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_第1頁
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_第2頁
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_第3頁
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_第4頁
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法通常有兩種:1 1分析設計法分析設計法2 2邏輯設計法邏輯設計法1 1分析設計法分析設計法 分析設計法是根據生產工藝要求,選擇適當的基本環節(典型控制電路)或經過考驗的成熟電路,按各部分的連鎖條件組合起來,加以補充和修改,綜合成滿足控制要求的完整電路。由于這種設計方法是以熟練掌握各種電氣控制典型電路和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各種電氣控制電路的經驗為基礎,所以又稱為經驗設計法經驗設計法。這種方法為一般工程技術人員所常用。 用分析設計法設計控制電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應最大限度地實現生產機械和工藝對電氣控制 電路的要求2保證控制電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 3在滿足生產要求的前提下

2、,控制電路應力求簡 單、經濟4應盡量使操作和維修方便 分析設計法在設計過程中往往還要經過多次反復地修改、試驗,才能使電路符合設計的要求。即使這樣,設計出來的電路可能不是最簡,所用的電器及觸點不一定最少,所得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2 2邏輯設計法邏輯設計法 邏輯設計法是利用邏輯代數這個數學工具來進行電路設計。根據設備的工藝要求,將執行元件需要的工作信號以及主令電器的接通與斷開看成邏輯變量,并根據控制要求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用邏輯函數來表達,然后再運用邏輯函數基本公式和運算規律進行簡化,使之成為需要的最簡“與、或”關系式。根據最簡關系式畫出相應的電路結構圖,最后再作進一步的檢查和完善,獲得需要的控

3、制電路。 控制電路的邏輯設計方法 繼電器接觸器組成的控制電路,分析其工作狀況常以線圈通電或斷電來判定。構成線圈通斷條件是供電電源及與線圈相聯結的那些動合、動斷觸點所處的狀態。若認為供電電源E不變,則觸點的通斷是決定因素。電器觸點只存在接通或斷開兩種狀態分別用“1”、“0表示。 對于繼電器、接觸器、電磁鐵、電磁閥、電磁離合器等元件,線圈通電狀態規定為“1”狀態,失電則規定為“0”狀態。有時也以線圈通電或失電作為該元件是處于“1”狀態或是“O”狀態。 繼電器、接觸器的觸點閉合狀態規定為“1”狀態;觸點斷開狀態規定為“0”狀態。 控制按鈕、開關觸點閉合狀態規定為“1”狀態;觸點斷開狀態規定為“0”狀

4、態。 作以上規定后,繼電器、接觸器的觸點與線圈在原理圖上采用同一字符命名。為了清楚地反映元件狀態,元件線圈、動合觸點的狀態用同一字符來表示,而動斷觸點的狀態以表示(K上面的一杠,表示“非”,讀K非),若元件為“1”狀態,則表示線圈“通電”,繼電器吸合,其動合觸點“接通”,動斷觸點“斷開”。“通電”、“接通”都是“1”狀態,而斷開則為“0”狀態。若元件為“0”狀態,則與上述相反。 以“0”、“1”表征兩個對立的物理狀態,反映了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客觀規律邏輯代數。它與數學中數值的四則運算相似,邏輯代數(也稱開關代數或布爾代數)中存在著邏輯與(邏輯乘)、邏輯或(邏輯加)、邏輯非的三種基本運算,并由此而

5、演變出一些運算規律。運用邏輯代數可以將繼電器接觸器系統設計得更為合理,設計出的電路能充分地發揮元件作用,使所應用的元件數量最少,但這種設計一般難度較大。在設計復雜的控制電路時,邏輯設計有明顯的優點。 2.5.1 邏輯運算邏輯運算 用邏輯函數來表達控制元件的狀態,實質是以觸點的狀態(以斜體的同一字符表示)作為邏輯變量,通過邏輯與、邏輯或、邏輯非的基本運算,得出的運算結果就表明了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的結構。邏輯函數的電路實現是十分方便的。2.5.1.1 邏輯與邏輯與觸點串聯觸點串聯 圖223所示的串聯電路就實現了邏輯與的運算,邏輯與運算用符號“”表示(也可省略)。接觸器的狀態就是其線圈K的狀態(以斜

6、體的同一字符表示),當電路接通,線圈K通電,則K=1;如電路斷開,線圈K失電,則K=0。圖2-23的電路就可用邏輯關系式表示為K = AB 若將輸入邏輯變量A、B與輸出邏輯變量K列成表格形式,則稱此表為真值表。表2-9即為邏輯與的真值表。 由真值表可總結邏輯與的運算規律:雖然“O”、“1”不是數值的量度,但其運算法則在形式上與普通數學的乘法運算相同。 圖2-23 “與”電路表2-9 邏輯與的真值表ABK=ABO101O011OO012.5.1.2 邏輯或邏輯或觸點并聯觸點并聯 圖2-24所示的并聯電路就實現邏輯或運算,邏輯或運算用符號“+”表示。要表示接觸器的狀態就要確定線圈K的狀態。 按照圖

7、2-24的接線,可列出邏輯或的邏輯關系式表2-10 邏輯或真值表K = A + B 也可按圖示接線列出邏輯或狀態的真值表。見表2-10所示。按其真值表顯示邏輯或的運算規律為O + O = 0 O + 1 = 1 1 + O = 1 l + 1 = 1 它與數學的加法大部分相似,只是1+12。因為邏輯函數只存在“0”“1”兩種狀態。上面關系也可總結為“見1出1,全0為0”。圖2-24 或邏輯電路表2-10 邏輯或真值表ABK =A +BO101O011O1112513邏輯非邏輯非 圖2-25表示元件狀態A對接觸器狀態K的控制關系是邏輯非的關系。其邏輯關系表達式為 當開關SA合上,A =1,其常閉

8、觸點的狀態為“O”則K=0,線圈不通電,為“O”狀態;當SA打開,A=O,=1,則K=1,線圈通電,接觸器吸合,為“1”狀態。其真值表如表2-11所示。 有時也稱A對K是“非控制”。 以上與、或、非邏輯運算其邏輯變量未超過二個,但對多個邏輯變量也同樣適用。圖2-25 邏輯非電路表2-11 邏輯非真值表K=AAK= 1OO1A下面介紹有關邏輯代數定理 1交換律ABBA A+B=B+A 2結合律A(BC)=(AB)C 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A+BC=(A+B)(A+C) 4吸收律A+AB=A A(A+B)=AA+B=A+B +AB=+B 5重迭律AA=A

9、 A+A=A 6非非律=A 7反演律(摩根定理) 以上基本定律都可用真值表或繼電器電路證明,讀者可自行證明。AAABABABABA2.5.2 邏輯函數的化簡邏輯函數的化簡 邏輯函數化簡可以使繼電接觸器電路簡化,因此有重要的實際意義。這里介紹公式法化簡,關鍵在于熟練掌握基本定律,可采用提出因子、并項、擴項、消去多余因子、多余項等方法綜合運用,進行化簡。 化簡時經常用到常量與變量關系:A+0A A1AA +11 A00A+=l A0 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如何化簡。 例例1 例例2 例例3()FACABACA CCABAABAB(1)(1)FABCABCBCACACBBCAACBC()FABABABC

10、DABCDABABCD ABABAB 采用邏輯代數式的化簡,就是對繼電接觸器電路的化簡,但是在實際組成電路時,有些具體因素必須考慮。 1觸點容量的限制 特別要檢查擔負關斷任務的觸點容量。觸點的額定電流比觸點電流分斷能力約大十倍,所以在化簡后要注意觸點是否有此分斷能力。 2在有多余觸點,并且多用些接點能使電路的邏輯功能更加明確的情況下,不必強求化簡來節省觸點。 ()()() ()()ABABCDAB ABABABCD ABABABABCDABABABABCD2.5.3 繼電器開關的邏輯函數繼電器開關的邏輯函數 前面已經闡明,繼電器電路是開關電路,符合邏輯規律。它以執行元件作為邏輯函數的輸出變量,

11、而以檢測信號、中間單元及輸出邏輯變量的反饋觸點作為邏輯變量,按一定規律列出邏輯函數表達式。下面通過兩個簡單電路說明列邏輯函數表達式的規律。圖2-26a、b為兩個簡單的起、保、停電路。 組成電路的觸點按原規定,動斷觸點以邏輯非表示。電路中SB1為起動信號(開啟),SB2為停止信號(關斷),K的動合觸點狀態K為保持信號。對圖2-26a可列出邏輯函數為KSBSBfK21其一般形式為(2 1)KfXX K開關圖2-26 起、保、停電路式中 X開 開啟信號 X關 關斷信號 K 自保信號 fk繼電器K的邏輯函數。 對圖2-26b可列出邏輯函數為它的一般形式為 (2-2)式(2-1)、式(2-2)所示的邏輯

12、函數都有相同的特點,就是它具有三個邏輯變量X開、 X關和K,其中: X開 繼電器K的開啟信號,應選取在繼電器開啟邊界線上發生狀態轉變的邏輯變量。若這個邏輯變量是由“O”轉換到“1”,就取其原變量形式;若是由“l”轉換到“O”,則取其反變量形式。 X關 繼電器K的關斷信號,應選取在繼電器關閉邊界線上發生狀態轉變的邏輯變量。若這個邏輯變量是由“1”轉換到“O”,就取其原變量形式;若是由“O”轉換到“1”,則取其反變量形式。 KSBSBfk12Kxxfk開關 K 繼電器K本身的動合觸點,屬于繼電器的內部反饋邏輯變量,起自保作用,以維持K得電后的吸合狀態。 這兩個電路都是起、保、停電路,其邏輯功能相仿

13、,但從邏輯函數表達式來看,式(2-1)中X開=1,則fk=1。在這種狀態下不起控制作用,稱此電路為開啟從優形式。式(2-2)X關=0,則fk =0。X開在這種狀態下不起控制作用,稱此電路為關斷從優形式。 實際的起、保、停電路往往都有許多聯鎖條件,例如銑床的自動循環工作必須在主軸旋轉條件下進行;而龍門刨返回行程油壓不足也不能停車,必須到原位停車。因此,對開啟信號及關斷信號都增加了約束條件,這時只要將式(2-1)、式(2-2)擴展一下,就能全面的表示輸出邏輯函數。 對于開啟信號來講,當開啟的轉換主令信號不只一個,還需具備其他條件才能開啟,則開啟信號用X開主表示,其他條件稱開啟約束信號,用 X開約

14、表示。顯然,條件都具備才能開啟,說明 X開主 與X開約 是“與”的邏輯關系,用它去代替式(2-1)、(2-2)中X開。當關斷信號不止一個,要求其他幾個條件都具備才能關斷時,則關斷信號用X關主表示,其他條件稱為關斷的約束信號,以X關約表示。“0”狀態是關斷狀態,顯然X關主與X關約全為“0”時,則關斷信號應為“O”; X關主為“O”而X關約=1時,則不具備關斷條件,所以二者是“或”關系。以X關主+X關約代替式(2-1)、(2-2)中,則可得起、保、停電路的一般形式,式(2-1)擴展成式(2-3);式(2-2)擴展成式(2-4)。 (23)kfxxxxk開約開主關主關約()()(24)kfxxxxk

15、開約關主關約開主() 例如需要設計一動力頭主軸電動機的起、保、停電路,要求滑臺停在原位時,允許動力頭主軸電動機起動,進給到需要位置時,才允許停止主軸電動機。 若滑臺在原位,壓行程開關SA1。表示進給到需要位置時,壓行程開關SA2。起動按鈕為 SB1,停止按鈕為SB2,則可用式(2-3)或式(2-4)設計繼電器電路。其中:X開主=SB1 X開約=SAl X關主= X關約= 按式(2-3)按式(2-4)上述二式對應的電路圖如圖2-27a、b所示。2SB2SA1122()kfSBSASBSA K2211()()kfSBSASB SAK 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采用邏輯設計方法,可以使電路簡單、充分運用電器

16、元件、得到較合理的電路。對復雜電路的設計,特別是生產自動線、組合機床等的控制電路的設計,采用邏輯設計法比經驗設計法更為方便、合理。 邏輯設計法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 充分研究加工工藝過程,作出工作循環圖或工作示意圖。 步驟2 按工作循環圖作執行元件節拍表及檢測元件狀態表轉換表。 步驟3 根據轉換表,確定中間記憶元件的開關邊界線,設置中間記憶元件。 步驟4 列寫中間記憶元件邏輯函數式及執行元件邏輯函數式。 步驟5 根據邏輯函數式建立電路結構圖。 步驟6 進一步完善電路,增加必要的聯鎖、保護等輔助環節,檢查電路是否符合原控制要求,有無寄生回路,是否存在競爭現象等。 完成以上6步,則可得一張完

17、整的繼電器控制原理圖。若需實際制作,還需要對原理圖上所有元件選擇具體型號。熱繼電器、過流繼電器、時間繼電器等需要按電力拖動的要求和具體的工藝循環去整定其動作值。將原理圖編上線號,最后畫出裝配圖,完成設計任務。 邏輯設計法一般僅完成前面6個步驟內容,以下舉出兩個具體例子說明如何進行邏輯設計。 圖2-27 動力頭控制電路 例例l 龍門刨床橫梁升降自動控制電路設計(不考慮回升) 龍門刨橫梁移動是操作工人根據需要按上升或下降按鈕SBH或SBL。首先橫梁夾緊電動機M向放松方向運行,完全放松后碰SA開關,橫梁轉入上升或下降,即控制升降電動機的接觸器KM-U或KM-D工作。到達需要位置時,松開SBH或SBL

18、,橫梁停止移動,自動夾緊(即夾緊電動機M向夾緊方向運行),SA復位。當夾緊力達一定程度時,過電流繼電器動作,夾緊電動機停止工作。 按上述工藝過程可列出工藝循環圖,以后按步驟設計。1)工作循環圖如圖2-28所示。圖2-28 工作循環圖2)根據工作循環圖列出狀態表 狀態表是按順序把各程序輸入信號(檢測元件)的狀態,中間元件狀態和輸出的執行元件狀態用“O”、“1”表示出來,列成表格形式。它實際是由輸入元件狀態表,中間元件狀態表,執行元件狀態表綜合在一起所組成的。元件處于原始狀態為“0”狀態,受激狀態(開關受壓動作,電器吸合)為“1”狀態。將各程序元件狀態一一填入,若一個程序之內狀態有一到二次變化,則

19、用 表示。為了清楚起見,將使程序轉換的那些轉換主令信號單列一行,同時也在轉換主令信號轉換的程序分界線上以粗黑線表示。1010101001、根據上面規定列表2-12如下。表2-12 龍門刨橫梁升降狀態表0101程序名稱執行元件狀態檢測元件狀態轉換主令信號KM-UKM-DKM-AKM-BSAKSSBHSBL0原位000000001放松00100011SBHSBL2上升下降11O01011SA3夾緊000100SBHSBL4停止00OOO00KS01表中原位時所有元件都不受激,當按SBHSBL(“”表示“或”)后直到橫梁升降停止前都保持其受激狀態(受壓)。進入第一程序,KM-A吸合,夾緊電動機向放松

20、方向運行。SA受激,轉入第二程序,視SBH還是SBL受激,以決定橫梁是上升還是下降。松開SBHSBL,升降停止,轉入第三程序,KM-B吸合,夾緊電動機M向夾緊方向運動。此程序內,起動開始,起動電流使KS動作。完成起動后,KS又釋放,所以狀態KS為 ,狀態SA也因電動機向夾緊方向運行而由受激轉為常態,也為 。當橫梁夾緊后,KS動作,狀態為“1”,轉入第四程序,使全部元件處于常態,恢復初始狀態。1010 4設置中間記憶元件中間繼電器,使待相區分組增加特征數,成為相區分組 狀態表中第三程序中有特征數000,第四程序也有特征數000,所以要增加中間單元K。若第三程序K =1,第四程序K =0,則可區分

21、,待相區分組轉化為相區分組。其實KM-B本身就具有記憶功能,可以用KM-B代替需要增加的中間單元K,省去另設一中間單元。也就是采用自鎖功能,使第三程序由特征數110、010決定,則第三第四程序就屬于可區分組了,因而第三程序本身是一定需要自鎖的。5列中間單元及輸出元件的邏輯函數式 上一節已經得出兩種輸出元件的一般邏輯函數表達式和kfxxxxk開約開主關主關約()()kfxxxxk開約關主關約開主() 由狀態表直接看出,輸出元件在某程序開啟通電,開啟對應的上面橫線稱開啟邊界線;輸出單元在某程序關斷,關斷所對應的下橫線稱關斷線。開關邊界線以內是該元件受激狀態,狀態表中填入“1”,開關邊界線以外都是“

22、0”狀態。 由邏輯變量的“與”“或”關系組成的邏輯輸出函數就是要保證在開關邊界線內取“1”,邊界線外取“0”,這是選擇邏輯變量組成邏輯函數的依據。 開啟邊界線轉換主令信號是X開主。若轉換主令信號由常態變為受激,則X開主取其動合觸點;若轉換主令信號由受激變為常態,則X開主取其動斷觸點。 關閉邊界線轉換主令信號是X關主。若轉換主令信號由常態變為受激,則X關主取其動斷觸點;若轉換主令信號由受激變為常態,則X關主取其動合觸點。 X開約、X關約反映了電路的聯鎖以及可能產生的誤動作的防止。X開約原則上應是取開啟線近旁的“1”狀態,開關邊界線外盡量為“O”狀態的邏輯變量。X關約應取在關斷邊界線近旁為“0”狀

23、態,在開關邊界線外為“1”狀態的邏輯變量。 是否要加自鎖環節應視X開主X開約為“1”狀態的范圍而定,若在開關邊界線內X開主X開約不能保持“1”狀態,則要加自鎖環節。若在開關邊界線內始終為“1”,則不需要自鎖環節。 根據以上原則,可以對4個輸出元件(KM-U、KM-D、KM-B、KM-A)列出邏輯函數式。 程序1 放松程序KM-A =(SBH+SBL) 若SBH或SBL作為X開主,其狀態由常態到受激,所以取其動合觸點。其關斷邊界線上為SA受激,所以取其動斷觸點的狀態作為X關主。SA 程序2 升降程序 橫梁上升其轉換主令信號為SA,處于受激狀態,所以X開主取SA動合觸點的狀態,為了防止升、降按鈕同

24、時按壓的誤操作,將 的動斷觸點的狀態作為X開約。在開關邊界線內X開主X開約=SA =1,所以不需要自鎖環節。KM-D的邏輯函數式原理上與此相同,只是選擇SBL為下降按鈕。 橫梁上升其轉換主令信號為SA,處于受激狀態,所以取SA動合觸點的狀態,為了防止升、降按鈕同時按壓的誤操作,將SBL的動斷觸點的狀態作為。在開關邊界線內=SA=1,所以不需要自鎖環節。KM-D的邏輯函數式原理上與此相同,只是選擇SBL為下降按鈕。 KMUSA SBL SBHKMDSA SBL SBLSBLSBL程序3 夾緊程序若橫梁上升時轉換主令信號為SBH,它由受激轉為常態;若橫梁下降時,轉換主令信號是SBL,也是由受激轉為

25、常態。前者X開主= (SBH的動斷觸點),X開約=SA ;后者X開主= (SBL的動斷觸點),X開約=SA 。由于SA在開關邊界線內由10,所以需要自鎖。KS為關斷主令信號,由常態到受激,所以取KS的動斷觸點的狀態。其邏輯函數式也可由狀態表校驗,程序3的特征數為1 0、000,而邏輯函數式中第一項 實為1 0狀態邏輯函數為“1”的組合,其中、作為最后一個“0”。KMBSBH SBL SAKS KMBSBHSBLSBLSBH01()SA KSKS SBH SBL01 化簡為 。KS在橫梁夾緊后,因電動機堵轉,電流加大超過其動作值而動作,利用其受激作為X關主= ,所以第二項為 KM-B。由于第三程

26、序內 始終為“1”,所以將上式演變為()SA KSKS SBH SBLSA SBH SBLKSKSSBH SBLKMBSASBHSBLKSKMBSBHSBL()SAKS KMB SBH SBL 6畫電路圖 按上面求出的邏輯函數式畫電路圖,這時應注意元件的觸點數。例如以上程序中有三式內都有SA,一個行程開關可能沒有這許多觸點,這時可利用中間繼電器增加等效觸點,或者分析可否找到等位點,對于上面的式子只要將SA置于最前面位置,成為KM-U、KM-D、KM-B公共通路,則SA將包含在這三個邏輯函數式內。因為將SA合并,也就是將KM-B的關斷信號 KM-B與SA并聯,因而要分析其影響。 KS 由于KM-

27、U、KM-D不工作時SBH、SBL=0,所以這樣并聯對KM-U、KM-D無影響,但可節省SA的一副動斷觸點。其電路如圖2-29所示。 圖2-29 橫梁升降電路之一電路中SBH、SBL的觸點是兩動斷、兩動合,數量太多、元件難以滿足要求,同時控制按鈕到開關柜的距離也很遠,穿線太多,應予簡化。若 KB=SBH +SBL則KBKSBKMSABKMKBSAAKMSBLSBHSBLSBHKBSBLSBLSBLSBHSAUKMSBLKBSASBLSBLSBHSA同理可得SBHKBSADKM根據以上關系作電路圖如圖2-30所示。圖2-30橫梁升降電路之二 2-31橫梁升降電路之三 7進一步完善電路,加上必要的

28、聯鎖保護等輔助措施,校驗電路在各種狀態下是否滿足工藝要求。最后得到完整電路如圖2-31所示。必須說明,考慮到短時間壓SBH或SBL,則SA尚未觸動,沒有轉入程序2,也不能進入程序3。但此時橫梁已有松動,加工時易造成廢品。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列狀態表時認為 SBHSBL在第一、第二程序內均為“1”,但這種誤操作使按鈕SBHSBL在第一程序內就由“1”“O”,使橫梁不能鎖緊。為克服此缺點,橫梁放松應加自鎖環節,以保證放松后一定夾緊。至于其他保護,聯鎖、互鎖等在經驗設計法中已敘述,此處從略。例例2 縱向、橫向液壓缸進給液壓系統電氣控制電路的邏輯設計。 第一步 按加工工藝列出工作循環圖或示意圖。進給系

29、統的液壓系統如圖2-32所示。由液壓系統圖可知三位四通閥1起縱向進退控制作用。YV1得電、縱向進給,YV2得電,縱向后退。常通式二位二通閥2決定進給速度,當YV3得電,油路關斷,油流經節流閥,進給速度是工作時的速度;當YV3失電,油路無阻礙,進給速度是高速。 圖2-32 縱向、橫向液壓缸進給系統液壓系統圖方向閥4、5及節流閥6作用與方向閥1、2及節流閥3作用完全相同,僅是為了控制橫向液壓缸。 液壓缸的進給工藝循環如下:按向前按鈕后,縱向液壓缸帶動刀具快進(YV1得電,YV3失電),碰行程開關ST2,轉為工作進給(YV3得電,YV1維持得電)。碰ST3,工進完成,利用死擋鐵停留,保證加工工件的尺

30、寸精度。縱向工作完成后轉入橫向快進(YV4得電、YV6得電)。工作進給完成后,碰ST6,橫向液壓缸快速退回沿途使ST5復位(YV5失電為橫向快退)。整個橫向工作階段,縱向液壓缸電磁鐵YV1、YV3始終得電。當橫向液壓缸退回原位時,壓行程開關ST4,橫向退回停止(YV5失電),轉入縱向快速退回(YV2得電),ST3、ST2先后復位。退至原位時,壓行程開關ST1 (YV2斷電),縱退停止,完成一個工作循環。其工作循環如圖2-33所示。第二步 根據工藝循環,作出執行元件節拍表及檢測元件狀態表。按第一步敘述的工藝循環及液壓系統圖可列出節拍表及狀態表如表2-13所示。第三步 找出待相區分組,確定中間記憶

31、元件。按程序順序分別寫出其特征數,當兩組特征數相同時,以拉丁字母A、B、C命名組數,如表2-14所示。圖2-33 工作循環圖表2-13 轉換表 01010101010101程序名稱執行元件節拍表檢測元件狀態表轉換主令YV1YV2YV3YV4YV5YV6SA1SA2SA3SA4SA5SA6SBO原位-1OO1OOO1縱快+-OOlOOSB2縱工+-+-O1O1OOOSA23橫快+-+-O11OOOSA34橫工+-+-+O11O1OOSA55橫退+-+-+-O11OOSA66縱退-+-O10OOSA4 0原位-1OOlOOOSA1 按程序轉換順序找出的待相區分組,就可方便的決定中間記憶單元。方法是畫一長圈,使圈內包含的單個拉丁字母盡量多,長圈的上下兩端就是中間記憶元件的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