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5萬噸苯冷卻器(共29頁)_第1頁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5萬噸苯冷卻器(共29頁)_第2頁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5萬噸苯冷卻器(共29頁)_第3頁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5萬噸苯冷卻器(共29頁)_第4頁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5萬噸苯冷卻器(共2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工(hugng)原理課程設計 課程名稱: 化工(hugng)原理課程設計 設計(shj)題目: 年產1.5萬噸苯冷卻器的工藝設計 院 系: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專業班級: 姓 名: 學 號: 目錄(ml) TOC o 1-3 u 一、設計(shj)任務書 PAGEREF _Toc330495840 h 3(一)設計(shj)題目 PAGEREF _Toc330495841 h 3(二)設計條件 PAGEREF _Toc330495842 h 3(三)設計步驟及要求 PAGEREF _Toc330495843 h 3(四)設計成果 PAGEREF _Toc330495844 h 4(五)時間安

2、排 PAGEREF _Toc330495845 h 4(六)設計考核 PAGEREF _Toc330495846 h 4(七)參考資料 PAGEREF _Toc330495847 h 4二、文件綜述 PAGEREF _Toc330495848 h 6三、年產1.5萬噸苯冷卻器的工藝設計16(一)確定設計方案:16(二)確定流體的流動空間:16(三)計算定性溫度,確定流體的物性參數:16(四)初步估算傳熱面積171.苯的流量及熱負荷:172.冷卻水的用量:173.平均傳熱溫差:174.初算傳熱面積:18(五)工藝結構和尺寸181.管徑和管內流速:182.管程數和傳熱管數:183.傳熱管排列和分程

3、方法:194.殼體直徑:195.折流板:196.接管:19(六)核算201.傳熱面積核算:201)管程傳熱膜系數:202)殼程傳熱膜系數:203)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214)總傳熱系數核算:215)傳熱面積核算:212.換熱器流體阻力損失:221)管程阻力:222)殼程阻力:233.管長與管徑比:23(七)附屬結構的選型23(八)換熱器主要工藝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一覽表24(九)符號說明24(十)參考文獻26蘭州交通大學課程設計(論文) 設計(shj)任務書 設計(shj)題目年產1.5萬噸苯冷卻器的工藝(gngy)設計 設計條件生產能力1.5104噸每年粗苯設備形式:列管換熱器操作壓力:常壓苯

4、的進出口溫度:進口80,出口35換熱器熱損失為熱流體熱負荷的3.5每年按330天計,每天24小時連續生產建廠地址:蘭州地區要求管程和殼程的阻力都不大于104Pa非標準系列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 設計步驟及要求確定設計方案選擇列管換熱器的類型選擇冷卻劑的類型和進出口溫度查閱介質的物性數據選擇冷熱流體流動的空間及流速選擇列管換熱器換熱管的規格換熱管排列方式換熱管和管板的連接方式選擇列管換熱器折流擋板的形式材質的選擇初步估算換熱器的傳熱面積S結構尺寸的計算確定管程數和換熱管根數及管長平均溫差的校核確定(qudng)殼程數確定折流擋板(dn bn)、隔板規格和數量確定(qudng)殼體和各管口的內徑并圓整

5、校核核算換熱器的傳熱面積,要求設計裕度不小于10,不大于20核算管程和殼程的流體阻力損失管長和管徑之比為610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進行以上計算附屬結構如封頭、管箱、分程隔板、緩沖板、拉桿和定距管、人孔或手孔、法蘭、補強圈等的選型將計算結果列表(見下表) 設計成果1. 設計說明書(A4紙)內容包括封面、任務書、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格式必須嚴格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畢業設計的格式打印2. 換熱器工藝條件圖(2號圖紙)(手繪) 時間安排第十九周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二周的星期五(7月25日)下午兩點本人親自到指定地點交設計成果,最遲不得晚于星期五的十八點鐘 設計考核設計是否獨立完成設計說明書的編寫是否規

6、范工藝計算與圖紙正確與否以及是否符合規范答辯 參考資料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賈紹義 柴誠敬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換熱器設計手冊 化學工業出版社化工(hugng)原理 夏清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換熱器主要工藝(gngy)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一覽表參數管程殼程操作條件物料名稱流量(/h)操作溫度()操作壓力(MPa)物性參數定性溫度()密度(/m3)定壓比熱(kJ/)粘度(mPas)導熱系數(w/m)主要工藝性能參數流速(m/s)對流傳熱系數(w/m2)污垢熱阻(m2/ w)阻力損失(MPa)熱負荷(w)傳熱總系數(w/m2)傳熱平均溫差()傳熱面積()設計裕度(%)設備結構參數換熱器的型式材質程數換熱管規

7、格(mm)直徑(mm)長度(m)折流擋板型式數目(個)數目排列方式間距(mm)管心距(mm)蘭州交通大學課程設計(論文) 文件(wnjin)綜述換熱器簡介(jin ji):換熱器就是用于存在溫度差的流體間的熱交換設備,換熱器中至少有兩種流體,溫度較高則放出熱量,反之則吸收熱量。換熱器依據傳熱原理和實現熱交換的方法一般分為間壁式、混合式、蓄熱式三類。其中間壁式換熱器應用(yngyng)最廣。它又可分為管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翅片式換熱器、熱管換熱器等。其中以管式(包括蛇管式、套管式、管殼式等)換熱器應用最普遍。列管式和板式,各有優點,列管式是一種傳統的換熱器,廣泛應用于化工、石油、能源等設備;板

8、式則以其高效、緊湊的特點大量應用于工業當中。列管式換熱器(如圖1)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產上應用最廣的一種換熱器。它主要由殼體、管板、換熱管、封頭、折流擋板等組成。所需材質 ,可分別采用普通碳鋼、紫銅、或不銹鋼制作。在進行換熱時,一種流體由封頭的連結管處進入,在管流動,從封頭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這稱之管程;另-種流體由殼體的接管進入,從殼體上的另一接管處流出,這稱為殼程列管式換熱器。 HYPERLINK /view/2385117.htm 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比較簡單、緊湊、造價便宜,但管外不能機械清洗。此種換熱器管束連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別焊在外殼兩端,并在其上連接有頂蓋,頂蓋和殼體裝有流體進出口接

9、管。通常在管外裝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擋板。同時管子和管板與外殼的連接都是剛性的,而管內管外是兩種不同溫度的流體。因此,當管壁與殼壁溫差較大時,由于兩者的熱膨脹不同,產生了很大的溫差應力,以至管子扭彎或使管子從管板上松脫,甚至毀壞換熱器。為了克服溫差應力必須有溫差補償裝置,一般在管壁與殼壁溫度相差50以上時,為安全起見,換熱器應有溫差補償裝置。但補償裝置(膨脹節)只能用在殼壁與管壁溫差低于6070和殼程流體壓強不高的情況。一般殼程壓強超過0.6Mpa時由于補償圈過厚,難以伸縮,失去溫差補償的作用,就應考慮其他結構。 圖1.列管式換熱器 HYPERLINK /view/1037772.htm 浮頭

10、(f tu)式換熱器(如圖2)的一端(ydun)管板與殼體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在殼體內 HYPERLINK /view/4177434.htm 自由(zyu)浮動,殼體和管束對膨脹是自由的,故當兩張介質的溫差較大時,管束和殼體之間不產生溫差應力。浮頭端設計成可拆結構,使管束能容易的插入或抽出殼體。(也可設計成不可拆的)。這樣為檢修、清洗提供了方便。但該換熱器結構較復雜,而且浮動端小蓋在操作時無法知道泄露情況。因此在安裝時要特別注意其密封。 浮頭換熱器的浮頭部分結構,按不同的要求可設計成各種形式,除必須考慮管束能在設備內自由移動外,還必須考慮到浮頭部分的檢修、安裝和清洗的方便。 在設計時必須考

11、慮浮頭管板的外徑Do。該外徑應小于殼體內徑Di,一般推薦浮頭管板與殼體內壁的間隙b1=35mm。這樣,當浮頭出的鉤圈拆除后,即可將管束從殼體內抽出。以便于進行檢修、清洗。浮頭蓋在管束裝入后才能進行裝配,所以在設計中應考慮保證浮頭蓋在裝配時的必要空間。鉤圈對保證浮頭端的密封、防止介質間的串漏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幞頭式換熱器的設計、制造技術的發展,以及長期以來使用經驗的積累,鉤圈的結構形式也得到了不段的改進和完善。鉤圈一般都為對開式結構,要求密封可靠,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制造和拆裝方便。浮頭式換熱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盡管受到不斷涌現的新型換熱器的挑戰,

12、但反過來也不斷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故迄今為止在各種換熱器中扔占主導地位。 圖2.浮頭(f tu)式換熱器U形管式換熱器(如圖3)每根管子均彎成U形,流體進、出口分別安裝在同一端的兩側,封頭內用隔板分成兩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縮,來解決熱補償問題(wnt)。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管板,密封面少,運行可靠,造價低;管束可抽出,管間(殼程)清洗方便。質量輕,適用于高溫和高壓的場合。管程清洗困難,管程流體必須是潔凈和不易結垢的物料,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彎曲半徑,故管板利用率低;管束最內層間距大,殼程易短路;內層管子不能更換,因而抱人率高。U形管式換熱器適用于管、殼壁溫差較大或殼程介質易結垢,而管程介質清潔不易結

13、垢以及高溫、高壓、腐蝕性強的場合。一般高溫、高壓、腐蝕性強的介質走管內,可是高壓空間減小,密封易解決,并可節約材料和減少熱損失。U型管式換熱器,單臺換熱器共有(n yu)兩塊管板,如下圖3所示。這種換熱器有一半管束管內外介質的流動方向為并流,另一半管束管內外介質的流動方向為逆流。U型管式換熱器的雙管板之間一般采用聚液殼彼此連接。聚液殼可以用來調整管板間距且保證兩管板相互平行。同時,聚液殼用來封閉相鄰兩管板之間泄漏出的氣(液)體,防止有毒氣(液)體的外溢。聚液殼最高和最低處需分別設置放空口和放凈口,用于及時導出滲漏氣(液)體。如果殼程與管程之間溫差很大,為了降低殼程與管程管板與換熱管連接處的應力

14、,應盡量降低短節的壁厚,必要時可增加一個膨脹節。U形管換熱器與其他類型換熱器的最大區別是管束結構,在設計換熱管布局時應考慮換熱管的最小彎曲半徑尺i與分程隔板槽兩側相鄰管中心距s的關系。管徑越大,最小彎曲半徑就越大,大部分換熱管的最小彎曲半徑大于分程隔板槽兩側相鄰管中心距;且U形管彎曲段的彎曲半徑R應不小于兩倍的換熱管外徑,常用換熱管的最小彎曲半徑R可查手冊選取。因此,為了保證適合分程隔板槽兩側相鄰管的中心距,最內層換熱管在排列時需要進行斜向交叉排列。如果最內層U形管之間的間距過大時,可設置假管或者擋板。 圖3.U型管式換熱器換熱器的種類(zhngli): 換熱器種類(zhngli)很多,但根據

15、(gnj)冷、熱流體熱量交換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類,即間壁式、混合式和蓄熱式。在三類換熱器中,間壁式換熱器應用最多。如表1-1所示。 類 型 特 點 間 壁 式 管 殼 式 列 管 式固定管板式剛性結構用于管殼溫差較小的情況(一般50),管間不能清洗。帶膨脹節有一定的溫度補償能力,殼程只能承受低壓力浮頭式管內外均能承受高壓,可用于高溫高壓場合U型管式管內外均能承受高壓,管內清洗和檢修困難填料函式外填料函管間容易泄露,不宜處理易揮發、易爆炸及壓力較高的介質內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壓差較小的場合釜 式殼體上部有個蒸發空間用于再沸、蒸煮雙 套 管 式結構較復雜,主要用于高溫高壓場合和固定床

16、反應器中套管式能逆流操作,用于傳熱面積較小的冷卻器、冷凝器或預熱器螺旋管式沉浸式用于管內流體的冷卻、冷凝或管外流體的加熱噴淋式只用于管內流體的冷卻、冷凝板 面 式板 式拆洗方便,傳熱面能調整,主要用于粘度較大的液體間換熱螺 旋 板 式可進行嚴格的逆流操作,有自潔的作用,可用作回收低溫熱能平 板 式結構緊湊,拆洗方便,通道較小,易堵,要求流體干凈板 殼 式板束類似于管束,可抽出清洗檢修,壓力不能太高混 合 式適用于允許換熱流體之間直接接觸的蓄 熱 式換熱過程分階段交替進行,適用于從高溫護氣中回收熱能的場合 表1-1 換熱器的結構(jigu)分類間壁式換熱器的類型(lixng): 1)夾套式換熱器

17、: 這種換熱器是在容器(rngq)外壁安裝(nzhung)夾套制成,結構(jigu)簡單;但其加熱面受容器壁面限制,傳熱系數也不高。為提高傳熱系數且使釜內液體受熱均勻,可在釜內安裝攪拌器。當夾套中通入冷卻水或無相變的加熱劑時,亦可在夾套中設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動的措施,以提高夾套一側的給熱系數。為補充傳熱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內部安裝蛇管。夾套式換熱器廣泛用于反應過程的加熱和冷卻。2)沉浸式蛇管換熱器: 這種換熱器是將金屬管彎繞成各種與容器相適應的形狀,并沉浸在容器內的液體中。蛇管換熱器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能承受高壓,可用耐腐蝕材料制造;其缺點是容器內液體湍動程度低,管外給熱系數小。為提高傳熱系數

18、,容器內可安裝攪拌器。 3)噴淋式換熱器:這種換熱器是將換熱管成排地固定在鋼架上,熱流體在管內流動,冷卻水從上方噴淋裝置均勻淋下,故也稱噴淋式冷卻器。噴淋式換熱器的管外是一層湍動程度較高的液膜,管外給熱系數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這種換熱器大多放置在空氣流通之處,冷卻水的蒸發亦帶走一部分熱量,可起到降低冷卻水溫度,增大傳熱推動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噴淋式換熱器的傳熱效果大有改善。4)套管式換熱器:套管式換熱器是由直徑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彎頭連接而成。在這種換熱器中,一種流體走管內,另一種流體走環隙,兩者皆可得到較高的流速,故傳熱系數較大。另外,在套管換熱器中,兩種流體可為

19、純逆流,對數平均推動力較大。套管換熱器結構簡單,能承受高壓,應用亦方便(可根據需要增減管段數目)。特別是由于套管換熱器同時具備傳熱系數大,傳熱推動力大及能夠承受高壓強的優點,在超高壓生產過程(例如操作壓力為3000大氣壓的高壓聚乙烯生產過程)中所用的換熱器幾乎全部是套管式。5)管殼式換熱器: 管殼式(又稱列管式) 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管殼式換熱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和封頭等部分組成,殼體多呈圓形,內部裝有平行管束,管束兩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殼換熱器內進行換熱的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一種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為提高管外流體給熱系數,通常

20、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量的橫向折流檔板,折流檔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速度,還迫使流體按規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動程度大為增加。常用的檔板有圓缺形和圓盤形兩種,前者應用更為廣泛。流體在管內每通過管束一次稱為一個管程,每通過殼體一次稱為一個殼程。為提高管內流體的速度,可在兩端封頭內設置適當隔板,將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組。這樣,流體可每次只通過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稱為多管程。同樣,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殼體內安裝縱向檔板使流體多次通過殼體空間,稱多殼程。在管殼式換熱器內,由于管內外流體溫度不同,殼體和管束的溫度也不同。如兩者溫差很大,換熱器內部將出現很大的熱應力,可能使管子彎曲,斷裂或

21、從管板上松脫。因此,當管束和殼體溫度差超過50時,應采取適當的溫差補償措施,消除或減小熱應力。混合式換熱器:混合式熱交換器是依靠冷、熱流體直接接觸而進行傳熱的,這種傳熱方式避免了傳熱間壁及其兩側的污垢熱阻,只要流體間的接觸情況良好,就有較大的傳熱速率。故凡允許流體相互混合的場合,都可以(ky)采用混合式熱交換器,例如氣體(qt)的洗滌(xd)與冷卻、循環水的冷卻、汽-水之間的混合加熱、蒸汽的冷凝等等。它的應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業、動力工程、空氣調節工程以及其它許多生產部門中。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將混合式熱交換器分成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冷卻塔(或稱冷水塔): 在這種設備中,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的方法

22、,將生產中已經提高了溫度的水進行冷卻降溫之后循環使用,以提高系統的經濟效益。例如熱力發電廠或核電站的循環水、合成氨生產中的冷卻水等,經過水冷卻塔降溫之后再循環使用,這種方法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氣體洗滌塔(或稱洗滌塔):在工業上用這種設備來洗滌氣體有各種目的,例如用液體吸收氣體混合物中的某些組分,除凈氣體中的灰塵,氣體的增濕或干燥等。但其最廣泛的用途是冷卻氣體,而冷卻所用的液體以水居多。空調工程中廣泛使用的噴淋室,可以認為是它的一種特殊形式。噴淋室不但可以像氣體洗滌塔一樣對空氣進行冷卻,而且還可對其進行加熱處理。但是,它也有對水質要求高、占地面積大、水泵耗能多等缺點:所以,目前在一般建

23、筑中,噴淋室已不常使用或僅作為加濕設備使用。但是,在以調節濕度為主要目的的紡織廠、卷煙廠等仍大量使用。噴射式熱交換器:在這種設備中,使壓力較高的流體由噴管噴出,形成很高的速度,低壓流體被引入混合室與射流直接接觸進行傳熱傳質,并同進入擴散管,在擴散管的出口達到同一壓力和溫度后送給(sn i)用戶。混合式冷凝器:這種設備一般是用水與蒸汽(zhn q)直接接觸的方法使蒸汽冷凝。蓄熱式換熱器:蓄熱式換熱器用于進行蓄熱式換熱的設備。內裝固體填充物,用以貯蓄熱量。一般用耐火磚等砌成火格子(有時用金屬波形帶等)。換熱分兩個階段(jidun)進行。第一階段,熱氣體通過火格子,將熱量傳給火格子而貯蓄起來。第二階

24、段,冷氣體通過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儲蓄的熱量而被加熱。這兩個階段交替進行。通常用兩個蓄熱器交替使用,即當熱氣體進入一器時,冷氣體進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業,如煉鋼平爐的蓄熱室。也用于化學工業,如煤氣爐中的空氣預熱器或燃燒室,人造石油廠中的蓄熱式裂化爐。蓄熱式換熱器一般用于對介質混合要求比較低的場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一般要求: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根據換熱任務和有關要求確定設計方案;初步確定換熱器的結構和尺寸;核算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和流動阻力;確定換熱器的工藝結構。管殼式換熱器設計時應考慮的問題流體通道的選擇原則:不潔凈和易結垢的流體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管子;腐蝕性流體宜走管程,

25、以免管束和殼體同時受腐蝕,而且管內也便于檢修和清洗;高壓流體宜走管程,以免殼體受壓,并且可節省殼體金屬的消耗量;飽和蒸汽宜走殼程,以便于及時排出冷凝(lngnng)液,且蒸汽較潔凈,不易污染殼程;被冷卻的流體宜走殼程,可利用(lyng)殼體散熱,增強冷卻效果;有毒流體(lit)宜走管程,以減少流體泄漏;粘度較大或流量較小的流體宜走殼程,因流體在有折流板的殼程流動時,由于流體流向和流速不斷改變,在很低的雷諾數(Re100)下即可達到湍流,可提高對流傳熱系數。但是有時在動力設備允許的條件下,將上述流體通入多管程中也可得到較高的對流傳熱系數。流體兩端溫度的選擇:若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的溫度都由工藝條件

26、所規定,則不存在確定流體兩端溫度的問題。若其中一流體僅已知進口溫度,則出口溫度應由設計者來確定。例如用冷水冷卻一熱流體,冷水的進口溫度可根據當地的氣溫條件作出估計,而其出口溫度則可根據經濟核算來確定:為了節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溫度提高一些,但是傳熱面積就需要增加;為了減小傳熱面積,則需要增加冷水量。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來說,水源豐富的地區選用較小的溫差,缺水地區選用較大的溫差。不過,工業冷卻用水的出口溫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為工業用水中所含的部分鹽類(如CaCO3、CaSO4、 MgCO3和MgSO4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出口溫度過高,鹽類析出,將形成傳熱性能很差的污垢,而使傳熱過程

27、惡化。如果是用加熱介質加熱冷流體,可按同樣的原則選擇加熱介質的出口溫度。管子的規格和排列方法:小直徑管子能使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大,因而在同樣體積內可布置更多的傳熱面。或者說,當傳熱面積一定時,采用小管徑可使管子長度縮短,增強傳熱,易于清洗。但是減小管徑將使流動阻力增加,容易積垢。對于不清潔、易結垢或粘度較大的流體,宜采用較大的管徑。因此,管徑的選擇要視所用材料和操作條件而定,總的趨向是采用小直徑管子。管長的選擇是以合理使用管材和清洗方便為原則。國產管材的長度一般為6m,因此管殼式換熱器系列標準中換熱管的長度分為1.5、2、3或6m幾種,常用3m或6m的規格。長管不易清洗,且易彎曲。此外,管長L

28、與殼體D的比例應適當,一般L/D=46。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錯列三種。等邊三角形排列比較緊湊,管外流體湍動程度高,對流傳熱系數大;正方形直列比較松散,對流傳熱系數較三角形排列時低,但管外壁清洗方便,適用于殼程流體易結垢的場合;正方形錯列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對流傳熱系數較直列高。管子在管板上的間距a跟管子與管板的連接方式有關:脹管法一般取a=(1.31.5)d0,且相鄰兩管外壁的間距不小于6mm;焊接法取a=1.25d0。換熱器殼體內徑應等于或稍大于管板的直徑。通常是根據管徑、管數、管間距及管子的排列方式用作圖法確定。 圖4.管子(gun zi)排列方式管程和殼程數的確

29、定(qudng):管程數N按下式計算(j sun):N=u/v式中:u管程內流體的適宜流速;v管程內流體的實際流速。主要附件:封頭 封頭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用于直徑小的殼體,圓形用于大直徑的殼體。緩沖擋板 為防止殼程流體進入換熱器時對管束的沖擊,可在進料管口裝設緩沖擋板。導流筒 殼程流體的進、出口和管板間必存在有一段流體不能流動的空間(死角),為了提高傳熱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設導流筒,使流體進、出殼程時必然經過這個空間。放氣孔、牌液孔 換熱器的殼體上常安有放氣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氣體和冷凝液等。拉桿和定距管為了使折流板能夠牢靠的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通常采用拉桿和定距管。接管(jigun) 換

30、熱器中流體進、出口的接管(jigun)直徑按下式計算式中:流體的體積(tj)流量, u 流體在接管中的流速,m/s 流速的經驗值對液體可取為:u =1.52 m/s。蘭州交通大學課程設計(論文) 蘭州交通大學課程設計(論文)年產1.5萬噸苯冷卻器的工藝(gngy)設計確定(qudng)設計方案:本設計任務是利用列管式換熱器使冷流體(水)給苯降溫。選擇(xunz)換熱器時,要遵循安全、高效、經濟的原則。蘭州地區雖然臨近黃河,水資源豐富,但是黃河污染較為嚴重,而且泥沙含量大容易結垢,所以宜采用自來水,但易結垢。蘭州年歷史最高溫度在36左右,設冷卻水進口溫度25,冷卻水兩端溫度差取10.出口溫度為3

31、5。熱流體進口溫度80,出口溫度35。冬季操作時進口溫度會降低,該換熱器的管壁溫和殼體壁溫之差較大,最大溫差為55,且考慮到冷卻水易結垢。故本次設計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易析出結晶、沉淀、淤泥及其他沉淀物的流體,最好通入比較容易進行機械清洗的空間,而浮頭式換熱器的管束可以從殼體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間和管內管束可以在殼體內自由伸縮,不會產生較大熱效應力。對于浮頭式換熱器,一般易在管內空間進行清洗。所以選擇浮頭式換熱器較合適。確定流體的流動空間:考慮到苯為有毒液體,則苯走管程。冷卻水較硬易結垢,所以經過處理形成去離子水后走殼程。由于管徑的大小影響管內流速的的大小和管內的壓強降,若選用252.5mm

32、的管子會導致成本增加,因此選用管規格為192mm。又苯只對一些塑料有一定腐蝕性,對一些無機材質,如金屬,陶瓷等,基本沒有腐蝕性。故選擇碳鋼管。計算定性溫度,確定流體的物性參數:苯:進口溫度:80,出口溫度:35,定性溫度在此溫度下的參數: 冷卻水:進口溫度:25,出口溫度:35,定性溫度: 在此溫度(wnd)下的參數: 初步(chb)估算傳熱面積苯的流量(liling)及熱負荷:冷卻水的用量:平均傳熱溫差:按照完全逆流計算: 有 ,得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大于0.8,同時殼程流量較大,故單殼程合適。故有 圖5.溫度(wnd)校正初算傳熱(chun r)面積:設K=250,則估算傳熱(chu

33、n r)面積為:考慮安全系數和初估性質,取傳熱面積裕度為15%:工藝結構和尺寸管徑和管內流速:選用碳鋼管(10),取管內流速 2.管程數和傳熱管數:依據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按單程(dnchng)管計算,所需傳熱(chun r)管長度為: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太長,宜采用多管程結構(jigu)。根據設計實際情況,宜采用標準型設計,現取傳熱管長l=3m,則換熱管程為:傳熱管總根數: 3.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因為正三角形排列法易于傳熱故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則, 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數 4.殼體直徑:取管板利用率為,則殼體內徑為: ,圓整為400mm。 5.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

34、取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 。折流板間距B=0.3D=120,圓整后取B=150mm。則折流板數塊。折流板圓缺面水平裝配。 6.接管: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流速,則接管內徑為圓整后,可取管內徑為40mm。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管內流速為0.9,則接管內徑為圓整后,可取(kq)管內徑為30mm。核算(h sun)傳熱(chun r)面積核算:管程傳熱膜系數: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管程流體流速及雷諾準數分別為: 殼程傳熱膜系數: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傳熱當量直徑為:殼程流通(litng)截面積:殼程流體流速(li s)及雷諾準數分別為:黏度(nind)校正 污垢熱阻和管壁

35、熱阻: 查表得數據如下: 水: 苯: 碳鋼導熱率: 管壁厚度:b=0.002m總傳熱系數核算:傳熱面積核算:換熱器實際面積: 換熱器的面積(min j)裕度為:傳熱面積裕度合適(hsh),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任務。換熱器流體(lit)阻力損失:管程阻力:式中: 由,傳熱管相對粗糙度為0.005,查莫狄圖得,流速得: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之內。 圖6.莫狄圖殼程阻力(zl):其中(qzhng),流體(lit)經管束的阻力:其中,F=0.5 ,則: 流體經過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其中,B=0.15m, D=0.4m,有, 故,總阻力: 殼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內。因此,換熱器滿足阻力要求。管長與管徑比:,滿足要求。附屬結構的選型本換熱器附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