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路上奏凱哥(共7頁)_第1頁
創新路上奏凱哥(共7頁)_第2頁
創新路上奏凱哥(共7頁)_第3頁
創新路上奏凱哥(共7頁)_第4頁
創新路上奏凱哥(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新(chungxn)路上奏凱歌尊敬(znjng)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dji)好! 在一個星期六的上午,安徽三建公司某工地的高架模板施工完畢,10點多通知一中年男子來驗收。準備驗收合格后,當天下午澆筑混凝土。他二話沒說趕到工地,發現模板存在著諸多問題和較大的安全隱患,不具備驗收條件。于是,他將問題一一列出,并協助項目部拿出整改方案,要求整改后重新驗收。隨后回到家中,已是中午12點多鐘。 下午5點多,項目部通知他整改完畢,要求再次驗收。他又即刻趕往現場,此時天已漆黑一片。他打著手電筒鉆進模板高架里,逐個檢查梁、板、柱支撐桿件,發現仍有一些問題沒有整改到位。項目部經理對他說,混凝土泵車已

2、到現場,澆筑準備工作已就緒,可否通融一下。但他依然果斷地決定晚上不澆筑,并嚴肅指出問題的嚴重性,得到項目部經理的理解。再次整改后,最終澆筑的高架混凝土質量完全達到預期效果。 在建筑工程質量屢遭詬病的當下,這位中年男子嚴抓質量不怕得罪人,一絲不茍,一身正氣,不僅保證了工程質量,更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而這,僅僅是他嚴抓工程質量的一個小小縮影。 這位中年男子,就是我的同事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工程師兼建筑產業化公司經理,建工集團勞模王興明。 今天,能在這里向大家報告王興明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深感榮幸。 王興明今年快50歲了,在三建工作的20多年里,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勇于創新、成績驕人,負

3、責并主持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和高、大、難、新工程的技術工作,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口碑和顯著的效益。辛勤的付出,為他贏得“創魯班獎工程項目經理”、“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安徽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合肥市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先進個人”、“安徽建工集團勞模”等諸多榮譽,令人佩服,受人尊敬。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平凡事可以折射人性的光芒。下面,從他不平凡的成長歷程中,我采擷片羽,濃縮他的事跡。 1989年,一臉稚氣的王興明從合肥學院工民建專業畢業后來到三建,從此與建筑施工結下不解之緣。在工地上,苦、臟、累難不倒他。他深知,只有經過艱苦的歷練,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刻苦

4、鉆研,他不放過任何學習實踐的機會,自覺到最艱苦最急需最難干的崗位上錘煉自己,經常第一個到現場,最后一個離開。即使擔任項目經理,也經常扛著測量儀器進行放線抄平等最基礎的工作。2002年擔任公司副總工兼技術質量部主任后,還是一如既往地深入基層,協助項目部開展創建“魯班獎”、“國家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全國優秀QC小組”等工作;幫助基層單位嚴格工程質量管理,精心編制質量策劃,尤其在建筑結構、地基基礎、高架重荷模板、建筑節能、塔吊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檢測等關鍵節點,總結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并將成熟工藝編寫成新工法; 一番艱苦的跋涉(bsh),他從現場技術員、工程師、項目經理、高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5、向公司首席專家、省建設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合肥市高大模板支撐工程專家等,拼出了名氣,打出了品牌,創出了效益。作為科技工作者,他勇于探索,大膽(ddn)創新,出手不凡: 2004年,在新華書店圖書批銷配送中心工程中,為保證采用的GRF高強薄壁管現澆砼空心樓板施工(sh gng)時不上浮,他探索出一系列抗浮新方法,設計出完整的施工方案,主體結構混凝土外光內實,既加快了施工進度,還節約成本近千萬元。 2006年,在蚌埠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塔樓建設中,為克服將單件重量約10噸的雷達設備,安裝到53米高塔頂平臺上的難題,他經過實地勘察和反復比選,最終采用雙桅桿吊裝技術,成功將設備精準就位。該吊裝技

6、術經整理修改后獲省級工法。 他牽頭組建的公司技術中心,已成為省、市技術中心;在安徽建筑等CN刊物上,發表“GRF高強薄壁管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施工技術”等論文多篇;取得4項實用新型和2項發明專利;2項成果獲“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考取了一級建造師、一級項目經理、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質量工程師等國家級執業資格,并獲“全國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先進個人” 在王興明的領導和主持下,三建公司僅2014年就創各類獎杯18個;獲各類科技獎23項、專利5項、國家和省級優秀QC小組23個、優秀合理化建議4項、參編省標3項;獲優質工程6項、建筑工程裝飾獎3項、優質結構獎8項、示范樣板工程8項、工法13項,等等。 多年

7、來,由他和他的團隊完成的眾多科研成果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為公司工程施工技術關鍵問題的突破和解決乃至全省建筑領域做出了較大貢獻,在公司實際工程運用中發揮的潛在價值日益明顯。王興明不僅技術上出類拔萃,工作上的拼命精神同樣令人嘆服。 作為公司副總工和首席專家,他沒日沒夜地寫方案、搞設計,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加班到10點以后。由于公司項目點多面廣、戰線長,他的辦公室長年擺放著安全帽、膠鞋等,一旦現場遇到技術難題,就第一時間趕到。每當夜幕降臨,他要么在電腦前瀏覽最前沿技術和工藝,了解領域最新科技動態;要么取出一沓設計圖紙和設計方案,聚精會神地修改研究。“夜深人靜才是

8、我創新靈感最活躍的時候,很多科研難題都是躺在床上琢磨出來的。”他這樣對同事說。 2005年,在一次從外地檢查回來的路上,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把他從車子里拋出幾十米遠。經檢查,雖奇跡般地只是皮外傷和肌肉多處拉傷,但渾身上下卻疼痛難忍,醫生要求他往院觀察治療。然而一想到手上的“省立醫院急救中心”項目急需報送“省級科技應用示范工程”申報資料,他就背著醫生的叮囑、不顧家人的勸阻,休息了三天,就拖著還不靈便的雙腿上班了。不巧,上班第一天就發現了血尿,但申報資料的日期迫在眉睫。他沒告訴任何人,堅持著完成申報資料后,才和愛人提起血尿一事。第二天到醫院一檢查,為腎結石并伴有積水,吃藥已打不下來,必須立刻做體外

9、電子振動手術。他上午做完手術,下午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只不過身邊多出了許多藥瓶。見此,公司領導都勸他好好休養,他卻笑著說:“我是從鬼門關過來的人,上帝不收啊。工作已耽誤了不少,得趕緊補上。”當他的事跡編入公司文化理念手冊后,感動了大家,贏得了“拼命三郎”的稱號。 2014年,三建公司為響應政府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投巨資成立以綠色發展為理念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公司。王興明出任經理,在分管公司技術質量工作的同時,全面負責建筑產業化基地建設工作。 作為公司的首個產業化生產基地,廣大參建人員對生產設備性能不甚了解,工藝技術無經驗可借鑒,且工期緊、任務重。王興明深感自己責任量大,率先垂范,不畏

10、艱難,悉心研究,憑著堅忍不拔的韌勁,帶領著團隊摸索前行。他常說:“公司將產業化基地建設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一定要付出100%的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建筑產業化生產基地。”流水線蒸養窯立柱基礎預埋螺栓精度要求極高,幾百個螺栓平面位置允許的偏差僅為2毫米,給立柱安裝施工帶來較大的困難。當得知立柱安裝難以進行時,他立即連夜趕到現場,與項目部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最后采用模具定位后焊固定螺母法施工,連夜試安裝并取得成功。回到家后,已是午夜1:00多鐘。妻子埋怨說:“別這么拼命,身體搞壞了怎么辦?”他卻笑著說:“問題解決了,心情好身體自然好。” 從籌建基地廠房到引進頂尖技術咨詢公司,從招標采購最

11、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到工藝布置,從人員培訓到產品的市場開拓,他夜以繼日工作,力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開辟出裝配式施工新市場,加快公司早日成為適應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集團。今年“五一”節期間,他帶領同事們一邊建設廠房一邊參與市場投標,連續奮戰幾天幾夜后,腹部劇烈疼痛,腎結石復發。在醫院碎石處理后,又像沒事人一樣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新廠建設滿負荷運轉,即將建成投產。并被省住建廳和省財政廳授予“安徽省首批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稱號。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如今的王興明,已是在廣大職工中享有威信的創新者和領導者,正引領著企業走上轉型升級、再創輝煌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 內容總結(1)創新路上奏凱歌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2)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