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高考試題類編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鑒賞閱讀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嬌,完成1-2題。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忽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堂堂劍氣,斗??找云娼堋D切沤S嗌闲腥f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兩處的文句依次是A、此恨誰雪細看濤生云滅B、此恨憑誰雪看濤生云滅c、此恨誰雪看濤生云滅D、此恨憑誰雪細看濤生云滅詞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A、唐睢在秦廷脅迫秦王就范的故事B、賈誼奮筆著文批評秦皇嬴政的故事c、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D、荊軻行刺嬴政擲匕于柱的故事對下面這首菊花詩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菊花元縝
2、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A、句寫叢叢秋菊圍著房舍,仿佛是陶淵明的家。B、第二句表現了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c、三、四兩句由描寫轉入議論,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氣質。D、全詩用語平易,沒有刻意求工,卻含意雋永,極富藝術感染力。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
3、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5-6題。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橫槊船頭,灑酒于江,表示憑吊。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指孫權赤壁一戰借助東風取得了勝利。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關于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
4、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后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仕的這一轉變。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愿。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7-8題。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題君山注雍陶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對這兩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
5、項是A、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B、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平風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c、雍詩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為是凝視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給人感覺湖水的顏色沒有君山倒影的顏色濃重。D、雍詩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關于這兩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A、劉詩選擇了月夜搖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B、雍詩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
6、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c、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超俗,使人讀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感覺。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9-10題。題李凝幽居賈島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A、“題李凝幽居”中“題”字的意思是“寫”,“幽居”的意思是僻靜的居處。B、“閑居”句中“少鄰并”
7、的意思是說李凝自小就有鄰居緊挨著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傳說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詞即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歸隱的約定,“不負言”表示不違背諾言。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聯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了李凝居處的環境,并暗示出他隱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門”句以響襯靜,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c、中間兩聯重在敘事和寫景,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D、全詩所寫之事雖然不大,感情亦無跌宕,但由于注重煉字,故讀來回味無窮。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1-12題。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1、對這首詩
8、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這首詩的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詩中與這種寫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B、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c、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D、千山鳥飛絕
9、,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3、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注垂緌,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征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寫蟬聲之遠傳?!傲黜憽睜钕s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于景的藝術才能。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
10、恰當的一項是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5-16題。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
11、態的描寫,來反襯出春山月夜闃無人聲的幽寂。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春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表現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一。在本詩中,共同構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7-18題。
12、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薯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B、二、三兩聯描寫船帆被細雨打濕而變重,烏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c、尾聯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送別之情,情與景巧妙地結合了起來。D、全詩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雨,這樣
13、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詩,但主要篇幅卻是寫景,將離別之情寓于這些景中。下面幾首寫送別的唐詩中,與它寫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B、蒼蒼竹林寺,杏杏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c、聞道衡陽外,由來雁不飛。送君從此去,書信定應稀。D、滿酌勸僮仆,好隨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參考答案:DoCoc。三、四兩句作者說明了喜愛菊花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中是最后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在菊花上來。作為后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到人們珍重,表達了作者特殊的愛菊之情。并無渲染菊花高貴品質之意。D。作者表達對春光留戀和
14、惜別的傷感情緒,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并非“直抒胸臆”手法。作者情感的表達非常含蓄。D。作者在作品中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歷史風采,歌頌的三位歷史人物依次是:曹操、孫權、諸葛亮。c。作品對三位歷史人物風采的再現運用了描寫的手法,但作者沒有對三位歷史人物進行比較。B。劉詩始句創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輝映和諧的意境。接著“潭面無風”句寫了明月披照,湖上風平浪靜,水汽縹緲、朦朧的景象。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的銅鏡,寫出了月下洞庭湖朦朧、靜謐的美。雍詩只寫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起句“煙波不動影沉沉”寫洞庭湖風平浪靜,看見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寫因凝視倒影,所以只見翠山不見碧水。顏色濃濃相宜
15、。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見到。況且雍陶的這首詩并無一詞半語提出月夜。所以“煙波不動”句沒寫月光下的景象D。劉禹錫的望洞庭與其他寫洞庭湖的詩文相比不同,它選擇了月夜遠望的角度,別開生面、超俗。這首詩高瞻遠矚,視野高曠,千里洞庭盡收眼底,寫了湖光山色美景。雍陶的題君山超世人寫洞庭之處,是他別出心裁的以纖細精妙之筆寫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圖。但這首詩描寫點只側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還不能說“高曠”。劉、雍的這兩首詩,確屬工筆之作,描寫細膩,引人入勝。但從它的意境和氣勢的角度與岳陽樓記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如果說這兩首詩的感染力,能與岳陽樓記有同樣“寵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強。B。A、c、D的解釋都正確,
16、B中對“少鄰并”的理解不正確,它應該指“很少有鄰居緊挨著作伴”,“少”不當“小時候”講。0、c。A、B、D都正確。c中句正確,第二句講“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不全對,因為只有尾聯流露了這種思想,而首聯只是寫李凝居處的環境。1、c。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巴蜀時期寫的,詩寫了夜泊之景。A、B、D都是正確的,c項有誤,關鍵是對第二句“風燈照夜欲三更”理解不當。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接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有紙罩避風,故曰風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見了。而c項說成“江風吹打桅燈”就不恰當了。c。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聯。它最初起源于晉代四時詠,唐代作者已不多,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栽。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裁格式。這些詩的優點不只在于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個統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融為一幅完整的圖畫。此題正確選項應為c項,這是杜甫的絕句二首,寫了“日、風、燕、鴛鴦”四景。3、D。“寓情于景”是指詩歌全都寫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詩后兩句卻是直接抒情。所以D項不當。c。趙師秀是南宋后期的“江湖派”詩人,他與他的同鄉好友徐照、徐璣、翁卷并稱為“永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