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教學文案_第1頁
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教學文案_第2頁
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教學文案_第3頁
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教學文案_第4頁
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教學文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DGJ32J96-2010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告第75號關于發布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公告現批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為江蘇省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編號為DGJ32/J9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3.1(2)、3.3.2、3.3.3、3.4.1、4.1.2、4.4.2(1、2、4、5)、4.4.3、4.4.6、4.4.11、4.4.13、5.2.1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該標準由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站組織出版、發行。江蘇省

2、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前言為貫徹落實國家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進一步加強和推進我省的建筑節能工作,改善我省公共建筑的室內熱壞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蘇建科200999號)的有關通知要求,完成了本標準的編制工作。編制組認真總結了近年來公共建筑節能系統在國內外的工程實踐和研究成果,通過兩個氣候區各類典型建筑的能耗模擬分析計算,本著可行性、實用性、可靠性的原則,參考國家標準,結合江蘇省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內容是:總則;術語;建筑和建筑熱工設計;采暖、通風和空調節能設計;電氣節能設計;給水節能設計;可再生能源應用;用能計量;監測與控制及附錄A附錄E。本標準黑體字

3、第3.3.1(2)、3.3.2、3.3.3、3.4.1、4.1.2、4.4.2(1、2、4、5)、4.4.3、4.4.6、4.4.11、4.4.13、5.2.1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本標準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和解釋,在執行過程中,如有修改的意見和建議請反饋至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站站(地址:南京市江東北路287號銀城大廈輔樓4樓;郵編:210036)。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審查專家主編單位: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參編單位: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蘇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夏卓平徐延峰袁瑋劉蘇榮吳志敏錢沛如陳孔貴

4、臧勝方玉妹劉俊李鵬飛王英宋波審查專家:胡吉士壽煒煒許錦峰龔延風張建忠趙明馬全明田兵楊娟目次1總則12術語23建筑及建筑熱工設計53.1公共建筑分類53.2一般規定53.3建筑設計53.4結構熱工設計73.5細部構造和特殊部位的設計103.6特殊建筑類別的界定113.7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124采暖、通風和空調節能設計134.1一般規定134.2采暖174.3通風與空氣調節184.4冷、熱源255電氣節能設計315.1供配電315.2照明326給水節能設計366.1生活用水定額和衛生器具給水定額366.2生活給水方式及水壓366.3生活熱水的生產386.4給水系統節能措施387可再生能源利

5、用428用能計量438.1基本要求438.2暖通空調438.3給水排水448.4電能計量459檢測與控制479.1空調系統479.2給排水系統499.3變配電系統的監測與控制499.4照明監測與控制509.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與建筑能效綜合管理50附錄A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計算52附錄B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60附錄C夏季外遮陽系數的簡化計算方法61附錄D常用材料熱物理性能參數表67附錄E建筑物內空氣調節冷、熱水管、生活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76本標準用詞說明78條文說明791總則1.0.1為貫徹執行國家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的法規和方針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內熱環境,提高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

6、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根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并結合江蘇省建筑氣候和建筑節能的具體情況,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江蘇地區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1.0.3在建筑熱工設計分區上,本標準將徐州市、連云港市劃入寒冷地區,其余各市屬于夏熱冬冷地區。1.0.4按本標準進行的建筑節能設計,在保證相同的室內環境參數條件下,與未采取節能措施前相比,甲類公共建筑全年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65%,乙類公共建筑全年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50%。1.0.5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

7、規定。2術語2.0.1透明幕墻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見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內的幕墻。2.0.2可見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透過透明材料的可見光光通量與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見光光通量之比。2.0.3體形系數(S)shapecoefficientofbuilding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包圍的體積的比值。2.0.4窗墻面積比arearatioofwindowtowall窗戶洞口(包括外門透明部分)總面積與同朝向的墻面(包括外門窗的洞口)總面積的比值。2.0.5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overall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

8、buildingenvelope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K,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量。單位為W/(m2K)2.0.6外墻平均傳熱系數(Km)averag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xteriorwall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與熱橋部位傳熱系數按照面積的加權平均值。單位為W/(m2K)。2.0.7玻璃窗遮陽系數(SC)sushadingcoefficient實際透過窗玻璃的太陽輻射得熱,與透過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陽輻射得熱之比值。無因次。2.0.8綜合遮陽系數(Sw)integratedsunshadingcoefficient考慮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陽

9、裝置綜合遮陽效果的系數,其值為玻璃窗本身遮陽系數(SC)與窗口的建筑外遮陽系數(SD)的乘積。2.0.9名義工況制冷性能系數(COP)refrigeratingcoefficientofpeformance在名義工況下,制冷機的制冷量與其凈輸入能量之比。無因次。2.0.10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integratedpartloadvalue用一個單一數值表示的空氣調節用冷水機組的部分負荷效率指標,它基于機組部分負荷時的性能系數值,按照機組在各種負荷下運行時間的加權因素,通過計算獲得。無因次。2.0.11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Ws)空氣調節和通風系統輸送單位風量的風機耗功量,單位為W/

10、(m3/h)。2.0.12耗電輸熱比(EHR)tatioofelectricrtyconsumption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在采暖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全日理論水泵輸送耗電量與全日系統供熱量的比值,無因次。2.0.13輸送能效比(ER)tatioofaxialpower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空氣調節冷熱水循環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與所輸送的顯熱交換量的比值,無因次。2.0.14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buildingenvelopetrade-offoption當建筑設計不能完全滿足規定的圍護結構熱工設計要求時,計算并比較參照建筑和

11、所設計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是否符合節能設計要求。2.0.15參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對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進行權衡判斷時,作為計算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用的假想建筑。參照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應與設計建筑完全一致,其圍護結構熱工參數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值。2.0.16設計建筑designedbuilding正在設計的、需要進行節能設計判定的建筑。3建筑及建筑熱工設計3.1公共建筑分類3.1.1按照建筑物能耗情況和圍護結構能耗占全年建筑總能耗的比例特征,江蘇省公共建筑應劃分為下列二類:1甲類建筑單幢建筑面積大于等于2000

12、0m2,且全面設置中央空氣調節系統的公共建筑,或單幢建筑面積小于20000m2,大于5000m2,且采用中央空調的重要公共建筑。2乙類建筑單幢建筑面積小于20000m2,或大于等于20000m2但不設置或僅部分設置中央空氣調節系統的公共建筑。3.2一般規定3.2.1建筑總平面的布置和單體平面設計,應有利于減少夏季的太陽熱輻射、利用自然通風;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總體規劃設計中應充分利用水體和綠化等自然資源進行多方位的節能設計。3.2.2單體建筑的主體朝向宜采用當地最佳朝向。3.3建筑設計3.3.1建筑物的體形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物的體形宜避免過多的凹凸與錯落;2寒冷地區體形系數不

13、應大于0.40,當不能滿足上述規定時,必須按本標準第3.7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3夏熱冬冷地區體形系數不宜大于0.40。3.3.2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外門)的窗墻面積比應符合下列規定。當不能滿足下列規定時,必須按本標準第3.7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1建筑南、北朝向的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0.70。甲類建筑東、西朝向的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0.50;采用活動外遮陽時,甲類建筑東、西朝向的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0.70。乙類建筑東、西朝向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0.70;2當單一朝向的窗墻面積比小于0.40時,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40。3.3.3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

14、積的20%,當不能滿足上述規定時,必須按本標準3.7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3.3.4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透明幕墻在每個獨立開間應設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3.3.5建筑外窗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T7107-94中規定的4級。3.3.6建筑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94規定的3級。3.3.7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宜設置外部遮陽,建筑屋頂透明部分宜采取遮陽措施。外部遮陽的遮陽系數按本標準附錄C確定。3.3.8建筑物外墻與屋面熱橋部位的冬季內表面溫度以及地下室外墻及地面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

15、度。夏季自然通風條件下外墻與屋面內表面最高溫度不應大于35。3.3.9設有中庭的建筑夏季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降溫,必要時設置機械通風裝置。3.3.10建筑物外門應采取保溫隔熱節能措施,寒冷地區宜設門斗。3.3.11平屋面宜采用種植屋面或架空隔熱屋面。3.4建筑熱工設計3.4.1公共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分別符合表3.4.1-1,3.4.1-2,3.4.1-3,3.4.1-4,3.4.1-5,3.4.1-6的規定,其中外墻的傳熱系數應為包括結構性熱橋在內的加權平均值Km。當不能滿足上述規定時,必須按本標準3.7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表3.4.1-1寒冷地區甲類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圍

16、護結構部位體形系數0.30傳熱系數KW(m2K)0.30體形系數0.40傳熱系數KW(m2K)屋面0.450.35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0.500.45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500.45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或樓板1.21.2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西南向/北向)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西南向/北向)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3.00.602.70.500.2窗墻面積比0.32.70.500.702.50.450.600.3窗墻面積比0.42.50.450.600.702.30.400.550.

17、700.4窗墻面積比0.52.30.400.500.602.00.350.450.600.5窗墻面積比0.72.00.320.450.501.80.280.400.50屋頂透明部分2.50.402.50.40注:有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表3.4.1-2寒冷地區乙類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體形系數0.30傳熱系數KW(m2K)0.30體形系數0.40傳熱系數KW(m2K)屋面0.550.45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0.600.50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600.50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或

18、樓板1.51.5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南、西向/北向)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南、西向/北向)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3.53.00.2窗墻面積比0.33.02.50.3窗墻面積比0.42.70.702.30.700.4窗墻面積比0.52.30.602.00.600.5窗墻面積比0.72.00.501.80.50屋頂透明部分2.70.502.70.50注:同表3.4.1-1。表3.4.1-3寒冷地區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熱阻限值圍護結構部位熱阻RW(m2K)采暖、空調地下室地面或地上采暖空調房間的地下室頂板1.5采暖、空調

19、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墻)1.5注:1地面熱阻系指建筑基礎持力層以上各層材料的熱阻之和;2地下室外墻熱阻系指土壤以內各層材料的熱阻之和。表3.4.1-4夏熱冬冷地區甲類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屋面0.60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0.80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80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西/南向/北向)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3.50.450.700.2窗墻面積比0.33.00.350.500.700.3窗墻面積比0.42.80.320.450.600.4窗墻面積比0.52.50.

20、280.400.550.5窗墻面積比0.72.30.250.350.50屋頂透明部分2.70.35注:同表3.4.1-1。表3.4.1-5夏熱冬冷地區乙類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屋面0.70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1.0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1.0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W/(m2K)遮陽系數Sw(東、南、西向/北向)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4.70.2窗墻面積比0.33.50.550.3窗墻面積比0.43.00.500.600.4窗墻面積比0.52.80.450.550.5窗墻面積比0.72.50.400.50屋頂

21、透明部分3.00.40注:同表3.4.1-1。表3.4.1-6夏熱冬冷地區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熱阻限值圍護結構部位熱阻RW(m2K)采暖、空調地下室地面或地上采暖空調房間的地下室頂板1.2采暖、空調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墻)1.2注:同表3.4.1-3。3.5細部構造和特殊部位的設計3.5.1教學樓、辦公樓、科研樓、招待所、公寓樓等敞開式外廊的公共建筑,其臨外走廊的門窗、墻體均應按外圍護結構進行保溫隔熱設計。在確保使用功能空間保溫隔熱處理的圍合性與完整性的前提下,其開敞式樓梯間、衛生間的外墻可不作保溫處理。3.5.2高出主體建筑屋面二層及二層以下(每層面積小于等于200m2)的出屋面樓梯間、貯藏

22、室、物品庫、設備用房等無采暖空調要求的房間,可不做保溫隔熱設計。但出屋面的電梯機房,應做好屋頂、墻體(含門窗)的保溫隔熱設計。3.5.3凡附建于公共建筑內的無采暖空調要求的設備用房、服務用房、庫房,當可以集中劃分為一個獨立空間,且不影響公共建筑其余部分保溫、隔熱處理的圍合性與完整性時,該獨立空間的外圍護結構可以不做保溫隔熱處理。否則應與公共建筑部分統一處理,以確保保溫隔熱處理的圍合性與完整性。3.5.4與上述特殊部位相鄰的墻體,其傳熱系數應符合本標準第3.4.1條的有關規定并不應大于2.0W/(m2K)。3.5.5符合上述條件,允許不做保溫隔熱的圍護結構部分,應在設計文件中明確說明或用圖示給予

23、區分。3.6特殊建筑類別的界定3.6.1符合下列條件或情況的建筑,應按公共建筑進行節能設計:1部分位于居住建筑下部,且絕大部分為獨立沿街建造的商鋪;2位于居住建筑下部的一層及多層大空間大型商場或其它類型公共建筑物;3工業建筑中,位于車間端頭或位于某一層,可以自成一區的辦公、會議等工業車間辦公、生活輔助以及可以獨立分區的附建或獨立建設的生活用房(如廚房、餐廳、會議廳、浴室、職工活動室、健身房等);4具有居住性質的可供辦公兼作住宿的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辦公、公寓式酒店等;5獨立建設且有人長時間停留的值班室、傳達室、接待室;6附建于居住建筑下部,具有多種公共使用功能的小區會所、公共活動場所。3.

24、6.2符合下列條件或情況的建筑,應按居住建筑進行節能設計:1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居住建筑下部,層數為二層及二層以下,且每間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300m2的商鋪(底層商鋪上部居住或輔助用房);2附建于居住建筑下部,層數為二層及二層以下的小區簡易會所,物業管理辦公,活動室等不設集中空調的用房。3全部或局部位于居住建筑下部,層數為三層及三層以下的幼兒園、托兒所。3.7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3.7.1分別計算參照建筑在規定條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與所設計建筑在相同條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當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不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時,應判定圍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符合節

25、能要求。當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時,應調整設計參數重新計算,直至所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不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3.7.2參照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應與所設計建筑完全一致。當所設計建筑的窗墻面積比大于本標準第3.3.2條時,參照建筑的每個窗戶(透明幕墻)均應按比例縮小,使參照建筑的窗墻面積比符合本標準第3.3.2條的規定。當所設計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大于本標準第3.3.3條的規定時,參照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應按比例縮小,使參照建筑的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符合本標準第3.3.3條的規定。3.7.3參照建筑外圍

26、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取值應符合本標準第3.4.1條的規定。3.7.4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的計算必須按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進行。4采暖、空調與通風的節能設計4.1一般規定4.1.1采暖空調方式應根據建筑物規模,所在地氣象條件、能源狀況、用戶要求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合理確定。4.1.2施工圖設計階段,必須進行熱負荷和逐項逐時的冷負荷計算。4.1.3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設計計算溫度宜符合表4.1.3-1的規定;空調系統室內設計計算參數宜符合表4.1.3-2的規定。表4.1.3-1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計算溫度建筑類型室內溫度()辦公樓門廳、樓(電)梯廳16辦公室20會議室、接待室、多功

27、能廳18走道、洗手間、公共食堂16餐飲餐廳、飲食、小吃、辦公18洗碗間16制作間、洗手間、配餐間16廚房、熱加工間10干菜、飲料庫8影劇院門廳、走道14觀眾廳、放映室、洗手間16休息廳、吸煙室18化妝間20交通民航候機廳、辦公室20候車廳、售票廳16公共洗手間16續表4.1.3-1建筑類型室內溫度()銀行營業大廳18走道、洗手間16辦公室20樓(電)梯14體育比賽廳(不含體操)、練習廳16休息廳18運動員、教練員更衣、休息20游泳館26商業營業廳(百貨、書籍)18魚肉、蔬菜營業廳14副食(油、鹽、雜貨)、洗手間16辦公室20米面儲藏5百貨倉庫10旅館大廳、接待16客房、辦公室20餐廳、會議室1

28、8走道、樓(電)梯間16公共浴室25公共洗手間16圖書館大廳16洗手間16辦公室、閱覽20報告廳、會議室18特藏、膠卷、書庫14醫療治療、診斷20手術室25X光、CT、核磁共振22消毒室16病房(成人)20病房(兒童)20學校圖書館、教室、試驗室18辦公室、醫療室20表4.1.3-2空調系統室內設計計算參數建筑類型夏季冬季干球溫度()相對濕度(%)干球溫度()相對濕度(%)旅館客房五星級23552340四星級24552240三星級以下256020辦公樓高級24552240一般2620商場2618體育館26601830游泳館觀眾區266022池區28752875其他266018注:在實際工程中相

29、對濕度的取值可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4.1.4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應符合表4.1.4的規定。表4.1.4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建筑類型房間類型新風量(m3/h.人)旅館客房五星級50四星級40三星級30餐廳、宴會廳、多功能廳五星級30四星級25三星級20二星級15會議室、接待室、報告廳四、五星級25三星級以下20商業、服務用房20大堂、四季廳10美容、理發、康樂設施30文化娛樂影劇院、音樂廳、錄像廳20游藝廳、舞廳(包括卡拉OK歌廳)30酒吧、茶座、咖啡廳10辦公樓辦公室高級40一般30會議室、接待室高級30一般20商場商店、書店20體育館20游泳館觀眾區15學校教室小學11初

30、中14高中174.2采暖4.2.1應根據建筑特點、采暖期天數、能源消耗量和運行費用等因素,經技術經濟綜合比較后確定是否設置集中采暖系統。集中采暖系統應采用熱水作為熱媒。4.2.2集中采暖系統形式應能保證分室(區)調節室溫,并分別設置室溫調控裝置。系統的劃分和布置應能分區熱計量。4.2.3集中采暖系統供水或回水管的各分支路,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采取適當的水力平衡措施。4.2.4集中熱水采暖系統在選配熱水循環泵時,應計算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并應標注在施工圖的設計說明中。EHR值應符合式(4.2.4)要求:EHR=N/QA(20.4+L)t(4.2.4)式中N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kW

31、);Q建筑供熱負荷(kW);考慮電機和傳動部分的效率(%);按表4.2.4選取;A與熱負荷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4.2.4選取;L室外主干管(包括供回水管)總長度(m);當L400m時,=0.0115;當400L1000m時,=0.003833+3.067/L;當L1000m時,=0.0069。t設計供回水溫差(),按設計要求選取;表4.2.4電機和傳動效率及EHR計算系數熱負荷Q(kW)1時,取x=1;a、b擬合系數,按表C.0.6選取;A、B外遮陽的構造定性尺寸,按圖C.0.6-1圖C.0.6-4確定。表C.0.6外遮陽擬合系數a、b表外遮陽類型系數東南西北固定鋁合金機翼(百葉水平,圖C.0

32、.6-3)a0.540.560.560.56b-1.28-1.32-1.32-1.22固定鋁合金機翼(百葉垂直,圖C.0.6-4)a0.090.330.060.58b-0.35-0.79-0.31-1.10鋁合金百葉簾(圖C.0.6-1)和活動鋁合金機翼(百葉水平,圖C.0.6-3)a0.540.560.560.56b-1.28-1.32-1.32-1.22活動鋁合金機翼(百葉垂直,圖C.0.6-4)a0.160.450.130.73b-0.76-1.00-0.73-1.30格柵遮陽(水平式,圖C.0.6-2)a0.350.470.360.30b-0.75-0.79-0.76-0.58注:其余

33、朝向的外遮陽系數按等角度插值原則計算。圖C.0.6-1鋁合金百葉簾外遮陽系數計算的特征尺寸圖C.0.6-2鋁合金格柵外遮陽系數計算的特征尺寸圖C.0.6-3鋁合金機翼(百葉水平)外遮陽系數計算的特征尺寸圖C.0.6-4鋁合金機翼(百葉垂直)外遮陽系數計算的特征尺寸C.0.7鋁合金卷簾、織物卷簾、鋁合金百葉簾、鋁合金機翼和鋁合金格柵外遮陽系統的外遮陽系數計算均以遮陽材料不具有透光能力計算,當遮陽材料具有透光能力時,應按照式(C.0.7)進行修正。SD=1-(1-SD*)(1-*)(C.0.7)式中SD*外遮陽的遮陽板采用非透明材料制造時的外遮陽系數。*遮陽板的透射比,按C.0.8選取。C.0.8

34、典型遮陽材料和構造的太陽輻射透射比(*)可按下列規定確定:1膜、板類材料1)混凝土、金屬類擋板取*=0.1。2)厚帆布、玻璃鋼類擋板取*=0.4。3)深色玻璃、卡布隆、有機玻璃類擋板取*=0.6。4)淺色玻璃、卡布隆、有機玻璃類擋板取*=0.8。2金屬或其它非透明材料制作的花格、百葉類構造取*=0.15。附錄D常用材料熱物理性能參數表表D.0.1墻體材料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粘土多孔磚KP1-190/24014000.587.922粘土多孔磚KM1-190/24014000.587.923灰砂磚24019001.1012.724爐渣磚24

35、017000.8110.435煤矸石燒結磚17000.639.056煤矸石多孔磚14000.547.607粉煤灰燒結磚16000.507.828粉煤灰蒸養磚16000.628.719混凝土雙排孔砌塊19013000.686.0010混凝土單排孔砌塊19012001.025.8811混凝土多孔磚(24011590)15000.808.7812混凝土多孔磚(24019090)15000.868.7513混凝土砌塊內填膨脹珍珠巖(單排孔)13000.331.2814煤矸石砌塊內填膨脹珍珠巖13000.273.2515ALC加氣混凝土砌塊5000.203.60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35;用于屋面修正系數

36、1.45;16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7000.223.59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35;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45;17燒結淤泥普通磚17000.507.82修正系數1.1518燒結淤泥多孔磚13000.486.74修正系數1.1519頁巖模數燒結磚13000.456.60修正系數1.15表D.0.2保溫材料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水泥基復合保溫砂漿(W型)4000.081.56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30;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25;2水泥基復合保溫砂漿(L型)2500.061.07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35;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25;3水泥基無機礦物輕

37、集料保溫砂漿4500.0851.80適用于內保溫4粉刷石膏保溫砂漿5000.0854.00適用于內保溫5擠塑聚苯板(XPS)25350.030.54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25;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15;6模塑聚苯板(EPS)18220.0410.36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20;7聚氨酯(外墻外保溫)300.0240.36用于墻體修正系數1.20;8聚氨酯(屋面保溫)35500.0240.54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35;注:保溫裝飾板根據所選保溫材料不同,選用相應的熱工性能參數及修正系數。表D.0.3混凝土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鋼筋混凝土2500

38、1.7417.06修正系數1.00;2自然煤矸石、爐渣混凝土(=1700)1700111.39修正系數1.00;3自然煤矸石、爐渣混凝土(=1500)15000.769.33修正系數1.00;4自然煤矸石、爐渣混凝土(=1300)13000.567.46修正系數1.00;5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700)17000.9511.11修正系數1.00;6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500)15000.78.95修正系數1.00;7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300)13000.577.52修正系數1.00;8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100)11000.446.08修正系數1.00;9粘土陶粒混凝土(=1600)1

39、6000.8410.13修正系數1.00;續表D.0.3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0粘土陶粒混凝土(=1400)14000.78.65修正系數1.00;11粘土陶粒混凝土(=1200)12000.536.97修正系數1.00;12頁巖渣、石灰、水泥混凝土13000.526.94修正系數1.00;13頁巖陶粒混凝土(=1500)15000.779.39修正系數1.00;14頁巖陶粒混凝土(=1300)13000.637.91修正系數1.00;15頁巖陶粒混凝土(=1100)11000.56.48修正系數1.00;16火山灰渣、砂、水泥混凝土17

40、000.576.34修正系數1.00;17浮石混凝土(=1500)(水泥焦渣)15000.678.76修正系數1.00;18浮石混凝土(=1300)(水泥焦渣)13000.537.25修正系數1.00;19浮石混凝土(=1100)(水泥焦渣)11000.425.94修正系數1.00;20泡沫混凝土(=700)7000.223.59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50;21泡沫混凝土(=500)5000.192.69用于屋面修正系數1.50;表D.0.4粉刷砂漿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水泥砂漿18000.9311.31修正系數1.00;2混合砂漿1700

41、0.8710.63修正系數1.00;3石灰砂漿16000.819.95修正系數1.00;4石灰石膏砂漿15000.769.33修正系數1.00;表D.0.5熱絕緣材料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礦棉、巖棉、玻璃棉板(=80以下)800.050.60修正系數1.20;2礦棉、巖棉、玻璃棉板(=80-200)1400.0450.75修正系數1.20;3礦棉、巖棉、玻璃棉氈(=70以下)700.050.58修正系數1.20;4礦棉、巖棉、玻璃棉氈(=70-200)1350.0450.77修正系數1.20;5礦棉、巖棉、玻璃棉松散料(=70以下)700

42、.050.46修正系數1.20;6礦棉、巖棉、玻璃棉松散料(=70-120)950.0450.51修正系數1.20;7麻刀1500.071.27修正系數1.20;表D.0.6木材、建筑板材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橡木、楓樹(熱流方向垂直木紋)7000.174.6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2橡木、楓樹(熱流方向順木紋)7000.356.69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3松、木、云杉(熱流方向垂直木紋)5000.143.5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4松、木、云杉(熱

43、流方向順木紋)5000.295.1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5膠合板6000.174.32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6軟木板(=300)3000.0931.9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7軟木板(=150)1500.0581.09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8纖維板(=1000)10000.347.88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9纖維板(=600)6000.235.02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0石棉水泥板18000.528.45摘自民用

44、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續表D.0.6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1石棉水泥隔熱板5000.162.47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2石膏板10500.335.14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3水泥刨花板(=1000)10000.347.0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4水泥刨花板(=700)7000.194.41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5稻草板3000.132.18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

45、16木屑板2000.0651.41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表D.0.7松散材料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鍋爐渣10000.294.41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2粉煤灰10000.233.92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3高爐爐渣9000.263.9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4浮石、凝灰巖6000.233.04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5膨脹蛭石(=300)3000.141.79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

46、76-93附錄四;6膨脹蛭石(=200)2000.11.24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7硅藻土2000.0761.01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8膨脹珍珠巖(=120)1200.070.8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9膨脹珍珠巖(=80)800.0580.63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0木屑2500.0931.84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1稻殼1200.061.03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2干草1000.0470.83摘自民用建筑

47、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表D.0.8其他材料序號類別名稱容重(Kg/m3)導熱系數(W/mK)蓄熱系數W/(m2K)備注1夯實粘土(=2000)20001.1613.0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2夯實粘土(=1800)18000.9311.09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3加草粘土(=1600)16000.769.4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4加草粘土(=1400)14000.587.72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5輕質粘土12000.476.44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

48、B50176-93附錄四;6建筑用砂16000.588.2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7花崗巖、玄武巖28003.4925.57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8大理石28002.9123.35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9礫石、石灰巖24002.0418.10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0石灰石20001.1612.4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1瀝青油氈、油氈紙6000.173.30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2瀝青混凝土21001.0516

49、.41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3石油瀝青(=1400)14000.276.80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4石油瀝青(=1050)10500.174.67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5平板玻璃25000.7610.77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6玻璃鋼18000.529.2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7紫銅8500407325.06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18青銅800064118.950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

50、3附錄四;19建筑鋼材785058.2126.28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20鋁2700203191.50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21鑄鐵725049.9112.38摘自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附錄四;表D.0.9窗的傳熱系數窗框材質窗戶類型空氣層厚度(mm)窗框窗洞面積比(%)傳熱系數K(W/m2.K)鋼、鋁單框單層玻璃15206.4單框中空玻璃93.9123.7163.6單框中空Low-E玻璃93.4123.2163.0單框斷熱橋中空玻璃93.5123.23.4163.03.2單框斷熱橋中空Low-E玻璃92.9122

51、.42.7162.22.5塑料、木單框單層玻璃25304.7單框中空玻璃93.0122.52.8162.32.6單框中空Low-E玻璃92.3121.92.1161.71.9注:1本表中的窗戶包括一般窗戶、天窗和門上部帶玻璃部分。2陽臺門下部門肚板部位的傳熱系數,當下部不作保溫處理時,應按表中值采用;當作保溫處理時,應按計算確定。3本表中未包括的新型窗戶,其傳熱系數應按測定值采用。4貼Low-E膜的玻璃等效Low-E玻璃。5雙層窗傳熱阻=組成該雙層窗的兩樘單層窗的傳熱阻之和+0.07。表D.0.10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的整窗傳熱系數玻璃品種及規格(mm)玻璃中部傳熱系數KgW/(m2K)傳熱系

52、數KW/(m2K)非隔熱金屬型材Kf=10.8W/(m2K)框面積15%隔熱金屬型材Kf=5.8W/(m2K)框面積20%塑料型材Kf=2.7W/(m2K)框面積25%透明玻璃3透明玻璃5.86.65.85.06透明玻璃5.76.55.74.912透明玻璃5.56.35.64.8吸熱玻璃5綠色吸熱玻璃5.76.55.74.96藍色吸熱玻璃5.76.55.74.95茶色吸熱玻璃5.76.55.74.95灰色吸熱玻璃5.76.55.74.9熱反射玻璃6高透光熱反射玻璃5.76.55.74.96中等透光熱反射玻璃5.46.25.54.76低透光熱反射玻璃4.65.54.84.16特低透光熱反射玻璃4

53、.65.54.84.1單片Low-E6高透光Low-E玻璃3.64.74.03.46中等透光Low-E玻璃3.54.64.03.3中空玻璃6透明+12空氣+6透明2.84.03.42.86綠色吸熱+12空氣+6透明2.84.03.42.86灰色吸熱+12空氣+6透明2.84.03.42.86中等透光熱反射+12空氣+6透明2.43.73.12.56低透光熱反射+12空氣+6透明2.33.63.12.46高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93.22.72.16中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83.22.62.06較低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83.22.62.06低透光Low

54、-E+12空氣+6透明1.83.22.62.06高透光Low-E+12氬氣+6透明1.52.92.41.86中透光Low-E+12氬氣+6透明1.42.82.31.7表D.0.11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的整窗傳熱系數玻璃品種及規格(mm)玻璃中部傳熱系數KgW/(m2K)傳熱系數KW/(m2K)隔熱金屬型材多腔密封Kf=5.0W/(m2K)框面積20%多腔塑料型材Kf=2.0W/(m2K)框面積25%中空玻璃6透明+12空氣+6透明2.83.22.66綠色吸熱+12空氣+6透明2.83.22.66灰色吸熱+12空氣+6透明2.83.22.66中等透光熱反射+12空氣+6透明2.42.92.36低

55、透光熱反射+12空氣+6透明2.32.82.26高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92.51.96中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82.41.96較低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82.41.96低透光Low-E+12空氣+6透明1.82.41.96高透光Low-E+12氬氣+6透明1.52.21.66中透光Low-E+12氬氣+6透明1.42.11.6附錄E建筑物空氣調節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建筑物空氣調節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可按表E.0.1和表E.0.2選用。表E.0.1室內空氣調節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絕熱材料管道類型柔性泡沫橡塑離心玻璃棉公稱管徑mm厚度mm公稱

56、管徑mm厚度mm單冷管道(管內介質溫度7常溫)DN3225DN2525DN40DN7028DN32DN8030DN80DN20032DN100DN40035DN25036DN45040熱或冷熱合用管道(管內介質溫度560)及生活熱水管道(管內介質溫度60)DN2025DN2535DN25DN4028DN32DN5040DN50DN12532DN70DN30050DN150DN40036DN35060DN45040熱或冷熱合用管道(管內介質溫度095)不適宜使用DN4050DN50DN10060DN125DN30070DN35080注:1絕熱材料的導熱系數:離心玻璃棉:0.033+0.00023

57、tmW/(mK)柔性泡沫橡塑:0.03375+0.0001375tmW/(mK)式中tm絕熱層的平均溫度();2單冷管道和柔性泡沫橡塑保冷的管道均應進行防結露要求驗算。表E.0.2室外空氣調節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絕熱材料管道類型柔性泡沫橡塑離心玻璃棉公稱管徑mm厚度mm公稱管徑mm厚度mm單冷管道(管內介質溫度7常溫)DN3232DN2030DN40DN8036DN25DN5035DN100DN15040DN70DN15040DN200DN100045DN20050熱或冷熱合用管道(管內介質溫度560)及生活熱水管道(管內介質溫度60)DN3232DN2040DN40DN7036DN25D

58、N8050DN80DN12540DN100DN25060DN150DN40045DN30070DN45050熱或冷熱合用管道(管內介質溫度095)不適宜使用DN2550DN32DN7060DN80DN15070DN200DN40080DN45090注:1絕熱材料的導熱系數:離心玻璃棉:0.033+0.00023tmW/(mK)柔性泡沫橡塑:0.03375+0.0001375tmW/(mK)式中tm絕熱層的平均溫度();2單冷管道和柔性泡沫橡塑保冷的管道均應進行防結露要求驗算。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

59、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可”;反面詞采用“不可”。2條文中指定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非必須按所指定的標準執行時。寫法為“可參照”。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條文說明目次1總則832術語883建筑及建筑熱工設計903.1公共建筑分類903.2一般規定903.3建筑設計913.4建筑熱

60、工設計943.5細部構造和特殊部位的設計953.6特殊建筑類別的界定963.7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964采暖、通風和空調節能設計984.1一般規定984.2采暖984.3通風與空氣調節1004.4冷、熱源1055電氣節能設計1135.1供配電1135.2照明1136給水節能設計1156.2生活給水方式及水壓1156.3生活熱水的生產1186.4給水系統節能措施1187可再生能源利用1208用能計量1218.1基本要求1218.2暖通空調1218.3給水排水1218.4電能計量1219檢測與控制1239.1空調系統1239.2給排水系統1239.3變配電系統的監測與控制1239.4照明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