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解剖與推拿_第1頁
頸椎病的解剖與推拿_第2頁
頸椎病的解剖與推拿_第3頁
頸椎病的解剖與推拿_第4頁
頸椎病的解剖與推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解剖生理二、解剖生理(一)頸部的椎體: 頭顱和第一胸椎之間有7個椎骨,6個椎間盤 及所屬的韌帶構成。 頸椎的上面椎 體 前 面 觀 各部椎骨的特點頸椎-2 第二頸椎又稱樞椎 齒突前面后面 寰樞關節(jié)旋轉移位 齒突居中,兩側塊對稱,C2棘突偏向一側。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側方移位 寰樞間隙不對稱,齒狀突、C2棘突偏向同側。各部椎骨的特點頸椎-7 第7頸椎又稱隆椎: 棘突最長 “大椎穴” 低頭時頸部最高隆起部鉤突壓迫椎動脈時,可引起頭暈頭痛眩暈耳鳴等 此為頸椎病中椎動脈型頸椎病鉤椎關節(jié) 在樞椎至第一胸椎之間,在椎體上面的側方,向上隆起形成鉤突,與相鄰椎體下面?zhèn)确降男逼聵嫵申P節(jié)即鉤椎關節(jié)。 鉤椎關節(jié)具有

2、類似滑膜 關節(jié)的結構,起限制頸 椎側方滑動的作用。構成椎間孔構成椎間孔的前壁,的前壁,側方與動脈側方與動脈毗鄰,毗鄰,發(fā)生骨刺時,發(fā)生骨刺時,向后方能擠向后方能擠壓椎間孔內壓椎間孔內的組織結構,的組織結構,向側方能影向側方能影響椎動脈和響椎動脈和其周圍的交其周圍的交感神經感神經,當,當壓迫椎動脈壓迫椎動脈時,引起頭時,引起頭顱血供不足,顱血供不足,即形成頭暈即形成頭暈頭痛,眩暈頭痛,眩暈耳鳴等。此耳鳴等。此為椎動脈型為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椎病。關節(jié)突關節(jié) 上位頸椎的下關節(jié)突與下位頸椎的上關節(jié)突構成。 關節(jié)面較平,向上傾斜45度。 關節(jié)囊附著于關節(jié)軟骨邊緣,較為松弛,易發(fā)半脫位 構成椎間孔的后壁。

3、 下頸段關節(jié)突承受壓力較大,增生機會較高在脊柱的兩側,一個脊椎的下關節(jié)突與其下面的一個脊椎的上關節(jié)突形成一個關節(jié),叫小骨突關節(jié)或椎間關節(jié),覆蓋有軟骨及關節(jié)囊,是真正的可動關節(jié)。椎間盤椎間盤 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 纖維環(huán):多層同心圓排列的纖維軟骨構成,前部稍寬,質堅韌。 髓核:柔軟富有彈性的膠狀物,位于中央稍偏后。 作用: 連結;緩沖 頸部肌群頸椎X線診斷拍攝X片的目的 1.觀看X線首先要看是否有物理治療的禁忌癥,如骨折,脫位,腫瘤,結核等。 2.分析關節(jié)錯位的類型,錯位的程度。 3.分析脊椎整個退變的情況。椎間隙椎間隙椎體椎體椎弓根椎弓根上下關節(jié)突上下關節(jié)突橫突橫突棘突棘突上

4、關節(jié)突上關節(jié)突下關節(jié)突下關節(jié)突棘突棘突椎間孔椎間孔椎間隙椎間隙椎體椎體椎弓根椎弓根頸椎側位片頸椎生理曲度判斷 1、沿著椎體C2的后面向下畫一延長線。 2、沿著椎體C7的后面向上畫一延長線。 3、這兩條延長線必交于一點,構成兩對頂角,正常的頸椎曲線其對頂角的角度為40度。 如果大于40度,表示頸椎曲線太彎。 如果小于40度,表示頸椎曲線太直C7C2頸椎生理曲度反弓成角頸曲變大頸曲變大骨質增生頸曲變直頸曲變直頸曲反弓頸曲反弓滑脫在頸椎多發(fā)生在C3、4,在一般情況下,頸椎的滑脫多發(fā)生在椎間隙變窄的上方。 C3椎體中斷后移 椎間孔又叫椎間管,只是從X線平片上顯示的是“孔”。管內含脊神經的前后根、神經節(jié)

5、及節(jié)段性動脈、靜脈等。主要從斜位片來觀察椎間孔的影像變化。 椎間孔前后徑變小是鉤突增生、關節(jié)突增生、關節(jié)突關節(jié)肥大和椎體滑脫的結果。 上關節(jié)突上關節(jié)突下關節(jié)突下關節(jié)突棘突棘突椎間孔椎間孔椎間隙椎間隙椎體椎體椎弓根椎弓根正常頸椎CT頸椎病頸椎病CT中央型突出中央型突出側后型突出頸椎增生退變鉤椎關節(jié)增生硬化椎小關節(jié)增生硬化椎體骨質增生硬化后縱韌帶鈣化鉤椎關節(jié)增生硬化頸部重要結構n椎動脈椎間椎間孔孔椎間孔前后徑小, 鉤椎關節(jié)增生時 易刺激神經根 引起上肢麻木疼痛不適,即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隙變窄時, 椎間孔上下徑亦變小。橫 突 孔 頸椎的橫突部有橫突孔,其中有椎動脈、靜脈和交感神經通過。 椎骨活動時

6、,橫突孔壁能使其內部的組織結構受到牽拉或擠壓,特別是椎間不穩(wěn)定時,更易影響椎動脈與其周圍的交感神經。當頸椎推行改變鉤椎關節(jié)及上下關節(jié)突關節(jié)等骨質增生時,壓迫椎動脈,即引起頭暈頭痛,眩暈耳鳴等,此為椎動脈型頸椎病。頸14神經的前支組成頸叢支配頸部肌肉、膈肌,及頸、枕、面部感覺。其后支形成頸后叢。 頸5胸1脊神經前支組成臂叢,其分支支配肩胛、肩、胸肌及上肢肌肉及皮膚。當頸椎退行性改變或損傷時壓迫神經時即引起上肢麻木疼痛不適,此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四、病因病機四、病因病機 ( (一一) ) 外因外因 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可造成椎間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可造成椎間盤、韌帶、后關節(jié)囊損傷(跌仆閃挫,或盤

7、、韌帶、后關節(jié)囊損傷(跌仆閃挫,或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如會計、縫紉、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如會計、縫紉、刺繡、打字等工作),從而使脊柱穩(wěn)定性刺繡、打字等工作),從而使脊柱穩(wěn)定性下降,促使頸椎發(fā)生代償性增生,增生物下降,促使頸椎發(fā)生代償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間接壓迫神經、血管,就產生癥如直接或間接壓迫神經、血管,就產生癥狀。狀。 正常情況下,控制頸椎四個方向的肌群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張弛有度,伸縮自如。當長期、反復的低頭,頭顱重心前移,那么頸后肌群就要過度負荷,牽拉前移的頭顱,最后形成肌肉的慢性勞損。 椎間關節(jié)也因為長期處在不正常的位置上,而出現(xiàn)炎癥和骨質增生,通常的感覺是頸肩部酸脹、疼痛,甚至

8、是手指麻木。 當關節(jié)的潤滑機制受到損害后,整個頸椎的屈伸,便不再是隨意自如,隨著時間的延長,頸椎的生理弧度便產生改變。正常的頸椎弧度異常的頸椎弧度(二)(二) 內因內因椎間盤退變是本病普遍的內因。椎間盤退變是本病普遍的內因。頸椎間盤一般從頸椎間盤一般從3030歲后開始退變。歲后開始退變。三 頸肩上肢主要穴位1.大椎穴定位:督脈穴,后正中線,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頭項強痛,感冒,畏寒等。2.風池穴定位: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主治:頭痛、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等。 3.天宗穴 定位: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之間連線上, 當上、中1/3交點。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 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后側痛,上肢不舉等。4.缺盆穴定位: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主治:寬胸利膈,止咳平喘。 5.曲池定位: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主治: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等6.合谷定位:第1、2掌骨間,當?shù)?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