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首教案 (2)_第1頁
詩三首教案 (2)_第2頁
詩三首教案 (2)_第3頁
詩三首教案 (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德 陽 外 國 語 學 校 教 案 年 月 日課題詩三首課時數總第 課時目的要求、熟練、有感情地背誦三篇詩文。、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通過誦讀、討論,分析、體味詩歌中一波三折、復雜深沉的情感,并掌握詩歌情感變化過程。、為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即誦讀熟悉、釋疑解難、領悟情感、誦讀鞏固。重點、在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歌的情感脈絡是本文學習的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從而初步掌握古詩文的鑒賞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難點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教法、誦讀法:優秀詩文的學習,誦讀自然是關健,應貫穿于課堂始末。、分析討

2、論法:對于詩歌中出現的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可由學生分析討論解決,以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講解法:詩歌鑒賞離不開作者的創作背景,對文中的三位作者,學生們雖不盡陌生,但也存在一定的時代隔閡,所以仍需適當介紹補充,加以點撥。教具教師教學設計學生活動設計一、導語中國被稱為是詩的國度。提起詩詞,立即印入同學們腦海的會是哪些朝代呢?(唐宋等)其實中國的詩歌遠可追溯到西周甚至是更古老的時代。那么,同學們能說一說你熟知的有哪些唐朝以前的詩人嗎?(以此問,引出本節課所學詩文的作者:曹操、陶淵明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幾首剛才大家提到的幾位詩人的代表作品。(板書課題:詩三首)二、背景分析三首詩歌的創作年代分

3、屬漢末、魏、晉時期,大家知道,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就出現在這一時間段。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便有“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句。分合交替的漢魏晉時期說白了就是動蕩不安的戰爭年代。那么,試想一下,這樣一個時代會出現哪些社會群體呢,他們又會借詩歌反映怎樣的現實生活呢?(學生猜測、討論、歸納、回答。)明確:戰爭年代,就必有在外漂泊、流離失所的游子;在家苦守的思婦;亂世造就的英雄;對社會失望的隱士等等。他們或思鄉,或思人,或胸懷抱負,或滿心失望,或熱衷功名,或渴望歸隱。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在相似的時代背景下,詩人們通過詩歌都表達了自己怎樣深沉的情感及人生追求。(注:了解時代背景可以便

4、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創作心境。)三、明確學習目標、熟練、有感情朗讀與背誦三篇詩文。、體味詩歌的情感韻味。、初步掌握詩歌的鑒賞方法。四、學習詩文、學習涉江采芙蓉:請一生朗讀這首詩。分析討論,解決難點詞語,明確詩歌大意。初步感受了詩歌,你認為這首詩美嗎?美在哪里呢?明確:美。一、美在意象。“芙蓉”“蘭澤”“芳草”等詞語,讀之便覺香氣襲人,沁人心脾。二、美在行為。因為本詩所寫的是主人公于夏日江邊采摘芙蓉以送愛人的情節。三、美在情感。美麗的花草,美好的行為,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請找出詩歌中最能表現主人公情感的詞語。明確:所思、舊鄉、長路(遠道)、憂傷等。有人說,詩歌

5、是再創造的藝術天地,即讀者可以在詩人創作的詩歌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那么,請結合詩歌的意象,主人公的行為,展開想象,試描摹詩歌所展現的藝術畫面。示范:夏天江邊花香日暖,主人公看到了最心愛的荷花芳草,不惜“涉江”之勞,將其采摘。采到了,又覺獨自欣賞不免美中不足,應與知心人共賞才好。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兒呢?四面都是陌生的有,不關痛癢的人,知心人卻在遙遠的他方。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不禁涌上心頭。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請試著在兩組詞語間加一個字

6、,將你的認識體現出。示范:所思在離舊鄉,路長故憂傷游子思婦小結:整首詩中,主人公先后經歷了從歡喜到憂傷的情感變化過程,更借贈花之舉,表達了思念之情的刻骨銘心。聽詩文示范朗誦,并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總結詩歌鑒賞的的方法:誦讀熟悉、釋疑解難、描摹畫面、領悟情感、誦讀鞏固。、學習短歌行:導語:游子、思婦會因為故鄉與親人的遠離而倍感孤獨與惆悵,那么,曹操,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他的詩文又將會抒發怎樣的英雄情懷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運用剛剛總結的詩歌鑒賞方法來學習這首英雄之詩短歌行(板書課題:短歌行)誦讀熟悉:聽課文錄音,并留意,在整首詩中出現頻率最多的音是什么(YOU),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字是

7、哪個(憂)。請一生朗讀第一部分,注意“憂”這一情感的融入體會。釋疑解難:在第一部分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憂”字,表面上看是在“憂”人生短暫,“憂”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其實這種憂,人生之短,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比如辛棄疾破陣子:在夢中“了卻君王天下事”之后卻突然降回無情的現實可憐白發生。再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所以,“憂”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憂”。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憂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如西門行中句:李白將進酒中有:人生得意須

8、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么,曹操的“憂”是消極的還積極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詩歌。重點解決以下四句詩句的內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明確:、“青青”句語出詩經?鄭風?子衿,原文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原是一首情詩,詩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長。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本句引用,寫求賢不得,故反復沉吟。、“呦呦”句語出詩經?小雅?鹿鳴,“雅”是宮廷樂曲歌辭,小雅?鹿鳴詩表現的是

9、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鹿喜歡群居,每當找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喚同伴相聚而食。在這里是可譯為:“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本句引用,寫求賢既得,故盡禮娛賓。這里用以表示對賢才的禮遇。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尊重賢才的思想感情。、“越陌度阡”四句是想像,可理解為: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此處呼應第二句,仍是想象賢才歸己時,賢主賢才歡聚一堂的歡快場面。、“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也以山水,比喻自己的博大胸懷(比興手法)。“

10、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作者是以周公自勉,表明自己竭誠待賢的決心。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簡略分析其它詩句的內涵及所用的藝術手法。明確:如所謂“明明如月”,其實是用了比喻:人才就像那天上有月亮,我什么時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懷?所謂“月明星稀”,不僅僅是景物描寫,也是說賢

11、才很少。所謂“何枝可依”,則是因為沒有賢主。根據詩文,并交其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是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種“憂”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描摹畫面:結合詩作者曹操的歷史形象,短歌行的特定環境以詩中所選意象,假想一下的詩歌主人公的形象。示范:一日,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月明星稀,恰有一群烏鵲向南飛去,這一切使得詩人豪興大發,詩人身著鎧甲,手執長矛,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高歌一曲名傳千古的短歌行。領悟情感:試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過程。明確:全詩以感慨人生起,繼之以慷慨激昂,再繼之以沉吟愁思,最終振作開朗。詩歌經歷了從低沉到昂揚的變化過程,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齊讀詩歌第二部分,注意體味詩歌情感。小結全詩:讀完本詩,不禁讓人由衷地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復,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