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 論文編號: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論文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基點 專業名稱: 法律(本) 姓 名: 考點名稱: 貴州師范學院 準考證號: 聯系電話: 2015年3月 貴州大學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誠信責任書本人鄭重聲明:本人所呈交的畢業論文(設計),是獨立進行研究所完成。畢業論文(設計)中凡引用他人已經發表或未發表的成果、數據、觀點等,均已明確注明出處。特此聲明。論文(設計)作者簽名: 目錄摘要.ABSTRACT.前言.1一、立法和立德相輔相成、相互促益.2 (一)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2 (二)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2 (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2二、實行“法”“德”兼治,勸導公益.3 (一)實行“法”“德”兼治,堅持正反面教育相結合.3 (二)積極勸導公益,是養德之道.5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6 (一)一切權力必須受法律約束 .6 (二)利為民所謀 .7 (三)人事制度要引進道德的一票否決權.7 (四)反腐倡廉,要拘小節.7四、國富民強,愛民安民.9 (一)法德合治要有社會物質基礎.9 (二)法德合治的基本目標是國泰民安.9 (三)法德合治現階段的核心目標是百姓富裕起來.10 (四)法德合治要著
3、重培養百姓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情操 .10結論.12參考文獻 .13謝辭 .14 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基點 摘 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都是上層建筑組成部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調整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首先依法治國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公正的執法、司法態度。其次以德治國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德治觀”。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以行政手段引導民眾,以刑罰來整頓、約束民眾,雖然可以使民眾暫時免于犯罪,但卻無法使他們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如果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儀來規范民眾,民
4、眾就會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自覺地端正自己的行為。孔子的主張啟示我們,道德自覺與法律約束相互聯系,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國家作為行使治理權力的主體,本文從四個方面構建法德合治的體系:立法和立德相輔相成、相互促益;實行“法”“德”兼治,勸導公益;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國富民強,愛民安民。中國歷史有這樣一條規律:亂世用重典,盛世倡民德。簡言之,依法治重整社會秩序,以德治維護社會秩序。 關鍵詞:法律;道德;以法治國;以德治國 Methods of Ruling by Law and Morality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5、 are the superstructure componen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lem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gulate and adjust peoples thought and behavior. First, the rule of law should have the 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fair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attitud
6、e. Secondly, the rule of virtue to establish socialist morality . As early as 2000 years ago, a famous thinker Confucius said: road to the government, together with punishment, people avoid and shameless. Road to Germany, together with propriety, sense. Mean, guide people to administrative means, to
7、 rectify, penalty constraint to people, although we can make people temporarily from the crime, but he cannot make them to foster the concept of crime as shame. If use morality to guide people, with the etiquette to regulate people, people will set up in crime as disgrace concept, consciously contro
8、l their behavior. Confucius claim enlightenment we,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constraints to contact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s indispensable. As the main body of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power, we should first establish the Franco German governance system from four as
9、pects: to legislation, but also to ensure civil rights, advocating Lide; public interest; right out of law, force by virtue; AI Min Min, enriching teaching people. Chinese history, there is such a rule: in times of heavy penalties, Shengshi advocating minde. In short,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
10、f virtue of reforming the social order,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order.Keyword: Law;Morality;ruling by law;ruling by morality 前 言 法治和德治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使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而不能相互割裂,有所偏廢。法律和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因此,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11、,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講道德不講法律,道德就沒有約束力,就會變成蒼白無力的說教;只講法律不講道德,法律就失去民眾的誠服,就會導致粗放生硬的管理。 一、 立法和立德相輔相成、相互促益(一)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二)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于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于人們道德的培養,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有人分析我國的社會腐敗現象之所以得不到根本
12、的遏制,貪官們“前腐后繼”甚至是愈演愈烈,是因為腐敗的道德成本太低。1這是腐敗現象愈來愈嚴重的一個方面。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種因為低道德成本所帶來的示范效應。(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2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法治和德治,并不是對立的。恰恰相反,它們有著共同的內容。法治之法,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是將這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并賦予其國家的強制力。這無論是我國傳統的德治與法治 3還是現代西方
13、的德治與法治。1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事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2全國工商管理碩士入學考試研究中心.2005年MBA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輔導教材邏輯與寫作分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7月版.3江偉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二、實行“法”“德”兼治,勸導公益(一)實行“法”“德”兼治,堅持正反面教育相結合 “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二者雖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法治”對影響國家
14、安全、破壞社會穩定和現代化建設的敵對勢力、不法之徒和黨內的腐敗分子堅決打擊、嚴懲不貸。比如,從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到如今改革開放時期的成克杰、胡長清,從遼寧沈陽的馬向東到江蘇鹽城的祁崇岳、南通的潘寶才,他們都得到了法律的應有懲罰。是法治把這些蛀蟲押上了斷頭之臺、送進了高墻之內、關入了鐵窗之屋。同時,使廣大干部群眾從反面教員身上吸取了深刻教訓,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明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道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官莫貪,貪極必送命”。在實施“法治”、打擊犯罪的同時,“德治”則把宣傳表彰英雄模范人物,弘揚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優良傳統和高尚美德放到了重要地位。從戰場上叱咤風云的董存瑞到平凡中見偉大
15、的雷鋒,從二十世紀60年代優秀的縣委書記焦裕祿、90年代優秀的支邊干部孔繁森,到新世紀“三個代表”的忠誠實踐者牛玉儒、任長霞,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把自己的歷史寫成了紅色,他們各自的檔案真實地忠誠地記錄下了這光彩奪目的每一頁。他們成了國人尊敬的英模、信賴的公仆、學習的榜樣。可見,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英模等優秀典型人物進行“德治”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實行“法”“德”兼治,必須緊密聯系本職工作實際。以本人從事的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工作為例,我作為啟東市海監漁政執法大隊的一名負責人,在海監、漁政執法實踐中,一方面把“德治”貫穿于執法工作的全過程,重點加強了漁業法、海域法和江蘇省漁業
16、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4宣傳認真貫徹執行這些海洋與漁業法規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采取在港口、碼頭和鬧市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漁業執法人員還上船宣傳,做好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還發揮“一報兩臺”等宣傳媒體的作用,作多側面的宣傳報道,收到了很好的“德治”效果,使廣大漁農民的法制觀念明顯增強,貫徹執行漁業法規的自覺性明顯提高。5 在堅持“德治”的同時,我們始終把“法治”緊緊地抓在手中,堅持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執法,文明執法。如2004年,啟東市漁政執法大隊依法簽發各類捕撈許可證1870份,其中海洋1020份,內陸850份。6先后查處各類漁業違規案件598起,其中海洋5
17、47起,淡水51起。依法抓好漁業安全生產,共簽定安全生產責任狀600多份,全年組織44次漁業安全生產檢查,并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全年來發生漁業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依法抓好海洋搶險救災工作,漁政船全年共參與海上搶險救災工作6次,獲救人員48名,挽回經濟損失64萬元。7 要把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工作搞得更加有聲有色,更加卓有成效,關鍵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一步加強海洋與漁業執法隊伍的建設,進一步提高這支隊伍依法治海、治漁和以德治海、治漁的能力和水平。為此,我們把加強漁業執法隊伍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努力做到深化“一大改革”、堅持“三項標準”、推進“五個創新”、實施“六條禁令”,概括為組織實施好“
18、一三五六工程”。8 深化“一大改革”,從管理體制上消除進一步加強漁業執法隊伍建設的重要障礙。鑒于現行體制限定漁業執法經費和人員工資福利主要靠罰沒收入來解決,這是導致產生腐敗現象的一個重要根源。為此,我們多次向上級主管部門建議,要求在體制改革中,將執法人員納入公務員或依照公務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機制,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漁業執法水平。這一建議已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 堅持“三項標準”,從管理目標上體現進一步加強漁業執法隊伍建設的正確導向。漁業執法隊伍建設,必須按照黨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總要求,始終堅持“靠得住、有本事、信得過”這“三項標準”。9 推進“五個創新”,從管理機制上
19、激發進一步加強漁業執法隊伍建設的內在活力。其要點:一是創新人員招收錄用機制。嚴把人員入口關,剎住“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創造更加公開透明、合理公正的選人用人環境,讓“靠得住、有本事、信得過”的人才脫穎而出,競相涌現。二是創新執法管理運行機制。認真貫徹執行漁業執法“十六字方針”,突出“服務漁業”、“服務漁民”和“文明服務”的理念,健全完善新形勢下漁業執法管理運行規范,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三是創新業績考核評價機制。按照公務員管理體制,合理確定業績考核評價指標,把堅持處罰適當和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作為業績考核評價的一項重要準則。四是創新人員培養教育機制。切實落實人員培養教育計劃,合理安排人員培
20、養教育經費,確保人員兩個素質的穩步提高。五是創新社會民主監督機制。建立市紀檢、監察部門與漁業鎮鄉、村、船四級組成的漁業行風社會綜合監督網絡,進一步加大行風監督的力度。 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表明,認真組織實施上述系統工程,在依法治海、治漁和以德治海、治漁中已經收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二)積極勸導公益,是養德之道 在現代,一個國家如果不承認民權,毫無疑問這個國家是落后的,將要崩潰的;如果不提倡公益,這個國家是不會再發展的,也是會崩潰的。現在的情形是,很多地方需要“獻愛心”,輿論宣傳也不遺余力,但“獻愛心”的人還是那么稀有,前段輿論抨擊一位“阿姨”廣告,一管可窺全豹。勸導公益,是養德之道,養德可以行法,
21、法治、德治和公益有內在互動的關系。如何促成三者良性互動?從法治的角度看,要出臺系統的公益法,不要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要保護“獻愛心”者的正當權益,要為他們撐起法律的保護傘。從德治的角度看,要及時關注公益活動的新鮮事物,要作出道德的反響,要讓他們美名遠揚,甚至流芳千古。道德學問的巨子應致力此事,樂于此道。道德家們還有一個任務是弘揚國粹,從孔子到孫中山,多少道德文章有待我們去發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天下為公
22、”,這些傳頌千古的良言警句,不正是中華民族道德歷程的真實寫照嗎?不正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基礎嗎?事實上,關于公益對法治與德治的推動,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一)一切權力必須受法律約束 古代也有法律、有法制、有法治、有德治、有法德合治,唐律“一斷于法”,“一準乎禮”,“以禮進律”,“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但是與今之法治、德治比較,最大的差別是權與法的主次,古代權大于法,當今應法大于權。權在法上,其結果必然是人治,出一清官實屬不易,而壞官則能為所欲為,法律成為利益取舍的工具,道德只是虛假的標簽,久而久之,國將不國,這是中國人治多次重演的一幕。在當代中國
23、,法大于權、權自法出的思想載進了憲法和法律,但在社會實際生活中,權大于法、法自上出、法自官出的言行隨處可見,不必置言。如何保證權在法下?首先一切權力必須來自法律的授權。權力是個多元的體系,依國家權力分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依權力分經濟權、政治權、文化權,依權力主體分公權和私權,依主從分有領導權和員工權等等,現在突出的是領導權的限制和員工權的強化。現在的領導特別是一把手有用人權、評議權、賞罰權,但是這些權力僅僅來自上級的授權或習慣,例如,公務員的公然招聘,這被看成是人事改革的巨大進步,但是選拔的標準和程序,沒有法律的規定,基本上是由部分領導憑自己的經驗提出幾個條條,主考再加上自己的好惡;選拔出
24、來的人假如有“才”,很可能是領導的復制品,假如無“才”,很可能是領導的關系戶。對進選者的培養、考評、賞罰的幾條內部原則,但也把握在領導手里或心里,或在羽觴里,個別部分領導成了“諸侯”或獨霸一方的“土天子”,10法治和德治在這里是刻船求劍。按照法治和德治的要求,公務員的聘用和治理應該有一套法定的標準和程序,不因某個領導的好惡而改變,并保持相對的穩定;領導在行使治理權時,也應是有法可依,領導只能對事務的目標和完成的技巧施加,而不能隨意改變公務員辦理事務的程序和目標,以及不能隨意委任和免除職員的職權;在評價公務員的業績時,也應有法定的、具體的、具體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標準和程序,要以客觀性、公正性、性
25、和效益性為價值取向。在這個基礎上,領導不得不或習慣于按法律辦事,獨裁和違法的土壤被鏟除了,在法治的環境里,干出違法的勾當就不象現在這樣輕易了,就會不治而愈,領導的公務價值、法律價值、道德價值都能較好地實現。在這種環境里的下級或職員,能專注于自己的崗位職責,敢于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能依法行使對領導的監視權和建議權,他們的公務價值、法律價值、道德價值也能較好地實現。當然法律對領導權力的制約和公務效率的完美結合是一個核心題目,但這是另一個題目。概括言之,權在法下則治,法在權下則敗。(二)利為民所謀 徒法不足以自行,依法辦事不是自動實現的,客觀上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法律主體的行為是多種氣力相互作
26、用的結果,這些氣力包括力、力、文化力等等,道德在其中起著重要的,道德能使法律的效益最大化。以某衛生局(甲)對某飯店(乙)的行政處罰為例,有三類行為方式,第一類,甲以行政處罰為工具,不管乙的衛生搞得多好,經常向乙榨取錢財,乙向甲交“罰款”成為例稅;11第二類,甲不以“找錢”為目的,但對乙的處罰簡單化,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交付被處罰人,收錢走人;第三類,甲首先指出乙的違法之處,指出違法行為的危害,違法行為的主要原因,提供某些解決困難的信息,再處罰。第一類處罰權力的行使,于法于德都應否定,第二類處罰權力的行使,合乎法而失于德,指職業道德,第三類既正當又合德。12三類執法效果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第三類
27、是執法效益的最大化;其關鍵上風是法德合治,把權力的行使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使處罰對象既“口服”又“心服”。有人會懷疑,執法職員哪有時間做“精致功夫”,筆者以為,假如以辦案的數目為評價執法者的業績的指標,當然做不了“精致功夫”,但假如以解決多少矛盾作為評價標準,執法就能更精致些。本節的結論是:權出于法,力以德行。(三)人事制度要引進道德的一票否決權 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很輕易,小偷能做官嗎?貪污分子比小偷,誰的危害性大?有暴力傾向的人能做官嗎?經常打老婆的人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慣于撒謊的人能做官嗎?虛報政績是不是撒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由于這類人既違反法律又違反道德,違反法律的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無德
28、者執法掌政必成苛法,與社會主義目標是南轅北轍。無德必無位,有位必有德。道德否決權要賦予法律的效力,至少要表達這么三個意思:一是道德記錄是任人的依據,一是依道德記錄的具體情形,規定不同期限的“禁任”期,一是在任官員,如有道德必須辭職。希看在眾人眼前能展示這么一個形象:公務員是正派人物、道德楷模。(四)反腐倡廉,要拘小節 要正官德、樹民德,必須從小節管起,小節不保,難立大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16字方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后,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
29、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所謂以德治國,正如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以行政手段引導民眾,以刑罰來整頓、約束民眾,雖然可以使民眾暫時免于犯罪,但卻無法使他們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如果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儀來規范民眾,民眾就會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自覺地端正自己的行為。 當然,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結合,不僅僅是國家機關及其成員的事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的真正動力,這個命題永遠是正確的,老百姓有治國的
30、權力、義務和責任是本篇立論的條件,不過在這個封建主義傳統影響深遠的國度里,國家機關及其成員,在治國過程中確實起著“龍頭”的作用,毛澤東同道在延安時就說到,干部隊伍是關鍵,因此可以說,國之本在民,民之命在政,政之績在官,官之績在治,治之竅在法德合璧。 四、國富民強,愛民安民(一)德治和法治要有社會物質基礎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用于德治的德即和用于法治的法即法律都是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都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決定的,同時又對社會物質條件的發展起著巨大的反作用。在同一的時期有共同的社會生產關系,即共同的經濟基礎。同時也都是對人的行為的規范。因此,無論是德治還是法治,都是以共同的社會關系為基
31、礎,二者之間并沒有本質的沖突。 熱愛百姓是公務行為方式的內在要求,由于公務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的百姓,接觸的是普通的平民,公務員假如把公務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而不把它作為事業來追求,那么對待百姓的求助就很難做到笑臉相迎、竭誠辦事,就很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很難“慎獨”。熱愛百姓也是市場規則的要求,姑且不說百姓是衣食父母,最少百姓交稅是公務員工資的來源,是典型的價值交換,甚至可以說,是百姓給了公務員一份工作,不應該對百姓存一份感激之情嗎?同時熱愛百姓是社會主義政治價值取向的內在要求,政治的目的是讓百姓的利益最大化,否認這一點、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政治家,而增進百姓利益的條件是熱愛百姓。
32、(二)法德合治的基本目標是國泰民安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13在這里,古代圣賢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是相通的,是基礎,與道德是經濟的產物,沒有經濟基礎,最好的法律、最高尚的道德都是不可想象的,以法治國、以德治國,最后都要落實到以經濟立國。經濟,造福人民,是主義的內在要求,是人的基礎目標,是活動的價值取向,是政治質量的衡量標準,是天下大治的首要條件。具體地說,百姓安其居、樂其業是治國的基本和基礎,建國五十來,特別是黨的三步發展戰略的第一步溫飽工程,及稍后政府提出的安居工程等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是我國深化改革、持續發展的基礎,應該說中國已經有能力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并能基本解決安
33、居題目。但是應該看到社會上還有一部份弱勢群體存在,主要是偏僻地區的農民、下崗工人、貧困學生和遭遇天災人禍的人等,后三者的分布有分散性的特征,固 然盡對人數很少,但全國各地、各個學校、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衣食住行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難,但由于得不到妥善的幫助,對社會的副面非常之大,對于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法治國,弘揚傳統美德,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是一種強大的腐蝕劑。對這個題目的解決,要從經濟進手,借助法律和道德的手段,首先,要依法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利益,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和實施機制要健全起來,要列為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要與政績考核結合起來。其次,要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美德,豐富社會主
34、義的道德體系,要把“獻愛心”、捐資、慈善等行為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使社會關注、熱心慈善事業,并充分肯定慈善貢獻者對慈善財物的分配權、監視權、獲得榮譽權、榮譽使用權。解決弱勢群體的生活,可以使改革大業事半功倍(三)法德合治現階段的核心目標是百姓富裕起來 三步發展戰略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目標的實質是讓百姓富裕起來,從整體意義上講,第二步戰略即小康水平已經達到了,但是假如僅僅滿足于此,就會讓人家小看我們,攻擊社會主義,藐視中國 ,由于,不論從人類發展的現有水平、發展趨勢看,還是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看,抑或從世界競爭趨勢、人類開拓精神看,都不能停留在小康水平,因此中心提出“富而思進”的口號,是及時的。
35、在基層工作中,我們留意到,有些基層干部,特別是那些鄉鎮較好、經濟較寬裕的地區的基層干部,以為現在的老百姓生活比七十年代好多了,有吃有穿,干部在前些年確實勞苦功高,現在應該“后天下之樂而樂”了,因此胸無大志,忽視群眾繼續創業的積極性,怠于政務,逐漸喪失了對群眾的感召力和凝具力,正氣漸弱,邪氣日升,法紀不張,道德滑坡。這是極其危險的,不僅會喪失改革的既有成果,而且會阻礙改革的深化。 發展才是硬道理。讓百姓富裕起來是法德合治的必要基礎和核心目標。如何實現富裕目標與法德合治的良性互動?15第一,樹立第二次創業的勇氣和信心,以江澤 民“三個代表”為思想指南,凝聚民心,團結群眾,開拓進取。第二,果斷落實以
36、法治國的方略,堅持依法辦事,培育百姓的法律意識,把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納進法制的軌道上來,把自己的熱情和聰明融匯到法治的過程中往。第三,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關心民眾疾苦,弘揚社會正氣,打擊邪惡勢力,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拓展和豐富社會主義的道德內涵。共產黨人和一切干部應該成為進步的象征、法律的化身和道德的楷模。(四)法德合治要著重培養百姓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情操 現代法治來源于西方社會,道德基礎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理念之上的。西方社會的道德是康德所謂的“絕對命令”的普適性道德,即人們所追求的正義、公平、安全、秩序、自由、平等。這種道德規范不是由某個利益集團來制定的。而現代的法治正是建立在這種
37、普適性的道德基礎之上的。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國,要想真正地走向法治,其道路是漫長而艱難的。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已經深入到大多數中國人的骨髓之中,要想在頃刻之間轉變過來,只能是一種幻想。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國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普法,但我國的法制建設卻不盡人如意的根本原因所在。14因為我們缺乏現代法治的道德文化,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文化斷層。中國的每一次文化啟蒙運動,均以這種文化的斷層而失敗。盡管,法治原則已經寫入了我國的憲法,但這僅僅限于規范層面的,遠非觀念、更非實踐層面。但是這是不是就說在我國要實行現代的法治是不可能的了呢?我們想,既然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論就是社會主義的必須是在高度發
38、達的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建立,而實際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都是在欠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建立的,甚至于在我國是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樣,我國的現代法治也必須在吸收西方道德文化的精華與經過剔除封建主義糟粕的中華傳統道德尋求普適性的法律。但是,在真正的法治建立起來之前,德治作為一種社會的調控的手段毫無疑問是必要的,其作用在于:有利于良法的建立和運行;有利于消解重刑主義的偏見;有利于提高官員的道德水準;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養。 結 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法治”與“德治”的關系,以有效地實行“法”“德”兼治。依法治國,就是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德治國,就是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儀來規范民眾,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效結合的重要意義在于: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當然,法治與德治的結合,其意義和遠非本篇所能盡言,本文只是探索性地提出,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考網絡管理員研究試題及答案
-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2025屆數學七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會計個人工作計劃成功案例分享
- 秋季學期學生社交能力培養計劃
- 開展班級閱讀活動的方案計劃
- 網絡架構審計的必要性及試題及答案
- 供應鏈管理優化計劃
- 前臺文員專業知識更新計劃
- 理解網絡協議與試題及答案指導
- 2024年上海建橋學院輔導員考試真題
- 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山東師范大學
- 點穴保健DIY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江西中醫藥大學
- 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指導手冊-危險貨物儲罐倉儲
- 大病歷體格檢查-系統回顧(精簡版)
- 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
- 黑土地知識科學普及-黑土地保護法宣貫課件
- 毛尖茶葉批生產記錄匯總
- 維修電工求職簡歷
- 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課件: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 PCBA工藝介紹完整版-課件
- 衛生管理初中級職稱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