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管理習題_第1頁
存儲器管理習題_第2頁
存儲器管理習題_第3頁
存儲器管理習題_第4頁
存儲器管理習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存儲器管理一、選擇題1、存儲分配解決多道作業(A)的劃分問題。為了解決靜態和動態存儲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B)變換成(C),靜態重定位由(D)實現,動態重定位由(E)實現。A:地址空間符號名空間主存空間虛擬空間B、C:頁面地址段地址邏輯地址物理地址外存地址設備地址DE:硬件地址變換機構執行程序匯編程序連接裝入程序調試程序編譯程序解釋程序2、提高主存利用率主要是通過(A)功能實現的。(A)的基本任務是為每道程序做(B);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運行,主要是通過(C)功能實現的。A、C:主存分配主存保護地址映射對換主存擴充B: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變換;內存與外存間的交換;允許用戶程序

2、的地址空間大于內存空間;分配內存3、由固定分區方式發展為分頁存儲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動力是(A);由分頁系統發展為分段系統,進而以發展為段頁式系統的主要動力分別是(B)和(C)。AC: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提高系統的吞吐量;滿足用戶需要;更好地滿足多道程序運行的需要;既滿足用戶要求,又提高主存利用率。4、靜態重定位是在作業的(A)中進行的,動態重定位是在作業的(B)中進行的。A、B:編譯過程;裝入過程;修改過程;執行過程5、在首次適應算法中,要求空閑分區按(A)順序鏈接成空閑分區鏈在最佳適應算法中按(B)順序鏈接成空閑分區鏈;在最壞適應算法中按(C)順序鏈接成空閑分區鏈。AC:空閑區地址遞增;空閑區首

3、址遞減;空閑區大小遞增;空閑區大小遞減。6、回收內存時可能出現下述四種情況:釋放區與插入點前一分區F1相鄰,此時應(A);釋放區與插入點后一分區F2相鄰,此時,應(B);釋放區不與F1和F2相連,止匕時應(C)oAC:為回收區建立一分區表項,填上分區的大小和始址;以F1為分區的表項作為新表項且不做任何改變;以F1為分區的表項作為新表項,修改新表項的大小;以F2為分區的表項作為新表項,同時修改新表項的大小和始址。7、對重定位存儲管理方式,應(A),當程序執行時,是由(B)與(A)中的(C)相加得到(D),用(D)來訪問內存。A:在整個系統中設置一重定位寄存器;為每道程序設置一重定位寄存器;為每個

4、程序設置兩個重定位寄存器;為每個程序段和數據段都設置一重定位寄存器。BD:物理地址;有效地址;間接地址;起始地址8、對外存對換區的管理應以(A)為主要目標,對外存文件區的管理應以(B)為主要目標。A、B:提高系統吞吐量;提高存儲空間的利用率;降低存儲費用;提高換入換出速度。9、從下列關于虛擬存儲器的論述中,選出一條正確的論述。要求作業運行前,必須全部裝入內存,且在運行中必須常駐內存;要求作業運行前,不必全部裝入內存,且在運行中不必常駐內存;要求作業運行前,不必全部裝入內存,但在運行中必須常駐內存;要求作業運行前,必須全部裝入內存,且在運行中不必常駐內存;0、在請求分頁管理頁表中增加了若干項,其

5、中狀態位供(A)參考;修改位供(B)時參考;訪問位供(C)時參考;外存地址供(D)參考。AD:分配頁面置換算法程序訪問換出頁面調入頁面。11、在請求分頁系統中,內存分配有(A)和(B)兩種策略。(A)的缺點是可能導致頻繁地出現缺頁中斷或造成CPU空閑。A、B:首次適應;最佳適應;固定分區;可變分區2、在請求分頁系統中,凡未裝入過內存的頁都應從(A)調入;已運行過的頁主要是從(B)調入,有時也可從(C)獲得。AC:系統區;文件區;對換區;頁面緩沖池。13、在請求分頁系統中有著多種置換算法:選擇最先進入內存的頁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稱為(A);選擇在以后不再使用的頁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稱為(B);選擇自上次

6、訪問以來所經歷時間最長的頁面予淘汰的算法稱為(C);選擇自某時刻開始以來,訪問次數最少的頁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稱為(D)。AD:FIFO算法;OPT法;LRUB法;NRNT法;LFU算法。14、靜態鏈接是在(A)到某段程序時進行的,頁動態鏈接是在(B)到某段程序時進行的。A、B:編譯;裝入;調用;緊湊。15、一個計算機系統的虛擬存儲器的最大容量是由(A)確定的,其實際容量是由(B)確定的。A、B:計算機字長;內存容量;硬盤容量;內存和硬盤容量之和;計算機的地址結構。6、從下列關于虛擬存儲器的論述中,選出兩條正確的論述。在段頁式系統中,以頁為單位管理用戶的虛空間,以段為單位管理內存空間。在段頁式系統

7、中,以段為單位管理用戶的虛空間,以頁為單位管理內存空間。為提高請求分頁系統中內存利用率,允許用戶使用不同大小的頁面。在虛擬存儲器中,為了能讓更多的作業同時運行,通常只應裝入10%30%的作業后便啟動運行。實現虛擬存儲器的最常用的算法,是最佳適應算法OPTo由于有了虛擬存儲器,于是允許用戶使用比內存更大的地址空間。17、虛擬存儲器最基本的特征是(A);該特征主要是基于(B),實現虛擬存儲器最關鍵的技術是(C)。A:一次性;多次性;交換性;離散性;駐留性。18、以動態分區式內存管理中,傾向于優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閑區的算法是(A);能使內存空間中空閑區分布較均勻的算法是(B);每次分配時把既能滿足要求

8、,又是最小的空閑區分配給進程的算法是(C)。AC:最佳適應法;最壞適應法;首次適應法;循環適應法。19、某虛擬存儲器的用戶編程空間共32個頁面,每頁1KB,主存為16KB。假定某時刻該用戶頁表中已調入主存的頁面的虛頁號和物理頁號對照表如下:虛頁號物理頁號051102437則下面與虛地址相對應的物理地址為(若主存中找不到,即為頁失效)虛地址物理地址0A5c(HI)(A)1A5c(HI)(B)這里,(H)表示十六進制。虛擬存儲器的功能由(C)完成。在虛擬存儲器中,采用(D)提高(E)的速度。A、B:頁失效;1E5c(HD;2A5c(HI);165C(HI);125C(H);1A5c(HI)。C:硬

9、件;軟件;軟硬件結合。高速輔助存儲器;高速光盤存儲器;快速通道;高速緩沖存儲器。連接編輯;虛空間分配;動態地址翻譯;動態鏈接二、填空題1、使每道程序能在內存中“各得其所”是通過功能實現的;保證每道程序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運行,是通過功能實現的;為緩和內存緊張的情況而將內存中暫時不能運行的進程調至外存,這是通過功能實現的;能讓較大的用戶程序在較小的內存空間中運行,是通過功能實現的。2、在首次適應算法中,空閑區應以的次序拉鏈;在最佳適應算法中,空閑區應以的次序拉鏈。3中在連續分配方式中可通過來減少內存零頭,但此時必須將有關程序和數據進行;是是一種允許作業在運行中、在內存中進行移動的技術。和、分段保護

10、中的越界檢查是通過中存放的和段表中的實現。5、實現進程對換應具備、三方面的功能。6、采用對換方式在將進程換出時,是首先選擇處于且的進程換出內存;在進行換入時,應選擇處于狀態且的進程換入。7、若對換是以為單位,則稱為整體對換;若對換是以或為單位,則稱為部分對換。8、在分頁系統中若頁面較小,雖有利于,但會引起;而頁面較大,雖有利于,但會引起。9、在分頁系統中的地址結構可分為和兩部分;在分段系統中的地址結構可分為和兩部分。在0、在分頁系統中,必須設置頁表,其主要作用是實現到的映射。11、在分頁系統中進行地址變換時,雖將頁表寄存器中的和進雖相加,得到該頁的頁表項位置,從中可得到。12、在兩級頁表結構中

11、,第一級是,其中每一項用于存放相應的,通常每個頁表的長度為。13、在分頁系統中為實現地址變換而設置了頁表寄存器,結中存放了和;在進程未運行時,它們存放在中。14、引入分段系統,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了、和幾個方面。15、在頁表中最基本的數據項是;在段表中最基本的數據項是和。16、頁是信息的單位,進行分頁是出于的需要;段是信息的單位,進行分段是出于的需要。17、把邏輯地址分為段號和段內地址是由規定的,故分頁的作業地址空間是維的。8、結虛擬存儲管理方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中內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在分段存儲管理方式中的另一個特征是。19、在段頁式系統中(無快表),為

12、獲得一條指令或數據,都需三次訪問內存。第一次從內存中取得,第二次從內存中取得,第三次從內存中取得。0、在作業時進行的鏈接稱為靜態鏈接;在作業運行中時進行的鏈接稱為動態鏈接。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特征是和,因而決定了實現虛擬存儲器的第鍵功能是和功能。22、為實現存儲器的虛擬,除了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內存和相當容量的外存外,還需有和的硬件支持。23、為實現請求分頁管理,應在頁表中增加、幾頂。24、在請求分頁方式中,內存分配有和兩種策略。25、在請求分頁系統中的調頁策略有,它是以預測為基礎;另一種是,由于較易實現,故目前用得較多。26、在請求分頁中可采用多種置換算法,結中OPT是置換算法,LR內是置換算法

13、,內RN是置換算法,結LFU則是置換算法。27、為實現段的共享,系統中應設置一張共享段表,其中包含、各等數據項。三、問答題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解釋下列與存儲管理有關的名詞:地址空間與存儲空間;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虛地址與實地址;地址再定位;虛擬存儲器。3、什么是請求頁式管理?能滿足用戶那些需要?請求頁式管理中有哪幾種常用的頁面淘汰算法?試比較它們的優缺點。5、什么是虛擬存儲器,其特點是什么?為什么從邏輯上說采用虛擬存儲器能擴大內存存儲空間?6、簡述什么是內存的覆蓋和交換技術?兩者有什么區別?7、你認為內存管理和外存管理有哪些異同點?用哪些方式將程序裝入內存?它們分別適用于什么場合?在進行程序鏈接時,應完成哪些工作?簡述最近最久未使用頁面置換算法LRU、最不經常使用頁面置換算法LFU和最近沒有使用頁面置換算法NRU三種頁面置換算法的思想。為什么要引入動態重定位?如何實現?分頁式和分段式內存管理有什么區別?怎樣才能實現共享和保護?在系統中引入對換后帶有哪些好處?對于如下的頁面訪問序列:1,2,3,4,1,2,5,1,2,3,4,5當內存塊數量分別為3和4時,試問:使用FIFO、LRU置換算法產生的缺頁中斷是多少?(所有內存開始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