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一章一、名詞解釋:1、希羅多德:(約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臘歷史學家,生于小亞細亞西海岸的一個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學的創立者,其傳世之作歷史是西方史學第一部名副其實的歷史著作,首先創立了西方歷史編撰學上一種正宗的體裁,開始運用歷史批評的方法撰述歷史,并且重視歷史垂訓的功用,在西方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后世譽為“史學之父”。2、修昔底德:(約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臘歷史學家,出身于雅典一個顯貴之家。所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為西方傳統史學確立了一種范型,即西方政治軍事史傳統。他高度發展了古代希臘史學的人本觀念,堅持更嚴格的史料批判原則和重視歷史垂訓功用,成為西
2、方史家長期效法與尊奉的史學傳統,對后世影響深遠。二、列舉:1.古希臘三大史學家是: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希羅多德歷史,又名希臘波斯戰爭史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長征記希臘史2.兩種撰史模式,兩種撰史風格: 政治軍事史 社會文化史 華麗 平實三、簡答1.簡析希羅多德的史學貢獻。希羅多德貢獻(史學思想):1、在西方史學上開創了一種編史傳統-社會文化史;2、創立了一種編纂方法-歷史敘述體;3、已經初步運用了歷史批判方法,對史料進行鑒別、批判;4、治史視野寬廣。評價:優點:希羅多德是西方歷史學上的奠基人,在西方史學上開辟了一個新時代,開西方歷史敘述體之先河,這種編史題材經過俢昔底德的伯羅奔
3、尼撒戰爭史得到了完善與發展,至今仍被西方史學界奉為正宗,成為編纂歷史的通用體裁。他在東方歷史學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注重去偽存真,比較各家異同,去除不可信的部分,最早采用歷史批判的方法,從而為西方史學界的發展開創了新東西。希羅多德把歷史的真實性與文學藝術性相結合,從此希臘人及其后人懂得如何寫作歷史著作,并形成了希羅多德的風格:廣采博收、文筆優美。缺點:1、在治史方面有著強烈的親雅典的政治立場,嘗試他在研究歷史時不免偏袒一方,有時難免出現違背歷史事實的現象;2、天命史觀使得他的作品出現神示、夢兆、幻覺、占卜之類的東西,從而使作品的真實性大打折扣;3、希羅多德“史話家”的興趣,使他熱衷于逸聞趣事,從而
4、客觀上造成了他的作品枝節蔓生、結構龐雜、閱讀困難。2.論述修昔底德的史學地位。1.人物簡介:古希臘歷史學家,著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將人類歷史從天神之外獨立,從人事活動的角度出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認識到經濟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對史料大膽批判,開創了“范例歷史學”先河,追求史學的垂訓作用。開創了西方政治軍事史的傳統,被譽為“政治史之父”。2.主要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8卷a特點:專敘一事,不及其余,資料詳細,文筆精煉,結構嚴謹。b寫作態度:重視第一手原始材料,嚴格批判史料,強調辨偽。3.歷史觀:A盡力將人類歷史從天神之外獨立,試圖用科學方法說明自然,解釋歷史。重視人在歷史上所起的偉大作用,
5、是建立科學歷史觀的基礎。B致力于歷史事件因果關系的探討。解釋歷史事件時,不簡單歸結為某種因素而是努力尋找歷史事件的因果聯系和深刻的具體原因,顯示出類似近代理性主義者的思想。C試圖從經濟角度解釋歷史發展的原因,論證了經濟對政治和軍事的重要作用。4.評價:從史學發展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開創了一種以政治軍事為傳統的新的史學傳統,確立了一種新的史學范型,對后世西方史學產生深刻影響。從歷史觀看,對史料提出了大膽批判的原則,重視史料的辨偽和收集;并以求真精神探求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被后世史家所繼承。第二章一、名詞解釋:1.李維:古羅馬學家,早年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著述豐富,流傳下來僅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并
6、殘缺不齊。創立了通史體例,并重視歷史垂訓,且文筆優美。但其陷入了歷史循環論,對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響史實可靠性。盡管如此還是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不失為研究羅馬早期及共和國歷史的重要文獻。2.塔西佗: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李維的史學傳統和成就。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亞志歷史和編年史,強調信史實錄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對羅馬帝國初期的社會狀況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對暴政,懷念歌頌共和,因而透露出濃厚悲觀主義情緒。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羅馬歷史的權威史料,影響深遠。3.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奧古斯丁著,全書共二十二卷,歷十四年才完成。該書發展并確立中世紀的歷史時間觀念,反對異端學
7、說,維護基督教神學體系,構建了神學體系的基礎。確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論,為以后的中世紀史學定下基調。二、列舉:1. 標志羅馬史學誕生的史學家2個:皮克托 阿利曼圖斯2. 羅馬三大史家及作品:李維羅馬史 塔西陀歷史 撒路斯提烏斯(薩魯斯特)喀提林陰謀3. 羅馬史學繁榮階段代表史家7個:李維 老普林尼 普魯塔克 塔西陀 蘇埃托尼烏斯 阿庇安 阿里安4.標志基督教史學誕生的三大家及作品:阿非利卡努斯編年史 攸西比烏斯教會史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三、簡答:1、簡析波里比阿的史學貢獻。波里比阿史學成就:他寫作了通史、羅馬史,體現了希臘文化對羅馬的影響,波里比阿的史學體現了古希臘史學的傳統,發展了修昔底德的史
8、學。特點:.歷史眼界的開闊,記載了一個遼闊的古代世界“歷史學家的歷史學家”.一絲不茍的求真精神,拋棄一切個人的成見和黨同伐異的情緒,以公正的態度,從大量的史集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強調獨立思考,不輕信別人的記載.注重歷史的因果聯系,一是引發事件發生的原因,另一件是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強調歷史的垂訓作用。他的作品突破:.歷史意識改變.世界概念擴大.編撰方法進步。缺陷:缺乏文采、不生動。2、簡述普魯塔克的史學成就。代表作名人傳評價:貢獻:他的代表作開西方史學中的歷史紀傳體先河,采用“合傳”,即用每個希臘名人對應一個羅馬名人。.他是西方史學史上第一個自覺、明確地提出并運用歷史比較方法的史家。他是第一個自
9、覺提出并運用歷史心理分析方法的人。.整個古典時代最優秀的傳記史學家,將業已存在的傳記體裁發展之登封造極之地。缺點:引用的史料不做考證,虛構太多;其治史態度不嚴謹。3、簡述塔西陀的史學貢獻。塔西佗的史學成就:塔西佗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著作甚豐,日耳曼尼亞志歷史編年史。史學思想:反對暴政,他的代表作歷史編年史尤其體現了這種反對暴政的主題思想,他向往羅馬共和國時期的自由思想。.歌頌共和。在思想上,塔西佗傾向于共和時代的貴族專政,尤其向往這個制度下元老貴族的高貴地位和自由生活。.痛恨暴君,他譴責帝王的昏庸與殘暴,塔西佗的著作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一切專制獨裁者的丑惡嘴臉。局限性:.對帝制的全盤否定
10、.軍事知識極差,內容較為狹窄.在說的事件發生的原因時局限于人的內心世界.在史學價值論上,塔西佗強調歷史的社會功能,認為歷史的生命是恒久的。.保持嚴肅史家實事求是的尊嚴,第一個提出客觀主義治史原則,把曲折發展的羅馬史學和拉丁史學推到高峰.他把史學當作善惡揚善,警惕世人的有力武器,揭露羅馬統治階級上層的腐敗與丑惡。4、 簡析上帝之城一書的核心思想。上帝之城是奧古斯丁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著作,它確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論。奧古斯丁懷著和異教徒辯論的目的,論及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存在,并認為教會是兩者之間的橋梁,為教會統治取代世俗統治予以解釋,在這種框架下,基督教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于是,奧古
11、斯丁通過這本書對基督教進行強力維護,并反駁了異教和羅馬愛國主義,從而確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論,顯示出奧古斯丁不僅是哲學家,神學家,更是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奧古斯丁認為,國家職能在于負責人們物質需要的滿足,免受攻擊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會交往等。這是為地上之城和上帝之城的公民所共同希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它。所以,世俗國家是上帝實現自己拯救計劃的工具。基督教會雖然和世俗國家一樣,既包含被揀選者,也包含被摒棄者。但是,奧古斯丁卻賦予教會以很高地位。他指出,上帝的恩典只有通過教會才能在人類歷史上起作用。在奧古斯丁的時代,基督教會是國家的一部分,皇帝是其最高首腦,可以直接干預和控制教
12、會內部事務,奧古斯丁力圖使教會從國家的控制下獲得獨立,免受世俗權威的支配。可以說,正是奧古斯丁 “上帝之城”和 “世俗之城”的區分,把基督教由一種單純的宗教文化力量轉向了一種政治力量。“神權”和 “君權”也在以奧古斯丁的理論為基礎的前提下,不斷制約斗爭走進了中世紀。第四章一、名詞解釋:1、基督教史學:是一種以基督教神學觀點解釋歷史的神本主義史學。它致力于構建以基督教普遍主義為基礎的世界史觀,是一種唯心史觀,在整個中世紀歐洲史學中占支配地位。其特點是:宗教迷信取代科學的探索;宗教傳說代替信史實錄;宗教史觀支配一切;基督教史學家以傳說中的耶穌基督誕生之年為準,簡化紀年方法,為各國歷史紀年的統一提供
13、了一個方案。2、普羅柯匹烏斯: (約公元500565年),拜占廷帝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屬于古代晚期世俗史學家,其著作以寫查士丁尼的政事為主,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時期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普羅柯匹烏斯的著作繼承了希臘史家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代史學傳統,與同時代西歐的歷史著作相比較,具有較寬廣的政治視野。他的著作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普羅柯匹烏斯留給后世的著作共有三部,即:查士丁尼戰爭史;論查士丁尼時代的建筑;秘史。其中,查士丁尼戰爭史和秘史這兩部出發點截然不同的史著奠定了它在中世紀史學史上作為最優秀史家的地位。二、列舉:中世紀西歐基督教史學代表人物及作品:卡西奧多路斯哥特史 格雷戈里法蘭克人史 比德英吉
14、利教會史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傳 奧托雙城史三、簡答:1、簡析中世紀史學特點,評價中世紀史學。中世紀史學的特點:優點:1、中世紀史學揚棄了希羅多德、俢昔底德史學中的兩種主導觀念,人性的樂觀主義觀念,在歷史發展中的永恒主題實質主義觀念;2、中世紀史學是一場革命性的轉折,是基督教思想對西方史學關于精神價值的思考;3、中世紀史學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學的循環史觀,第一次將歷史理解為進步;4、中世紀史學尤其是基督教史學創造了一種普遍主義的歷史即世界通史,在時間、空間范圍上達到了最大限度;5、中世紀史學觀注歷史的連續性,從而使史學家們用歷史分期的方式來研究歷史。缺點:為了贊揚上帝,篡改歷史,資料被篡改。評價:西方
15、史學史上的大倒退和停滯期;存在例外,東西歐史學之間有差異;個別史學家不是神職人員;創造了一種基督教紀年方法;統一性認識比古典史學更清晰。2、簡析拜占庭史學特點及原因(與西羅馬帝國史學比較)。特點:1、更多地繼承了古典史學傳統;2、史學研究受神學史官影響較少;3、拜占庭史學非常關心政治事件,與政治史密切結合;4、人文主義精神體現非常鮮明、濃厚;5、拜占庭史學觀注歷史的連續性。原因:1、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和古典文明成果;2、以東正教為標志的基督教始終未能超越君士坦丁大帝設定的對羅馬皇權的從屬地位,王權神圣不可侵犯;3、拜占庭史家多系俗人,且多是朝中政要,同古典史家有相似的經歷;4、拜占
16、庭帝國政府、東正教會使用的語言始終是希臘語,希臘語的流行使史家延續了古典作品的學術營養。第五章一、名詞解釋:1、人本主義史學: 以人為中心的史學,通常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歷史學。在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人文主義者強調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反對基督教神學歷史學,出現了馬基雅維利等一批人文主義歷史學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關于君士坦丁的贈與辨偽:瓦拉所著,用拉丁文文法及法律制度、宗教制度及歷史文獻等材料,推翻了所謂“君士坦丁贈禮”的真實性。它的意義不僅在于證偽了這個文件,更刺激了歷史學家對歷史真實的重視。文獻校勘學誕生,并成為近代歷史學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工具學科。揭穿了西方最著名的一次作偽,為新
17、教改革勢力反對教皇制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并喚醒了西方史學家的歷史懷疑精神,那就是所謂的第一手材料或權威材料并非全是歷史的真實。作為內證校勘的范例,他的成就可以說開創了下一個世紀偉大的文獻校勘運動。二、列舉: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主要代表人物6個:彼特拉克 薄伽丘 布魯尼 馬基雅維利 比昂多 瓦拉三、簡答:1、簡析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史學的特征。反對宗教神學,主張人本主義; 繼承古典史學的批判和求真精神; 世俗論; 資產階級史學的誕生; 重視歷史的垂訓和借鑒作用。2、簡析馬基雅維里的史學思想。代表作佛羅倫薩史、君主論、論李維,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出色的史家,同時也是出色的政治學家、文學家。君主論被認為是一
18、本向國家元首進諫的實用入門書。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打破了舊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觀點的同時,創立了新的政治學觀點,為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是名符其實的現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史學思想:1、非常注重歷史解釋,論述多于敘述;2、第一人明確提出階級斗爭的觀點。3、簡析波丹的史學思想。波丹(15301596年)法國政治思想家,法學家,近代資產階級主權學說的創始人。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青年時期就讀于圖魯茲大學,畢業后擔任過律師、檢察官及法國三級會議代表,曾任阿朗松公爵的侍從秘書,受到法國國王恩寵。波丹一生除致力于政治學和法學的研究外,對古希臘哲學、占星學、地理學及物理、醫學均有較深造詣。主要
19、著作有論國家,理解歷史的便捷方法等。(1)政治法學觀點:波丹認為國家應當享有獨立主權,對外不受制于教皇,對內直接統治臣民。他還探討了國家統治者的權限,認為它包括立法、宣戰、締和、委任行政司法官員、赦免和征稅等。君主政體是國家政權的最佳形式,因國君集主權于一身,并居于黨爭之上,所以優于民主和貴族政體。他進一步把君主政體分為三種:亞洲宗法君主專制;基于法律上的的君主政體,例如法國,國君服從自然法,臣民服從本國法,國家保護臣民天賦自由及財產權;暴政,君主濫用主權,視臣民如奴隸,侵犯臣民和私有財產權。(2)歷史理論:首先,他認為人類社會同整個自然界一樣都服從共同規律,首先是上帝法規,其次是數學規律。他
20、提出4、9、6這些數學在世界命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他發展了亞里士多德和希波格拉底等人關于氣候影響人的說法,認為地理環境對于歷史有重要影響。某個民族的心理特點決定于這個民族賴以發展的自然條件的總和。自然條件影響民族心理,而民族的心理狀態又影響國家制度的形成。北方民族耐寒、強壯、強悍、堅貞,政權以武力為基礎;南方民族富于幻想,長于文學,政權有宗教特色;中間地帶善交通貿易,長于外交辭令,政治以正義、和平為基礎;土地貧瘠地區的人勤勞,物產豐富地區的人則懶惰。這些思想后來被孟德斯鳩繼承和發展。第三,反對歷史退化論,堅持歷史進步論。波丹反對歷史退化的觀點,認為人類借助于科學技術、工商業已經取得了進
21、步。在他看來,世界歷史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兩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日耳曼民族,黑格爾后來提出類似的說法。第四,史學理論問題。波丹還探討了歷史知識的性質和對象的問題。他認為有三種歷史:神圣史、自然史和世俗史。神圣史記敘萬能上帝的不朽業績,它產生可靠知識;自然史借助邏輯探索自然現象的原因和發展,產生或然性的知識;人類史追溯人類社會生活,是最有用的知識。三種歷史應該分開來寫,認為四帝國的歷史分期不是基于對歷史事實的概括。他的史學理論在西方史學向近代范式轉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六章一、名詞解釋:1、新科學: 全名為關于各名族共同性的新科學的原則。18世紀,意大利的歷史哲學家、法學家、美學家維柯著,是一部闡述
22、古代文化史、詩歌和美學的理論著作。新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古希臘羅馬的歷史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如何從原始野蠻狀態發展成為過社會生活的文明人。維柯的基本出發點是共同人性論。他認為,各民族起源和處境盡管不同,在社會發展上卻必定有某些基本相同的規律。新科學所探求的正是人類文化起源和發展的規律。2、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啟蒙運動的大思想家伏爾泰著,路易十四時代是伏爾泰的歷史名著論各民族的風俗和精神的姐妹篇。作者不僅寫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顯赫武功和卓越政績,而且著重描繪了那個時代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藝發展的日臻完美。路易十四時代是闡述人類文明的最初嘗試,開世界文化史的先河。3、哥廷根學派:18
23、世紀中葉,哥廷根大學在歐洲首先開設歷史學講座,這是德意志啟蒙史學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標志,1795年伽特勒應聘為哥廷根大學教授,主持歷史講座,這一年就被認為是哥廷根學派誕生的時間,這一學派倡導理性主義,其得名是因為歷史學講座的主講人都是哥廷根大學的教授,伽特勒為該學派的創始人。二、列舉:1、啟蒙時代的歷史哲學家5個:維柯 笛卡兒 伏爾泰 休謨 康德2、啟蒙時代史學成就最高的兩個代表人物及作品: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歷史哲學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三、簡答:1、簡析理性主義史學的特點。理性主義史學(18世紀):特點:1、繼承與發揚了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史學傳統,并將其推進了一個新水品;2、理性主義史
24、學摒棄了虛妄的神學史觀,反對將圣經中的故事視為信史;3、理性主義史學家公開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以歷史研究為資產階級服務為己任,堅決且現實;4、理性主義史學家從共同的人性出發,來探求社會歷史變化的規律性、普遍性,歷史變化的前進性和可預見性;5、理性主義史學家開拓了歷史編纂學的新天地,力圖將各個方面都列入歷史研究之中,近代意義上的世界通史誕生。2、簡論維柯的史學思想。(1)在文化思想的傳統上,維柯繼承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但他對笛卡兒的理性主義卻持異議;(2)強調知與行,實踐與真理的內在聯系,認為人類能創造世界,因而也能認識世界。人的認識內容來自創造的實踐活動,真理即創造實踐,
25、于是便不是笛卡兒的成果;(3)建立歷史發展的觀點,并企圖為它尋找出一個有規律的發展過程,將歷史過程分為神祗時代、英雄時代、人的時代;(4)維柯筆下的三段周期性運動,并不是裹足不前的封閉式,而是漸進的螺旋式的上升運動;(5)提出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則。提出“世界確實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3、簡論伏爾泰的史學貢獻。代表作:路易十四時代、歷史哲學、查理十二世、論各名族的風俗和精神、彼得大帝統治時代的俄國史等。貢獻(史學思想):1、伏爾泰第一次打破了獨霸西方兩千多年的以政治軍事史為主要內容的史學傳統,為歷史編纂學開辟了新天地。將商業科學、文化史等內容滲透其中;2、他有力地批判了神學史觀,使史學變成
26、新興資產階級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3、他敢于否定傳統的世界史體系,開始把人類歷史當成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與比較研究;4、他是理性主義是學派的奠基者,他把哲學引入史學研究,使歷史學成為一門以事實為訓的哲學,他認為歷史學家的人物是用哲學思想來正確地闡明史實,從而具有更強的洞察力和對史料的批判能力。局限:1、不能避開理性主義史學的根本缺陷,過分強調理性;2、對自然神論又過分信仰,對中世紀史的蔑視;3、在史學研究中過分強調開明君主論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4、簡答康德歷史哲學的主要主張。康德(17241804年)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云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始人。對歷史哲學也有獨到的見解,1
27、787年寫成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這篇歷史哲學論文從理論上典型地發揮了他本人乃至整個啟蒙時代的歷史觀念,從而大大推動了18世紀的歷史哲學,成為后世歷史哲學之先導。其思想:(1)、歷史不是由個人,而是由人類集體共同創造的。(2)、歷史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內部是立憲共和政體,外部是國際永久和平,人人在和平競爭中充分發揮各自才智的理想境界。第七章一、名詞解釋:1、浪漫主義史學 : 浪漫主義是19世紀風行歐洲的一種知識運動。首先產生于德國,對英法波及有影響,浪漫主義歷史學家的共同特征:一是在歷史著作中描述自己的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情感;二是著重寫封建時代;三是強調個人才能和個人的社會作用;
28、四是反對唯物主義非歷史主義的推理和脫離實際的玄想。2、客觀主義史學:客觀主義史學,十九世紀史學思想的主流,稱雄西方史壇百余年,由蘭克學派倡導。一般指源于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而成于近代德國史家蘭克的一種史學觀念及方法論體系,是西方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史學流派。1824年,蘭克發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條頓民族史,由此客觀主義史學思想才成體系,蘭克被稱作西方“客觀主義史學的祖師”。內涵分為四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史料批判原則,二是“直覺”理解,三是客觀公正的撰史原則;四是歷史研究以政治軍事內容為主。3、蘭克學派:指以德國歷史學家蘭克為代表的史學派別,亦稱歷史研究的科學學派。由于該學派倡導秉筆直書,通過史料批判
29、如實地再現歷史,因而又成為實證主義史學流派的同義語。主要倡導以“如實直書”為基礎,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條件,以史料批判為保證。形成“內證”與“外證”相結合的模式,為歐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獻考證學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具體而有效的范例,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4、階級斗爭史學派: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一批資產階級歷史學家提出階級斗爭理論,史學史上稱之為階級斗爭學派。他們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動力,財產關系是一切政治制度乃至思想學說的基礎。二、連線:近代歷史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浪漫主義史學之父-盧梭,赫爾德歷史科學之父-蘭克人民史觀的首創者-卡萊爾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商坡良法國浪漫
30、主義最杰出的代表-米什萊英國浪漫主義最杰出的代表-麥考雷,卡萊爾三、論述:1、簡答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思想。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歷史哲學發展的高峰。代表作歷史哲學。黑格爾的一個根本思想是歷史遵循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發展的,盡管這種規律是來自外界的世界精神或絕對理念。這符合它世界歷史是受理念支配的根本認識。思想:1、他將史學意義上的歷史分為三種類別,即原始的歷史,反思的歷史,哲學的歷史。2、史學的任務不能局限于考證史料的真偽和史料基礎上的簡單描述,史學在研究過程中應該注意揭示歷史存在的合理原因是什么。3、將辯證法運用于歷史研究,用辯證法解釋歷史現象。4、歷史認識永遠具有相
31、對性。局限:1、歐洲中心論。2、否認歷史學價值。2、評述蘭克的史學思想,史學貢獻,史學局限性。蘭克在西方史學中被譽為“歷史科學之父”。代表作14941514年的拉丁和條頓民族史、教皇史等。史學思想:(1)、史料批判原則:一是對史料的分類及其各自價值的認知,二是史料考證方法;(2)、“直覺”理解;(3)、客觀公正的撰史原則;(4)、歷史研究以政治軍事內容為主。史學貢獻:(1)、“如實直書”的治史原則;(2)、注重收集第一手史料和批判吸收史家編撰的第二手史料;(3)、創造了專門培養史學人才的方法“習明納爾”(專題研討班)。局限性:(1)、否定史學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2)、其著作任恪守傳統的政治
32、軍事史。3、簡析麥卡萊英國史一書的得失。麥卡萊在英國史學史上是與卡萊爾齊名的同代史家。得:1、不僅敘述政府的歷史,還有敘述百姓的過去,文化藝術的進步,宗教與社會風俗,文情并茂,雅俗共賞。2、先對古代史輕描淡寫之后很快轉入近代,重點描述自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至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17年間的史事。事件和人物描述具體生動,文筆考究曉暢。3、書的選題貼近時代、書的思路明晰透徹、貫穿理性時代,持有十分樂觀的歷史進步思想。4、英國史可以說是近代以來英國傳統敘述史問題的典范。失:由于作者是輝格黨人,往往不由自主或有意識地利用歷史來說明自己的政治主張,把歷史上的成績歸于輝格黨,失誤屬于托利黨,失去了古典
33、史學和近代史學一貫堅持的客觀性。(偏頗的政治立場)2、麥卡萊過分注意可讀性,強調史作的文學藝術效果,很容易忽視對史實的認真細致考證。(輕率的處理史料)第八章一、名詞解釋:1、蘭克學派:指以德國歷史學家蘭克為代表的史學派別,亦稱歷史研究的科學學派。由于該學派倡導秉筆直書,通過史料批判如實地再現歷史,因而又成為實證主義史學流派的同義語。主要倡導以“如實直書”為基礎,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條件,以史料批判為保證。形成“內證”與“外證”相結合的模式,為歐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獻考證學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具體而有效的范例,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2、普魯士學派:活躍于十九世紀的德國史壇的政治史學派,以達爾曼為
34、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貝爾、德羅伊森和特賴齊克。主要是鼓吹民族主義,通過歷史著述論證普魯士統一德國這一政治使命的學者。他們崇尚強權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義。但他們在德意志統一中也成為一批文化先鋒,對后來德意志的歷史甚至于哲學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積累。3、蒙森:(1817年1903年),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于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代表作羅馬史、拉丁銘文集成等。1902年,蒙森因羅馬史出色的文學表現力而榮膺諾
35、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問鼎此殊榮的專業歷史家,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4、實證主義史學:近代西方史學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實證主義哲學之基礎,并將之運用到歷史研究當中去,批評歷史虛無主義,提倡在歷史研究中進行比較。主要代表有泰納、古朗治、巴克爾、伯里等。他們看來,史學研究與自然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自然科學沒什么兩樣,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歷史,卻陷入了將歷史現象等同于自然現象的困境。5、分析與批判歷史哲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析的歷史哲學不在關注歷史的進程、意義和規律,而把眼光從歷史本身轉移到歷史知識、轉移到人的歷史認識上來。它的著眼點集中在歷史學的性
36、質、歷史與歷史學家的關系、歷史的理解與解釋,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歷史中的因果關系、歷史中的道德審判以及歷史學的實際功能。這種新的歷史哲學以歷史認識為研究對象。代表人物有狄爾泰、文德爾班、李凱爾特。二、列舉:1、十九世紀后期英法實證主義代表5個:孔德 泰納 古朗治 巴克爾 伯里2、埃及學,邁錫尼學,亞述學的奠基人: 商坡良 施里曼 羅林森3、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分析批判歷史哲學人物:狄爾泰 文德爾班 李凱爾特 三、連線:首創希臘化-德羅依森首創心理史學家-蘭普雷希特牛津學派奠基人-斯塔布斯劍橋學派最有影響的人-阿克頓相對史學之父-狄爾泰四、簡答:1、簡析客觀主義史學與實證主義史學的異同。客觀主
37、義史學:1、客觀主義史學,一般指成于近代德國史家蘭克的一種史學觀念及方法論體系,是西方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史學流派。1824年,蘭克發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條頓民族史,由此客觀主義史學思想才成體系,蘭克被稱作西方“客觀主義史學的祖師”。2、內涵分為四個層次的內容:(1)、史料批判原則:一是對史料的分類及其各自價值的認知,二是史料考證方法;(2)、“直覺”理解;(3)、客觀公正的撰史原則;(4)、歷史研究以政治軍事內容為主。3、客觀主義史學-十九世紀史學思想的主流,稱雄西方史壇百余年,由蘭克學派倡導。主要倡導以“如實直書”為基礎,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條件,以史料批判為保證。形成“內證”與“外證”相結合的
38、模式則為歐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獻考證學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具體而有效的范例,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其最大的“失”過分強調客觀性的科學理性,對歷史發展的規律避而不談。實證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在19世紀的西方史壇影響深遠,與蘭克為代表的客觀主義史學互為呼應,堪稱“歷史學世紀”的雙雄。他具有如下特點:1、在歷史研究目的上,注重對歷史規律的探究。實證主義學認為,歷史研究應當包括兩個階段:確定事實與發現規律;2、在史學方法上,注重歸納、演繹等,并引入心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新方法;3、在史學研究對象上,主張史學應該從狹隘的政治事件中解脫出來,把社會整體當做史學研究的對象;4、以人為中心撰
39、寫歷史,重視普通大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民族及其文化是歷史的主體;5、反對形而上學的歷史哲學,強調實證研究。實證主義哲學反對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拒絕探討世界觀。本體論的問題,以中性哲學自居;6、注重精神文化史。實證主義史家對人的精神及人類社會文化藝術尤有興趣。他們認為一切歷史現象之中都蘊含著精神的內容,歸根結底都是精神在起作用。實證主義史學近代西方史學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實證主義哲學之基礎,并將之運用到歷史研究當中去,批評歷史虛無主義,提倡在歷史研究中進行比較。主要代表有巴克爾、布克哈特、泰納等。他們看來,史學研究與自然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自然科學沒什么兩樣,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
40、究歷史,卻陷入了將歷史現象等同于自然現象的困境。比較:第一,實證主義史學不僅主張治史應以史料工作為基礎,應廣泛搜集史料和確證事實的可靠性,而且要求對事實材料進行科學的歸納、概括、統計、分類和對比,以找出歷史規律,反對蘭克學派拒絕概括、否認歷史規律、單純陳述事實的傾向。第二,蘭克反對歷史進步觀念,實證主義則虔信這種觀念:堅持人類社會是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但又宣揚這種進步是乎穩的、漸進的和自動的,“歷史刁;會飛躍”也無需人們作有意識的推動。這種思想在政治上比蘭克更符合19世紀中葉歐洲自由資產階級的心愿。第三,蘭克學派骨子里都有個人意志論傾向,夸大偉大人物的作用,實證主義則著重反對個人意志論和神學理論
41、,而提出多因素論,即將人類生活的外部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各種形式如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并列為決定歷史發展的因素,這種折衷主義思想雖遠不及歷史唯物主義,但在歷史唯心論居統治地位的時代卻是一個重大進步,它是以強調社會經濟因素的作用為特色的。2、簡論蒙森史學思想與史學貢獻。(1817年1903年),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代表作羅馬史、拉丁銘文集成等。1902年,蒙森因羅馬史出色的文學表現力而榮膺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問鼎此殊榮的專業歷史家,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史學思想:1、強調和注重史料的真實性;2、重視史料并進行適當解
42、釋。缺陷性:任恪守政治史內容。3、簡析狄爾泰史學思想,史學貢獻及局限性。狄爾泰是首位明確認識到史學主體具有相對性的人物,被稱為“分析與批判哲學主義之父”和“相對主義史學之父”。代表作人文科學導論。史學思想:1、區分和正確認識研究對象;2、強調觀察對象的本質。史學貢獻:由于史學對象的特殊性,史學認識的史學主體不可避免要介入歷史認識的過程當中,提出心理分析的方法。局限性:1、過分夸大了個體意識對理解歷史的作用,忽視社會的其他存在,特別是物質生產條件的存在意義,因此縮小了歷史認識的基礎,導致主觀唯心主義的片面。2、提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卻又將自然科學的精神或心理分析方法作為歷史認識的基本方法
43、,反映了他理論上的一些疏失。第九章一、名詞解釋:1、文化形態學派:文化形態學,又稱社會形態學、比較形態學,現代西方史學最為重要流派之一。肇始于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湯因比繼承與發展。把歷史看成一種高度的自律性,同時具有生長、興衰、發展階段的有機體,并試圖通過比較各文化的興衰過程,揭示其不同的特點,以解釋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2、年鑒學派:是法國自1929年以來主持、編纂經濟與社會史年鑒的幾代歷史學家。經歷三個階段,即創建(2945)以費希爾、布洛克為創始人,發展(46-68)即布羅代爾時代,轉型(68年之后)。這些歷史學家反對以蘭克為代表的舊的史學傳統,主張把新的觀念和新的方法引人歷史研究領域。他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企業員工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必考
- 2025年新職工入場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下載
- 2025年管理人員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考點梳理)
- 2025擔保合同的有效條件及要求
- 2025年度技術合作協議 智慧城市規劃技術服務委托合同
- 廚電雙十一營銷活動方案
- 2025城鎮公寓樓買賣合同
- 2025年PCB精密定位材料項目建議書
- 2025授權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煙塵、粉塵自動采樣器及測定儀項目合作計劃書
- 新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 【波司登羽絨服公司員工招聘問題調研8500字】
- 制度梳理表(總表)
- 睪丸腫瘤課件
- 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的組成與職能
- 終端導購培訓-高級導購銷售培訓
- 空調冷卻冷凍水管道系統詳細的施工方案設計
- 安全運輸醫療垃圾的要點
- 關于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刑事案件模擬法庭劇本完整版五篇
- 2022年高考全國I卷數學高考真題(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