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方法--實驗法_第1頁
社會研究方法--實驗法_第2頁
社會研究方法--實驗法_第3頁
社會研究方法--實驗法_第4頁
社會研究方法--實驗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二:實驗法 實驗法是一種能夠讓研究者探索因果關系的觀察方法。社會研究中的很多實驗都是在一定控制條件下的實驗室里進行的,不過,實驗法也能夠用來研究自然事件,能夠研究社會中的事件的效應。 近幾十年來,社會科學家也越來越認識到實驗對于學科發展的重要。美國社會學家索羅金在60年以前說過:發展一門真正的社會學,看來是大勢所趨。因為要對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做出解釋、預測和控制,只能通過實驗,其他方法無法完全達到這些目的。 導言主要內容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第二節 實驗設計第三節 實地實驗第四節 實驗法的優缺點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實驗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在燉菜時,我們加一點鹽,嘗一嘗,再加一點,再嘗

2、一嘗。 在調洗澡水溫時,我們先打開噴頭至某一溫度,用手試試水溫,再微調一下溫度,再用手試試水溫。著名的實驗:比薩斜塔實驗(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霍桑實驗(為現代行為科學理論奠定基礎)大家說一說在生活中的實驗或者聽說過的一些著名實驗。一、實驗的目標及要素 實驗:一種經過精心的設計,并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 實驗的基本目標: 決定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實驗要素: 自變量與因變量; 前測(Pretest)與后測( posttest ) 實驗組與控制組(對照組)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二 、實驗的邏輯(原理) 建立假設:x 與 y 存在因果關系測量因

3、變量y 結果結果1結果結果2比較,得出結論比較,得出結論引入自變量x 再測因變量y 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假設假設實驗與觀實驗與觀察察比較,得比較,得出結論出結論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三 、實驗法的條件 建立變量間因果假設是邏輯起點(增加工資勞動積極性提高); 自變量能被孤立; 自變量易操縱; 實驗可重復進行(提高結果確定性); 具備兩組相同或相似的實驗對象。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四 、實驗法的分類(一)實驗室實驗與實地實驗 1.實驗室實驗 電擊實驗 2.實地實驗 又稱自然實驗、現場實驗,是在自然條件下控制某些因素進行實驗。 區別:實地實驗的主要特征是被研究的對象不與他們所 生活的自然環境相分離。第一節

4、實驗法概述四 、實驗法的分類(二)標準實驗與準實驗 1. 標準實驗:實驗要素完備的實驗 2. 準實驗(半實驗):缺乏實驗設計中的一個或多個條件 或部分的實驗。 如缺乏對照組的實驗 ;沒有前測的實驗;實地實驗也是一種準實驗我的教學實驗我的教學實驗沒有前測實驗和對照組,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一個準實驗。第一節 實驗法概述四 、實驗法的分類(三)雙盲實驗double-blind 實驗刺激對于實驗對象和參與實驗觀察的人員來說都是未知的。 如新藥效果實驗。 無論受試者或實驗主持者都不知道誰屬于實驗組或控制組。以醫學實驗為例,負責發送藥物并記錄患者治療效果的研究者不知道哪些受試者在

5、服用新藥,哪些受試者在服用慰問劑。反之,那些了解受試者分組的研究者則不參與實驗的實施。第二節 實驗設計一、古典實驗設計前測刺激后測實驗組84y1xy2 60控制組84y3y4 82雙組前后測模式,最標準最理想的設計優點:不僅可以確定x的影響,還可以排除外部因素的影響;缺點:前測后受試者可能對x的引入產生敏感,會意識到實 驗的意圖;觀看電影產生的影響為-22第二節 實驗設計二、索羅門三組實驗設計前測刺激后測實驗組 85 y1xy2 45控制組1 85 y3y4 75控制組2xy5 60E= y5 -y1+y3 2從控制組1可以看出,前測的影響為-10;實驗刺激的影響(用E表示)為-25;交互作用

6、的影響為-5(y2-y1-前測影響-E)。第二節 實驗設計三、索羅門的四組設計前測刺激后測實驗組 85 y1xy2 45控制組1 85 y3y4 75控制組2xy5 60控制組3y6 83外部影響為-2; 實驗刺激影響-23;前測影響為-8; 交互作用的影響為-3.第三節 實地實驗 在社會研究中更多是利用實地實驗,而不是實驗室實驗。實地實驗不同于實驗室實驗,實驗環境和實驗變量都難于控制,其根本原因是實驗者和實驗對象都是有意識的人,因而實驗結果很容易受到來自實驗者和實驗對象兩方面的主觀影響。l 實驗者可能自覺不自覺地只注意那些與假設一致的現象,而忽視那些與假設不一致的現象,從而使觀察結果偏離實際

7、情況;l 實驗者可能自覺不自覺地誘導或暗示實驗對象,使實驗對象迎合實驗者期望,與假設一致的現象故會較多發生,從而使觀察結果偏離實際情況;l 實驗對象有可能因為知道自己是實驗對象而自覺不自覺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觀察結果偏離實際情況;l 實驗對象在知道了實驗的目的和內容后,其心理和生理有可能發生某種微妙變化,從而使觀察結果偏離實際情況第三節 實地實驗 實地實驗舉例 謝爾夫運用實地實驗的方法對社會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群體間沖突問題進行了研究。 先提出假設:1:群體競爭:群體競爭敵意敵意3:共同需要:共同需要聯合聯合4: 合作成功合作成功友好友好2:愉快接觸:愉快接觸敵意敵意 第三節 實地實驗實驗組

8、:十二個相似背景的男孩控制組:無步驟:1.頭六天制造兩個凝聚力強的群體 在夏令營的最初六天中,研究者有意將孩子們分為兩組。每一組都培養出很強的凝聚力,并且都意識不到另一組的存在。每一組都有自己的設施,用于游泳、劃船、開營火會等。孩子們之間共同的、為達到整體的目標而彼此依賴的行為增加了,群體的凝聚力形成了。第一階段結束前,兩個組都取了名字(“鷹”和“響尾蛇”),成員中形成了明確的等級、個人角色要求以及各種規范。第三節 實地實驗實驗組:十二個相似背景的男孩控制組:無步驟:2.第二個六天制造競爭 接下來的六天,研究者通過各種比賽使兩個組進行競爭性的接觸(籃球賽、橄欖球賽、拔河比賽、尋寶比賽等)。在這

9、些活動中給每個組(而非個人)累計加分。比賽本著友誼賽的精神開始,然而,隨著比賽的進行,這種友好的情緒消失了。兩個組的成員開始稱對手為“卑鄙小人”、“騙子”等。沖突越來越多,諸如辱罵、扭打、襲擊等事件日益增多。通過對孩子們進行社會距離尺度測量和有關群體內行為及群體外行為的問卷調查,證實了兩個群體成員之間存在著對抗性。第三節 實地實驗實驗組:十二個相似背景的男孩控制組:無步驟:3.第三個六天制造愉快接觸 第三個六天被設計為整合階段。研究者要檢驗第二個假設:有敵意的群體的成員之間愉快的社會接觸并不能減少他們之間的沖突。他們安排兩個群體一起參加愉快的社會活動:看電影、放爆竹、在同一個大廳里吃晚飯等等。

10、這些活動不但沒有減少沖突,相反給這兩個群體提供了責罵和攻擊對手的新機會。例如,在飯廳里,他們互相扔紙和食物、罵人等等。對這些行為的直接觀察和第二次問卷調查的結果被作為證實第二個假設的證據。第三節 實地實驗實驗組:十二個相似背景的男孩控制組:無步驟:4.再制造緊急情況,最后合作成功(合作之后雙方變友好) 研究者然后驗證后兩個假設。他們設計了一些看上去很自然的緊急情況來考驗孩子們。其中之一發生在研究者切斷了公共水源,又假稱是被人破壞之后。一個通過每個人的大量工作來修復水源的計劃形成了。當孩子們開始抱怨口渴時,他們發現他們自己已經在并肩工作了。當公共水源修復成功,孩子們要求放一場電影時,又為研究者提供了一次類似機會。研究者告訴孩子們營地無錢支付這部電影費。于是孩子們走到一起,投票選擇影片,共同支付費用,然后一起欣賞影片。群體之間也開始尋找機會與對方融合,接納并“款待”對方。 研究的結果表明,“交往產生友誼”的觀點并不總是對的。社會交往有時可能提供加劇沖突的機會。另一方面,當群體為共同目標而一起工作時,便十分可能達到和諧。第四節 實驗法的優缺點C 能夠確立因果關系C 花費較少C 易于重復C 控制力強(對研究對象、研究環境、研究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