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精美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精美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精美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精美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精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6課 北宋的政治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哈趙匡胤建立北宋、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等基本史實;了解趙匡胤實施集權措施的背景條件,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導致重文輕武的歷史結果。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趙匡胤為什么要實施集權的原因,和具體的措施的分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抓住重點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趙匡胤的舉措帶來的問題他的集權措施有失偏頗,導致宋朝的積貧積弱,從而得我們做任何事情,要辯證地、長遠的看問題的結論。認識到在封建時代,君主的權力是在不斷加強的,任何封建統治者都跳不出這個歷史的鐵律。【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趙匡胤改革的措施;導致重文輕武的后果教學難點:趙匡胤集權措施的結

2、果和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趙匡胤本來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將,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派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禁軍是后周一支最精銳的部隊。 世宗一死,軍權落在趙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節,后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后周邊境。大臣們慌作一團,后來由范質、王溥作主,派趙匡胤帶兵抵抗。在陳橋驛趙匡胤的部下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被在趙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 這段歷史,為多為后人津津樂道,還成為一個

3、成語“黃袍加身”,在此之后,趙匡胤是怎樣統治宋朝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6課 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2、 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體展示宋太祖的畫像)教師講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960年,后周禁軍首領趙匡胤(宋太祖)發動兵變,改國號為宋,定都東京(今開封),史稱北宋。)目標導學二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一)條件吸取歷史教訓1.教師簡略地介紹,五代十國時期,政局動蕩不止,王朝個個短命(多媒體展示五代十國存在的時間圖表)2.教師需要講講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多媒體鏈接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提示:他深知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

4、, 牢牢地控制了軍隊。(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 (多媒體展示以下三則材料)史料解讀 材料一:軍權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統轄禁軍,收回禁軍統帥權,分割兵權;設立樞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而不得專其制”。二者互相牽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權;利用更戍法,使“天下營兵,縱橫交互,移換屯駐,不使常在一處”,以此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即兵將分離局面;實行“守內虛外 ”“內外相維”政策,使全國軍隊屯駐兩半,一半京師,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駐軍與外地駐軍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打破

5、宰相“事無不統”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擔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從而削減地方權力。 材料三: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主要是將各路所屬州縣財賦,“除支度給用外,凡緡帛之類,悉輦送京師”,以消除地方對抗中央的物質基礎;同時規定死刑須報請中央復審、核準,把司法權也收歸了中央。 1.(多媒體出示問題: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根據材料說說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答案提示:(1)軍事方面:皇帝直接統轄禁軍;設樞密院和三衙掌管軍務,樞密院有權調兵,無權領兵,三衙有領兵權力,卻無調度之權;“天下營兵,縱橫交互,移換屯駐,不使常在一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實行“守內虛外”的政

6、策,造成對外防守空虛無力,這也是北宋積貧積弱的重要作用。(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權力,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 財政大權;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擔任知州等。(3)財政、司法方面:設置轉運使;同時規定死刑須報請中央復審、核準,把司法權也收歸了中央。 2.教師結合五代十國的歷史,說說在宋代,節度使的權力發生了哪些變化?(可以做一個對比的表格)3.這個改革給宋朝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答案提示: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目標導學三 重文輕武的時代1.(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史

7、料解讀 材料:宋朝重文輕武,重內輕外。所以,今天看宋朝歷史,就會覺得奇怪。宋朝文化興盛,經濟繁榮,軍事上卻軟弱至極,不堪一擊。可實際上,宋王朝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卻是宋王朝的統治者吸取前代教訓,千方百計方才達到的長治久安的理想狀態。(多媒體出示問題:重文輕武的表現)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討論宋朝重文輕武的表現答案提示:(1)經濟文化興盛,但軍事上卻軟弱至極。(2)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 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3)遇有戰事,也有文官掛帥出征。(4)科舉考試,文舉興盛,武舉錄取人數少。2.(多媒體出示問題:重文輕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輕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

8、造成威脅。3.(多媒體出示材料:宋朝發達的經濟)重文輕武的后果,讀材料: 關于宋朝GDP的統計:一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光臨先生,據他的統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于歷代最高峰,為7.5兩白銀,遠遠高于晚明2.88兩,要到十九世紀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二是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他認為:“在9601280年間,盡管中國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著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總值則從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說,宋代的經濟與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于

9、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遙遙領先于同時代的歐洲。(多媒體出示問題:宋朝重文輕武造成的后果和影響)讀材料,說說宋朝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宋朝在歷史上是一個軍事上積貧積弱的朝代,結合材料,說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啟發:國家在實施大政方針時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答案提示:(1)狀況:宋朝經濟發展較好,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原因: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3)教師講述原則:政策的傾向一定不能走極端;要綜合、全盤考慮戰略問題;要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地、合理地實施各種政策,現階段的改革開放就是成功的范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現代民族國家林立、帝國主義國家亡我之心不死的

10、時代,適度的強軍政策是絕對需要的。 三、課堂總結 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 宋朝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從太祖立國,到逐步加強君主權力,重文輕武,開創了繁盛的經濟文化時代,但也因為重文輕武,造成了宋朝積貧積弱的社會狀態,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主要再現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重點是記誦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發。在本課中,以材料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權措施所帶來的負面效果,讓學生

11、在閱讀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和啟發。因為本課采用了在強烈的材料對比,為學生創設了可思考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宋朝強與弱的反差,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誤區,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6課北宋的政治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輕武給北宋帶來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本及有關史料,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北宋政治重文輕武特點的形成及其影響;通過講述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等歷史故事或表演課堂劇等形式再現歷史,多渠道感悟歷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

12、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與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趙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輕武政策的后果。教學難點: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民間流行的俗話則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為什么兩宋時期重文輕武的風氣如此突出呢?我們首先來了解北宋的建立概況。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2結合北宋形勢圖,教師簡略地介紹,五代十國時期,政局動蕩不止,王朝個個短命。3表演歷史

13、故事杯酒釋兵權。說說宋太祖為什么要這樣做。(備課素材附歷史劇本杯酒釋兵權)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4史料解讀材料一:軍權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統轄禁軍,收回禁軍兵權;設立樞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而不得專其制”。二者互相牽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權;利用更戍法,使“天下營兵,縱橫交互,移換屯駐,不使常在一處”,以此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即兵將分離局面;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維”政策,使全國軍隊屯駐兩半,一半京師,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駐軍與外地駐軍的兵力配置。材料二: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

14、,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打破宰相“事無不統”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擔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從而削減地方權力。材料三: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主要是將各路所屬州縣財賦,“除支度給用外,凡緡帛之類,悉輦送京師”,以消除地方對抗中央的物質基礎;同時規定死刑須報請中央復審、核準,把司法權也收歸了中央。5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目的措施影響軍事方面消除武將專權的積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禁軍分內外駐屯,將領經常調換,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在中央設樞密院掌握軍隊的調動權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但是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在中央

15、削弱宰相的權力由政事堂、樞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軍政和財政大權實現了民、軍、財權的分立,加強了皇權,但也造成了官僚機構的臃腫在地方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分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并實行輪換制;設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權力;設轉運使收繳地方官的財稅權加強了中央集權,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機構的臃腫教師歸納宋朝政治的特點:(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這是宋朝統治制度最明顯的特點。(2)分化事權,內外相制。“分權”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僅分武將的權,也分文官的權,避免任何一個官職、官員權力過重。(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這有利于鎮壓地方和農民反抗,但造成邊防空虛,成為宋朝在對遼、西夏等戰爭中多次失敗的原因之

16、一。目標導學二:重文輕武的時代1史料解讀宋朝重文輕武,重內輕外。所以,今天看宋朝歷史,就會覺得奇怪。宋朝文化興盛,經濟繁榮,軍事上卻軟弱至極,不堪一擊。可實際上,宋王朝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卻是其統治者吸取前代教訓,千方百計方才達到的長治久安的理想狀態。2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討論宋朝重文輕武的表現。提示:(1)經濟文化興盛,但軍事上卻軟弱至極。(2)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3)遇有戰事,也由文官掛帥出征。(4)科舉考試,文舉興盛,武舉錄取人數少。3宋太祖重文輕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4宋代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說

17、說由此帶來了哪些影響。提示:科舉制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5重文輕武政策給宋朝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提示:(1)積極影響: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2)消極影響: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6史料解讀據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光臨先生的統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于歷代最高峰,為7.5兩白銀,遠遠高于晚明的2.88兩,要到19世紀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認為:“在9601280

18、年間,盡管中國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著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總值則從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說,宋代的經濟與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于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也遙遙領先于同時代的歐洲。關于宋朝GDP的統計7讀材料,說說宋朝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有利有弊,這啟發我們國家在實施大政方針時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提示:(1)狀況:宋朝經濟發展較好,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原則:政策的傾向一定不能走極端;要綜合、全盤考慮戰略問題;要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合理地實施各種政策,現階段的改革開放就是成功的范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現代民族國家林立、局部地區戰火不斷的時代,適度的強軍政策是絕對需要的。三、課堂總結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宋朝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