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_第1頁
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_第2頁
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_第3頁
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_第4頁
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體經絡學自學快速入門型載)中醫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學說。子午流注學說是中醫 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時刻表。中醫認為,自然界與人是統一的整體, 自然界的年、季、日、時周期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理、病理相應的周期變化,如人的脈象、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變化多半是早晨輕、中午重、夜晚更重,這些情況和人 體氣血運行有關,也就是在不同的時辰,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起到 了直接的影響,恰如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鐘效應相似。子午流注學說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循環無端,連成一個大的循環通 道,即十二經絡的連接順序為:其歌訣:寅

2、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已脾心未小腸,膀胱中注醞腎注,戊時包 絡亥三焦,子膽衛肝各定位。了解人體經絡一日之中循行運轉規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從呼吸做起,以經絡為據, 洞悉太極之理,尊陰陽之綱紀,諸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氣者生之本也,時者生之 用也!很多初學者都反映,中醫的經絡學實在太難理解了。經絡是人體天然藥座,而要控制這 個天賜的寶藏,只需要明白12經絡的運行原理就足夠了,這就是中醫整個經絡學說的要素。12經絡上面有三百多個穴位,我們沒必要都去記住,現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 下學,就容易多了。1、先熟悉一下12經絡的名稱: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

3、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少陰腎經 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陽膽經 足陽明胄經2、搞清楚它們為什么要這樣稱呼?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臟器命名。其中,三 焦是指人的整個胸腹,心包是保護心臟的一塊區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較容易理解。 記住這12個臟器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 應就出來了。從12經絡的排列上看,是分為兩組,一組是按手足分,另一組是按陰陽分。按手足分是告訴你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足、腿上有6條經絡。按陰陽分是告訴你手臂的內側、腿的內側各有3條陰經;手臂的外側、腿的外側也各有 3條陽經。少陰、厥陰、

4、太陰、太陽、少陽、陽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們是代表陰氣的重與輕,陽氣的足與弱。少陰陰氣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內側的最里面。厥陰的陰氣比少陰輕,但又比太陰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間。太陰的陰氣最輕,就排在最外而。太陽是陽氣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陽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側的最外而。少陽比太陽的陽氣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所以排在外側的中間。陽明又比少陽的陽氣要弱,就像黎明初現的陽光,就排在了外側最里面了。我們的祖先為什么將陰、陽細分到這樣的程度呢?就是讓你在使用經絡時隨時注意陰陽的平衡。這個陰陽的平衡既包括經絡與經絡之間的 陰陰平衡,也包括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還包括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身

5、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是要你根據身體的強弱去選擇經絡。比如身體弱的,最好先選擇 陽經按摩以補足正氣為主,陰經要等正氣補上了,再去碰它:身體好的,則陰經、陽經都可 以按摩。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是與四季的溫度有關。夏天陽氣最旺盛,就是身體虛弱的人, 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去疏通陰經了。陰陽平衡的理論還可以用在按摩時的手法上,如陰經的按 摩最好是用補法,陽經的按摩可以用瀉法。3、什么是按摩的補與瀉呢?一般來說,順看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按摩范圍小的為補,范圍大的為瀉。4、需要把三百多個穴位都記住嗎?中醫在按摩經絡時有個說法叫以痛為

6、俞,也就是說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 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應的心經和心包經上沿著經絡慢慢地按壓, 去感受整條經絡上各處的感覺。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發酸、發脹,那么這時你按 摩的重點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開、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 明顯的,越要堅持多刺激此處,這樣你身體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轉。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臟有病,可在這兩條經上按壓時并沒有明顯的痛感,這時,你左 右兩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為人體經絡左右都是對稱和一致的,但患病時左右經絡的反應并 不完全一樣,痛感明顯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邊,這也說明了你這條經絡的氣

7、血不足,反 應遲緩,這時的治療以食療為主先,補足氣血,同時在這條經絡上慢慢摸,看上而是否有硬 塊,是否多出了一塊肉,是否比別處微微凸起,然后重點搓揉這個部位就行了。如果只是死 記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視了最痛的那一點,治病效果絕不會好。先從我們最常用的足太陽膀胱經(下面簡稱“膀胱經”)開始,因為這條經的陽氣最足, 治療范圍最廣,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條經。膀胱經的起點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過額至頭頂, 行頸后、后背、大腿后外側,小腿后側至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止。共有67個穴位,是人體 中最長、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當膀胱經從頭走到了腳的至陰穴后,它的流動并沒有停止,而是穿過小腳趾從腳心的涌 泉穴上行。這時

8、經絡又有了新的名字一足少陰腎經(下而簡稱“腎經”)。腎經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內側后緣上行,穿過腹部到達胸部, 與下一條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相連。從膀胱經到腎經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1、.經絡是流動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動的,膀胱經是從上往下,腎經是從下往上。2、膀胱經和腎經是完全相連的一條經,只是在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處將其分開了,走 在人體的外側是膀胱經,走在人體的內側的是腎經。正因為這一陽一陰的經絡其實是一條相 連的經絡,所以刺激膀胱經,腎經就會有反應;刺激腎經,膀胱經也會有反應,中醫就稱之 為“互為表里”,而這兩條經絡各自所連的臟器一腎臟與膝胱也就互為表里。3、膀胱經是陽經中

9、陽氣最足的一條經絡,而腎經是陰經中陰氣最重的一條經絡,這正 好符合了中醫陰、陽平衡的特點。4、膀胱經走在前,腎經走在后,膀胱經是腎經的源頭,所以在膀胱經上進行的推拿、 按摩、針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進膀胱經向下流動的力量,反過來就是推動了腎經,滋補了 腎臟。而在腎經上進行推拿、按摩、針灸的時候,腎經運行快了而膀胱經沒能及時跟上,就會 出現空缺、中斷。這就是只按摩腎經時,病人往往會出現氣虛的原因。與膀胱經相連的是手太陽小腸經(下而簡稱“小腸經”)。它起于小指外側的少澤穴,沿 著上肢外側后緣上行過肩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從頸上面頰,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與 膀胱經相連,另一個進入鎖骨,入胸腔,最后到

10、達心臟。這條經絡走在手臂的外側,屬于陽經,與膀胱經是相連的,是陽經與陽經相連,組成一 條長長的、完整的太陽經,小腸經在前,膀胱經在后。小腸經是膀胱經的源頭,當膀胱經不 舒服時,就會有頸椎病、腰痛、腿痛時,除了按摩膀胱經以外,按摩小腸經同樣有效,而且 效果更好。小腸經又與手少陰心經(下面簡稱“心經”)相連。心經起于心臟,它有幾個分支:一支 向下通向小腸,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來,沿上臂的 后緣行至手腕的內側,到小指內側的少沖穴,然后走向小指外側的小腸經的少澤穴,再往上 循行。這是一條陰經轉變為陽經的經絡,是陰經在前、陽經在后的一條相連的、互為表里的、 長長的經絡。

11、所以按摩心經不但能治療與心經相連的心臟、小腸、肺、食道、眼睛等處不適, 還能推動和滋養小腸經,按摩它既能冶療頸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腎臟的疾病。只要頸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側的小腸經就會有明顯的痛點,再去摸與之相表 里的心經也會有瘀堵、疼痛的感覺,所以這時就要從源頭上疏通手臂內側的心經,從腋窩處 往下輕輕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側向上搓至手臂的外側,遇到哪里有痛點,就 在哪里多搓搓揉揉,這樣就可以治療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這4條經絡上所連著的所 有臟器的毛病。這4條經絡一路走過來,形成了表里相連的兩組長長的經絡,它們起于心中,在人的四 肢繞了一圈后又將腎經推向了腹部,推到

12、了胸。那么又是哪條經絡在胸中與心經相連呢?這就是足太陰脾經(下面簡稱脾經")。這時,有人會問,一個是少陰,一個是太陰, 好像在陰陽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會再說。與膀胱經相連的腎經走到胸中后,就與手厥陰心包經(”下而簡稱“心包經”)相連,是 陰經與陰經的相連,可它們一個叫少陰,一個叫厥陰,名字不一樣,陰氣的程度不一樣,經 絡走到這里,好像與剛才在四肢繞了一圈的作用與關系不一樣了,為什么呢?因為當經絡一路走過來,走到腎經時已經很虛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腎經,按多了就會 瀉氣,這時,進入了腹部、胸部的經絡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然后換條經絡繼續出發, 去進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

13、環,所以補氣作用最強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過腹部的就是循環回 來的、已經很疲勞的腎經、肝經和脾經。通過腹部的還有一條經一足陽明胃經(下面簡稱胃經”),它也是通過腹部的,但其走 向與腎經、肝經、脾經的從下向上的運行方向不同,是從頭穿胸、穿腹再走到腳的,胄經也 需要在這里一次補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下一輪的四肢大循環,就從腎經傳遞給心包經開始,它是走在四肢內側中間的一條經絡, 所以與它相連的是走在手臂外側中間的手少陽三焦經(下而簡稱“三焦經”),又與走在腿外 側中間的足少陽膽經(下面簡稱膽經")相連,膽經則是與走在腿內側中間的足厥陰肝經(下 而簡稱“肝經”)相

14、連,這樣就又形成了一組完全相連、互為表里的經絡,最后又是將肝經 推向小腹,推向胭中,去休息、補充能量,換一條線路繼續前進。最后一輪運行的4條經絡是肝經在胸、肺傳遞出的手太陰肺經(下面簡稱“肺經”),具 體的循環順序是這樣的:肺經一大腸經一胃經一脾經。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經過上面的論述,大家就會明白,其實這12條經絡是分成了 3組大經絡,這3組大經 絡分別在四肢繞了一個大圓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這樣再去記憶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組去記,記住一組里的4條經絡,記住這4條經絡相連的臟器都叫什么名字, 只要這4個臟器里的一個生病了,你就從這4條經絡的源頭,也就是從胸走向手的手臂內側 的經絡上開

15、始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痛,去慢慢理順它.這樣治起病來不但效 果好,而且不會留下后患,更不會復發。在人體內循環的3組大經絡就已經很清楚了,而這3組大經絡又是誰先誰后呢? 中醫學是這樣分的:第1組:走在外側,是肺經一大腸經一胃經一脾經第2組:走在內側,是心經一小腸經一臍胱經一腎經 第3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一三焦經一膽經一肝經學經絡快速入門另外,用經絡冶病要選擇好時辰。中醫學認為人與宇宙是息息相關的統一整體,人體實 際上是宇宙的一個縮影,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如白晝黑夜的交替)都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關。在古代中國,人們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而中醫學則把每個時辰都與12條經 絡相對應

16、,如下表。第一組:時辰時間經絡寅 3: 00-5: 00肺經卯 5: 007: 00大腸經辰 7: 009: 00胃經巳 9: 00-11:00脾經第二組:時辰時間經絡午 11: 00-13: 00心經未 13: 0015: 00小腸經申 15: 0017: 00膀胱經酉 17: 0019: 00腎經第三組:時辰時間經絡戌 19: 0021: 00心包經亥 21: 0023: 00三焦經子 23: 007: 00膽經丑 1: 00-3: 00肝經那么,這12個時辰與12條經絡相對應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升,過時為 闔”,原來這12條

17、經絡是按時間的順序,就如潮汐一樣,流動到哪兒,哪條經絡就漲潮 了,這時這條經絡里的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很多醫家喜歡在特定的時辰,去疏通在這個時辰氣血最旺盛的經絡,或在此時辰服 下調理該臟器的藥物,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絡、臟腑,時辰的關系。我們已將這12條經絡分成了 3個大組,這樣,用時辰來防病治病就變得簡單了。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與治療。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出現不適,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與治療。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晚上按摩與治療。就拿一個胃不好的人為例。可以在早晨醒來后,或是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 大腸經上找痛

18、點,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地搓揉。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內側的心經、小腸經上尋 找痛點,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頸子、腰處進行按摩疏通。肝臟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尋找痛點,進行搓揉、 疏通,然后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內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身體好、氣血足的人,在疏通經絡時手法可以稍重些,對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 刮痛的方法。而身體弱、氣血虧的人,在疏理經絡時就不用太著急,按摩的力度要輕一些, 選的穴位與痛點也要少一點,最好選擇每一組經絡的前兩條經絡(手臂上的經絡)進行按摩, 排在最后的經絡(

19、腎經、肝經、脾經)都盡量少去碰它們。弄懂了這些,你就可以在補氣血、去寒濕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根據不同季 行和時辰,有針對性去疏通瘀堵的經絡。只要運用得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將神奇的經絡運 用自如,為你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最后要補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體內部的核反應堆,能量極大。 我國自古的各種武術中,都會提到丹田。當修煉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會形成一股 熱氣流,聚之有形,散則無形,它會在人體前后的正中在線的任、督二脈上運行,前而的為 任脈,后面的為督脈。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后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 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任脈所經過的

20、丹田,是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系胞宮的地方,又稱為生氣之源:而 起于身體后正中線的督脈中的r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脈循行于脊髓里,直接 連結脊髓、腦,所以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任督二脈同時與全身的各個臟 器相通,當真氣充足時,這些五臟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潤。任、督二脈的功能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又 認為胞胎的形成始于腎,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的說 法。腎的功能有:主精,主生殖,主命門火,能溫照全身,主管,主能,主生血,主水,主 納氣等。自古有很多修煉內功的心法,都能生氣、養氣,其實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經絡 為主的大

21、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禪定,不吃不喝,用修煉來的內功滋養身體,推動經脈的 運行,保證生命的持久。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也都是通過舒緩的氣功運動來疏通經 脈。如果你能去修煉內功或每晚堅持打坐,直接讓你的丹田之氣充盈,去推動全身經絡的運 行是再好不過的,可普通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足氣血,來補足腎氣,久 而久之,也可以達到同樣功效。經絡的觸診指腹的感覺察知經絡和經穴的異常反應。此法簡便易行,準確實用(是針灸臨床不可缺 少的診法之一)。方法:循經觸摸,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皮下硬結等,可知為經氣實:體 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為經氣虛。觸摸時,見有硬

22、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癥;壓有快感,多屬虛癥。病穴有助于明確診斷,刺灸病穴常獲良效。觸診的順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絡穴、特診點、過敏點和過敏帶等。可疑病 經要詳細觸診。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肺經: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澤。肺經實熱時,胸椎1-3旁開0. 5寸處有壓痛,滑肉門和大巨亦有壓痛。肺經氣不暢時, 膻中有壓痛。肺經虛寒:風門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壓痛,或壓時有酸沉感。 經氣虛衰時,膏肓呈高腫或彈性、皮溫低下。大腸經:大腸俞、天摳、溫溜、曲池、合谷。經氣實熱或排泄障礙時,曲池、肺俞、天樞、騎竹馬有壓痛。經氣郁滯時,大巨有壓痛。 腸

23、炎時,手三里、上巨虛、天樞壓痛明顯,皮溫高于鄰穴。慢性腸炎時,皮溫低下,觸有快 感。胃經: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豐隆。胃經有實熱:中院、梁丘有壓痛。胃酸過多:巨闕、不容呈壓痛。胃經虛寒:按壓中脫、 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潰瘍:胃俞、與其外側有過敏點,再按壓臀端時,壓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劇烈:天宗有明顯壓痛,按之可止痛。脾經:脾俞、章門、地機、大包、脾俞。消化不良或運化失常時,脾俞、章門、大包均有壓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現繃緊或壓痛。 脾熱、經氣阻滯:地機穴有明顯壓痛。脾虛作脹: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溫低下。心經:心俞、巨闕、陰那、少海。心經火旺:心俞內側有壓痛。心臟瓣膜疾患:巨闕發脹,心俞外側至

24、膏盲處有過敏點。 經氣虛、功能低下:三陰交、水分、腎俞均有壓痛。小腸經:小腸俞、關元、養老、小海、下巨虛。小腸經病:關元、養老有反應。被風寒所侵時,天宗、風門、小海均有壓痛。小腸經病 移于心經時,取關元是有效的。如灸關元治心律不齊。小腸經氣受阻的肩腫痛時,下巨虛呈 壓痛,針之有效。小腸俞部位的腰痛,養老有明顯壓痛,針之有效。膀胱經:膀胱俞、中極、金門、委中、昆侖、天拄、八修。經氣實熱:委中穴皮溫高,絡脈充盈。濕熱下注,經氣受阻,中極、金門、膀胱俞有壓 痛。被風寒所侵,天柱、八修、承山呈壓痛。經氣虛時,按中極、膀胱俞有快感。腎經:腎俞、京門、水泉、水分、肓俞。腎經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見壓痛。

25、腎臟為病:腎俞、京門有壓痛。當腎排泄功能 受累時,筑賓穴呈陽性反應(硬結、壓痛)。因此,灸筑賓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時,八 修穴有壓痛。心包經:厥陰俞、膻中、那門、大陵。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部門均有明顯壓痛。婦女月經失常、痛經或少腹有瘀血時, 間便至鄭門處繃緊或壓痛,針之可調經止痛逐瘀。心悸動,按壓厥陰俞、膻中有緩解之效, 灸之亦效。三焦經:三焦俞、石門、委陽、會宗。經氣受阻,會宗、委陽、石門均呈壓痛。經氣實熱,三焦俞一帶繃緊,會宗壓痛強烈。 尿閉,屬三焦經氣不宣者,石門呈脹滿。膽經:膽俞、日月、天宗、京門、陽陵泉、外丘。膽囊炎時,日月、京門、天宗有壓痛。膽經實熱:外丘皮溫高。經氣虛:

26、按膽俞、日月 有舒適感。肝經:肝俞、期門、中都、曲泉。經氣郁滯(失眠、易怒、高血壓):肝俞多見高腫、壓痛,中都呈強壓痛。肝炎(經氣實 熱),內踝上二寸至中都處呈過敏帶,陽陵泉與外丘有時亦呈壓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 痛或酸麻。按上法找出病經病穴,結合四診八綱,決定病因、病位、病性,為治療提出有效的方案。經絡不通有哪些人體反應?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捏著肉痛,那就說明經絡不通,道理就這么簡單。經 絡不通人體會發出某些信號:1、冷除了頭涼之外,身體其他某些部位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手腳發涼,常常是經絡不通的 信號。因為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 個

27、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此外,還有體溫、出汗不對稱出現,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嚴重不通,健康部位和 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況。經絡不通對皮表的影響,除了冷熱感覺外,還可以表現為皮膚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問 題,血氣不至,毛孔內垃圾排不出來,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長不好。2、熱其主要表現是身體某些地方低熱、干燥,或者局部異常出汗。一般這也是體內經絡不通, 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散發出去的緣故。除了外邪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發熱所在的經絡不通有關,一般低熱可能來自相連的 經絡。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臨近的經絡那里尋找突破口,首先 容易影響的就是具有表里

28、關系或者子母關系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里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 暢造成的。3、疼和痛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有些差異。比如我們被扎了一下, 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位置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 加重,擴散到“絡”。“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道理。其中,穴位是“點”, 經是“線”,絡則是“而”。遇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面 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而積稍大

29、一些可以刮瘩,這樣經絡慢慢就 通。4、麻和木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 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麻和木的癥狀經常一起出現,但在中醫里,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 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 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5、酸酸說明經絡氣血供應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人在劇烈運動以后,比如短跑比賽,事后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 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

30、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正常狀態下,消耗和補充是一個平衡,所以養生運動從來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 平衡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非常推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柔韌性運 動等0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 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癥 狀。6、腫和脹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 痂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理。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黑色“瘩”,其實就是經絡里的 瘀血。同時還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簡便取穴法:

31、屈膝,以左掌心按于 右膝澳骨上緣,25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氣血能量博大如海。血海穴位于 脾經,脾主統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亂行、不淤積的功能,經常按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對消 除淤腫有輔助治療作用。如果按摩的時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經常按摩。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 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按摩,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其次還 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凡是“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 經來治療,例如掐中渚穴可

32、以治療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三焦氣不順主要集中在頸部與上臂之間。患者無事時可以把手當作耙子,從頸部、肩部 往手臂后方細細地耙下來,直到無名指。然后哪里痛就重點撓片刻,這樣就能理順三焦之氣 了。經絡不通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一是:胡吃海塞大量的垃圾食品。很多朋友一提垃圾食品,只知道洋快餐,其實垃圾食 品比較廣泛,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十大類食品為垃圾食品。由于垃圾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這些非大自然的東西,進入人體后,日積月累,就 會形成很多體內垃圾而無法排出體外,這些東西最容易堵塞人體的經絡。大家如果有興趣, 可以上網查一下一本日本人安部司寫的書食品真相大揭秘)。我敢保證

33、,看完后,你以后再 也不會吃這些垃圾食品了。二是:長期處在空調的環境中。人是熱血動物,天熱了就要出汗,而出汗本身就是一個 排毒的過程,你大量使用空調,不讓身體排毒,久而久之,體內的垃圾本來可以正常的排出 的,也被抑制了,這些垃圾就會堵塞人體的經絡。三是:長期一種姿勢工作。比如長期使用電腦,造成人體內的氣血無法流通,部分肌肉 或者組織,長期得不到氣血的滋養,這部分的經絡自然也就不會通暢。上述三點,基本上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被稱之為現代病。打通經絡有哪些方法?一是要運動。因為“動形以達郁”,“動則不衰”,“流水不腐,戶樞不歿”。只有動, 氣血才能周流全身。二是常練氣功。因為氣功鍛煉有素

34、者常可體會到真氣的循經絡運行,就是通過內景感到 自身經絡的存在。氣功中的“周天運轉法”、“升降開闔法”就是能使經絡之氣正常地循經 絡運行的重要功法。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夠理氣活血的藥物和食物,如陳皮、木香、砂仁、四磨湯、越鞠丸、 當歸、川苛、桃仁、紅花、油菜、黑大豆、慈姑等。四是要心情愉快。因為“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不管發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 要想得開。人體十二經絡健康自測表肺經:熱癥一一體熱、出汗、氣喘咳嗽,炎涎多。支氣管哮喘,血液充于頭部。背肩酸痛。肩 部肌肉緊繃,手掌疼痛不可觸摸。寒癥一一寒栗、出寒汗、鼻炎、咽喉干燥,鎖骨胸部疼痛,四肢末端發麻或發冷,皮膚 異常。失眠,而色改變,咳嗽

35、,嘶啞。大腸經:熱癥一一便秘、頭痛、肩與前臂疼、腹脹痛,指痛,體熱,再熱的情況下更糟糕。寒癥一一腹瀉、腹痛,腸胃功能下降,暈眩,上肢無力,身體冰冷,皮膚異常(出疹子、 瘙癢、咽喉炎)輕微咳嗽,在熱的情況下好轉。胃經:熱癥一一興奮、體熱、腹脹、打嗝、便秘,多愁善感,胃痙攣性疼痛,腹痛,胃酸過多。 唇裂,經絡走向的腿感疼痛與痙攣。寒癥一一餐后腹痛或腸鳴,或嘔吐,消化能力弱,胄酸不足,憂郁,腹部疼痛(得溫則 減)下肢倦怠。脾經:熱癥一一食欲不佳,胃脹,便秘,肋下部痛,嘔吐,排氣,足膝關節疼痛,第一指腳拇 指活動困難,失眠。寒癥一一消化不好,胃脹氣,排泄物堆積,上腹部疼痛,(喜溫喜按)嘔吐,腹瀉(水 樣瀉)下肢疲倦,乏力,下肢疲倦,乏力麻木,腿部靜脈曲張。嗜睡,皮膚損傷。心經:熱癥一一運動后心悸,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處于在壓力狀態下,有壓迫感。憂郁,內 側肩麻木,血液循環不足,引起眩暈。寒癥一一胸口疼痛,肩與前臂疼痛,興奮,四肢節重,胸口沉悶,可能體溫上升。 小腸經:熱癥一一后腦,太陽穴,至耳后,肚臍與下腹部疼痛,便秘,后肩胛至臂外疼痛,腹痛, 里急后重。寒癥一一頷、頸浮腫,耳鳴、聽力減退,嘔吐、腹腔,身疲虛弱癥。膀胱經:熱癥一一尿頻、尿痛,后背肌肉強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痙攣疼痛,前頭與后頭疼 痛(尤其在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