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復習教案_第1頁
成語復習教案_第2頁
成語復習教案_第3頁
成語復習教案_第4頁
成語復習教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成語復習教案【復習目標】掌握高考成語題的解題方法重點:理解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語【知識講解】講解正確理解和使用成語的方法:1、理解關鍵詞的含義,不可望文生義2、在理解原意的基礎上,把握比喻義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語形相近而義不同的意義相近而有細微差別的褒貶色彩不同的4、符合語法規范或邏輯關系【復習時間】10 課時一、高考成語干擾角度解密高考語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語運用的題目。從歷年高考來看,它都是以選擇題型出現, 且近幾年都是要求考生選出使用正確的一項;但是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并不理想。其實占領這一“制高點”并不難,關鍵要破譯命題者設置干擾角度的“密碼”。1、熟悉歷年高考中出現過的成語。最

2、近幾年高考出現過的成語:2003年 捉襟見肘未雨綢繆自慚形穢如數家珍2002年 光怪陸離雨后春筍有口皆碑偃旗息鼓2001 年 安步當車頤指氣使車水馬龍蓬蓽生輝2000年汗牛充棟淋漓盡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1999年 殫精竭慮美倫美奐炙手可熱一勞永逸1998年 望其項背處心積慮火中取栗拭目以待1997年 莘莘學子不孚眾望趨之若鶩萬人空巷從歷年高考的情況來看,試題中出現的成語除個別( 如“美倫美奐”、“不孚眾望”等 ) 較生僻外,絕大部分是在報紙雜志上經常出現而且容易用錯的成語。所以, 我們在進行成語復習時,不能見難就鉆,應當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見而易錯的成語,這樣才會取得比較好的復習效果。2、熟悉高考

3、成語設題的干擾角度解密之一:望文生義,故意曲解。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命題者設題時常常利用我們不理解成語的含義,在設題時望文生義,故意曲解詞義。如:例 1、這次選舉,本來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孚眾望,結果落選了。(1997 題) 例 2、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 球隊望其項背。(1998年題)例 1 中 “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僅一字之差,但就是這一字之差,其語義迥然不同。“不孚眾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 “不負眾望”意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可見句中的成語“

4、不孚眾望”運用是恰當的。例 2 中“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這里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 很多的時候,成語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 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應接不暇”“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聳人聽聞”“駭人聽聞”, “萬人空巷”“炙手可熱”“首當其沖”等。解密之二:張冠李戴,用錯對象。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 命題者常常故意偷梁換柱,張冠李戴,把使用的對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錯。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特定的“方向性”,就會出現毛病。

5、如: 例 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2000 年題)“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 指人的改過自新。而不能用來形容刊物。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美輪美奐”“汗牛充棟”“左右逢源”“車水馬龍”“蔚為大觀”“蓬蓽生輝”。解密之三:忽視語境,不分范圍。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成語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而命題者設置干擾項時常常故意忽視語境,不分范圍,造成錯誤判斷。如: 例 4、只要你設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舍 己為人的精神

6、所感動。“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 不是設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身處地”, 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解密之四:違情背理,不合邏輯。一個詞語依據的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還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符合句意, 似乎沒有錯誤,這時不妨從邏輯事理的角度來檢查一下,成語誤用的“不合邏輯”主要表現是自相矛盾。如:例5、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1

7、997 年)“莘莘學子”,查現代漢語詞典 (修訂本)釋“莘莘”為“形容眾多”。可見“莘莘學子”就是“眾多的學子”。 既然是“眾多的學子”何言“一個”?刪去“莘莘”,意思就通順了。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安步當車”( 2001 年)。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貶不分。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 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 對象的不同而異,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命題者卻故意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如: 例 6、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竟相觀摩,藝

8、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1997 年題) 本句旨在突出“畫家”, 尤其是“藝術愛好者”觀摩“齊白石畫展”的熱情, 而句中卻用“趨之若鶩”(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這個含貶義的成語來表示,運用不恰當是不言而喻的,可改為“紛至沓來”。 高考考過這樣的成語還有:“無所不為”( 1995 年),“處心積慮”( 1998 年),“殫精竭慮”( 1999年),“蠢蠢欲動”( 2000年春季),“雨后春筍”“有口皆碑”( 2002年)等。解密之六:疊床架屋,語義重復。這種類型主要表現在句子中已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而命題者卻還運用包含這個意思的成語,從而造成整個句子疊床架屋的毛病,如不

9、加細辨,就會發生誤判。如:例7、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 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解密七:不知本義,不明來源。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出現,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例8、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1995 年題)“非非”, 佛家用語,指一般人認識所達不到的境界。 “想入非非”現比喻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的事情,含貶義。在此句中,

10、使用的是本義,更有利于表現古埃及人想象力的豐富。類似的成語高考考過的還有: “燈紅酒綠”( 1992 年) ,“淋漓盡致”(2000年),“指手畫腳”“不三不四”(2001 年春季),光怪陸離( 2002年)等。二、復習要點歷年高考對成語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們能根據具體的語境判斷成語的運用是否恰當。 而要正確判斷成語運用是否恰當,就必須了解成語的意思,明確成語的使用范圍、對象及褒貶色彩等情況。在復習中,只要針對這些情況,從了解成語的特點出發,加強練習,勤于積累,就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平時對成語的練習、積累,都要注意。(一)了解成語的特點。一般說來,成語具有古語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點。1、古語

11、性。有的成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語的意思或用古漢語語法結構。如“不過爾爾”中,前一個“爾”是“如此、這樣”的意思;后一個“爾”同“耳”,相當于“罷了”。 意思是“也不過如此而已, 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時不我待”, 照現代漢語的習慣,應理解為“時不待我”, “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裝。意思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2、定型性。成語的結構不能隨意變動,也不能隨意換字或增減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說“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來源于古籍記載, 說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工人用刀刻時發現墨跡滲入有三分深。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 議論深刻。如果說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12、。 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成語在一般情況不能改變結構。但在特定的場合中,某些成語結構可以活用。有些成語, 在不變更基本結構和原來意義的前提下,個別音節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換次序或是換成別的音節。如千鈞一發一發千鈞,同工異曲異曲同工,每下愈況每況愈下。但如果由于變動結構而改變了愿意,那就是另一個成語了。如“小題大做”與“大題小作”這兩個成語, 前者比喻把小事當做大事來處理,后者則比喻把大問題當做小事情來處理。兩個成語的意思完全不同。3、完整性。成語的各個組成部分合起來表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開來。如:“義無返顧”中,“義”是指應該做的事,正義的事;“反顧”指回頭看。把

13、“義”“無”“反顧”連起來理解為:做正義的事,勇往直前,絕不猶豫回顧,亦即指為正義而勇往直前,絕不回頭。(二) 理解成語中關鍵詞的含義 例 1、不刊之論:“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這個成語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如果把“刊”理解為“刊登”“刊載”, 那么把這個成語解釋為不能刊登的言論,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例 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宮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宮室的后屋。意思是 登上廳堂,進入內室。“入室”比喻達到最高境界,“登堂”僅次于“入室”,整個成語比喻造詣逐漸達到高深的程度。(三)弄清成語超常運用的特殊性對成語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規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規用法。如果被成語的

14、常規用法束縛,不能根據具體的語境靈活變通,就會誤入歧途。如1995 年的“想入非非”和 1997 年的“不孚眾望”就屬非常規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學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規用法是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 卻不知道它的非常規用法指想象進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結果失誤。這是不改變成語詞素而改變成語的常用含義, 廣告用語常用這種修辭方法,如說該廠的牙刷堅固耐用,可巧用成語“一毛不拔”。(四)弄清用錯的類型成語使用時應注意成語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條件,成語本身的詞素含義,成語的感情色彩與適用范圍,還要注意這些成語與上下文語境之間的相關性與融合性。根據歷年高考考試的特點,熟悉這些出錯的類型,適當積累和練習,就

15、能有的放矢。1、不明整體,望文生義成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要透過字面意義去進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當然或一知半解。否則,就會誤解詞義,使用錯誤。有些成語可以直接從字面去理解;而絕大部分成語需要透過字面意義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對成語意義不加認真推敲,僅從字面去簡單、膚淺地理解,就會造成望文生義的毛病。例這篇文章不僅結構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古人寫文章都是文不加點。今天的人讀起來很吃力。例發展生產力是當前首當其沖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例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似乎成了宗派主義者們的信條。例也許有人認為唐代王維除了作詩之外別無長物,其實, 王維的畫也是作得不錯的。例

16、。5此城四郊多壘,固若金湯,不宜強攻。例。6告別時,他非要送我幾件高檔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辨析:中“文不加點”并非“寫文章不加標點”,而是“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寫成”。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地寫下去。”句顯然是望文生義,以為“點”就是指標點符號,因而造成誤用。其實“點”在這里表示涂改。中“首當其沖”不是“首要的”之意, 它比喻最先受到沖擊、壓力、攻擊或首 先蒙受災難。中“三人成虎”與“人多為王”不同義, 它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會使人 信以為真。中“別無長物”不是說“別無長處”,而是指“形容家貧,一無所有”。05中的“四郊多壘”與“固若

17、金湯”并提。顯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堅固。而“固若金湯”與“四郊多壘”的意思正好相反, “四郊多壘”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敵人的營壘。后用來形容敵人四面進擊,形容危急。06 “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義,誤將“大方”理解成不吝嗇,從而導致了整個成語的誤用。在浩瀚的成語之中,望文生義的現象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不得不加以留意。2、反用其義例一過春節,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個村莊只落得萬人空巷,好不清冷。例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殺。辨析:中“萬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塊,形容人多,場面熱烈”。中

18、“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到處受到贊揚”。3、褒貶顛倒成語的褒、貶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兩”與“平分秋色”。“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貶義。如:“論本事,他們倆可算半斤八兩,都不怎么樣。”“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敵。如:“他的技藝很好,可與名家平分秋色。”這是褒義的。但應該注意的是,有些成語根據對象、 場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復習時應加以防范。如“標新立異”作中性時,可解為“獨創新意,立論與人不同”;作貶義時,則可解為“為了顯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風喚雨”,作褒義時,可比喻群眾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作貶義時,則指

19、反動勢力的煽動。有很多成語具有鮮明的褒貶色彩, 運用時不能根據句子感情傾向的需要選取成語,就會損害表情達意,或令人失笑。例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例( 春天的故事) 曲詞優美,為群眾喜聞樂見,真不愧為陽春白雪。03李明見別人在下棋、不免貝增心喜、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姐姐性格孤僻,卓爾不群,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辨析:中“胸無城府”,形容襟懷坦白,不隱瞞什么。含褒義。中“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含貶義。03中的“蠢蠢欲動”原是形容蟲子蠕動的樣子,現多用來形容敵人準備進犯或壞人準備搗亂,明顯帶有貶義。如“據點里的敵人又蠢蠢欲動”。04中

20、的“卓爾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學問的成就超乎尋常, 與眾不同。這句將“卓爾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 顯然是誤認為“不群”就是“不合群”, 這與原意大相徑庭,應當將“卓爾不群”改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歡”。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當而造成的成語誤用。要注意的是修辭上的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 不屬此列,它是作者為了取得某種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一般情況下,往往加“引號”以加以區分。例:這個政府(國民黨政府)“專心一志”打內戰,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 口號。褒義, 這里是作者故意褒詞貶用,以達到一種強烈的諷刺效果。4、使用對象配錯成語有具體的適用對象、范圍,或人或事,不能張冠李

21、戴,有的成語只能用于某一對象, 必須弄清使用范圍和使用對象,若不加以區別也會造成誤用。如“汗牛充棟”僅用于物(書),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都是指從小就相識的異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 “舉案齊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間, 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眉飛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氣橫秋”可用于三類人:(1)老練而自負的人,( 2)沒有朝氣的年輕人,(3)擺老資格的老年人。例各種花卉,爭奇斗研;若用國色天香來形容,實不為過。例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辨正:中“國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種花卉”。中“巧奪天工”,意為

22、“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 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5、誤用典故某些成語來源于典故,來源于古詩文,往往有其特定含義,濃縮了許多內容,如果不懂得這些成語的來源以及特殊意義那么就容易誤用。例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兩國終于結為秦晉之好。例讓梨推棗是廣為傳頌的謙讓美德的表現;假如只有一個梨子的時候,孩子們難道不應該讓給媽媽嗎?辨正:中“秦晉之好”,指兩姓聯姻,并非指兩國關系友好中“讓梨推棗”,用指兄弟關系友愛,不用于母子關系6、人稱或角度不當例廠長的發言確定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例在家里,爸爸做事總是先斬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讓我們知道。辨正:中“拋磚引玉”,用于

23、第一人稱謙讓之辭,不適用以第三人稱敘述。中“先斬后奏”,用于下級把事情處理完后再向上級報告,不適用于平輩關系 或上對下。7、不分程度輕重有些成語詞義有輕重之別,切不可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例考前每個考生都應充分做好復習準備,否則,上了考場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例王老師勤勤懇懇,日理萬機,在教壇上默默奉獻了30年。例。3工人俱樂部里,象棋、撲克、乒乓球、電視機、書報、畫片,包羅萬象。辨正:句中,“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適于用于句。“日理萬機”的意思是指一天內要處理上萬件事務,一般指君主或國家領導人每天忙與處理繁多的政務。該詞詞義較重,用在普通

24、老師身上,就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03 “包羅萬象”形容內容龐雜,無所不有。而本旬談不上“包羅萬象”,也有“大詞小用”的毛病。8、縮小詞義使用范圍和數量關系( 1) 顧此失彼。如: “排雷是生死攸關的工作, 這個排雷部隊已傷亡200多人。 ”(“生死攸關”是指生和死兩個方面, 而從整個句意來看,強調排雷工作的危險性,并不包含“生”,顧此失彼而造成失誤。)菊花盛開,姹紫嫣紅,煞是好看。(姹紫嫣紅”, 形容各種花卉鮮艷嬌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種花卉。)( 2)語義相左。如:“新興商城才開張,鴻運百貨大廈又敲響了鑼鼓,兩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勢。”(“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勢,前文是“兩家商店”,語境義

25、與成語含義相悖而誤。)9、尊卑關系顛倒例同學們經常向老師請教,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提倡。例正值老教授八十壽辰之際,晚輩們集體送去了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恭祝您老長命富貴”。辨正:中,“不恥下問”,意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中,“長命富貴”,舊時用于對小孩的祝福。10、比喻不當,在理解愿意的基礎上,把握比喻義。和盤托出:原意是端東西時連盤子一起托了出來。比喻毫無保留地說出實情。了解該成語的原義和比喻義,使用時就不會出差錯。李代桃僵:語出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本來是用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后比喻互

26、相頂替或代人受過。例辯論會上,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教授真有一種如坐春風之感。例好一幅“梅花鬧春”圖,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們帶到了融融春光之中。辯正:中,“如坐春風”比喻受到良師的教誨”。中,“妙手回春”稱贊醫生醫術高明,能把病人治好。11、搭配不當例:這篇雜文對社會時弊的議論更是惟妙惟肖。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畫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語是“議論”,“惟妙惟肖”與它搭配,顯然不當。12、生搬硬套。牽強附會例在那磋碇歲月,我們的革命先輩爬雪山,過草地,吃了多少苦啊!例節日的夜晚,華燈齊放,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辨正:中,“磋陀歲月”:原意為把時間白白地耽誤過去,而句中理解為“艱苦歲月”了,

27、牽強。中,“美輪美奐”:形容屋宇華麗、高大眾多。句中將此詞用以形容燈光,實 屬附會之詞。13、似是而非,彼此誤代( 1)形相近而義不同的。例:“駭人聽聞”與“聳人聽聞”。這兩個成語只有開頭的一個字不同。兩者都有“聽了使人震驚”的意思,而“聳人聽聞”還有“夸大或捏造事實來使人震驚”的意思。 如: “他們散布了許多聳人聽聞的謠言,企圖擾亂人心。”這句中的“謠言”指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因此用“聳人聽聞”來與它搭配是恰當的,如果用“駭人聽聞”就不確切。(2)意義相近而又有細微差別的。例:“功虧一簣”與“前功盡棄”,這兩個成語都有“最后未能完成, 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費”的意思, 而“前功盡棄”這個成語本身

28、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為什么白費。這就是兩者的區別。如“這次試驗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松動,否則, 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幾次的頓挫,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灶。” 我收到一封國外來信,上面的郵票不脛而走,不知被哪個集郵迷撕去了。她父親思想開明,對女兒和兒子等量齊觀,并無重男輕女的思想。分析:例中“不脛而走”應為“不翼而飛”。“不脛而走”是指沒有腿而能行走, “不翼而飛”是指沒有翅膀卻能飛走。 “不脛而走”側重指事情、 消息等用不著刻意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而“不翼而飛”則著重指什么東西突然不見了例中的“等量齊觀”應改為“一視同仁”。這兩個成語

29、雖說都有“同樣看待”的意思, 但“等量齊觀”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間的比較, 如: ”因為他是把貧富、貴賤、智愚、賢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齊觀的。“而一視同仁”著重強調的是對人或動物的態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親疏,如: “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例樂于助人本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來,這是一種迂腐。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卻成了英雄,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例。5對貧困地區,大家又是捐錢又是捐物,真是無所不至。辨正:中“無可厚非”應換為“無可非議”。04中“另眼相看”應換為“刮目相看”。05中“無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壞事都做或壞事都做遍了"。若換成“無微 不

30、至”就好了。另外,像以下成語也容易誤代:不可思議不可理喻; 夢筆生花妙筆生花;披肝瀝膽嘔心瀝血;首屈一指屈指可數。14、詞不達意,自相矛盾例: 離家出走的小燕來到公園電話亭: “媽, 我成了斷線風箏,無家可歸了。”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場,就把觀眾的目光吸引了過去。03這次演出比較成功,只是個別動作有點裝腔作勢,不自然。辨正:“斷線風箏”: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而句中“小燕”卻在“打電話給媽媽”,顯然自相矛盾。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費解,“穿云”指沖上云霄,“裂石”指使石頭裂開。大力士可以使石頭裂開,但他們如何沖上云霄呢?沖上云霄僅靠人體的力量是不夠的。03中的“裝腔作勢

31、”除褒貶失當外,也犯了顧此失彼的錯誤。“裝腔作勢”是指故意裝出一種腔調和姿態,形容做作。例句是針對“個別動作”而言, 很顯然,動作只能“作勢”,不能“裝腔”。15、兩個成語連用,造成自相矛盾例:從風格上看,李詩飄逸豪放,杖詩沉郁頓挫,孰優孰劣,半斤八兩,各有千秋。“半斤八兩”:彼此一樣,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長,應刪掉“半斤八兩”。16、誤用詞性我們必須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陳規。歷史上也曾有那么幾位文韜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統一天下,但是未曾實現自己的抱負。分析:除了 “老一套”與“成規”語意重復外,還犯了詞性誤用的錯誤。“墨守成規”是個動詞性短語。 作者卻讓它帶上了“老一套”以個定語。 顯

32、然是把它當成名詞性短語看待了,可將“老一套”去掉, 并將“墨守成規”改成“陳規陋習”。是把“文韜武略”當成形容詞或動詞短語看待了,其實“文韜武略”是個并列關系的名詞短語。如果要讓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語, 必須在之前加上“具有”之類的詞。17、弄錯時代,不合邏輯龐涓對部下笑道: “我早知道齊兵怯弱, 果然被我追得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了。”荊軻對太子丹說:“臣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分析:上述兩句中,龐涓、荊軻都是戰國人,而加點的兩個成語分別出自晉書?謝玄傳和清代吳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說出“后人”的話,所以不合邏輯。18、堆砌成語在辯論會上,它的觀點被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面目全非。分析:在

33、這個例句中,加點的三個成語語意相近,重復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說服力,實則羅嗦,不如任意刪去兩個。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熟悉成語的以上18 種誤用現象,做題時留意,解決成語這道題應該不是難事。三、成語誤用歸類練習1、不明成語的整體意義。( 1)我本來就對那里的情況不熟悉,你卻應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差強人意”是指還能使人滿意。 “強”是“振奮”的意思, 引申為符合。很明顯,“我”不熟悉那里的情況,卻硬派我去,這是“強人所難”,怎么能說還使人滿意呢?( 2)不少語文老師上課就是以一連串的問與答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是目無全牛了。“目無全牛”比喻技藝高超,文中誤用“沒有整體把握”。

34、( 3)去年,試制工作遇上了難題,大家提出了種種解決方案,可屢試不爽,多虧陳總指點才度過了難關。“爽”指差錯。 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文中誤把“不爽”理解為“不成功”。( 4)一個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讓人不可理喻。“不可理喻”形容態度蠻橫,不講道理,文中誤作“不可理解”之意。(5)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個煢煢孑立在那兒等了一個多小時了。“煢煢孑立”指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文中誤為“一個人孤獨站著”。(6)歌詠比賽成績公布后,小莉聽到自己慘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頂,站在那里憋了半天。“醍醐灌頂”指佛教用以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悟。文中顯然把它與“如雷轟頂”混同。(7)美國國會某些人指責中國盜竊

35、美國核機密,顯然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空穴來風”指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 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文中顯然誤解了“空”的意思,用反了。(8)編輯甲對編輯乙說:這篇文章太差勁了,真是誅心之論。“誅心之論”指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亦指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或深刻的議論。文中顯然望文生義,誤以為“不好的言論”。(9)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在操場上,真是如坐春風。“如坐春風”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文中誤為“迎著春風,不識春風比喻義。(10)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運動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或比喻顧此失彼,無法應付,文中誤為衣服不合身。( 11) 應試教育的結果是只重視學

36、生的考試成績,至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為然。“然”是“對”的意思。“不以為然”是“不認為是對”的意思,表示不同意。文中誤認為“不重視”之意。(12)貪官污吏們在受賄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習慣了渾水,很快也就心無顧忌,厚顏無恥了。“心有余悸”指事情雖然過去, 但心里還感到害怕,文中忽視了對“余”的推敲,當作“害怕”來理解。2、不辨成語的感情色彩(13) 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含貶義, 是“沒有什么壞事不干”的意思, 與褒揚科學家的句意不協調。(14)王川榮獲大賽冠軍后,他的家長和朋友歡天喜地,彈冠相慶。“彈冠相慶”使用有誤。

37、此原意指彈去帽子上的灰塵,互相賀喜,現用于貶義,形容壞人得勢,而用于褒義,顯然感情色彩不當。(15) 譚嗣同是變法維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確乎少些剛烈。“始作俑者”使用有誤。 俑: 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 “始作俑者意為開始發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個作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個成語有極強的貶義色彩。(16) 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 沒有強健的體魄,卻憑匹夫之勇,在一年間就抓獲了幾十個小偷。“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 單憑個人血氣的小勇,顯然是貶義,應改為“單槍匹馬”。(17)他勇斗歹徒的事跡現在已滿城風雨、婦孺皆知了。滿城風雨:原形容秋天

38、的景物,現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就到處起來,議論紛紛。含貶義。(18)參加冬季越野長跑的上千名運動員,像過江之鯽通過了大橋的涵洞。“過江之鯽”現在形容趕時髦的人很多連續不斷,含貶義。(19)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個人處理,使他心勞日拙,極度疲憊。心勞日拙:做壞事的人費盡心機,即越來越無法得逞,處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貶義,可用“心力交瘁”。(20)如今這里是經濟開發區,高樓林立,機聲隆隆,給人以面目全非的美好感覺。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改變得厲害,多含貶義,用它來對新面貌的美好感覺,不當,可改為“今非昔比”。(21)汪錦元長期打入汪偽內部做情報工作,不料東窗事發,被捕入獄。“東窗事發”指罪行暴露,貶義,用

39、來指正面人物不當(22)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剛一見面,我便對他油然而生敬意。“道貌岸然”形容外貌嚴肅正經的樣子,多用于諷刺。(23)經過一年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回想往日的艱辛,怎不沾沾自喜呢?“沾沾自喜”,指“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得意,表現一種輕浮的樣子”。含貶義,不能用它形容獲得成功后的喜悅之情。(24)蔣雯麗因飾演了牽手里的夏雪而煊赫一時,不但獲得了“金鷹”獎,最近又榮膺“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煊赫一時”指“在一個時期內聲名或氣勢很盛”, 多用于貶義。這里與語境不合。(25)既然是“民心工程”,有關部門就應當盡其所能,推波助瀾,促其盡快上馬,以造福市民。“推波助瀾”比喻推動了壞事物的發

40、展, 并幫助它制造聲勢,含貶義, 顯然不合語境。(26)這個家伙明知罪行嚴重,內心十分恐慌,卻從容不迫地在抹桌子。“從容不迫”指不慌不忙,非常鎮靜。褒義,文中用于壞人身上顯然色彩不當。(27) 敵人是“瘌蛤蟆剝皮眼不閉”, 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防止敵人重振旗鼓。“重振旗鼓”比喻失敗后,重新組織力量。褒義,用于敵人顯然不妥。(28)我軍識破了敵人的神機妙算,提前趕到了瀘定橋,消滅對岸的敵人。“神機妙算”是形容計謀高明, 褒義, 顯然不能用于敵人,可改為“陰謀詭計”。(29) 我們雖然缺乏管理經驗,但可以向先進企業學習,起初可能是邯鄲學步但終究會走出自己的路來。“邯鄲學步”指學別人的東西沒學好

41、, 反倒把自己的東西忘了,含貶義, 不合語境。(30)戰士們正趴在塹壕沿上,緊握著鋼槍,虎視眈眈地望著敵營。“虎視眈眈”指形容惡狠狠地盯著, 將要動手攫取什么。貶義, 用來形容“戰士們”顯然不當。31)聽到戰友不幸遇難的消息,他如喪考妣,悲痛萬分。“如喪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的傷心和著急”,含貶義。3、不明成語指稱對象( 31)小王是我青梅竹馬的朋友,當時我們像兄弟們的在一起玩。“青梅竹馬”原是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 在一起玩耍。而句中卻說“像兄弟似的”顯然不明成語的指稱。( 32) 這些豆蔻年華的小青年,也許他們在沒有喝酒前連想也沒有不敢想能干出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豆蔻年華”指的是十三四

42、歲的女子,句中對象顯然用錯了。( 33)你放心,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稱對方,希望對方給予幫助,不能用來說自己。( 34)他一家十口人,在戰亂時期勞燕分飛,至今仍然音訊全無。“勞燕分飛”適用的對象是夫妻或者情侶兩個人,不是一家人。(35) 二十多年未見面了,在這次會議上兩人終于萍水相逢,真是主不出的感慨。“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文中兩人過去顯然是相識的,這里用錯了對象,可改為“不期而遇”。( 36)他們兩家是多年的老鄰居了,這么多年來一直相敬如賓、關系和睦。“相敬如賓”是指夫妻相互尊敬, 如同對待客人一樣,句中用來指鄰居顯然不當,類似的

43、成語還有“舉案齊眉”。( 37)葛非、顧俊兩人配合默契,多次獲得女子雙打世界冠軍,真是一對天作之合的雙打組合。“天作之合”是祝頌夫妻姻緣美滿的。句中用錯了對象。( 38)張大夫給我針灸了一個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妙手回春”稱贊醫生醫術高明, 能使病危的人痊愈。顯然該成語不能在一般的情況下稱贊醫生,句中對該成語適用的范圍不明。( 39)這部輕喜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們所有的煩惱都渙然冰釋了。“渙然冰釋”是比喻疑團消除,這里用來指“煩惱”,顯然用錯了。( 40)兄弟倆原來關系親密,好得不可開交,但是自從弟弟結了婚,不知怎么,兩兄弟漸漸形同路人。“不可開交”比喻沒法擺脫,一般用

44、于“吵、鬧、打”等方面,句中用來指兄弟間的親密關系顯然不妥。( 41)他在哲學上造詣極深,所以才能見仁見智,寫出極有價值的論文。“見仁見智”指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該成語適用對象不能 用于某一人,句中顯然用錯了。( 42)他們疼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歡他們,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滿幸福。“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 相互救助,該成語適用范圍要注意一是用于兩人之間,二是要處于困境中,句中成語是誤用了。( 43)使用我廠生產的涂料裝飾您的居室,使您蓬蓽生輝。“蓬蓽生輝”用以稱謝別人來到自己家里或稱謝別人題贈的字畫送到自己家里。句中用于“涂料裝飾”方面系使用范圍上不清楚造成的誤用。( 44)這次考試,班上同學們的成績良莠不齊,差別不大。“良莠不齊”指好人、 壞人都有,夾雜在一起,文中用來指成績不齊顯然是誤用,可改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