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_第1頁
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_第2頁
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_第3頁
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_第4頁
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7【創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七章 第一講 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課時達標檢測 新人教版 課時達標檢測(限時3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下面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內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個種群池塘中所有的魚是一個種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個種群種群密度的決定因素是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種群密度的大小決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ABC D解析:選D中全部“牛”及中全部“魚”包含有許多種牛或魚,超出“同種生物個體總和”的范疇,因而不屬于一個種群。為單位空間中的“同種個體總和”,應屬一個種群。中決定種群密度大小的應為出生率和死亡

2、率、遷入率和遷出率。2(2013黃山模擬)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對種群數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B2003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為1.329%C橡樹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樹種群死亡率較高解析:選C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反映的是數量特征的“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屬于種群數量特征;而某種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種群的空間特征。3(2013濰坊模擬)下列關于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數學模型表示為:NtN0tB一個物種引入新地區后,一定呈“J”型增長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要盡量降低其K值D一

3、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量在K/2左右時增長速率最大解析:選B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后,可能不適應變化的環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環境優越、缺少天敵而呈“J”型增長;對于呈“S”型增長的生物種群來說,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的數量在K/2左右。4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A五點取樣和等距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隨機取樣的原則B調查古樹木、蝗蟲的幼蟲、某種蛇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C標志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種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確的現實反映D將M只鹿標記,在捕獲的n只鹿中有m只被標記,則該鹿群約有(Mn)m只解析:選B由于蛇

4、的活動范圍較廣,故調查其種群密度不宜采用樣方法,而應采用標志重捕法。5下列表示四種不同種群中不同年齡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的是() 解析:選AA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說明該種群正處于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6(2013聊城模擬)將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籠子中飼養,讓它們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給予足夠的飼料和水,則籠內鼠的數量和飼養時間之間的關系最可能是圖中的()Aa BbCc Dd解析:選C由題干中“將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籠子中飼養并且給予足夠的飼料和水”分析知,籠內鼠的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7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關于種群增長的

5、數學模型有曲線圖和數學方程式,下列關于種群的“J”型增長的敘述,錯誤的是()A數學方程式模型可表示為:t年后種群數量為NtN0t(第二年的數量為第一年的倍)B條件是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C出生率遠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解析:選D“J”型增長與“S”型增長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S”型增長有K值,而“J”型增長無K值。8. 右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平均值)隨時間(單位:年)的變化關系。經調查在第5年時該種群的種群數量為200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境后,其種群數量一直呈“J”型增長B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400只C導

6、致第5年到第9年這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速率下降、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D如果該種群為東方田鼠,則將其數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選B本題中的柱狀圖表示的是種群數量增長速率與時間的關系。由圖可知,第15年種群數量增長速率不斷增大,種群數量增加得越來越快;第5年時種群數量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增加最快;第59年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雖然逐漸減小,種群數量增加得越來越慢,但種群數量依然在增加。由此可判斷,圖示時間內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但未達到K值);由于第5年時該種群數量為200只,等于K/2,故理論上K值(環境容納量)為400只;防治鼠患時,若將其數量控制

7、在K/2左右,則在該條件下鼠種群具有最大的增長速率,很快就會恢復到較大的數量,故應將其數量控制在200只以下。9.右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解析:選B圖示a點東亞飛蝗數量急劇上升,此時種群增長速率達到最大,在病蟲害防治時應在a點所示時間之前進行;圖示ab段種群數量仍然在上升,但種群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導致種群性別比例失調,使種群出生率降低從而降

8、低種群密度;控制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處于較低水平,對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有利,因此有利于維持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10資源的合理使用能使產量最大化,又不影響資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種群增長呈“S”型曲線。K表示種群的最大值,N表示種群數量水平,根據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曲線上的點S1S2S3S4S5種群大小2050100150180(KN)/K0.90.750.50.250.10種群的增長量1838503818A.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明顯影響出現在S4點之后B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量達到S3點之前進行C漁業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點D該種群數量的最大值(K值)應為200解析:選A由圖表知,種群數量越

9、來越多,種群增長量最大時為50,此時對應種群數量為K/2,曲線上的點是S3。故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明顯影響出現在S3點之后。11.(2013安師附中模擬)下圖表示某一種群在有限環境中增長的曲線。現圍繞此曲線的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AK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其數值是恒定不變的B在K值之前,種群的數量逐漸增大,年齡組成由增長型逐漸轉為衰退型C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死亡率D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數量達到K/2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解析:選C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可發生改變,種群數量最大值是在K值附近波動;K值前種群的年齡組成是增長型,到達K值,出生率

10、死亡率,年齡組成為穩定型;魚群的捕撈應在大于K/2時進行,且剩余量應維持在K/2。12. (2013兗州模擬)某研究機構對某區域的一種田鼠進行了調查,所調查樣方的總面積為2 hm2(1 hm210 000 m2),統計所捕獲的鼠數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如下表:捕獲數/只標記數/只雌性個體數雄性個體數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學對數據的分析結果,你認為正確的是()A此調查方法可以用來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的豐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C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約為72D該地區田鼠

11、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只/hm2解析:選D因土壤中小動物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且身體微小,因而對其豐富度的調查一般采用取樣器取樣法;標志重捕法理論計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即m值減小,N值會增大;通過兩次捕獲情況,不能確定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捕獲次數過少,偶然性較大);通過表中數據可知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只/hm2。二、非選擇題(共40分)13(10分)(2013福州模擬)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指導草原牧民更科學地放牧,對草原生物種群進行了各項調查,請回答以下問題:(1)為確定放牧量,該興趣小組對該草原上的某種優質牧草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所用的調查方法應該

12、為_,為減小調查的誤差,調查時應注意:_;_。(2)在某一時刻有一田鼠種群遷入該草原,以優質牧草的根為食,該興趣小組對這一田鼠種群進行了長期的追蹤調查,并繪制了以下兩圖:圖甲中虛線表示在_條件下田鼠種群的增長方式。如果遷入時田鼠的種群數量為a,而且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比原來增加m倍,則在此條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種群數量為_。圖甲中實線表示田鼠種群在該草原上的實際增長情況,AB段實線與虛線重合的原因是_。圖乙表示某時刻該田鼠種群的年齡組成,則圖甲中_點不可能出現此種年齡組成。解析:圖甲中虛線表示“J”型增長曲線,是在理想狀態下產生的。對田鼠來說,繁殖一代后原來個體還存在,個體總數應為a(1m)

13、;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種群數量為a(1m)n。圖乙中幼年個體多,為增長型,種群數量增加;圖甲中D點種群數量穩定。答案:(1)樣方法隨機取樣樣方大小適宜取足夠多的樣方(任選兩點)(2)理想(營養、空間充足,沒有天敵等)a(1m)n遷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間充足,并且沒有天敵等,近似理想條件D14(15分)(2011江蘇高考)下圖為不同培養階段酵母菌種群數量、葡萄糖濃度和乙醇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曲線 AB 段酵母菌呼吸發生的場所是_;曲線 BC 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為_。(2)酵母菌種群數量從 C 點開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外,還有_、_。(3)在 T1T2 時段,單位時

14、間內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學在 T3 時取樣,統計的酵母菌種群數量明顯高于 D 點對應的數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出現錯誤等。解析:(1)圖中曲線AB段無乙醇產生,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其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BC段有乙醇產生,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2)從C點開始,由于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乙醇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培養液的pH下降,致使酵母菌種群數量開始下降。(3)在T1T2時段,一方面酵母菌種群數量增加,另一方面酵母菌細胞無氧呼吸強度迅速增加,致使單位時間內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迅速增加。(4)圖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是

15、在不同時段、多次取樣的平均值,若在T3時取樣統計其種群數量高于D點對應的數量,可能的原因是取樣時培養液未充分搖勻,從底部取樣,或是沒有染色,將已死亡的酵母菌菌體也計算在內等。答案:(1)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2)乙醇含量過高培養液的pH下降(3)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種群數量增多(4)取樣時培養液未搖勻,從底部取樣未染色,統計的菌體數包含了死亡的菌體15(15分)研究人員對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了相關的生態學調查。在無遷入、遷出的情況下繪制出某昆蟲種群數量的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種群在前5年種群數量的變化類型是_曲線增長,5年后值開始變小的原

16、因是_。(2)該草原在第10年曾發生火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對火災過后草原生物群落發生_過程的真實寫照,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_穩定性。(3)為提高牧草產量,計劃在該草原上噴施某種化肥,若要探究這種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蟲的存活,請完善以下實驗設計并預測結果。實驗步驟:將生理狀況相似的該昆蟲分成數量相等的兩組;_;_;一段時間后,分別統計兩組昆蟲的生存率。結果預測:_。解析:(1)由圖可知,在前5年值不變,且都大于1,說明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不變,種群數量呈“J”型曲線增長,5年后值開始變小,但一段時間內該值還大于1,說明種群數量增長減緩,環境阻力加大。(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火災后的群落演替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3)是否噴施某種化肥是該實驗的自變量,實驗組的昆蟲食用的牧草噴施了化肥,對照組的昆蟲食用的牧草沒有噴施;兩組昆蟲的生長狀況、數量、昆蟲的飼養環境都是無關變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