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_第1頁
上海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_第2頁
上海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_第3頁
上海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_第4頁
上海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篇宇宙與地球  專題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填空   1、恒星、星云    2、矮行星、彗星(流行群)   3、木星、水星;水星、海王星;金星、火星,金星   二、            選擇&#

2、160;  1、A   2、D    3、B    4、A    5、?    6、C    7、C、D      8、B、C   三、            

3、連線   略   四、            讀圖分析   1、(1)A、C、B、D   (2)D、B、C、A     2、略     3、(1)日冕、色球、光球    (2)、 太陽黑子光球     

4、; 太陽風日冕      耀斑色球 (3)光球六千多K   色球四五千至幾萬K         日冕幾百萬K       (4)A、C   五、            簡答   1

5、、恒星能自己發光;星云與恒星比,具有質量大、體積小和密度小的特點。   2、行星由固體物質組成;彗星由冰物質組成,質量很小。   專題2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            選擇   1、C   2、D    3、A、C、D      4、A、B &

6、#160; 二、            讀圖分析   1、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2、A、C      3、大   三、            判斷  

7、(每句話都有不當之處:轟鳴、凜冽的寒風、沉重的、艱難跋涉、一點星光也沒有、電閃雷鳴、照亮、飛揚的等)   專題3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一、            填空   1、1957;1981       2、地月、太陽、銀河     3、空間資源、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環境資源 

8、60; 二、            選擇   1、D   2、A    3、C    4、A、B、C   三、            讀圖分析   C、B、E、D、A  

9、 專題4地球的運動   一、            填空   1、赤道,兩極       2、西十二,東十二       3、減一天     4、1,快;7,慢      5、黃赤交角,23°

10、;26   6、23°26,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7、春分,秋分   , 0°   8、23°26S,0°    9、最長、最短,晝,極晝;極夜   10、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四季更替   二、          &#

11、160; 選擇   1、B   2、D    3、C    4、A    5、B     6、D   7、D    8、B    9、A    10、C    11、C  

12、; 三、            讀圖分析   1(1)_南_、_北_。   (2)A._30°S_,_45°E_;B._30°N_,_135°W_。   (3)_東南<SE>_,_正西<W>_。   (4)_0點_,_21點_。   2、(1)_D_,_B_。   (2)_東_、_90_、_東6

13、_。   (3)_8_,_C_。   3、(1)23°26S;66°34N   (2)蛾眉月   (3)C   4、(1)_拉薩_,_哈爾濱_,_1小時25分_。   (2)_哈爾濱_,_拉薩_。   5、(1)_北_。  (2)_赤道_,_北半球各地晝夜等長_。     (3)_秋分_,_春季_。   6、(1)<逆時針方向>。 &#

14、160;(2)A。  (3)B。  (4)D、B、C、A。     (5)B、D、D、A。  (6)C。   7、(1)12月22日。  (2)晝夜平分。  (3)正東。  (4)23°26N。   第二篇巖石與地貌  專題5板塊運動   一、         

15、0;  填空   1、大陸漂移、海底擴張    2、穩定、地殼運動的活躍     3、烈度、震級       4、環太平洋、紅海沿岸和東非、地中海喜馬拉雅印度尼西亞、洋底   二、            選擇   1、B  

16、60;2、D    3、C    4、C    5、B、C、D      6、A、B   7、B、C         三、            連線   大西洋板塊張裂

17、 喜馬拉雅山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碰撞太平洋西部島弧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相碰撞   四、讀圖分析   1、(1)略    (2)太平洋、南極洲     (3)A、A、B         2、(1)略      (2)C、D、A、B、D       五、簡答

18、0;  地球上大部分的地震和火山都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板塊交界處因發生張裂或碰撞,巖層發生斷裂、錯動引起地震;   交界處是地殼的薄弱地帶,地球內部的巖漿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發。   專題6巖石與礦物   一、            填空   1、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2、石英、黑云母、長石  &#

19、160; 3、化石   4、花崗巖、石英砂巖、變質巖   二、            讀圖分析選擇   1、D   2、C    3、D    4、B    5、A    6、A  

20、0; 7、A     8、A、B、E     9、A、F    10、A、B       三、            連線   花崗巖侵入巖     玄武巖噴出巖    

21、 砂巖碎屑類沉積巖   石灰巖化學類沉積巖       大理巖變質巖   四、            讀圖分析   1、        巖漿   C      A 

22、60;    B         變質      B    C     沉積     2、化學元素       礦物       巖石 &#

23、160;     巖石圈                     礦產   3、(1)氧、硅       (2)鋁  C       (3)C  五、

24、            簡答   1、   巖石圈中的物質是不斷循環。   巖漿沿巖石圈破裂帶上升,在地下冷凝結晶的稱為侵入巖,噴出地表的為噴出巖。由于地殼運動,地殼深處的巖石亦會出路地表。   出路地表的巖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以及固結成巖形成沉積巖。   原有巖石受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的影響,在高溫高壓下形成變質巖。   地殼運動還會使巖石俯沖插入地

25、幔重新熔化為巖漿。   2、   沉積巖沉積的過程是自下而上層層疊置,能看到明顯的層理構造,巖層中常保存有沉積時期的動植物化石,指示古代生物生存的環境,所以說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專題7地貌   一、            填空   1、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風成地貌、黃土地貌   2、侵蝕、堆積 3、高寒、缺氧、凍土

26、 4、山峰;盆地、洼地   5、嚴重、25、種植業      6、重慶、濟南、武漢、拉薩、哈爾濱   二、            選擇   1、A   2、B    3、B    4、A    5、A

27、、D    6、A、C    7、B、C、D      8、A、D 9、B、C    10、A、C、D   11、B、D     12、C、D   三、            讀圖分析

28、60;  1、(1)     abc 。            (2)D、B       (3)B       沉積    A   侵蝕   2、(1)長江 所處經緯度及河口形狀&

29、#160;      (2)A    位于河流的凹岸水流沖刷強,吃水深。       (3)左  長江口段,由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江水不斷侵蝕南岸,導致長江口南側河道寬闊,水道也相應的不斷南移。島嶼北側河道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沉積,最終與北岸相連。   (4)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水土大量流失,在下游沉積所致。   3、(1)山地  

30、;  500     200     (2)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3)陡、緩 (4)1300、1100、2000    (5)西北、東南   (6)林、東 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可適當開墾。   (7)略    注意比例尺,確定MN線與等高線的交點及間距,連接成圓滑的曲線。   四、&

31、#160;           連線   略   五、            簡答   1、黃土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易遭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因此,易采取修建水平梯田、蓄水灌溉以及植樹種草等措施。   喀斯特地貌的土層薄、肥力低,溶洞和地下河漏水,地表水嚴重缺乏,因興修水利,保證農

32、業生產用水。   2、從三條岸線時間間隔判斷,上海陸地形成速度不斷加快。說明由于中上游人口的不斷增多,人類活動的加劇,植被破壞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沉積速度加快。   3、減少抽取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回灌等措施,控制地面沉降。   第三篇  大氣與天氣、氣候  專題8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一、     連線   略   二、     選擇

33、0;  1、B   2、B   3、B   4、B         三、讀圖分析   1.(1)A、C,A   (2)B,D。   (3)該層中的臭氧吸收了較多的太陽紫外線輻射。   (4)A,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垂直遞減率為0.6/100m),近地面的大氣層主要通過吸收地面輻射而升溫    下

34、熱上冷,垂直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集中了約3/4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   2.(1) 臭氧、水汽、塵埃     (2) D、C、B   (3)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   (4)晴朗的夜間水汽和云量稀少,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熱量損失較多,常出現霜凍。        (5)兩地多陰雨天氣,大氣透明度小,日照時間短,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

35、大 ,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大。   專題9 行星風系   一、     選擇   1、A   2、C   3、C   4、D   5、B   二、     讀圖分析   1.(1)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地球自轉偏向力。    &

36、#160;(2)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3)東北風,西南風   2.(1)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     (2)      ×    ×   3.   A   多;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   B   

37、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C   較多;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來自極地高壓和副熱帶高壓的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輻合上升,降水較多   4.(1)經過的大陸降水東部多,西部少。   (2)受副高和來自內陸的信風交替控制;西岸又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作用強   5.(1)        (2)以赤道為“軸”呈帶狀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  

38、      主要原因:非洲大陸大部位于熱帶,且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   (3)熱帶雨林氣候      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   (4)地中海氣候    副熱帶高氣壓帶  炎熱干燥  西風帶  溫和濕潤   專題10季風   一、    

39、60;選擇   1、B   2、A   3、D   4、A   5、C   6、D   7、D         二、     讀圖分析   1、(1)印度低壓(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40、;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低壓切斷而形成的   (2)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洪澇   (3)西南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風帶   2、(1)夏  海洋  陸地  海洋  同緯度陸地溫度高于海洋   (2)印度低壓  撒哈拉       3、(1)B

41、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A   (3)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好   (4)氣溫已從盛夏的酷暑中回落,降水少。     4、(1)、A沈陽;B濟南;C武漢;D廣州;E蘭州;F烏魯木齊   (2)、F(A也差不多)   40  寒冷干燥。   (3)、20;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   (4)、遞減  夏季暖濕氣流由東南季風吹向陸地,

42、降水量沿海多于陸地,南方多于北方。   (5)、遞減  越往內陸,受海洋影響越小   5、(1)C;B。     (2)夏季水熱條件配合好(雨熱同季)。     (3)春季:春旱,多風沙(沙塵暴)。          夏季:多旱澇災害。   (4)有利:雨熱同期,夏季普遍高溫。   不利:季風進退造成旱澇災害多;冬季風影響范圍大

43、,降水不足。   專題11臺風、寒潮、梅雨   一、選擇   1、A  2、B  3、B   二、讀圖表分析   1、(1)乙    氣壓梯度力大   (2)A  氣旋  臺風  狂風、暴雨、巨浪、狂潮   加固堤防、船只進港避風、疏散居民   2、冷鋒   

44、 過境時出現大風、降雪天氣,過境后受冷空氣控制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3、(1)高  晴朗   (2)低  陰雨   (3)冷  暖  B  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好。   (4)暖  陰雨   升高  降低  連續性降水   專題12人類活動與氣候   一、選擇

45、   1、B  2、A  3、C  4、A  5、A  6、BCDEFGH   二、讀圖分析   1、(1)A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的原狀   B天然氣廣泛取代煤   C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氣      (2)0.3   0.13   0.2    

46、0; (3)使用后零排放,無污染,可再生。   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等   2、(1)B  C  F      (2)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3)土壤酸化   腐蝕建筑物和暴露在外的文物古跡。   (4)森林枯死  淡水生物死亡   3、增加綠地面積

47、0; 開挖人工湖  限制汽車尾氣排放等   4、(1)全球變暖  酸雨  臭氧洞   (2)大量使用煤、石油  大量破壞植被   途徑:改變能源結構,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樹造林。   加強國際合作。   第四篇  水環境  專題13水循環   一、讀圖分析   1、(1)水汽

48、輸送;  降水;  蒸發;  地表徑流;  地下徑流;  植物蒸騰。   (2)地表徑流;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三峽工程、小浪底(修建水庫),“三北”防護林(植樹造林),引水灌溉等。        作參考:如影響水汽輸送,通過干擾臺風形成源地的海面狀況或運行路線;降水、地下徑流、蒸發等   (3)跨海面和陸地,范圍較廣,下墊面較為復雜    &#

49、160;  以陸地為主,主要位于內陸地區                  以海面為主,主要位于大洋中部地區              2、(1)冰川融水    夏    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50、    氣溫低,河流封凍或無冰川融水補給而干涸。    氣溫。     (2)一。  雨水。  夏季。  夏季為雨季,降雨量大。  降雨量。     (3)雨水   積雪融水。  夏。  春。    春汛因積雪融水補給而出現,夏汛因降雨集中而出現。 

51、    (4)西北。  東南。  東北。    B河流流域雨季開始早于C河流流域。     (5)均勻、。    季節變化明顯、。          氣候    降水量。   三、簡答     意義見書本P123頁最后一

52、段。   舉例:夏季風把大量的水汽從太平洋、印度洋輸送到陸地,給我國東部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   河流攜帶泥沙在河口沉積,形成河口地貌,崇明島因此而成;   河流把陸地上大量的營養元素帶入海洋,為海洋生物帶來了豐富的餌料。   專題14 珍貴的淡水資源   一、填空   1. 費用昂貴。   2. 冰川   3. 深;地面下沉。   4.地表;人煙稀少,開發困難。&

53、#160;  5. 時間分布不均;空間分布不均;缺乏科學規劃(上游用水量過度);污染。   二、讀圖、讀表分析   1.(1)干旱;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或內陸信風影響而降水少。中東(或西亞、北非)。     (2);熱帶雨林。國土面積小,徑流總量少;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用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     (3)季風   長江口   水質;(D、E、F)   2.(1)A

54、._加拿大_;B._印度_;C._巴西_;D._美國_。     (2)巴西。降水量少于該國。     (3)A(加拿大)。徑流總量大,人口少。     (4)人口比D國多。     (5)六。1/4強。總量較大,人均量小。B印度   3、(1)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加兩個空格)。  人均量少和污染嚴重;  稀少; 豐富;  不高;

55、60; 大。     (2)黃河;  淮河;  海河。  總量不大,人口稠密,耕地面積廣大,水污染較為嚴重。     (3)短缺;  水質變差。   三、分析資料   1.(自主完成)   2. 修造水庫、植樹造林、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等。   3.(自主回答)   四、辨析(自主回答)<參考答案:較為合理的是、

56、>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專題15海洋   一、填空   1. 暖;  寒;  風海;  密度;  補償。   2. 副熱帶海區;   順;  逆。   3、日本暖流   千島寒流   4、北太平洋暖流   5、秘魯寒流  

57、; 二、選擇   1、A   2、B   3、C   4、ABC   5、CD  6、BCD   三、讀圖分析   1.(1)寒。  暖。(判斷依據一:例如甲圖,水溫的分布是從南向北遞減的,所以在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是從南往北,即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所以為寒流;同樣乙圖為在北半球的暖流。依據二:洋流流經海域水溫與兩側同緯度海水比較,較高則為暖流。)   

58、60; (2)甲圖上由到下依次是:20°S、25°S、30°S;   乙圖由上到下依次是:30°N、25°N、20°N。     (3)東岸    西澳大利亞寒流   2、(1)a.北赤道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d.加利福尼亞寒流。       北    副熱帶

59、。    順。     (2)風海。    北海道。    秘魯。   3、(1)大洋盆地      大陸架      海底熱液礦床         錳結核     石油

60、天然氣      濱海砂礦     (2)(略)     (3)海洋的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空間資源、水資源、動力資源等。   4、略   四、簡答   正常年份,強大的秘魯寒流北上使太平洋東部的赤道附近洋面水溫較低,以致東岸降水較少。   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海水水溫上升,對流運動變強,降水豐沛,出現暴雨和洪澇災害;東南信風的減弱導致南赤道暖流亦減弱,太平洋

61、西部海水溫度相對下降,下沉氣流活躍,降水減少,出現干旱災害。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專題16 人口增長  一、填空  1、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2、高高低規模較小,增長緩慢  高急劇下降上升增長加快  快速下降緩慢下降規模較大  低低  3、增長穩定縮減  4、鼓勵生育推遲退休接納外來移民;積極的控制人口增長  5、正常  6、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行計劃生育  二、選擇題  1、C&

62、#160;2、C 3、AC 4、ABC 5、CD 6、ABD  三、讀圖分析  1、(1)略  (2)50 下降高  (3)50 60 很低  (4)出生死亡上升  (5)低低低計劃生育  2、  乙甲  少年兒童比重大人口老齡化  較快較慢  國家積累的財富減少,經濟增長緩慢,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勞動力短缺,社會贍養費上升,財政壓力增大,青壯年負擔加重  控制人口增長鼓勵生育,推遲退休,接納外來移民

63、0; 烏干達瑞典  3、(1)男大于女  (2)3540  (3)33.6 生育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  (4)14.4% 嚴重老齡化  (5)11.1 1.02  四、簡答  1、引進人才、老有所學、醫療衛生養老保險旅游(開發銀發市場)購物中心(開發適宜的物品)社區服務(義工國家出資請人照顧勞模)  2、最淺:多發達國家,負增長最深: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  從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社會保障、生育觀念等方面分析  3、婚姻失衡(對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沖擊、傳統婚

64、姻家庭受到威脅)、社會治安問題等的影響  專題17 人口分布與人口遷移  一、填空  1、平原沿海城市  2、人口密度  3、勞務遷移智力遷移  4、戰爭自然災害  5、發展中發達欠發達發達  6、農民進城務工勞務輸出  二、選擇  1、D 2、C 3、B 4、AD 5、AB 6、BCD 7、ACD  三、讀圖分析  (1)溫帶、亞熱帶沿海平原悠久好、水稻區日、韓、朝  熱帶沿海平原悠久好、水稻區

65、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  溫帶沿海平原早商業活動英、法、德  溫帶沿海平原較短最發達工業和金融貿易區美、加  (2)俄  加拿大 1 緯度高,寒冷地帶  亞馬孫 1 濕熱地區;熱帶雨林  撒哈拉 1 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干燥  青藏 110 寒冷;地勢高  (3)高原山地氣候水熱狀況隨高度而變山下為熱帶雨林地區,濕熱環境,自然條件惡劣不宜居住  2、(1)大陸東部第2、3;季風;外流;東中  (2)四川 

66、400 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農業發達云貴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交通不便塔里木大于內部為沙漠盆地邊緣為綠洲  (3)滬經濟發達、嚴重老齡化等,對勞動力需求較大河南省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 D 地形地勢經濟發展水平  (4)胡煥庸黑河騰沖 95 42.9  3、(1)亞洲 292.8  非洲 515.0  北美洲 285.4  大洋洲 416.7  (2)非洲 78.02% 發展中  (3)維持高

67、出生率而死亡率急劇下降人口老齡化以及生育觀念等問題鼓勵生育推遲退休  4、(1)C A B  (2)市中心區郊區市中心城市結構調整上海舊城改造市區人口過密住房條件差交通擁擠綠化面積少 四、簡答題  1、從影響人口容量的四個方面分析,尤其是自然資源與環境  2、人口容量具有時間性動態性,對資源的利用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容量具地區性不同地區資源條件環境條件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  專題18 人口素質  一、讀圖分析  (1)37 鄉村低

68、60; (2)93 5 78 高于  (3)從經濟水平、人才、教育投入等方面分析、解釋原因  二、簡答題  1、從大城市與貧困地區兒童死亡率的比較、城鎮與鄉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等得比較入手分析;從教育機會的城鄉差別的等方面提出解決措施  2、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人口素質包括人口總體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特征等討論  3、在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基于上海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討論造成的影響,從而影響

69、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專題19 城市空間結構  一、填空題  1、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  2、高于越高越高  3、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文教區  二、選擇題  1、B 2、B 3、B 4、BCD 5、C 6、AB 7、AD  三、讀圖分析  1、(1)商業居住工業農業  (2)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遞減土地價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重要因素,影響低價的最主要因素是距城市中心的遠近和交通是否

70、便捷有關  (3)D 距市中心越近,商業用地產生的效益越大 A 農業用地土地利用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類型不適合布局的城市最外圍  2、(1)擴大擴大中央商務區  (2)中心城區區域中心多  (3)C  3、(1)大于 A處于城市建成區大于 B位于道路兩側而C則遠離道路大于 A處于城市建成區且位于道路兩側  (2)CBADO  (3)略  (4)高于高于越高  4、(1)C 市中心區  D 近市區,介于商業

71、區與工業區之間  A 近鐵路線,水源下游,盛行風向的下風向  E 郊外,公路經過  B 自然旅游景觀  (2)HGF 十字路口改善交通條件  四、簡答題  鞍山:多個面積巨大的工業區、工業用地面積大;保定: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向四周均勻擴展  十堰:城市向山谷綿延擴展;宜昌:沿江沿鐵路線  專題20 城市體系和城市群  一、填空  1、高多  2、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二、選擇題  1、A 2、C 

72、3、AD 4、AC 5、AD 6、AB  三、讀圖分析  1、(1)DFEACB  (2)C B A C  (3)北溫帶濕潤區、半濕潤區沿海  (4)南亞城市是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場所城市  2、(1)略  (2)上海杭州南京滬杭滬寧  (3)農業基礎好(魚米之鄉);上海中心地位快速發展;市場廣闊;發達的交通網絡(鐵路、高速公路、水運、航空)  (4)指導學生上網找問題(例如:城鎮與工業布局零亂,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較大、核心

73、城市的規模和功能層次仍然不夠突出,影響輻射能力的增強、部分局部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合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障礙還很多),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四、簡答題 1、不正確,分析要有依據,以下提供一些資料:  現在公認的"國際化大都市",其主要標志概括起來就是: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第三產業高度發展;主要制造業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城市人口規模達到一定標準。綜觀起來,區位優勢、國際性的港口貿易、金融保險業、跨國公司集團化的一體化以及重大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和服務產業的國際化服務,都是構成國際化大都市的基本要素。根據這個

74、標準,當今世界能稱得上"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屈指可數。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公認的國際化大都市只有14個,除了美國擁有的紐約、芝加哥、體斯敦、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等6座城市外,就連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也各自僅有一個,分別為: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莫斯科。  交通和通訊是國際化大都市的兩個主要標志。由于交通、通訊技術的發達,地理條件的優劣已不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決定性因素;現代化交通技術的發展,縮短了城市的空間距離,使城市間的全球聯系成為可能,電子計算機和遠程通訊技術的應用,更使城市間的國際聯系經常化,并拓寬了城市的合作領域。  另外,高度開放的城市

75、經濟政策是國際化的基本前提。國際化大都市應是以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文化、教育設施和相應的人才優勢開展國際性科技文化交流的中心。  國際化大都市有兩個主要特點,即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城市的現代化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完善的服務設施為主要標志。據美國財富雜志統計,1970年全球最大的460家企業中美國占了260家,其中前200家中占123家,前100家中占了64家。這些高度集約的大企業,又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里,使之成為世界經濟市場體系中的控制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因此而誕生,當代國際化大都市,一般都擁有發達的第三產業,比重可達產業總量的60-80%。  綜觀世界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過

76、程,無不以城市職能國際化為主要建設內容。通過建立跨國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掌握巨額的國際銀行業務量,從而控制和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由于各國放寬金融限制,發展電訊技術,貨幣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大大加速,世界范圍的投資總額由1974年的8920億美元增長到1986年的52000億美元(不變價格),其中80%集中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大國際化都市。盡管各個國家的金融和財政體制有所不同,但金融中心的集中是目前世界范圍的普遍動向;日本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東京則是日本首要的金融中心。倫敦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主要交易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銀行網絡。美國是接

77、受外國資本最多的國家,所以也是外國銀行進入國內最多的國家。1985年,在美國的國際銀行機構已達160家,總資產2610億美元,其中100家設在紐約,總資產2010億美元。  無庸諱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爭相把自己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建設"國際化大城市",是不切實際的。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有的城市已經看到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例如,首都北京已在城市總體規劃之中把"建設成世界第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預期目標的定位在2040-2050年;上海正在進行"把上海建設成太平洋

78、西岸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系列研究工程,不少專家把上海建成國際大都市的期限初步定在30年之后。  專題21 城市化  一、填空  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41.7%  2、農村城市農村城市  3、中國  4、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  二、選擇題  1、C 2、B 3、C 4、BD 5、 6、AC 7、BD 8、BC 三、讀圖分析  1、(1)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發展是城

79、市化的根本動力  (2)10% 14% 18% 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二戰后經濟快速發展,對城市化推動  (3)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2、(1)2 6 無  1 3 2  7 1 6  4 無 1  (2)亞歐歐北美工業革命城市  (3)發展中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城市問題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  3、(1)郊區化向城市郊區遷移擴大郊區  (2)逆城市化向周圍中小城市或鄉村地區

80、遷移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增加  (3)城市郊區化城市中心區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向郊區遷移;隨著城市信心取得改造,原來的居住用地被商業、公用設施用地置換,主要的新建住宅都位于城市邊緣的城郊地區逆城市化大城市的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青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私人汽車的高度普及和交通網絡的日益發達,使得四人駕車每天往返于城鄉之間成為可能。  4、(1)居住高級住宅區中級住宅區

81、0; (2)發達發展中  (3)未違背  城市中心區由于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等原因,大城市的居民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的地價因為有需求價格上漲,而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也是鄉村吸引力大大增加。  四、簡答  基于自己觀點,分析要有依據,  五、上網查詢  略  專題22 農業區位于農業地域類型  一、選擇題  1、B 2、C 3、D 4、D 5

82、、(1)A(2)C(3)C 6、B  二、讀圖分析  1、(1)花卉接近消費市場,花卉生產附加值高,易腐爛不易儲藏  (2)乳牛;接近消費市場不易儲藏  (3)水稻;糧食作物土地利用率低。易儲藏生產季節性強  (4)茶樹;宜生長在丘陵山坡上不易積水有利生長  2、(1)小麥玉米此處交通相對閉塞,與外界溝通較少  (2)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果樹、蔬菜的種植面積增加城市的需求擴大交通的改善  3、(1)水田農業勞動較低小  (2)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亞熱熱炎熱多雨  4、(1)旱作農業

83、非拉丁美  (2)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玉米、小麥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3)C D D  (4)牧場畜牧業自然實行圍欄放牧經營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美國新西蘭阿根廷  三、簡答  舉例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專題23 工業區位與工業區  一、選擇題  1、CD 2、AB 3、AD 4、BC 5、BD 6、AB 7、BC 8、D 9、BC 10、ABD  二、讀圖分析  1、(1)A 有污染 需水量大 排水量大 宜布置在河流下游的郊外  (2)C 接近消費市場  (3)B 接近消費市場 工藝品不宜長途運輸 宜布置在郊區  2、(1)污染少 水質較好  (2)寶山 澳大利亞 巴西 印度 市場 交通  (3)西南; 有污染 與盛行季風垂直的遠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