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園林風景構圖_第1頁
第三章園林風景構圖_第2頁
第三章園林風景構圖_第3頁
第三章園林風景構圖_第4頁
第三章園林風景構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園林風景構圖 第一節(jié)景與造景第一節(jié)景與造景 一、景的觀賞 1、靜態(tài)觀賞與動態(tài)觀賞 靜觀 要有游人駐足的觀賞點。 動觀要有較長的游覽線。 小園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大園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 靜態(tài)觀賞是指游人在相對固定的空間內(nèi)所感受到的景觀,這種風景是在相對固定的范圍內(nèi)觀賞到的。 (一)靜態(tài)空間的視覺規(guī)律 1、景物的最佳視距 一般正常人的明視距離為2530cm,對景物細部能夠看清的距離為40m左右,能分清景物類型的視距在250300m左右,當視距在500m左右時只能辨認景物的輪廓,因此,不同的景物應有不同的視距。 2、視域 正常的眼睛,在觀賞靜物時,其垂直視角為130,水平

2、視角為160;但能看清景物的水平視角在45以內(nèi),垂直視角在30以內(nèi),在這個范圍內(nèi)視距為景寬的1.2倍。在此位置觀賞景物其效果最佳,但這個位置畢竟是有限的范圍,還要使游人在不同的位置觀景。 因此,在一定范圍內(nèi)需預留較大一個空間,安排休息亭榭、花架等以供游人逗留及徘徊觀賞。園林中的景物在安排其高度與寬度方面必須考慮其觀賞視距問題。 一般對于具有華麗外形的建筑,如樓、閣、亭、榭等,應該在建筑高度1倍至4倍的地方布置一定的場地,以供游人在此范圍內(nèi)以不同的視角來觀賞建筑。 在紀念性園林中,一般要求其垂直視角相對要大些,特別是一些紀念碑、紀念雕像等,為增加其雄偉高大的效果,要求視距要小些,且把景物安排在較

3、高的臺地上,這樣就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二)不同視角的風景效果 在園林中,景物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景物要在不同的位置來觀賞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根據(jù)人們在觀賞景物時,其垂直視角的差異劃分為: 平視風景:平視風景是指游人頭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觀賞的風景。這種風景的垂直視角在以視平線為中心的30范圍內(nèi) 。這種風景一般用在安靜休息處、休息亭廊、休療場所。在園林中常把要創(chuàng)造的寬闊水面、平緩的草坪、開辟的視野和遠望的空間以平視的觀賞方式來安排。 仰視風景:當游人在觀賞景物,其仰角大于45時,由于視線的消失,景物對游人的視覺產(chǎn)生強烈的高度感染力,在效果上可以給人一種特別雄偉、高大和威嚴感。 仰景的造景方

4、法一般在紀念性園林中常使用,紀念碑、紀念雕塑等建筑,在布置其位置時,經(jīng)常采用把游人的視距安排在主景高度的1倍以內(nèi)的方法,不讓游人有后退的余地,這是一種運用錯覺,使對象顯得雄偉我國在造景中使用的假山也常采用這種方法,為使假山給人一種高聳雄偉的效果,并非從假山的高度上著手,而是從安排視點位置著眼,也就是把視距安排很小,使視點不能后退,因而突出了仰視風景的感染力。 俯視風景:當游人居高臨下,俯視周圍景觀時,其視角在人的視平線以下,這種風景給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這種風景一般布置在園林中的最高點位置,在此位置一般安排亭廊等建筑,居高臨下,創(chuàng)造俯視景觀。另外,在創(chuàng)造這種風景時,要求視線必須通透,能

5、夠俯視周圍的美好風景,如果通視條件不好,或者所看到的景物并不理想,這種俯視的效果也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而華山、泰山等為著名的俯視風景二、造景 1、主景與配景 2、前景、中景與背景3、借景 4、對景與分景5、框景、夾景、漏景6、造景手法 常用的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主景升高 為了使構圖主題鮮明,常把主景在高程上加以突出。 (二)中軸對稱 在規(guī)則式園林和園林建筑布局中,常把主景放在總體布局中軸線的終點,而在主體建筑兩側(cè),配置一對或一對以上的配體。中軸對稱強調(diào)主景的藝術效果是宏偉、莊嚴和壯麗。 (三)對比與調(diào)和 配景經(jīng)常通過對比的形式來突出主景,這種對比可以是體量上的對比,也可以是色彩上

6、的對比、形體上的對比等等。例如,園林中常用藍天作為青銅像的背景;在堆山時,主峰與次峰是體量上的對比;規(guī)則式的建筑以自然山水、植物作陪襯,是形體的對比等1、主景與配景 (四)運用軸線和風景視線的焦點 園林中常把主景放在視線的焦點處,或放在風景透視線的焦點上來突出主景。 (五)重心處理 在園林構圖中,常把主景放在整個構圖的重心上。 (六)動勢集中 一般四面環(huán)抱的空間,例如水面、廣場、庭院等周圍次要的景色要有動勢,趨向一個視線的焦點上。 (七)抑景 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特色是反對一覽無余的景色,主張“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先藏后露的造園方法,這種方法與歐洲園林的“一覽無余”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7、2、前景、中景與背景 前景 又稱近景。比較接近觀賞點的景物。在安排空間序列時,近景常作為中景(一般為主景)的陪襯。陪襯的方式(即構景手法)有夾景、框景、隔景、漏景、烘托、呼應、顧盼、對比等 中景距觀賞點較適中的景物,通常為主景。在安排空間序列時,主是的位置至關重要,要在主景的前方或周圍選定最佳觀賞點,并從最佳觀賞點出民來設計主景的形態(tài)、體量、色彩以及規(guī)劃其位置、方向等。 背景又稱遠景。距觀賞點較遠的景物。一般作為主景的反襯,用對比法來突出主景。背景與主景的對比或反襯常通過體形、體量、色彩、光影、質(zhì)感、動勢等方面來達到。 3、借景 借景一般是指將觀賞者所在的園林范圍以外的景觀一定方式“借”入園來

8、,使園內(nèi)之人能看到園外之景。 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者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明計成園冶) 所以在借景時必須使借到的景是美景,對于不好的景觀應“屏之”,使園內(nèi)、外相互呼應。 一般借景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方式:遠借、鄰借、仰借、俯借。 遠借一般指將園外之景借入園內(nèi)。與繪畫的“三遠”法有密切聯(lián)系。遠借可望而不可即,發(fā)人遐思。把遠處的園外風景借到園內(nèi),一般是山、水、樹林、建筑等大的風景; “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 園冶計成 山樓憑遠,縱目皆然。園冶計成 悠悠煙水,淡淡云山 園冶計成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杜甫) 遠借的措施:

9、 堆山疊石,在高處還可以建亭臺樓閣,以抬高視點, 達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效果 在可借景的方向留出視線“走廊” 設置框景以引導游人注意 設置水面借取倒影 種樹蒔花,招引鳴禽蜂蝶,或看取霜葉紅紫 種竹聽風聲,種芭蕉、荷葉聽雨聲。 鄰借又稱近借 借取鄰近之景,主要指園外鄰近之景。把鄰近園子的風景組織到園內(nèi),一般的景物均可作為借景的內(nèi)容 。 “蕭寺可以卜鄰,梵音到耳。” 園冶計成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仰借由低及高,借高處可賞之景。可以體驗“高山仰止”的心情,因而產(chǎn)生肅然起敬的意念。借到的景物一般要求較高大,如山峰、瀑布、高閣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西個黃鸝

10、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眺望高臺,搔首青天哪可問;憑虛敞閣,舉杯明月自可邀。” 園冶明計成 俯借登高,遠則可眺,近則俯瞰。指利用俯視所借景物,一般在視點位置較高的場所才適合于俯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高原極望,遠岫環(huán)屏” 園冶明計成 “俯流玩月,坐石品泉” 園冶明計成 應時而借隨時隨地可以借到而又變化無窮的借景方式。凡因時序推移,氣候變化而產(chǎn)生的景象,都在應時而借的范圍,如秋天紅葉,黃昏夕照、殘荷雨聲、遙山雪色、月落烏啼、鶯啼燕囀,都很富有詩意。 “收四時之爛漫,納千頃之汪洋。” 園冶計成 4、對景 位于園林軸線及風景線端點的景物叫對景。對景可以使兩個景觀相互觀望

11、,豐富園林景色,一般選擇園內(nèi)透視畫面最精彩的位置,用作供游人逗留的場所。對景可以分為: 嚴格對景:嚴格對景要求兩景點的主軸方向一致,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在道路、廣場的中軸線端部布置,或以軸線作為對稱軸, 錯落對景:而錯落對景比較自由,只要兩景點能正面相向,主軸雖方向一致,但不在一條直線上即可。 5、分景 分景指交風景區(qū)或園林劃分為有不同景觀特點的較小部分,使空間多樣變化,豐富多彩。可借助建筑、墻一垣、花木、山石、水泉、堤橋、島嶼、游路、臺階、鋪地、欄桿、籬柵、地形高差、標志物等手段來實現(xiàn)。 其內(nèi)部包括兩部分:即功能分區(qū)與空間組景。 “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越露,意境愈小”。 障景在園林綠地視線中,

12、凡是能抑制視線、引導空間轉(zhuǎn)變方向的屏障物。障景可作為分景手段,也可作為過渡方式,它又是造成抑揚掩映效果的重要途徑,是中國風景園林常用的手法之一。 隔景凡將園林綠地分隔為不同的空間,不同的景區(qū)的景物。利用隔景可以將大空間劃分為許多小空間,以增加景深。隔景可分為實隔與虛隔兩種:實隔多作圍墻、有墻壁的建筑物、山石等;虛隔則多為疏林、空籬、柵欄、花架、空花墻、無墻亭廊、水、橋、道路、鋪地、地面高差、柱表、雕塑等手段。在大范圍的園林中,這兩種手段常結合使用。 6、框景、夾景、漏景 、添景 框景指有意識地設置門窗洞或其它框洞,使觀者在一定的位置通過框洞看到景物。框景的特點: 能約束并引導人們的視線; 摒除粗俗而選取精美的景色攝入視野,宛如剪裁的一幅圖畫; 使景色清晰。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夾景構景手法之一,通常與對景相結合,在所對景物的軸線兩側(cè)排列成行的景物限定并引導觀者的視線朝向主景。夾景的手段一般有樹木、房屋、墻垣、崖壁、雕塑等。夾景除約束視線,引導觀賞方向外,也有空間序列意義,還有對比與反襯作用。 漏景一般指有虛隔的兩個空間透過虛隔物(如花墻、漏屏風、漏隔扇、樹干、疏林、柳絲等)可以看到對方的景物。看到局部的為漏景或泄景,看到大部的為透景。 漏景可以造成懸念,引起探勝尋幽的濃厚興趣和強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