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微星lhxf007萬資源名醫名方錄_第1頁
中醫微星lhxf007萬資源名醫名方錄_第2頁
中醫微星lhxf007萬資源名醫名方錄_第3頁
中醫微星lhxf007萬資源名醫名方錄_第4頁
中醫微星lhxf007萬資源名醫名方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遼寧營口人,1917 年 9 月 20 日出生,1932 年拜當地名醫王志遠為師學醫,后轉學習,前后七年。1956 年在【從中醫學院】,從事中醫教學與臨床。先后任古典醫籍教研室、傷寒論教研室、教授,中醫學院學報主編,【學位評審】中醫組成員。教授著述頗豐,主要著述有傷寒論通俗要等書。傷寒論十四講傷寒論詮解傷劉教授在【中醫學院】從教 36 年,為中醫培養做出了具大貢獻。自 1978 年以來,他指導培養了和博士20 多名。主持了 2 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工作,其中 11992 年度【國家中柴胡解毒湯組成1.柴胡 10 克 2.黃芩 10 克草河車 6 克3.茵陳蒿 12 克

2、4.土茯苓 12 克 5.鳳尾草 12 克 6.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表現為轉氨 會顯著升高,證見口苦、心煩脅痛、厭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膩、脈弦者。用法 水煎服,日一劑。備注1、1 錢=3.75g2、草河車即蚤休,乃常用草藥。教授(圖中者),男,1915 年 10 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醫學院】教授,醫師。生于中醫世家,曾主編現代。任復興中醫雜志編輯,【復興中醫??茖W校】教務,并任【中醫專科學?!俊局腥A國醫??茖W?!拷處煛O群髶巍靖=ㄊ 课瘑T,【中華醫史學會】委員,【中國藥學史學會】委員,【】會】主委、名譽專題咨詢,【福建省醫史學會】主委、名譽主委,【

3、學說主委,福建中化會】理事,雜志編委會副主委,【藥促進會】理事,【福建省炎黃文中國醫學編委會委員,【福建中學會】常務理事,【臺會】顧問。1989-1992 年又先后被【英國北中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傳記學院】編入世界名人錄澳大利亞及遠東名人錄,被聘為國際傳記顧問。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和科研工作近 60 載,學宗古代醫學經典內難景學說,其臨證重視醫理,深究病機,辨證精詳,制方藥古人之法,靈活運用前賢名方,且有變化創新。擅治內婦兒各科,尤長于治肝膽疾病。臨床喜用蟲類藥物,從肝論治內婦科疾患,治療膽囊炎、膽石癥、中風偏癱、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證,每有獨到之處。加味五金湯組成1.金錢草 30 克 2.海

4、金砂 15 克 3.雞內金 10 克 4.6.玉米須 15 克。10 克 5.川郁金 10 克主治肝膽,以及肝炎、膽囊炎、腎炎、腎盂腎炎、炎等。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加減1.肝膽,加枳殼 6 克、6 克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 12 克3.,加石葦 12 克、貓須草 12 克4.有絞痛者,加元胡 103 克,以緩解疼痛。,男,60 余歲,1984 年 8 月就診,患者僑居尼西亞 40 余年,4 年典型病例來患膽囊癥,經常右脅部脹痛,多在清晨四、五點左右。小便經常色。因年老不愿手術,此次以家鄉甲子年燈會,特返國觀光,前來求治。俞氏鑒于以往多服西藥,目前癥狀為脅痛,小便黃,乃處以加味五金湯治之。囑其

5、連服 30 劑,以觀后效。未服藥前,B 超檢查,服藥后又作檢查。處方:金錢草 30 克、海金砂 15 克、雞內金 10 克、10 克、川郁金 10 克、京丹參12 克、綿茵陳 15 克、山梔子 6 克、川黃柏 6 克、制大黃 10 克(便通停用)。水煎服,連服 30 劑,每天 1 劑,日以金錢草、玉米須各 20 克,水煎代茶。祝祝(圖左者),1914 年生,男,市人。中醫內科教授。1933 年畢業于【市匯文中學】,隨即師事著名中醫先生習醫,深得其傳?!课瘑T、第五、六、七屆【協合醫院】中醫科主委員等職?,F任【中國】副主委、【農工民任,【中國醫學學術中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會】副理事長、【委

6、員等職。享受【市主黨】第十屆降糖方委員、】頒發的特殊津貼。組成克主治用法1.生黃耆 30 克2.生地 30 克 3.蒼朮 15 克 4.元參 30 克 5.葛根 15 克 6.丹參 30氣陰兩虛型。日一劑,水煎分溫服用。加減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 30 克,或加烏梅 10 克。2、血糖不降加人參白虎湯,石膏重用 30 克60 克。人參可用黨參代替,用 10 克,用 103、血糖較高而又饑餓感明顯者,加玉竹 10 克15 克、熟地 30 克。4、尿中出現,加黃芩 10 克、5 克、茯苓 15 克、白朮 10 克。5、皮膚癢,加白蒺藜 10 克、地膚子 15 克、白蘚皮 15 克。6、下身搔癢,加

7、黃柏 10 克、10 克、苦參 1520 克。7、失眠,加首烏 10 克、女貞子 10 克、白蒺藜 10 克。8、心悸,加菖蒲 10 克、遠志 10龍骨 30牡蠣 30 克。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 20 克、芡實 10 克。10、自覺燥熱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 3 克引火歸元。11、腰痛、下肢痿軟無力者,加桑寄生 20 克30 克、狗脊 15 克30 克。教授,1914 年 10 月出生于省市之西樵山。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三屆1977 年被民員會】副教授,【】學位省人代表和第五、六、七屆委員。代表。并任【中華中醫學會婦科委羅教授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工作 50 余年,長于內、兒、婦科,尤精

8、于婦科。對許多常見病及疑難病的診治有獨到的經驗。曾先后赴、新加坡、等地作學術交流。已被英國理血通經湯大學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收錄于第十一版世界名人錄中。組成1.吳茱萸 60 克 2.赤芍 60 克 3.三棱 30 克 4.莪朮 30 克 5.紅花 30 克 6.蘇木 30克 7.桃仁 30 克 8.續斷 60 克 9.益母草 30 克 10.黨參 45 克 11.香附 45 克主治 氣滯血瘀所致。癥見數月不行,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或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用法 共研細末,每次服 12 克,用熟地 30 克、麥冬 15 克,煎湯送服,典型病例二次。,32 歲,自然4 次并

9、清宮 4 次,術后即發8 個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墜感和小腹脹痛,伴有黃色黏稠帶下、大便秘結、舌質淡暗,脈象沉澀有力。觀此病,因患者多次傷胎損及胞脈及腎經,又加之清宮手術因打胎傷血海,致使氣逆阻隔胞脈,癥見腰酸下墜,小腹脹痛,帶下黏稠,為血海欲瀉不得,脈絡不暢之癥。治當活血通路、理氣調經。宗本方之要,改散劑為湯劑。處方:吳茱萸 6 克、赤芍 12 克、三棱 6 克、莪朮 6 克。紅花 10 克、桃仁 10 克、益母草15 克。10 克、水蛭 3 克、蘇木 10 克、酒軍 5 克。備注酒軍,即酒制大黃醫師,1921 年 1 月 5 日生于 浙江杭州 ,少年就讀于 杭州女子中學 ,高中畢業時因體弱多

10、病,深感痛苦乃萌學醫之念,輟學就醫,從師于杭州著名中醫門下,隨師 5 年,1956 年調入 浙江省中醫院 的前身( 杭州醫院 )婦科,從事臨床、教育、科研工作。 省 36 屆代表, 市 35 屆委員、 中國農工民主黨廠 、,現任 中醫學會浙江分會 顧問, 杭州胡慶余堂制藥廠 、 天目山制藥技術顧問 , 杭州不孕不育醫院 顧問,婦女名人詞典。被編入 華夏保靈社 的數十年之經驗,著書婦科臨床經驗選婦科臨證醫案精萃,曾整40 余篇,獲省科技先進二等獎。理編寫葉醫案婦科部分,先后【理氣逐瘀消脂湯】組成炒當歸 9 克、赤芍 9 克、川芎 3 克、橘紅 6 克姜半夏 6 克、炙3 克、制香附山楂、牡9 克

11、、元參 9 克浙貝 9 克、炒川斷 9 克、炒枳殼 6 克、失笑散 12蠣(先煎)各 20 克、白花蛇舌草 12 克莪朮 6 克主治肌瘤、內膜異位合并不孕。用法水煎服,日 1 劑分 2 次服典型案例,女,31 歲,職工。1983 年 8 月 18 日初診。結婚五年未育,形體肥胖,不調已有二年,周期縮短,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塊;每次經行小腹疼痛較劇,拒按;(婦檢:增大曰二月孕,9.4 厘米、腔內空虛,有高低不平感,宮體前位,右側附件觸及 2.3 2.4 厘米囊性腫塊,活動差,左側附件增厚);伴腰酸、脈弦澀、苔薄、舌邊有瘀點。診為肌瘤伴內膜異位癥,不孕。癥屬血瘀氣滯、痰濕壅滯,治擬:炒當歸、赤芍、

12、制香附、元參、浙貝、活血去瘀、理氣消脂積。處以理氣逐瘀消脂湯,炒川斷各 9 克、炒枳殼、橘紅、生山楂、莪朮各 6 克,牡蠣(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 12 克、川芎 3 克、炙3 克,五劑。醫師,1926 年 5 月 1 日生于省蓬溪縣仙鶴鄉 。尤對的治學和高深造詣領悟較深。1951 年懸壺桑梓,名震一隅。1955 年考入 重慶中醫 進等之教,進益良多。先后任省中醫管理局雜志編委,修學校專修班深造,聆名師、科技評委,省中醫學會 常務理事,中醫副主編,實用中 綿陽市中醫學會 會長, 綿陽市 第一、二屆等職。現任中醫學院省委員, 綿陽市, 農工黨 綿陽市主委,教授, 綿陽中醫學校 副校長

13、等職。主編有溫病三常用中草藥單驗方匯編綿陽市現代名醫錄等書,參編中醫精華淺說中醫奇證新編長江醫話中醫臨床與展望(傷寒明理論)闡釋等書和中專古典醫著醫中百誤歌巴蜀中醫文論冉氏方劑學等書的審定。曾獲和省人民科技進步三等獎 1 項,市科技成果獎 2 項,曾多次省、市的先進工作者。【消斑湯】組成鮮澤漆 10 克(干品減半)、大茯苓 30 克、黃精 30 克夏枯草 30 克、連翹 15 克、山楂 15 克、枳殼 12 克3 克主治斑歷(淋核)用法諸藥納陶罐內,清水浸泡 1 小時,煮沸 10 分鐘,取 200 毫升,煎 3 次,將藥液混勻,分 3 次溫服,1 日 1 劑,連服 12 個月,一般可愈,不愈再

14、服,服藥期間加強營養。加減(1).若斑歷已潰加黃耆 30 克、制首烏 15 克,以補氣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2).未潰則配合外治,用生川烏、草烏各 30 克研極細末,蜂蜜調敷患處,紗布固定,一日一換,忌食辛辣燥烈之品。典型案例,女,23 歲,1988 年入院。病史:1988 年 5 月,發現右頸部有一結塊,大如核桃,皮色不變,推之可動,無發熱等全身癥狀,即至某醫院診治。為頸淋結核。經肌肉注射鏈霉素等治療,左頸部亦有結核發生,日久結核固定,皮色變暗紅,于7 月 2 日切開排膿,流出稀薄膿液(膿液涂片找到結核桿菌)。術后,轉本院治療。檢查:頸部兩側有瘡口兩處,周圍皮膚暗紅,兩瘡口均有白色腐肉,

15、瘡口呈潛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膿液,并挾有敗絮樣物質。玄參 10 克。入院當日即行清創,術后:頸淋核)。治療:內服消斑湯加黃耆 30 克、,敷以紅油膏紗布蓋貼,之后腐肉漸脫落,膿水減少,肉芽組織逐漸生長,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療 40 天,瘡口愈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醫師,客座教授,1917 年 7 月 3 日生于 江蘇省丹徒縣。1938 年畢業于中國醫學院 ,同年取得醫師執照懸壺于南通,由于重劑,屢起沉 ,聲才。他擅治內科譽雀起,近悅遠來。治學嚴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作雜病,尤其對痹證、肝病、脾胃病、腎病深邃,診治自成體系,經驗豐富,療效卓著,并擅用蟲類藥治療疑難雜癥,獨具匠心,有蟲類

16、藥學家之稱。著述、講學、科研頗多創見,主要著作有公醫案蟲類藥的應用現代中醫臨床新選(日文版)春用藥經驗等 10 余部,曾先后 2 次應 東洋醫學國際財團等三個醫學團體之管理局 科技進步獎。等地講學,載譽而歸。曾獲 國家中邀,前往東京、札幌、1987 年 授予他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批準為杰出高級,暫緩退休,1991 年獲 頒給特殊津貼?!窘∧X散】組成參 15 克(參須 30)、地鱉蟲、當歸、甘杞子各 21 號、制、川各 9 克。芎各 15 克、地龍、制乳沒、炙全蝎各 12 克、紫河車、雞內金各 24 克、血竭、主治凡腦震蕩后遺癥出現頭暈而痛,健忘神疲,視力減退,周身酸痛,天氣變化時則更甚

17、;有時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沖動;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脈多沉澀或細澀者,均可用之。用法有劇毒,需經 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曬干,放麻油中炸,應掌握火候,如油炸時間太短,則內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等反應;如油炸時間過長,則內心發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 制中可取一枚切開,以黑面呈紫紅色最為合度。典型案例,男,42 歲,。在檢查施工過程中,突然從上落下之鐵棍擊于頭部而昏倒,當時顱骨凹陷,繼則出現血腫,神智不清達 20 余小時,經搶救始蘇,半年后曾在某地檢查,腦組織萎縮 1/4,整日頭昏痛,健忘殊甚,記不得老戰友,有時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滯,苔薄膩,舌邊尖有瘀斑,脈細澀。予健腦散

18、治之,服藥一周后,頭昏痛即見減輕,安,亦略振,自覺爽適。堅持服用 2 月,癥情平穩,續予調補肝腎,補益心氣之品善后。方藥中方藥中,生于 1921 年,省重慶 人?,F為管理局 科技進步獎評審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 國家中委員, 國家自然科1940 年從師于著名中 學科評議組委員,中醫學會學中華常務理事。方氏醫陳遜齊先生,1952 年在醫學院 醫療系學習 5 年。方氏長期從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臨床先后七講醫學三工作和中醫高級人材培養工作。百余篇,代表性論著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辨證論治淺說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內涵及其產生的物質基礎論中醫學對急性傳染病的一般認識兼評傷寒與溫病學派之爭等

19、。于被列入英國國際名人錄中。【升麻湯】組成升麻 30 克、6 克主治本方為治療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輔助方。一般與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貫煎、加味異功散、加味黃精用。適用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損害嚴重,轉氨酉每長期持續在高限,中醫辨證屬于毒盛者,恒合用該方。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貫煎、加味異味散、加味黃精湯同煎,煎服法亦同上。典型病例,女,30 歲,1969 年 5 月初診?;颊叽_診肝炎已 10 年。經中物治療,10 年來轉氨 一直持續在 500以上始終不降,麝濁 10,百治無效。就診時,患者肝區疼痛,波乏無力,舌紅,脈弦細滑數。根據上述癥征,辨證為肝腎陰虛,波及脾胃,邪毒熾盛。擬養肝助脾疏肝,解毒

20、升麻湯治療。升麻最大用量為 45 克。服藥兩周后,癥狀明顯好為法,予加味黃精轉。一個月后癥狀基本,復查肝功,轉氨酉每、麝濁均下降至正常值,上方繼續治療兩個月,每月復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諸癥。停藥一年后復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圍。1983 年患者因它病來診,述自 1969 年治療取效后,10 余年來肝功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勞累,轉氨升高,患者自服原方 20 劑,再調恢復正常。醫師,1903 年生于浙江鄞縣兒科世家。抗戰避難著名中醫兒科遷滬,懸壺,專擅幼科,名噪遐邇,享譽國內外。靜安區 中醫科、市中醫文獻館 館長、市中醫門診部 顧問、市中醫兒科學會 顧問、市高級科技評委會 委員、館 名譽

21、館長。1991 年獲載,診治病兒達百萬人次。 名譽委員,現任市中市文獻 頒發特殊津貼。先生寢饋岐黃,孜孜不倦,行醫 70兒科專著幼科芻言及幼科擷要,并獲市中醫的著作二等獎。獨特手療嬰兒吐乳癥的臨床療效及機理探討科研課題已于1992 年通過【溫臍散】鑒定,該在國內外尚未見有報導,具有實用性及良好社會效益。組成 肉桂 1.5 克 公丁香 1.5 克 廣木香 1.5 克 麝香 0.15 克主治小兒腸麻痹用法本方共研細末,熟雞蛋去殼,對剖去黃。納藥末于半個蛋白凹處,覆敷臍上,外扎紗布。2 小時后如能腸鳴蠕動,矢氣頻轉,則為生機已得,便暢腹軟,轉危為安。如未見轉氣,可再敷一次,必可見功,屢用屢驗。典型案

22、例,男,11 個月。因脾常不足,泄利 6 天,脾更虛憊,腹部脹滿,西醫診斷為腸麻痹癥。高熱干渴,氣促如鼓,叩之 ,舌紅口燥、藥入即吐。此屬脾氣虛憊,癥情危急,急于外敷【溫臍散】,轉機。2 小時后腸鳴連連,矢氣頻轉,腹部稍軟,續敷一次,次日復診,患兒氣機舒緩,便下稀溏而通暢,腹部柔軟,形神轉佳,熱度退凈,舌質轉淡,苔薄膩。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時露睛。是為脾陽虛衰,即予附子理中湯主之。藥用米炒黨參 5 克、土炒白朮 6 克、姜 2 克、焦3 克、淡附片 4.5 克、廣木香 3 克、茯苓 9 克、車前子 9 克(包),二劑。三診時泄利已 ,腹軟溲長,便仍溏軟,舌淡而潔。中焦陽氣未復,尚須。藥用米

23、炒黨參 5 克、土炒白朮 6 克、 姜 2 克、焦3 克、煨木香 3 克、炒石榴皮 6 克、淡附片 4.5克、炒扁豆 9 克,三劑。藥后便下轉原、納和鍾一棠, 續以而安。鍾一棠醫師,1915 年 6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 。其、祖父、父親及兄長為五代世醫,名噪莆城諸縣,家學淵源,幼承庭訓,又攻讀中國醫學院 ,于 1933 年夏畢業,從其兄一桂見習 2 年,爾后自行懸壺。于 1977 年 9 月創辦寧波市中醫醫院 任院長。中華中醫學會 第一屆理事,浙江省中醫學會 分會副會長?,F任寧波市中醫院 內科醫師、業務技術顧問、寧波市中醫學會 理事、寧波市 常委、寧波市科協 顧問、寧波市農工黨 名

24、譽。鍾氏涉足杏林近 60 年,平素治學嚴謹,理論基礎典定,臨床經驗豐富,他的學術觀點是:應吸收歷代名醫之精華而一家言;對于現代醫學亦應取其長而補我之短,可以洋為中用,而不可西化。著有無我齋內科疾病證治診余隨筆內科厥、熱、痛、血四大【沙參銀菊湯】中藥學補充等。組成南北沙參各 15 克 銀花 20 克 菊花 10 克 薄荷 6 克(后下)杏仁 10 克 清克2主治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伴干,喉癢咽痛,咳嗽或氣急,舌質偏紅,脈數。用法每劑煎 2 次,頭汁用冷水約 500 毫升先浸泡 20 分鐘,然后煮沸 5-6 分鐘即可;二汁加冷水約 400 毫升煮沸 5 分鐘,勿過煮。亦可將藥物放入

25、熱水瓶中,用沸水沖泡 1 小時后茶飲服。加減1.咽喉腫痛者去杏仁,加元參 20 克,桔梗 6 克,蟬衣 10 克;2.肺熱偏盛、體溫較加重沙參、銀、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 15 克,或加黃芩 15 克、蒲公英 30 克;3.咳嗽較劇去薄荷加前胡 15 克、象貝 15 克;4.氣急較甚去薄荷、加枇杷葉(包)15 克、地龍 10 克;5.宿有痰飲去薄荷,加半夏 20 克、茯苓 18 克、蘆根 20 克。典型病例,男,3 歲,1991 年 11 月 6 日初診?;純浩剿厝菀赘忻鞍l熱,常需注射青、鏈霉素或氨 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發熱咽痛、咳嗽頻作,稍氣促,今等。癥見發熱惡寒,頭痛口一次,不

26、思食,舌尖紅、脈細數。因哭鬧不能而求治中醫。查:咽峽充血,左側扁桃體大,測體溫 39.6。:急性氣管炎。證屬風熱咳嗽。治宜疏風散熱,清肺止咳。處方:北沙參 10 克、銀花 8 克、野菊花 8 克、薄荷 3 克、黃芩 8 克、前胡 82克。4 劑。囑將藥置熱水瓶中沸水泡服。11 月 13 日復診,患兒母訴,服藥 2 劑熱即退至 37.8, 心除。4 劑藥后即不發熱,咳嗽大減,胃納增。又自服原方 3 劑,諸癥皆除,惟晚間偶有余嗽,舌潔、脈細,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參 10 克、麥冬 8 克,3 劑以鞏固。,1916 年生,男,字伯鵬。醫師。祖籍湖南省新寧縣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中醫學院 名

27、譽教授;中華中醫學會 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中醫內科學會 顧問委員;中西醫結合會 名譽理事。先生行醫 57 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學術上主張中西醫結合,總結出升降結合,燥潤合用,氣血并調的治療原則。晚年主要從事心疾病的臨床,提出了氣血應列為心臟疾病總綱之獨到觀點,治療尤擅調達氣血。先后了先生學術與臨床簡介關于胸痹的治療心肌炎的辨證論治等幾十篇學術。1992 年 7 月 23 日,先生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 75 歲。【益氣復脈湯】組成人參 15 克 黃耆 20 克 北細辛 6-克 制附片克 炙麻黃 克麥冬克 丹參克 桂枝 10 克10 克克 五味子主治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

28、、胸憋氣短等癥。包括現代醫學的病竇綜合征以緩慢為主者,及竇性心動過緩(單純性)。用法1 劑,水煎 2 次,早晚各服 1 煎。加減1.有房顫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斂氣,去附子、麻黃、桂枝、減細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黃、檀香活血行氣;3.胸憋者加瓜蔞、薤白通陽,或用菖蒲、郁理氣;4.頭暈者加菖蒲、磁石開竅通陽;5.氣喘者加重人參用量,補元固脫。典型病例,男,57 歲,住院。病史:患者 9 年前出現胸憋,心悸,屆時心率變慢,且眩暈欲仆,日益加重,于 1982 年 9 月 14 日入院。入院檢查,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及不齊,傳導阻滯,心室率 40 次/分。阿托品試驗:陽性,西醫:病竇綜合征

29、。1982 年 9 月 20 日初診,胸憋時痛,氣短怔忡,頭暈陣作,面色光白,倦怠,舌質胖淡暗,苔薄白,脈沉遲間結。經用【益氣復脈湯】治療 1 個月后,平時心率均在55 次/分。阿托品試驗陽性,自覺無明顯不適,故帶方出院。(注:本方細辛用量較大,最大量可達 30 克,據觀察,一般服藥一個即可見心率增加,4 小時后逐漸下降,服用大劑量細辛只要用法得當,除少數人有一過性面見有不良反應。)熱外,未,男,1928 年生,江蘇如東縣 人,現為南京中醫學院教授、醫師、博士生導師、省教委確定的中醫內科急癥重點學科人,1990 年榮獲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曾多次被國外選入世界名人錄,是著名的中醫內科學。

30、臨床 44 年,對中醫內科和疑難急癥造詣殊深。先后承擔國家級、部級、省級課題 14 項,獲省級以上獎 4 項,其中中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咀涛革嫛恐委熈餍行詿岬脑@國家中管理局(部組成 烏梅肉 6 克 炒白芍 10 克 北沙參 10 克 大麥冬 10 克 金釵石斛 10 克丹參10麥芽 10 克 炙雞內金 5 克 炙3 克 玫瑰花 3 克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或潰瘍病并發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臨床以胃脘隱隱作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脈細數為主癥。其病機為:胃痛日久不愈,或氣,迫灼胃陰,下汲腎水,而致胃液枯槁。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加減1.口渴甚,陰虛重者加大生地 10

31、克;2.伴郁火,脘灼熱辣疼痛,痛勢急迫,心中懊惱,口苦而燥,加黑山梔 6 克、5 克;3.舌苔厚膩而黃,嘔惡頻作,濕熱留滯者,加、厚樸、佛手各 3 克;4.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津氣兩虛,兼見神疲氣短、頭昏、肢軟、大便不暢或便溏者,加參、山藥各 10 克。典型病例卜某,男,38 歲。胃痛 5-6 年,時時發作,此次發作持續兩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勢燒灼如辣,有壓痛,自覺痞悶脹重,納食不多,食后撐阻不適,口干欲飲,頭昏,舌質光紅中裂,無苔、脈細。是屬胃陰耗傷,胃失濡潤,而致納運不健,胃氣失和。治予酸甘化陰,調和胃氣?!咀涛革嫛考訙p,藥用生地、麥冬各 12 克,白芍 10 克,烏梅肉 5克

32、、山楂 10 克、玫瑰花 3 克,一劑,分早晚煎服。藥入三劑,脘痛灼熱痞脹等癥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悶感,原方再服三劑,癥狀。教授,【江蘇省】儀征市人,1925 年 6 月 6 日生。教授從 14 歲的第 4 代傳人。起拜其姑父、當地著名兒科醫師先生為師。成為太平天國名醫現任【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中醫兒科】臨床教研室。1979 年被確認為中醫兒科高級導師,10 余年來共培養出中醫兒科7 名。還兼任【學會】理事、【中醫學院評審】委員、學位委員、【中華中市】代表、【江蘇省揚州市中醫醫院】名譽院長,并兼任多家省和國家級醫學雜志的編委和顧問。1993 年 3 月當選為第八屆【五草湯政治協商】委員

33、。組成:(1)倒叩草 30 克(2)魚腥草 15 克(3)半枝蓮 15 克(4)益母草 15 克(5)車前草 15 克(6)白茅根 30 克(7)燈蕊草 1 克。主治:小兒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泌尿系。用法:一劑,水煎,二次分服。加減:五草湯不僅對小兒腎炎療效卓著,而且對泌尿系及腎病綜合征亦常收到滿意的效果。如血尿嚴重,可加用女貞子 10 克、旱蓮草 15 克,止血效果更佳。典型案例:于某,10 歲,男,1986 年 3 月 1 日初診。半月來下肢生瘡,多為膿皰瘡,日漸增多,繼而逐漸浮腫,尿少色黃,食少神疲、頭暈頭痛、舌苔、脈滑數?;災虻鞍祝?),紅血球 15-20、白血球 10-15,證系毒熱內郁,濕毒內陷營分,血郁氣滯,毒濕外發于則尿短色赤。治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倒叩草 30腠理則為瘡瘍腫脹,內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