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1_第1頁
20c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1_第2頁
20c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1_第3頁
20c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1_第4頁
20c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業基礎理論課 / 必修32學時 / 2學分建筑與藝術學院 / 郎亮7年代的躍遷20世紀前期的現代建筑運動p 戰后初期的探新建筑流派p 格羅皮烏斯與包豪斯設計教育p 勒·柯布西耶的現代建筑思想p 密斯·凡·德·羅與現代建筑克·賴特與有機建筑pp 阿爾瓦·阿爾托與地域性現代p CIAM 與建筑中的現代7阿爾瓦·阿爾托與地域性現代p 芬蘭的印記p 第一白色時期(1923-1944)p 紅色時期(1945-1953)p 第二白色時期(1953-1976)年代的躍遷20世紀前期的現代建筑運動p 戰后初期的探新建筑流派p 格羅皮烏斯與

2、包豪斯設計教育p 勒·柯布西耶的現代建筑思想p 密斯·凡·德·羅與現代建筑化與人情化p克·賴特與有機建筑p 阿爾瓦·阿爾托與地域性現代p CIAM 與建筑中的現代pAlvar Aalto with his first wife Aino MarsioCollage classmate走進芬蘭Finlandp 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內陸水域面積占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p 除了湖泊之外,以松和云杉為主。為大片森林覆蓋,占總面積的66.7%,p 芬蘭冬季寒冷,僅南部較溫和。會發生極晝、極夜現

3、象。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p 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北歐特色的性格和文化。p 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Finnish landscape森林與湖泊Finnish Sauna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sauna without ahouse, but never a house without a sauna.阿爾瓦·阿爾托Hugo Alvar Henik Aalto, 1898-1976p 1898年,出生于芬蘭庫奧爾塔內(Kuort

4、ane)一個測量工程師家庭,母親是郵局。p 1921年,畢業于赫爾辛基芬蘭理工學院建筑系。p 1923年,在芬蘭于韋斯屈萊(Jyväskylä)開業。p 1925年,與艾諾·馬西奧(Aino Marsio)結婚,艾諾一直擔任阿爾托的專業助手(為Artek的家具設計)p 1927年,設計。p 1928年,設計圖侖圣諾瑪特報社大樓。p 1929年,參加國際現代建筑(CIAM)p 1929年,設計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p 1938年,設計瑪麗亞別墅。p 1940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p 1947年,設計MIT學生宿舍貝克大樓。,設計珊納特賽羅市政廳。pp,艾

5、諾,對阿爾托影響很大。阿爾瓦·阿爾托Hugo Alvar Henik Aalto, 1898-1976p 1952年,與艾麗莎·馬基尼米(Elissa Makiniemi )結婚(曾經的學生)。p 1949-66年,芬蘭理工學院校園規劃及建筑設計。p 1953年,設計夏季別墅(Aalto Summer House)p 1955年,成為芬蘭。p 1956年,設計伏克塞涅斯卡教堂。p 1958年,設計不來梅公寓。p 1962年,設計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p 1963年,獲得美國建筑師學會金獎。p 1965年,設計美國本尼迪克特大學館。p 1966年,設計意大利里奧拉教堂中心。p

6、1976年,在赫爾辛基逝世。早期第一白色時期1923-1944p 創作的初期階段n 把現代建筑的基本觀念結合芬蘭的特點加以發展,形成獨特的芬蘭現代建筑風格。n 外形簡潔,多呈白色;建筑外部多利用木材飾面,內部自由設計。p 對芬蘭地方文化及使用者情感的表達n 大量應用木材芬蘭盛產木材,同時木材的質感與手感在芬蘭以寒冷為主導的氣候中能讓使用者感到舒服與愉快。n 廣泛使用曲線受芬蘭眾多湖泊及岸線的啟發。n 精心設計采光與照明考慮極晝、極夜及特殊的太陽高度角給使用者帶來的心理感受。p 代表作品n 1927-35年,(Viipuri City Library)n 1928-30年,圖侖·圣諾瑪

7、特報社大樓(Turun Sanomat newspaper offices)n 1929-33年,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n 1938-39年,瑪麗亞別墅(Vilirea)維普里市立館Viipuri City Library,Viipuri, Finland (now Vyborg, Russia), 1927-35, Alvar Aaltop 阿爾托的成名作。p 1927年設計競賽獲勝方案,1930-35年建造。p 1943年毀于戰火。p 簡潔的現代建筑體形大膽自由的內部空間p 同時亦變現對使用者感覺的關心以及美學、地方性同現代技術的結合。Viipuri Ci

8、ty Library, Viipuri, Finland (now Vyborg,Russia), 1927-35, Alvar Aalto維普里市立館Viipuri City Library, 1927-35, Alvar Aaltop 特殊的頂光設計57個預制圓筒形天窗。p 為使光線均勻漫射,筒形天窗上大下小呈漏斗狀,上下兩層并有輔助燈光(夜間及冬季使用同時亦可融雪)。Viipuri City Library, 1927-35, Alvar Aaltop 特殊的 出納設計利用樓梯平臺和夾層巧妙安排出納臺的位置,并與樓梯的扶手相結合,使少數管理能方便照管整個大廳。Viipuri City L

9、ibrary, 1927-35, Alvar Aaltop 特殊的聲學設計波浪形天花。p 更好地將聲音吸收或者反射至后排聆聽者。p 波浪形的起伏在空間上也產生了感。圖侖·圣諾瑪特報社大樓Turun Sanomat newspaper offices,Turku, Finland, 1928-30, Alvar Aaltop 芬蘭的第一座現代建筑。p 具有“新建筑五點”特征。p 變截面柱子美學與技術的結合。圖侖·圣諾瑪特報社大樓Turun Sanomat newspaper offices,Turku, Finland, 1928-30, Alvar Aaltop 變截面柱子

10、美學與技術的結合。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 Paimio, Finland,1929-33, Alvar Aaltop 1928年,阿爾托在設計競賽中獲得第一名。1929-33年建造。p 結合環境按功能布局,技術先進,造型活潑。p 人性化考慮生理、心理需求。Paimio Sanatorium,Paimio, Finland, 1929-33, Alvar AaltoPaimio Sanatorium, Paimio, Finland, 1929-33, Alvar Aalto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 Paimio, Finland,1

11、929-33, Alvar Aaltop 人性化考慮生理、心理需求。Paimio Sanatorium,Paimio, Finland, 1929-33, Alvar AaltoPaimio Sanatorium,Paimio, Finland, 1929-33, Alvar Aalto人性化對功能的重新詮釋Humanizingp 真正功能好的建筑應該主要從人性的角度看它的功能如何。技術只是一種工具,不是自為的東西,技術功能(Technical Functionalism)創造不出真正的建筑。p 已經結束的現代建筑的第一階段中,不是理性本身有什么錯,而是沒有把理性貫徹到底。不是要理性。在現代建

12、筑的新階段中,要把理性方法從技術的范圍擴展到人性的心理的領域中去。手,這雙塑造人類房舍、城市、以致精致物品的手,應該是柔軟的、仁慈的,目的在于讓所做的一切令人舒適愉快。A. Aalto, The Humanizing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Review, Nov. 1940人性化Humanizingp 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主人,但事實上我們成了的奴隸。這個矛盾是現代建筑的主要問題之一顯然,經過一段時期的現代形式period of modern formalism)之后,建筑面對著新的任務。p 我們要使“物”的機械性質變得人性。(a在人性與物質之間A. Aalt

13、o, Between Humanism and Materialism, Lecture in Vienna, 1955紐約世博會芬蘭館Finnish Pavilion,New York world s Fair, USA, 1938-39, Alvar Aaltop 展示木材與應用以及木材在現代建筑中應用的可能性。p 新型塑型空間紐約世博會芬蘭館Finnish Pavilion,New York world s Fair, USA, 1938-39, Alvar Aalto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p Harry and Maire

14、Gullichsen夫婦年輕的企業家,創建阿泰克公司(Artek Company)。p現p性與浪漫的結合空間空間自由靈活,富有舒適感。p 雙“L”形布局p 雙重原則(富蘭姆普頓)n 人工與自然形式的隱喻對比n 頭(船狀畫室)vs. 尾(房)n 地磚、木地板vs.粗糙的鋪路石n 延伸的毛石墻vs.傳統草皮屋面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瑪麗亞別墅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Vil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

15、rkku, Finland, 1938-39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瑪麗亞別墅Vilirea, Noormarkku, Finland, 1938-39自然的隱喻中期紅色時期1945-1953p 創作的成熟期n 采用磚、木等傳統建筑材料,但有時也用新材料、新結構(柔和化、多樣化)。n 造型不局限于直線和直角,曲線和波浪形;強調尺度,主張化整為零。n 空間布局強調層次與變化,強調光影效果并追求漸進中的發現。利用自然材料和精細的人工構建相對比。np 對“技術功能”的n 肯定建筑必須講究功能、技術與經濟,但批評現代建筑(兩次n 提倡建筑應該

16、同時并進地綜合解決人們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情感需要。p 代表作品n 1947-48年,MIT 學生宿舍貝克大樓(MIT Baker House)n 1949-52年,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n 1953年,阿爾托夏季別墅(Aalto Summer House)期間)只講經濟不講人情的趨向。MIT 學生宿舍- 貝克大樓Baker Hous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1947-48, Alvar Aaltop 動態的波浪形態減輕了體積的城沉重感MIT 學生宿舍- 貝克大樓Baker House,

17、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1947-48, Alvar AaltoMIT 學生宿舍- 貝克大樓Baker Hous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1947-48, Alvar AaltoMIT 學生宿舍- 貝克大樓Baker Hous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USA, 1947-48, Alvar AaltoMIT 學生宿舍- 貝克大樓Baker House, MIT, Cambridge,Massachusetts, USA, 1947-48, Alvar Aa

18、lto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p 巧妙利用地形,漸進展開式布局p 尺度消解弱化,同環境的密切配合p 磚、木的創造性運用p 統一中求融合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 Alvar Aalto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 Al

19、var Aalto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 Alvar Aalto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 Alvar Aalto珊納特賽羅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 Jyväskylä, Finland, 1949-52, Alvar Aalto阿爾托夏季別墅Aalto Summer Hou

20、se, Muuratsalo, Finland,1953, Alvar Aaltop 通過圍墻形成封閉內院溫馨自足的中庭p 試驗性墻體美學和使用效果阿爾托夏季別墅Aalto Summer House,Muuratsalo, Finland 1953, Alvar Aalto阿爾托夏季別墅Aalto Summer House, Muuratsalo, Finland, 1953, Alvar Aalto晚期第二白色時期1953-1976p 創作的新階段n 穩重、素凈、抽象的自由形體變化多端,形式語匯獨具個性。p 代表作品n 1955-64年,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ding of F

21、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n 1956-59年,伏克塞涅斯卡教堂(Vuoksenniska Church)n 1958-62年,不來梅公寓(Aalto-Hochhaus)n 1962-71年,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In 1952 Aalto married architect Elissa Mäkiniemi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ding of F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Otaniemi, Finland, 1955-64, A. Aalto校園規劃設計競賽,阿爾托獲得一等獎pp 195

22、5年設計,1961-64年建設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ding of F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 Otaniemi, Finland, 1955-64, A. Aalto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ding of F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Otaniemi, Finland, 1955-64, A. Aalto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ding of F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Otaniemi, Finland, 1955-64, A. Aalto芬蘭理工學院主樓Main Buil

23、ding of Finnish Technical Institute, Otaniemi, Finland, 1955-64, A. Aalto伏克塞涅斯卡教堂Vuoksenniska Church , Imatra, Finland,1956-59, Alvar Aaltop Three crosses主題p 鐘塔工業煙囪的對比伏克塞涅斯卡教堂Vuoksenniska Church , Imatra, Finland, 1956-59, Alvar Aaltop 不對稱布局;三個空間可分可合,多功能使用p 功能理性形式浪漫p 雙層窗洞調結光線、表現空間伏克塞涅斯卡教堂Vuoksennisk

24、a Church , Imatra, Finland, 1956-59伏克塞涅斯卡教堂Vuoksenniska Church , Imatra, Finland,1956-59, Alvar Aalto不來梅公寓Aalto-Hochhaus, Bremen, Germany, 1958-62, A. Aaltop 22層,房間扇形布局,視野開闊p 波浪曲線手法巨型體量生動活潑不來梅公寓Aalto-Hochhaus,Bremen, Germany, 1958-62, A.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Finland, 1962-71, Alvar

25、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Finland, 1962-71, Alvar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Finland, 1962-71, Alvar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Finland, 1962-71, Alvar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Finland, 1962-71, A.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 Finland, 1

26、962-71, A.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 Finland, 1962-71, A. Aalto赫爾辛基芬蘭音樂廳Finlandia Hall, Helsinki, Finland, 1962-71, A. Aalto家具·燈具·細部1930-1960p 白樺木膠合板曲木家具系列家具·燈具·細部1930-1960p 白樺木膠合板曲木家具系列家具·燈具·細部1930-1960建筑是人的活動與自然界的中間物。自然,而非,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模式。Nature, not the mach

27、ine,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for architecture.阿爾瓦·阿爾托,1938建筑人情化的表達p 環境柔化n 多使用木材進行內部裝飾天花、墻裙、地板;金屬柱子纏以藤條或以木材飾面。n 形體盡量與環境協調,利用自然地形與綠化條件,使人工創作與天然景色相得益彰。p 波形面n 新的空間形式自由、動態。p 連續空間n 空間劃分象征,沒有隔斷,用不同標高及材料加以區分。p 光n 創造性地天窗采光設計以及多變的高側窗采光。p 對比與協調n 材料之間及形體與內部空間p 片斷組合n 總體量分解成若干互不的片斷,求的某種變異的秩序。I BuildAlvar

28、Aalto, 1898-1976p 在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建筑形式與人的心理感受的關系這些方面都取得其他人沒有的,在現代建筑史上舉足輕重。p 阿爾托強調的有機形態和功能原則結合的方式,及廣泛地在設計中采用自然材料,特別是木材、磚石等傳統建筑材料,使其現代建筑具有與眾不同的親和感,開創了現代建筑人情味的可能。p 代表了與典型的現代(國際式)風格不同的方向,在強調功能、化的同時,探索一條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視人的心里需求滿足的設計方向。p 最大貢獻在于對包豪際風格的人情化改良,其人情化趨向如此明顯和準確,迄今為止,人們然在研究他。30 年代末,阿爾瓦·阿爾托為天然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在設計

29、中的重新引入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他也是首先將自然材料和拓撲形式再次引入設計之中的少數幾人之一?,F代建筑已經從一般類型和基本原則的正在逐步地實現著自由和秩序的真正結合。中解脫出來,并且克里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西方建筑的意義,19747CIAM 與建筑中的現代p 國際現代建筑大會(CIAM)的成立n 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年代的躍20世紀前期的現代建筑運動遷n 1928年,28名來自不同Hannes Meyer, etc)在的現代建筑師(S. Giedion, H. Berlage, G. Rietveld,的拉茨(L

30、a Sarraz),商討如何促進現代p 戰后初期的探新建筑流派p 格羅皮烏斯與包豪斯設計教育p 勒·柯布西耶的現代建筑思想p 密斯·凡·德·羅與現代建筑建筑。這是CIAM的第一次會議。p 六個必須澄清和明確的問題(柯布西耶,1928,CIAM I)n 現代科學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n 建筑和設計中的標準化n 建筑設計中的經濟因素n 城市規劃的現代化n 對于年輕一代建筑師和設計師的教育問題克·賴特與有機建筑p 阿爾瓦·阿爾托與地域性現代p CIAM 與建筑中的現代pn 建筑師與的關系建立目標CIAM I, 1928建筑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

31、人類活動內容pppp建筑學的使命是要表達一個的精神中的物質、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之上,從缺乏創造性的學院派的影響之下和古老的法式現代要求建筑滿足人們在建筑要置于現實的基礎(經濟和之下解脫出來建筑要為服務,就必須與和的總經濟目的密切關聯,真正的利益,是指合理p化和標準化的成果,把工業批量生產的原則運用到建筑中去是利益的真正所在建筑家應當對公眾的意見具有影響力,讓人們了解和認識現代建筑的短淺,必須加以教育與影響與策略公眾見識p明確提出了建筑要為服務,為總體、為提供滿足他們新的物質、精神、心理需求的新建筑和劃設計;也提出了大批量生產、機械化建造的方法;提出建筑要為服務,強調經濟原則、功能原則,學院

32、派形而上學立場。發展十次會議CIAM s conferences1928, CIAM I, La Sarraz, Switzerland, Foundation of CIAM1929, CIAM II,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on The Minimum Dwelling 1930, CIAM III, Brussels, Belgium, on Rational Land Developmentpppppp1933, CIAM IV, Athens, Greece, on The Functional City - 雅典1937, CIAM V, Pari

33、s, France, on Dwelling and Recovery1947, CIAM VI, Bridgwater, England, 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質需要(material needs) 又有情感需要(emotional needs) ”1949, CIAM VII, Bergamo, Italy, on Art and Architecture1951, CIAM VIII, Hoddesdon, England, on The Heart of the City 1953, CIAM IX, Aix-en-Provence, Fran

34、ce, on Habitat1956, CIAM X, Dubrovnik, Yugoslavia, on Habitat“建筑既有物ppppp1959, CIAM XI,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organized dissolution of CIAM by Team 10解散CIAM X, 1956與p 1953年,在法國舉行的CIAM IX會議上,以史密森夫婦(Alison PeterSmithson)和阿爾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為首的一批年輕建筑師,公開反對以功能為基礎的現代理論(雅典),更加關注戰后城市局面中的復雜

35、性(社區感、歸屬感、鄰里感、場所感等)。p 新老建筑師的觀點嚴重;活躍成立“十次小組”(Team X)p 1956年,在南斯拉夫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舉行的CIAM X會議上,老一代建筑師沒有出席??虏嘉饕o此次會議致信:那些現年四十歲左右的人,以及1930年前后出生的、現年約二十五歲的人,是能夠感知問題的關鍵的人物,他們通曉,具有緊迫感,又掌握必要的方法,他們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的上一輩已經離開舞臺的中心,感受不到現今形勢的直接沖擊,他們做不到這一點了。p 1959年,CIAM在荷蘭舉行的會議上宣告解散。建筑中的現代1920s-1930sp 強調建筑隨發展而變化,現代建筑應

36、該同工業的條件和特點相適應p 強調建筑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筑實用功能需求和經濟問題p 主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并在設計中運用和發揮其特性,促進建筑技術革新p 主張擺脫歷史上過時的建筑傳統的p 主張創造新的建筑藝術風格,發展建筑美學n 表現手法與建造的協調n 建筑形象與內部功能的配合n 提倡靈活與均衡的構圖手法n 簡練的處理手法和體形純凈n 吸收現代視覺藝術的新經驗7發展的多元探索20世紀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p 進程中的反復p 國際p 粗野風格傾向與勒·柯布西耶的轉變p 技術精美傾向與密斯·凡·德·羅的執著p 統一中的變化p 現代之后質疑·探索·

37、;嬗變7進程中的反復的保守以“發展的多元探索20世紀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pn 1925年,建筑運動。內容、形式”扼殺以構成為代表的現代n 1927年,日內瓦國方案取代。部的國際設計競賽中,柯布西耶的現代方案被新古典p 進程中的反復n 1931年,莫斯科蘇維埃宮的設計競賽中,柯布西耶的現代n 1933年,包豪斯被迫關閉。作品再度被拒絕。p 國際風格p 粗野傾向與p 新傳統(New Tradition)勒·柯布西耶的轉變隨著WW 的迫近,在歐洲的德國、意大利、及遠東的,建筑領域又被徘。p 技術精美傾向與密斯·凡·德·羅的執著徊在與沙文權力與的新傳統(New T

38、radition)所n 具有新意地表現l 學院派復古優勢的一種設計思潮政治美學保守手法p 統一中的變化象征舊、舊,不合時宜l 現代進步感與表現權力與方面格格不入p 現代之后質疑·探索·嬗變n 學院派構圖(軸線、對稱、主次、古典比例)簡化的形體特色符號裝飾第三的象征納粹德國的古典復興p 象征德意志n 1934年,德國n 其藝術傾向與沙文精神的建筑風格。自封元首后實行保守,與歐洲現代藝術,推行了第二次古典復興。n 第三時期的希臘德國式新古典(Greco-German Neo-Classicism)n 特征簡化的古典手法、帶凹槽的多立克柱式、階梯式大臺階、鷹與納粹徽章。n 阿爾伯

39、特·斯皮爾(Albert Speer, 1905-1981)德國府New Reich Chancellery, 1938-39, Albert Speerp 斯皮爾出色的設計和工程組織能力使其在1939年9月德軍p 二戰后期,波蘭前落成。生活工作的地堡在該建筑。p 1945年柏林被攻陷,被盟軍拆除。柏林規劃Berlin Plan, 1938,Albert Speerp 超大尺度寬闊的街道可以供百萬人舉行慶典和p 穿過巨大的凱旋門,盡端是全世界最大的穹窿頂建筑(高300m,可容納18萬人,未建)光的會堂Cathedral of light, 1936, Albert Speerp 19

40、36年,紐倫堡納粹政治,廣場最大限度“美化”,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燈光工程”。p 130架防空探照燈巨型光柱匯成刺破夜空的超級現代哥特教堂柱列。內容、形式前主導下的古典復興(1933-1953)p 倡導古典復興的建筑文化導向n 19Cn 前古典早期政治和巴洛克風格;20C早期文化藝術領域的先鋒運動(構成普遍對現代藝術懷有深刻的成見與敵意)n 1924年逝世后,逐步強化對領域的全面n 1932年,明令解散各種文藝社團(包括現代建筑師社團)n 1933年,成立性質的“蘇維埃建筑學會”前建筑歷史上的開始n 1933年,蘇維埃宮設計競賽以古典方案獲勝(分水嶺)其建筑方針n 1953年逝世后,赫魯曉夫n

41、 從20世紀60年代起,文學藝術、建筑創作“解凍”。蘇維埃宮Palace of the Soviets, 1933,Iofan, Vladimir Shchuko, Vladimir Gelfreikhp 競標方案高約415米,矗立在莫斯科河河岸。經過25年的方案設計與修訂,始終未能建成。p 計劃內有數間博物館及作為蘇維埃大會的舉辦場地。后,重建救世主大教堂(1995-2000)p柯布西耶的現代方案,1933典型模式Stalinist architecture性:俄羅斯式古典n 中心對稱構圖、層層收縮的p 古典復興:復古p塔樓、高聳的尖頂n 古典柱式和柱廊(偏多立克柱式)建筑:哥特式與婚禮蛋糕

42、式n 豎向劃分,強調高聳感,屋頂以尖塔結束pn 強調層層收縮的塔樓(體量宏偉、紀念性構圖)p 紀念性:超大尺度與政治象征性形式一向具有紀念性、象征性和裝飾性。n的建筑文化極大地影響了包括中國、。和東歐在內的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 Warsaw, Poland平衡與妥協意大利的理性與古典時期的建筑文化pn 1922年,意大利n 傾向一:新古典建立;墨索里尼大力倡導古羅馬風格。l 在沿用柱廊、浮雕和線腳等古典手法的同時簡化裝飾,注重基本的古典構圖與比例。l 清晰簡單,古典與現代的結合,亦被稱作拔光的古典l 代表建筑師皮亞琴蒂尼(Marcello Piacent

43、ini)n 傾向二:理性(Naked Classical)l 1926年,一批剛從米蘭工業大學畢業的年輕建筑師組成倡導新建筑的團體“七人小組” Gruppo 7l 代表建筑師朱塞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l 不排斥傳統,認為“新建筑、真正的建筑應當是把邏輯與理性緊密在一起的結果”。l 1930年成立的意大利理性建筑運動(M.I.A.R.),被受支持、信封古典法則的“建筑師”以政治與業務為由所兼并。羅馬薩皮恩扎大學校園設計planning for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campus, 1936, Marcello Piacenti

44、niEUR區域規劃Planning for EUR district, Rome, Italy,1938-42, Marcello Piacentini(with others)羅馬文化宮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 EUR Rome,Italy, 1938-42, Marcello Piacentini朱塞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 1904-1943p 意大利現代運動的先鋒人物之一,組織Gruppo 7創始人之一,意大利理性主要代表人物。p 1904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倫巴第的米達(Meda)。p 早年在科摩理工學院

45、和米蘭理工大學學習建筑。p 1927年,在科摩與兄弟Attilio合作開業。p 1932-36年,設計會館(Casa del Fascio)p 1938年,設計但丁紀念堂(Danteum)p 1943年,英年早逝,于科摩死于肺結核。,柯布西耶為特拉尼建筑設計展剪彩,他久久佇立在但丁紀念館方案展板前,感嘆道:這才是建筑設計??嫡f,形式產生欲望,在特拉尼的作品中, 我倒覺得這種欲望更強烈! 遺憾的是特拉尼走得太早了唉會館Casa del Fascio, Como, Italy, 1932-36, G. Terragni會館Casa del Fascio, Como, Italy,1932-36,

46、G. Terragnip 現代風格,理性幾何學,結構邏輯性。p 嚴謹的構圖比例與精心的細部設計p 波蒂契諾理石貼面,磚帝冠式建筑風格p 和洋折中的風格n 1868年明治維新后,“脫亞入歐”全方位引進西方文化。n 1868-1890年,n 迎合建筑文化全盤西化;20C初,響應歐洲開始探求新建筑運動,“樣式爭論”。需求的“和洋折中”主張得到推廣,并發展成為盛行一時的“帝冠式”風格。墻身式大屋頂西洋古典n 帝冠式風格隨的擴張至、及東北地區。在兩次同時也成為期間興起的現代建筑運動不僅反映了工業化的精神,進步和自由的象征,而古典則失去了它在文藝復興運動中所代表的理性與啟蒙的象征意義,而成為政治和沙文的文

47、化工具。第二次第二次爆發前,結束后,現代、普遍推崇古典復興;建筑風格也在世界范圍內取代了古典主義,占據了建筑文化的主導地位。在許多有著深厚學院派傳統的西方,古典受到了沉重打擊,甚至成為一種文化“”。7發展的繁榮After WW p 現代建筑思潮的廣泛發展的多元探索20世紀后期的現代建筑運動n 從20世紀20年代起,現代建筑思潮開始從歐洲向世界其它地區。n 包豪斯的被迫解散及其教員的避難出走,客觀上促進了現代思想的國際性n 他們的工作和教學改變了美國的現代建筑思想體系和教學體系。p 進程中的反復n 具“國際色彩的歐洲現代風格”的形成建筑思想與美國強大的經濟和市場相結合p 國際風格n 教育體系培養

48、了新一代國際p 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建筑大師貝聿銘、雅馬薩奇等p 粗野傾向與勒·柯布西耶的轉變n 現代建筑思想和風格在WW 結束后達到了空前的鼎盛。(盡管隨后由于東p 技術精美傾向與密斯·凡·德·羅的執著西方“冷戰”而使以前為首的陣營普遍倡導古典復興)n 1950年,哈里森(W. K. Harrison)主持設計的國際式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p 統一中的變化的現代總部(UN Headquarters)落成,標志著曾經被國際所拒絕的風格受到國際的普遍認同。p 現代之后質疑·探索·嬗變n 1959-1961年,AIA依次把金獎授予:格羅皮烏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7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p 名稱的由來n 1932年,菲利普·發展的多元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