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某總體城市設計課件_第1頁
蘇州某總體城市設計課件_第2頁
蘇州某總體城市設計課件_第3頁
蘇州某總體城市設計課件_第4頁
蘇州某總體城市設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作范圍市域工作確定北到蘇昆太高速公路、東到鎮南鐵路、西、南到太倉市界,總面積176平方公里。經驗的思考問題的探索1、充分表達地區自然要素特色,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2、充分展現地區文化內涵與人文風情,城市設計體現城市文化3、通過土地利用的整合與調整達到傳統與現代相協調,體現新城市形象4、全面引導與重點設計相結合,展現城市意象5、處理好多樣化和統一性的關系,加強設計要素的引導與控制資料來源:孫彤,我國現階段總體城市設計方法研究技術路線規劃成果主要內容基礎研究概念設計城市設計引導總體設計圖紙城市設計導則1、基礎研究要素評估,搜索與形象設計的顯/隱性要素2、宏觀層面概念設計設計目標、策略、框架

2、、空間+形象優化、3、中觀層面分區與要素設計引導引導分區與設計要素設計指導4、微觀層面重點地區設計意象根據框架確定的重點地段,在分區與要素指導下的設計示意第一部分基礎研究1、基礎研究地景資源江南水城、水綠相融人文資源名人故地、金色太倉“婁東文化、江海文明”1、基礎研究新“婁東文化”的解釋第一,與地域自然地理相關聯的“江海文化”,特色是多元化與包容性,決定了太倉即有精致小巧的江南水鄉風貌,也會有現代工業文明下的都市景觀第二,與悠久歷史與人文相關聯的“重知”、“創新”與“探索”精神,特點是具有科學精神與創造意識,決定了太倉未來的城市形象應是具有活力與創造力的,擁有現代創意產業相關的空間特征;第三,

3、與地方生活習慣相關聯的“宗教消費”、“文化消費”、精致生活等特征,具體內涵是強調高品位的生活消費,決定了太倉將來城市應是宜居的、值得品位和欣賞的。1、基礎研究形態演化城水相連、水城相生現狀形態城市特色轉變之中1、基礎研究目前城市形象認識1、基礎研究調研分析層次分析法(AHP法)1、基礎研究調研分析1、基礎研究總體評估小結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建筑:建筑體量、界面、風格、色彩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建筑:建筑體量、界面、風格、色彩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街道:功能、空間美學、街道設施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街道:功能、空間美學、街道設施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開放空間:生活型、生態型1、基礎研

4、究形象要素評估開放空間:生活型、生態型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環境藝術:公共藝術品、街道設施小品、廣告與招牌、照明系統1、基礎研究形象要素評估環境藝術:公共藝術品、街道設施小品、廣告與招牌、照明系統1、基礎研究要素評估小結1、基礎研究小結第一,具有明顯的江南水鄉的特色;第二,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與人文風情;第三,環境條件良好,適宜生活;第四,風格上呈現多元氣息。問題第一,城市的歷史地位下降;第二,設計精致但缺少地區文化內涵;第三,總體城市風格特色不太顯著。思考:如何在新形勢下彰顯城市特色?第二部分宏觀層面概念設計2、概念設計總體設計目標第一,“顯”充分展現城市的資源與文化特色;第二,“延”延續地

5、區的歷史與文化,體現城市內涵;第三,“揚”在延續與彰顯特色的基礎上,拓展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活力;第四,“筑”在上述基礎上,構筑距離上海最近的最適宜生活的城市?!把印毖永m歷史文化婁東人文之城“揚”激揚文化活力江海活力之城“筑”構筑宜居城市臨滬生活之城“顯”地區資源文化江南生態之城總體城市設計目標2、概念設計總體設計目標江南生態之城將地區的自然人文資源特色充分展示出來,使城市設計能夠反映基本的地域形象;婁東人文之城挖掘并延伸中心城區的文化與歷史,解釋新時期的“新婁東文化”,體現創新與探索等內涵;江海活力之城弘揚江海多元文化與風格的交融,在城市形象與空間形態塑造上體現中心城區的開放性與服務特色;臨滬

6、生活之城把握并體現中心城區的區域職能和建設目標,構筑宜人尺度的“工作沃土、人居典范”的空間形象。2、概念設計發展策略優化與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圍繞休閑旅游促進城市增長合理分配配套設施,引導城市開發,控制空間的蔓延構筑總體設計框架,建立城市開放空間序列,優化總體形象編制總體設計導則,注重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強調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堪培拉總體城市設計平面2、概念設計空間優化塊狀組團式用地調整南移確定服務中心東聯聯合陸渡北展生產用地北拓西合204國道以西整合2、概念設計居住空間優化主要居住空間安排在蘇州路以南,蘇州路以北結合工業區總體布局適當布置集中居住區蘇州路以南的生活空間可劃分為五大生活區域:西部生活區

7、域、老城生活區域、新城生活區域、南郊生活區域、陸渡生活區域現狀“城中村”及質量較差的居住建筑應予以整治,拆除為主,新建居住建筑與周邊整體風格相協調。2、概念設計工業空間優化西部城區可保留原城廂工業區,但應限制規模。北部結合高速公路出入口可適當發展工業,瀏河以南結合南郊的教育與研發功能,發展高新技術與創意產業等。核心城區工業調整到蘇州路以北。工業區發展方向以無污染工業或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近期可允許部分低污染工業進入,遠期考慮升級置換。陸渡組團工業集中在鄭和路以北,以低污染工業為主。蘇州路以北作為中心城區的生產彈性空間預留,可以作為近期工業發展上的備用地。2、概念設計服務空間優化依托瀏河生態風光帶

8、,在兩側建設休閑服務區域,以周邊及上海地區為服務對象,并通過BRT線路串聯起老城商業中心、新區行政中心、南郊商務中心及陸渡服務中心,形成完整的大型城市公共服務帶。城市南部安排教育、研發職能,突出地方文化中的教育與創新特色。沿瀏河可適當安排度假用地。2、概念設計2、概念設計交通體系“十二橫十四縱”的主干路骨架徐州路、廣州路、北京路、南京路、禪寺路、江南路、鄭和路、上海路、朝陽路、緯十路、緯八路、南六路;西十二路、西二十路、204國道、人民路、太平路、東倉路、東亭路、常勝路、發達路、樊金路、白云渡路、飛滬路、中華路、陸新路。2、概念設計綠地系統整合公園、構筑系統2、概念設計水系統建設宜人的濱水空間

9、2、概念設計形象定位基本概念大區域景觀背景沿江環滬的多元文化生態與休閑的宜居城市濃郁的人文氣息江海多元文化之城精致的江南地區特色獨特的婁東文化傳承創新探索的城市精神開放包容的地區情懷2、概念設計整體形象優化自然景觀因子軌道與BRT因子歷史文化因子土地價格因子2、概念設計整體形象優化高層禁建區生態建設區、老城區;高層嚴格控制區禁建區周邊的風貌協調區域;高層一般控制區重要道路交叉口、樞紐站點、服務中心等區位;高層適度發展區主要是行政中心與南郊商務休閑中心兩個集中區域。2、概念設計整體框架設計重點控制要素內容包括:雙環(兩條水環)包括由婁江、老瀏河、致和塘、鹽鐵塘圍合而成的生活景觀水環和由吳塘、楊林

10、塘、石頭塘、新瀏河圍合而成的航運景觀水環。六廊道東西向蘇昆太高速、蘇州路鄭和路、城南路作為區域客貨流聯系交通廊道;南北向204國道、沿江高速公路、鐵路除了承擔重要的區域交通功能外,還將城區劃分為三大組團,并與市域沿江、沙溪片區相聯系,各組團均包含產業、居住、服務等綜合功能。三軸線指核心城區內聯系老城區、新區和南郊新城中心區域的三條城市主干道,包括人民路、東倉路和上海路。各軸線分別具有鮮明的主題特征,人民路為商業軸線、東倉路為文化軸線、上海路為行政軸線。2、概念設計整體框架設計六節點特指外部區域交通進入城區的門戶節點,分別為蘇太高速204國道交叉口、339省道復線與204國道交叉口、204國道城

11、南路交叉口、沿江高速與鄭和路立交口、鐵路湖川塘石頭塘相交處、鐵路站場。重點控制內容主要是城市設計中結構性要素,同時也是城市設計中的重點空間。主要要素內容的相交叉部分可以形成城市設計中的主要標志性區域,引導城市標志序列的形成。一般性控制內容包括:道路、河流、城市區域、主要節點及外圍生態空間。2、概念設計整體框架設計雙環六廊道三軸線六節點2、概念設計2、概念設計標志空間序列11組AK組特色區域2、概念設計重點空間選擇詳細設計的內容第三部分中觀層面分區與要素設計引導3、分區與要素引導13個分區生長邊界區域、204國道蘇昆太高速入口區域、現代生產混合區域、教研區域、城市生產區域、老城生活區域、新區生活

12、區域、瀏河休閑服務區域、南郊生活區域、經濟開發區三期北部地塊(備用生產區域)、立交口樞紐周邊區域、陸渡區域、鐵路周邊區域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城市設計引導3、分區與要素引導建筑1、一般原則建筑設計應遵循容積率、建筑后退和建筑密度等有關規定,加強建筑群體和街道空間的整體性和連續性,高層建筑形體應注重與相鄰或相近高層建筑間的協調關系。面向街道、廣場等公共空間的建筑鼓勵采用敞廊設計。2、建筑色彩3、建筑材料4、建筑界面3、分區與

13、要素引導街道空間1、一般原則在整體分析的基礎之上,應對主要街道都要進行明確的功能定位,并反映獨特的文化內涵。明確道路線型、橫斷面、出入口等設計要素,組織好道路交通,并對周邊用地進行相應整治。2、交通性道路3、生活性道路4、街道設施5、行道樹選擇6、鋪裝設計3、分區與要素引導開放空間1、一般原則區域生態開敞空間與城區內的人造開放空間相結合;城區內的開放空間在視覺上強調表達城市空間組織的紋理,將休息娛樂活動串聯而成一系列完整的體系。開放空間的預留應針對市內密集無序的發展,建議控制大型公園、林蔭道等元素。2、廣場空間3、綠色空間4、步行空間5、親水空間6、景觀樹種植3、分區與要素引導視覺系統1、一般

14、原則新建建筑不應阻擋公共空地,特別是大公園和河道的重要視廊。靠近這些開場地的建筑至少應當在視覺上可看到這些景觀。作為重要標志的主要公共建筑可以適當的擺在能見性高的環境中,作為眺望點。2、視線通廊3、高樓眺望點3、分區與要素引導標識體系1、一般原則城市標識物及其所組成的體系需能指示城市某特定地段,并可以體現太倉地方文化內涵。標識內容和風格應與規劃的整體景觀風貌相協凋,并注意規范化、系統化、科技化、人性化和美學化的要求。2、標志性建筑3、標識性景點4、公共標識引導體系5、標識物設置3、分區與要素引導環境藝術1、一般原則對于表達全市空間組織的主要路徑,應選擇具有特色的路燈等街道設施,以確定各路徑的明

15、確特征。同時路徑沿線的標志和設施特征應統一設計,以區別于一般的街道,降低視覺上的混亂。2、各類藝術設施座椅、路燈、書報亭、電話亭、候車亭、垃圾筒、郵筒、公廁、導游圖、指示牌、花壇、噴泉、雕塑3、廣告控制4、亮化設置3、分區與要素引導天際線1、一般原則將新建建筑高度同城市格局的重要象征和已開發的建筑高度、特征聯系起來,挺拔的高層建筑應當展現在城市的各個中心。強調“協調甚于變化”,防止單體建筑過分“自我表現”而形成雜亂。2、老城區天際線3、新城區天際線3、城市設計導則第四部分微觀層面重點地區設計意象4、重點地區設計依據分區引導、要素引導4、重點地區設計重點空間選擇老城歷史區域具有城市地域特色居住商業風情延續的老城生活風光。4、重點地區設計重點空間選擇東倉路文化教育發展軸線,以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