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備戰2021年中考化學考點一遍過_第1頁
考點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備戰2021年中考化學考點一遍過_第2頁
考點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備戰2021年中考化學考點一遍過_第3頁
考點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備戰2021年中考化學考點一遍過_第4頁
考點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備戰2021年中考化學考點一遍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點0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知識整合一化學發展史技術、理論的發明和發現代表人物或發明國家歷史作用懷疑派化學家、酸堿指示劑英國科學家波義耳近代化學開啟原子-分子論原子論: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分子論: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化學作為獨立學科, 從微觀角度研究物質空氣中氮氣和氧氣的發現;水的組成法國化學家拉瓦錫解釋許多自然現象元素周期律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分類、有序地研究物質40年代發明侯氏制堿法中國科學家侯德榜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征1972年首次提取青 蒿素,創制新型抗瘧 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挽救了數白萬人的生命素主持測定了錮、鉞睇、 簾、錦、錫、錯、鋅、 鋪幾種兀素相對原子 質量的新值中國科學

2、家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二.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舉例水結冰(物質的狀態發生了變化)鐵生銹(物質的成分發生了變化)區別沒有生成新物質生成J新物質微觀實質構成物質的微粒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微粒的運動速度或微粒間的間隔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了變化。舊分子被破壞,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分子常伴有的現象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發光、放熱、顏色變化、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聯系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注意:化學變化時,常常伴隨著一些現象,如發光、放熱、爆炸、變色、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現象的

3、發生也并不是就意味著一定發生了 化學變化,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也會有這些現象的發生,如電燈通電后發光、 放熱,水的沸騰,氧氣變為液態后變為淡藍色,飽和石灰水升溫后有氫氧化 鈣析出,車胎、鍋爐、氣球等的爆炸。三、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概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念現出來的性質的性質實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不變時所呈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改變時質現出的性質所呈現出的性質實例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穩定性、助燃性、還原性、酸性、堿性等確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定通過化學變化方可知區別是否需要通過化學

4、反應表現出來四、物質的變化與性質0區分性質與變化物質的變化是一個過程,有結果,是性質的具體體現;而物質的性質是 物質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響。性質在變化的基礎上帶有結論性的 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會 或不會”等字眼。性質、變化、用途的關系變化若Q性質專用途物質的用途主要由性質決定,但這不是唯一的。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 還需考慮價格、資源、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和 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點考向.考向一化學發展史典例引領典例1 (

5、2019蘭州中考)下列有關化學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道爾頓提出原子論B.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C.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D.侯德榜改進制堿技術制得了燒堿【解析】A、道爾頓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原子論,故A正確;B、 門捷列夫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B正確;C、拉瓦錫首先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 故C正確;D、侯德榜改進制堿技術制得了純堿,不是燒堿,故D錯誤。故選D。【答案】D變式拓展1. ( 2019南京市秦淮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主持測定了錮、鉞、睇、的 錦、銀、褚、鋅、鋪幾種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的中

6、國科學家是 A.拉瓦錫 B.張青蓮 C.道爾頓 D .屠呦呦 考向二物質的變化典例引領典例2 (2020內蒙古通遼)酒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列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酒精揮發B.稀釋酒精C.碘溶于酒精D.酒精消毒【答案】D【解析】A、酒精揮發是物質狀態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故A不正確;B、稀釋酒精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 正確;C、碘溶于酒精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正確; D、酒精消毒過程中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D。變式拓展3.( 2020四川內江)下列通過絲綢之路傳到國外的古代發明或技術中,不 涉

7、及化學變化的是()A .黑火藥爆炸B .濕法煉銅C.高粱釀酒D.指南針指引航海L /化學變化記憶口訣, «* « V V «* « V V «* « 化學變化,頗有特征;其他物質,伴隨而生;發光發熱,沉淀生成;產生氣體,顏色變更;現象各異,五彩繽紛;物理變化,同時發生。, 1* * 1* * 1* 考向三物質的性質典例引領典例3 ( 2020吉林省卷)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水銀制溫度計B.石墨制鉛筆芯C.干冰作制冷劑D.天然氣作燃料【答案】D【解析】A、用水銀填充溫度計是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8、, 故選項錯誤;B、用石墨做鉛筆芯寫字利用了石墨的硬度小,屬于物理性質, 故選項錯誤;C、干冰用作制冷劑,是利用了干冰升華時吸熱的性質,不需 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D、用 天然氣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氣的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故選D。變式拓展3 .( 2020四川內江)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成立的是A.純氧無色無味,常用于醫療急救B.熟石灰有堿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鹽酸具有酸的通性,用于金屬表面除銹D.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于填充慶典氣球【答案】A【解析】A、純氧常用于醫療急救是因為其可以供給呼吸,而不是因為無色 無味,對

9、應關系不成立;B、熟石灰有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用于改良 酸性土壤,對應關系成立;C、鹽酸具有酸的通性,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 成可溶性鹽,可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對應關系成立;D、氨氣密度比空氣小, 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于填充慶典氣球,既安全又能使氣球往上飄,對應關系 成立;故選A。» /守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 1V V * MV * * * MM «* * 物質的性質決定了其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其性質。若在使用物質過程中,物質本身沒有變化,則是利用了該物質的物理性 質。例如:液氮用作制冷劑;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濃硫酸用作干燥劑。若在使用過程中,物質本身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物質

10、,則是利用了 物質的化學性質。例如:鎂粉用于制作照明彈;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氮氣用作焊接金屬時的保護氣。 1B * 1B * MB MB MB MM A* MB MB - mJ MB - MB 、學點沖關1 .( 2019廣州市黃埔區九年級一模)實驗室常用的紫色石蕊試液是由以下哪位科學家發現的A .拉瓦錫B.阿伏加德羅C.波義耳 D .道爾頓2 . ( 2019重慶市渝中區中考二模)奠定近代化學基礎的是A.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B.綠色化學的提出C .納米技術D.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立3 . ( 2019蘭州市畢業診斷考試)下列關于化學史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A.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化

11、學獎B.侯德榜是唯一研發出利用食鹽制取純堿的科學家C.拉瓦錫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中含有稀有氣體D.門捷列夫發現元素之間存在聯系,編制出元素周期表4 .( 2019天津河西區中考一模)下列在廚房中的操作,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A .拉面條B.切黃瓜 C.釀米酒 D .磨豆漿5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發光、發熱不一定是化學變化B.燃燒和加熱是不一樣的C.我國古代化學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藥、燒斐器D.觀察物質變化時伴隨的現象,就一定能判斷有無化學變化發生6 .( 2020吉林長春)我國古代科技發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應用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A.司南指示方向B.高溫燒制陶瓷C.古代濕法煉銅D

12、.谷物釀造美酒7 .( 2020黑龍江龍東)下列各圖所示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上"°H溶滋 麗71葉A.制作葉脈書簽C.比較硬度D.酸雨的腐蝕8 . ( 2019河南省實驗中學第一次聯考)下列過程中主要發生物理變化的是A.用石墨制得金剛石8 .用食醋去除水垢C,用石油作原料煉制汽油D.用檸檬酸、小蘇打自制汽水9 .( 2020遼寧沈陽)下列物質的用途不正確的是()A.用金屬銅作導線B.用濃鹽酸作干燥劑C.用金剛石切割玻璃D.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10 .( 2019濱州一模)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詩詞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B.

13、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C.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D.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11 . ( 2019鄭州外國語學校6月模擬)下列實驗操作訓練中發生的變化,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試管破裂B.火柴燃燒C.燈泡發光D.打磨銅絲12 .( 2019淮南市潘集區九年級第5次聯考)下列生產過程中,主要發生物理變化的是13 .( 2019蘭州中考一模)有下列現象:火藥爆炸;木棍折斷;蠟 燭熔化;燃放禮花;牛奶變酸;塑料受熱變軟;碘受熱升華, 鐵絲生銹。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B.C.D.14 .( 2019北京市通州區三模)下列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中,其工作原理 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宋代突火槍B

14、.海水制鹽C.糧食釀酒D.鐵的冶煉、直通中考匯1 . ( 2019海南中考)提出聯合制堿法的中國化工專家是徐光憲B.侯德榜屠呦呦2 .( 2020內蒙古包頭)為有效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公眾改變了許多生活習慣。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用醫用酒精殺菌消毒B.保持社交距離C.改變握手擁抱禮節D.出門配戴口罩3 . ( 2020貴州畢節)下列成語所描述的情景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丹桂飄香B.煮豆燃箕C.激濁揚清D .草船借箭4 . ( 2019巴中中考)下列敘述前者是物理性質,后者是化學變化的是A.氧氣具有氧化性 氧氣液化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一氧化碳燃燒 溶解C.鐵具有導電

15、性 鐵生銹D.食鹽具有咸味食鹽在水中5 (2020內蒙古呼倫貝爾)下列有關物質性質與對應用途的說法,錯誤的 是( )A.石墨有滑膩感,可用來作電極B.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來作保護氣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來吸附異味D.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來切割玻璃6 . (2020黑龍江花東)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各物質的用途與性 質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A金屬鐵制作鐵鍋導熱性B干冰制造舞臺云霧效果一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C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小蘇打能與鹽酸發生反應D稀有氣體制造多種用途的電光源通電時可以發出不同頗色的光7 .( 2019衡陽中考)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

16、變化的是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8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8 .( 2020四川綿陽)下列詩句或俗語中,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吹盡黃沙始見金B.熠火燃回春浩浩C.酒香不怕巷子深D.鐵杵磨成繡花針9 .( 2020廣西貴港)下列物質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A.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B.活性炭用于凈化飲用水C.氫氣用作清潔燃料D.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10 .( 2019安徽中考)如圖所示活動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11 . ( 2020內蒙古呼和浩特)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

17、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小蘇打有弱的堿性,用于治療胃酸過多B.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去除色素和異味C.氧氣具有可燃性,用于煉鋼D,鎂粉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用于做照明彈12 . ( 2020廣東廣州)下列我國古代發明或技術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學變化的是()A.炭黑制墨B.糧食釀酒C.膽機煉銅D.燃放煙火13 . ( 2020云南昆明)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 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磯,烹膽磯則成銅。熬膽機鐵釜,久之亦化為 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 烹膽機則成銅”是物理變化B.膽磯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C ."熬之則成膽機"是蒸發結晶過程D ."熬

18、膽帆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反應Fe + CuSO4=Cu + FeSO4鐵絲14 .( 2020甘肅天水)下列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CuSO4 溶液A.比較金屬的活動性生"答案.變式拓展1 .【答案】B【解析】我國著名科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錮、鉞、睇、箱、錦、錫、 諸、鋅、鎬幾種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故選B。2 .【答案】A【解析】A、水果榨果汁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確;B、 黃豆釀醬油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不正確;C、糯米釀甜 酒有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不正確;D、鮮奶制酸奶有新物質 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A。3 .【答

19、案】D【解析】A、黑火藥爆炸,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B、濕 法煉銅,鐵把銅置換出來,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高粱釀酒有 酒精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指南針指引航海只是利用磁性指示 南北,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D。考點沖關Lz1 .【答案】C【解析】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發現了紫色石蕊試液。故選C。2 .【答案】D【解析】A、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屬于古代階段成果,還處于表象階段, 故A不正確;B、綠色化學的提出是現代化學理念,故B不正確;C、納 米技術是現代化學科技成果,故C不正確;D、原子論和分子學說是認 識和分析化學現象及本質的基礎,從而原子論

20、和分子學說的創立,奠定 近代化學基礎,故D正確。故選D。3 .【答案】D【解析】A、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 獎,故選項錯誤;B、利用食鹽制取純堿的科學家除了侯德榜發明的“聯 合制堿法”,還有其他科學家發明的“氨堿法”制純堿,故選項錯誤;C、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故選項 錯誤;D、最早發現元素之間存在聯系并排列出現代元素周期表的,是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故選項正確。故選D。4 .【答案】C【解析】A、拉面條是把面團變成條狀,改變了形態,但是其本質沒有改 變,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B、切黃瓜是把整個的黃瓜切成 片狀,改變了

21、形態,但是其本質沒有改變,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故不符 合題意;C、釀米酒是把米中的糖類經過發酵變成酒精,生成了新的物質, 發生了化學變化,故符合題意;D、磨豆漿是把整個豆子變成了漿狀的 豆液,改變了形態,但是其本質沒有改變,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故不符 合題意。故選C5 .【答案】D【解析】判定化學變化的依據是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實驗現象只 能幫助我們判定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A、有發光、發熱的變化不一定 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發光發熱,正確;B、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屬于化學變化,加熱是實驗操作,因此兩者不同,正確;C、我國古代化 學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藥、燒灌器,制火藥、燒灌器過

22、程中 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工藝,正確;D、觀察物質變化時伴隨的 現象,不一定能判斷有無化學變化發生,只有根據有無新物質生成才能 判斷有無化學變化發生,錯誤。故選D。6 .【答案】A【解析】A、司南指示方向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符合題意;B、 高溫燒制陶瓷跟燃燒有關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C、古 代濕法煉銅有新物質銅生成,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D、谷物釀造美酒有新物質乙醇生成,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7 .【答案】C【解析】A、用NaOH溶液制作葉脈書簽是利用了氫氧化鈉的腐蝕性,此 過程中生成新的物質,所以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B、鉆木取火有新 物質生成,

23、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C、比較硬度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 理變化,符合題意;D、酸雨腐蝕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例如酸雨中的硫酸能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不符合題意;故選C。8 .【答案】B【解析】A、吹盡黃沙始見金,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正 確;B、燔火燃回春浩浩,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的運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正確;D、鐵杵磨成繡花針,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B。9 .【答案】B【解析】A、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是利用小蘇打的堿性,與胃酸中的鹽 酸反應,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不

24、符合題意;B、活性炭用作吸附劑,是利 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 性質,符合題意;C、氫氣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氫氣的可燃性,需要通過化 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D、稀有氣體用作 保護氣,是利用了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穩定,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 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故選B。10 .【答案】A【解析】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體小水滴,屬于 物理變化,選項A正確;B、百煉鋼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 化,選項B不正確;C、粉身碎骨渾不怕是生石灰變成熟石灰,屬于化 學變化,選項C不

25、正確;D、爐火照天地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 學變化,選項D不正確。故選A。11 .【答案】B【解析】A .試管破裂,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B.火柴燃燒, 有新的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C.燈泡發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 物理變化;D .打磨銅絲,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B。12 .【答案】B【解析】A、植物秸稈、動物糞便等物質通過發酵可以產生沼氣,該過程 中生成了新物質甲烷,屬于化學變化,選項錯誤;B、石油分憎的過程 中是利用了各成分沸點的不同,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 正確;C、轉爐煉鋼的過程中是氧氣與生鐵中的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

26、項錯誤;D、高爐煉鐵的過程中是鐵 的氧化物與還原劑反應生成鐵和氧化物,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選項錯誤。故選B。13 .【答案】C【解析】火藥爆炸過程中生成新物質,是化學變化;木棍折斷過程 中,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蠟燭熔化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 質,是物理變化;燃放禮花過程中,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牛 奶變酸過程中,生成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塑料受熱變軟過程中,沒 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碘受熱升華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 是物理變化;鐵絲生銹過程中,生成鐵銹,是化學變化。故選C。14 .【答案】B【解析】A .突火槍火藥使用涉及火藥的燃燒和爆炸,有新物質生成,發 生化學反應,故

27、選項不符合題意;B .用海水制取鹽,利用蒸發原理使 水與鹽類物質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符合題意; C.糧食釀酒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發生化學反應,故選 項不符合題意;D .鐵的冶煉過程中鐵礦石轉化成鐵,有新物質生成, 發生化學反應,故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直通中考1 .【答案】B【解析】A、徐光憲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領域作出杰出貢獻,故選項錯誤; B、侯德榜改良了制堿工藝,發明了聯合制堿法,故選項正確;C、張青 蓮測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故選項錯誤;D、屠呦呦發 現并提取出青蒿素,故選項錯誤。故選B。2 .【答案】A【解析】A、用醫用酒精消毒,酒精能使蛋

28、白質變性,有新物質生成,屬于 化學變化,符合題意;B、保持社交距離,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不符合題意;C、改變握手擁抱禮節,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 合題意;D、出門配戴口罩,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A。3 .【答案】B【解析】A、丹桂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 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煮豆燃箕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 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激濁揚清過程,實現了固液分離,沒有 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草船借箭過程中,只是箭的 位置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B。4

29、 .【答案】C【解析】A、氧氣具有氧化性是化學性質,氧氣液化是物理變化,故A不 正確;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是化學性質,一氧化碳燃燒是化學變化, 故B不正確;C、鐵具有導電性是物理性質,鐵生銹是化學變化,故C正確;D、食鹽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質,食鹽在水中溶解是物理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C。5 .【答案】A【解析】A、石墨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而不是有滑膩感),可用來作電極, 故選項說法錯誤;B、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態下與其他物質很難反應, 可用來作保護氣,故選項說法正確;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來吸附異味, 故選項說法正確;D、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來切割玻璃,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6 .【答

30、案】B【解析】A、金屬鐵具有導電性,可用于制作鐵鍋,說法正確。B、干冰是 固態的二氧化碳,升華吸熱,可制造舞臺煙霧效果,并不是利用二氧化碳既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說法錯誤。C、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能 與鹽酸發生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說法正確。D、稀有氣體通電時它 們會發出不同顏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造多種用途的電光源,說法正確。故 選B。7 .【答案】C【解析】A、燃放煙花爆竹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是化學變化,不 符合題意;B、碳酸鈣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是化學變 化,不符合題意;&詩句描述的是雪后美景,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 是物理變化,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學變化, 不符合題意。故選C。8 .【答案】B【解析】A、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