和就業服務工作。堅持(jinch)就業研究與就業宣傳相結合,研究就

51、業市場需求,分析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去向和就業行業流向,總結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所具有的優勢和局限,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決策,指導畢業生就業。學院(xuyun)重視構建網絡信息和服務體系,使用“全國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啟動畢業生就業信息上網工程,完善網絡信息建設,及時發布用人單位就業信息和畢業生求職信息,方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網上求職招聘,促進就業信息共享。3.就業指導服務有效性分析學院(xuyun)2013屆畢業生接受“大學(dxu)組織的招聘會”求職服務的比例(94%)最高,其有效性連續(linx)兩屆(2013屆、2012屆分別為81%、80%)均較高;接受“職業

52、發展規劃”求職服務的比例(47%)較高,其有效性連續兩屆(2013屆、2012屆分別為67%、59%)均最低;接受“發布招聘需求與薪資信息”求職服務的比例為19%,其有效性連續兩屆(2013屆、2012屆分別為83%、80%)均最高。畢業生除接受“直接介紹工作”求職服務的比例與上屆基本持平外,接受其他各項求職服務的比例較上屆均有所上升;除“大學組織的招聘會”求職服務的有效性與上屆基本持平外,其他各項求職服務的有效性較上屆均有所提高。圖3-1本校2013屆畢業生接受母校(mxio)提供求職服務的人數%(多選)圖3-2本校2013屆畢業生接受(jishu)母校提供求職服務并認為其有效的人數%四、對

53、教育(jioy)教學改革的反饋學院建立了招生、培養、就業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始終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特別是能源、冶金、機械制造、水利行業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人才數量和規格的需求,進而優化專業結構,調整招生計劃,完善培養方案,突出培養特色。(一)對招生情況的影響學院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增加(zngji)報考率和就業率高的專業招生計劃,減少報考率和就業率較低的專業招生計劃,對于連續兩年就業率低的專業停止招生。通過對就業市場需求進行預測,及時調整專業招生人數,使專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就業相對接。2014年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和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專業招生計劃進行了調整。措施(cush):

54、實施“招生(zho shng)培養就業”動態反饋機制,建立招生計劃和新辦專業的聽證制度,實施就業率與專業數量掛鉤,把就業狀況作為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學生培養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切實解決專業結構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對就業率低的專業限招、停招,就業前景不好的專業緩辦甚至不辦,切實做到了從源頭和各個培養環節來促進學生就業。通過召開年度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會,作就業形勢分析報告,探討當前就業形勢中用人單位需求以及進行各專業的就業狀況差異性分析,為學院進一步調整專業設置,確定招生規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和借鑒。(二)對專業設置的影響根據市場信息反饋及學院建設情況,學院緊扣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55、,優化專業結構。主動適應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增設新專業,調整專業結構,新增風力發電設備及電網自動化、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3個專業,2012年停招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專業,2013年停招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材料工程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隔年招生。將機電一體化專業調整為能源方向,將冶金技術專業調整為鋁冶金方向,形成了服務于自治區能源、冶金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需求的專業結構體系,專業服務自治區產業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措施:學院采取專業調研,征集企業和畢業生對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修訂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結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在職要求(y

56、oqi),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能源方向)根據能源產業典型工作任務,與企業共同構建了煤礦開采設備安裝、使用、維修典型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構建了項目化課程體系;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構建了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提升了學院的綜合能力,使人才培養規格更加符合行業企業的需求。(三)對人才培養的影響(yngxing)1.數據分析(1)對教學(jio xu)的滿意度2013屆畢業生對母校的教學滿意度為87%,比2012屆(85%)高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職院校2013屆(84%)高3個百分點。圖4-12013屆畢業生對母校教學(jio xu)滿意的人數(rn sh)%數據(shj)來源:麥可思-

57、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2)畢業生素養提升情況2013屆工程行業專業畢業生中,分別有59%、55%、52%的人表示大學幫助自己在“人生的樂觀態度”、“積極努力、追求上進”、“團隊合作”方面得到提升較多,而提升較少的方面是“人文美學”(18%);另外,有8%的人表示大學對素養提升“幫助不顯著”。圖4-62013屆工程(gngchng)行業專業畢業生大學期間的素養提升%(多選)數據(shj)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jdin)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2013屆非工程行業專業畢業生中,分別有54%、52%的人表示大學幫助自己在“關注

58、社會”、“積極努力、追求上進”方面得到提升較多,而提升較少的兩方面是“健康衛生”和“人文美學”(均為19%);另外,有10%的人表示大學對素養提升“幫助不顯著”。圖4-72013屆非工程行業專業畢業生大學期間的素養提升(多選)數據來源:麥可思-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學院委托第三方麥可思研究對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進行調查,麥可思調研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給予了充分肯定,畢業生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團隊協作精神好;對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專業設置(shzh),課程體系,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也給予高度評價,學院將繼續完善人才培

59、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學院人才培養、社會需求和就業的良性互動。2.教學改進措施: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zhy)能力(1)構建(u jin)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院重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專業實踐教學學時數占專業教學總學時數的50%以上,實踐教學由隨堂實訓、環節周實訓、校外實訓、畢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五個實踐教學環節組成。形成了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業單項技能訓練(職業核心技能)、專業綜合技能訓練(職業綜合技能)、頂崗實習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滿足了人才培養目標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60、。各專業制訂了實踐教學各環節的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計劃),校企合作制定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標準,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將企業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2)強化學生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學院各專業學生均實現了半年以上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覆蓋率為100%。學院為加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修訂完善了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bnf),成立了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對頂崗實習工作進行統籌管理。領導小組下設頂崗實習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務處,對頂崗實習工作進行協調、管理。各專業制訂了學生頂崗實習教學方案,召開實習動員大會,學校、實習單位、學生簽訂三方頂崗實習協議。對集中實習的學生設立“頂崗(dn n)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