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六年級復習資料(全)學科聯賽(共29頁)_第1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六年級復習資料(全)學科聯賽(共29頁)_第2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六年級復習資料(全)學科聯賽(共29頁)_第3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六年級復習資料(全)學科聯賽(共29頁)_第4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六年級復習資料(全)學科聯賽(共2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三年級上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1、當聽到“科學” 這個詞的時候,我想到了(農業研究)、(實驗分析)、(醫學研究)、(珠峰測量)、(航天探索)2、我們做過的類似科學家的活動有:(看小雞出殼)、(看自己的影子)、(觀察螞蟻)、(拆玩具)、(看電視機里有什么)等。3、(好奇心)讓我們有問不完的“為什么”,并驅使我們不斷地尋找問題的答案。4、(琴納)發現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5、科學探究的步驟是:(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尋找證據)、(得出結論)。6、我知道的科學家的名字有: (琴納)、(愛迪生)、(居里夫人)、(李時珍)、(袁隆平)、(牛頓)7、英國人(羅杰特)發

2、現了人眼具有(暫時記憶能力)。(電影)就是根據他解釋的原理制作的。8、紙鸚鵡站起來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撐點的下面)。第二單元:1、校園里(小花)、(小草)、(樹木)、(小鳥)、(蝴蝶)、(毛毛蟲)、(螞蟻)、(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2、自然界中的物體可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兩大類。(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沒有生命的物體)叫做(非生物)。3、有生命的物體的共同特征有:(能長大)、(會繁殖)、(會死亡)(要呼吸)、(要吃東西)、(都對刺激有反應)等。4、(生物)一般可分為(植物)和(動物)。5、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注意:(隨時記錄)、(注意安全)、(不驚動或傷害小生物)、(校

3、外尋找要和大人打招呼)。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陽光獨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動)。7、觀察一種植物,我們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圖畫)來描述。8、樹葉的生長形式有(對生)、(互生)、(輪生)。9、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10、蝸牛的身體分為(殼)、(頭)、(腹足)、(尾),頭上有(兩對觸角),(腹足)可以運動。11、金魚的身體分為(頭)、(軀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鰓)呼吸,靠(鰭)運動。12、兔子和蘿卜的相同之處有:(能長大)、(會繁殖)、(會死亡)(要呼吸)、(要吃東西)、(對刺激有反應)等。13、兔子和蘿卜的不

4、同之處有:(1)蘿卜不能改變自身位置,兔子可以運動(2)蘿卜依靠陽光獨立生活,兔子所需營養由外部供給。第三單元:1、(水)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2、我們可把西紅柿里面的(水)擠出來,稱一稱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3、人體(65%)是水,一個雞蛋中含有(76%)的水,一條魚(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4、我們能保持正常體溫多虧了(水)。5、生命離不開水,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6、一般情況下,如果連續(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7、挖小草做實驗時盡量不要(傷到小草的根)。8、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

5、有味道)、(透明)的液體。9、認識物體,可以用(眼看)、(鼻聞)、(舌嘗)、(手摸)等方法。10、像水這樣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流動)的物體叫(液體)。11、水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孔隙(越?。?,水爬得(越高)。12、水的表面有一種(互相拉著)的力,使其表面盡量(縮?。?這種力叫做水的(表面張力)。13、水有(壓力)。水(越深)壓力(越大)。14、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15、物體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體就可以(?。┢饋恚蝗绻×Γㄐ∮冢┳陨淼闹亓Γ矬w就會(沉)下去。16、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塊不見了,而

6、水卻變甜了,像這樣的現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許多物質。17、水可以溶解的物質有:(白糖)、(食鹽)、(奶粉)、(洗衣粉)等。18、水不能溶解的物質有:(面粉)、(沙土)、(塑料)、(石頭)、等。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切碎)、(加熱)。20、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許多地方。2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極少量的(淡水)。22、淡水絕大部分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中。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可以供人類直接使用。23、如果地球上的水相當于(一杯水),(淡水)只相當于(一湯匙)水,(容易開發利用)的

7、淡水只相當于(一滴水)。24、如果水中溶解了對人體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質,水就被(污染)了。25、絕大多數的水污染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26、我們周圍的一些活動會污染到水資源,如:(農業污染)、(工業污染)、(生活污染)。27、(水資源危機),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28、要獲得更多干凈的淡水,人們想的辦法有:用(過濾)的方法(凈化)水、(咸水)變(淡水)。29、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有:(水龍頭關不緊)、(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沖廁所)等。30、節約用水的方法:(用完水關緊水龍頭);(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來沖廁所、洗車)等。31、第47界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的(

8、3月22日)為(世界水日),呼喚地球的兒女珍惜(每一滴水)。第四單元:1、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兩大類。2、直接來自大自然的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質特點發生了改變的,為(人造材料)。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蠶絲)、(羊毛)等。4、人造材料有:(紙)、(鐵)、(玻璃)、(塑料)、(尼龍)等。5、造紙術由(蔡倫)發明,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6、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7、同一張紙,縱向、橫向的(結實程度)不一樣。8、不同用途的紙,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9、為了保護木材資源,我們要(節

9、約用紙)。10、紙的生產過程:剝去樹皮切成小片煮爛成漿攪拌紙漿漂白紙漿瀝干水分壓成紙張11、常見的紡織材料有:(棉)、(麻)、(絲)、(毛)和(人造纖維)等。12、看(紡織品成分標志)可以認識紡織材料的不同種類。13、(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它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14、棉布與尼龍的不同:棉布屬于(天然纖維):(1)比較結實(2)吸水性強(3)燃燒時散發焦肉氣味,燃燒后灰燼分散,顏色發白。尼龍屬于(人工合成纖維):(1)很結實(2)吸水性弱(3)燃燒時散發刺鼻氣味,燃燒后灰燼成團,顏色發黑。 15、我們采用(砂紙磨)、(加熱)、(敲打)等方法,發現了金屬的性質有(表面有光澤)、

10、(易傳熱)、(易變形)等。16、一般用(鐵)做炒鍋,因為(便宜)、(堅硬)、(鐵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17、用(鋁)做易拉罐,因為(便宜)、(輕)、(易加工)。18、首飾用(金銀)做,因為(昂貴)、(光澤度好)、(不易氧化)。19、塑料的優點:(輕便可塑)、(牢固有彈性)、(透明隔熱)等。20、塑料的最大缺點: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幾百年也不會發生變化,這對環境極為有害。21、不易腐爛的塑料,對環境不好的影響有:(占用土地)、(威脅海洋生物)、(影響市容)。 22、科學家已研制出比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產出的(可降解飯盒)。23、(白色污染)是人們大量使用(塑料)制

11、品造成的污染。24、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廢舊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購物盡量用布袋或紙袋。第五單元:1、(愛提問),是人類好奇天性的一種表現,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2、問題從哪里來:(1)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提出問題(2)對流行說法提出懷疑(3)科學小制作時提出問題。3、(亞里士多德)認為:同樣材料的物體,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決定。4、(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5、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1)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2)自己通過觀察和實驗找答案。6、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1)多提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

12、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2)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3)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4)想辦法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成可以研究的問題。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1、用紙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勁握一握,紙巾(濕)了,說明土壤里有(水分)。2、將硬土塊放入水中,看到有(氣泡)從土塊中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3、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塊的水,然后靜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質分為(三)層:上層顆粒(細)的物質是(黏土),下層顆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細小物質是(腐殖質)。4、把土塊放在火上燒一燒,看到(土壤發白),聞到(焦糊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5、土壤由(水)、

13、(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構成。6、土壤按照顆粒大小可以分為(沙土)、(壤土)、(黏土)三類。7、土壤中滲水性能最強的是(沙土)。8、比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鏡看:沙土顆粒大,黏土顏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顆粒硬,黏土細膩;(3)和點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團,沙土握不成團。9、表層土的養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10、(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層土)因經常(受雨水的沖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貧瘠。有的地區通過修筑(梯田),來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貧瘠的土壤還可以通過(種植綠肥

14、)、(收集落葉)、(糞便漚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質)來加以改良。13、為什么說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蚯蚓的排泄物和在泥土里鉆過以后的“隧道”,改變了土壤的結構,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透水性和肥力。14、常見的土壤動物有:蚯蚓、屎殼郎、青蛙、螞蟻、變形蟲、線蟲等。15、(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16、土壤的貢獻有:為植物提供了(養分、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7、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從上到下可分為(表層土)、(下層土)、(巖石層)。18、人類破壞土壤的活動有:(噴灑農藥)、(拋撒垃圾)

15、、(開山毀林)、(開窯燒磚)、(亂丟廢舊電池)等。19、保護家鄉土壤的方法有:(不亂噴灑農藥)、(積極回收垃圾)、(植樹造林)、(環保宣傳)、(保護蚯蚓)等。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1、果實一般都有(果皮)和(種子)。2、有(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種子才能萌發。3、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有:(1)利用風力:如蒲公英、挪威楓。(2)利用水力:如椰子、蓮蓬。(3)利用彈力:如豆類的種子。(4)利用動物:如漿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為(直根)和(須根)。胡蘿卜的根是一種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作用。6、牽牛花的莖是(纏繞莖)、杉樹的莖是(直立莖)、爬山虎的莖是

16、(攀緣莖)、西瓜的莖是(匍匐莖)。7、(莖)承擔著(運輸)的任務把(水和土壤中的養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8、葉子都是由(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構成,葉片上有(葉脈)。9、不同植物的葉子,它們的(顏色)、(形狀)、(大?。┦遣煌?。10、大多數植物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靠(綠葉)制造的。12、植物總是向著陽光生長,說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觀察解剖油菜花時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順序。14、花的構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

17、各部分(構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護未開的花?;ò辏何ハx。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和(雌蕊)也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一過程就叫做(傳粉)。傳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結出(果實)。18、植物能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粉),常見的是借助(昆蟲)和(風力)。19、依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風力)傳粉的花叫(風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的傳粉不足,人們常常還會進行(人工輔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開花植物一般有(根)、(莖)、(葉)、(花)、(果

18、實)、(種子)六部分。23植物的生長過程是(生根)、(發芽)、(開花)、(結果)。24、我們吃的食物屬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蘿卜根、馬鈴薯(土豆)-莖、西紅柿果實、花生種子、25、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提供(食物)、(藥材)、(飲料)、(紡織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26、莖的作用:取一株有莖、葉的植物,插入紅水中,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莖和葉發生的變化。發現:植物的莖和葉中有了紅色的水分。說明: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1、像(石頭)、(橡皮)、(玻璃)、(塑料)、(絲巾)、(大樹)、(螺帽)等形態的物體是(固體)。2、固體的共同性質是(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不會流動)。3

19、、面糊、牙膏是(水與固體的混合),不能說它們既是固體又是液體。4、固體與固體可以(混合),也可以(分離)。5、固體混合前后(重量)不變,(體積)改變。6、固體在水中有(沉?。┖停ㄈ芙猓┈F象。7、在水中會上浮的物體有:木塊、塑料、泡沫板、鉛筆、火柴盒、蘋果、樹葉、香油、蠟燭等。在水中會下沉的物體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幣、鐵釘、土豆、一瓶飲料、蜂蜜等。8、一塊蘋果和一個蘋果,一小截蠟燭和一整支蠟燭放在水里,都會(浮在水面)。9、固體的沉浮取決于固體在水中所占的(體積),而不是由固體的(輕重)決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體有(食鹽)、(白糖)、(味精)、(奶粉)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體有

20、(面粉)、(沙子)、(石子)等。12、固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有三種:過濾(米與水的分離)、沉淀(泥沙與水的分離)、蒸發(水與鹽的分離)。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發劑)、(鋼筆水)等形態的物體是(液體)。14、液體的共同性質是都(沒有固定的形狀),都(會流動),都(有表面張力)。15、不同液體在(透明度)、(顏色)、(氣味)、(味道)、(輕重)、(粘稠度)、(表面張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較液體性質的方法有:(眼看)、(鼻聞)、(舌嘗)、(比輕重)、(比流動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狀)等。17、按同體積的液體由重到輕的順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

21、流動由快到慢的順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體在水中存在(沉浮)現象,液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倒液體的順序)無關。20、同體積的熱水比冷水(輕),熱水會(浮)在冷水上。21、液體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體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體有(油)。23、不同液體混合前后重量(不變),體積(改變)。24、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有:(改變物體的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25、在漁網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輕的物體,下面拴鐵塊等重的物體,可讓漁網立起來。26、潛水艇沉浮的原因:潛水艇灌入空氣,重量變輕,就上?。还噙M水,重

22、量變重,就下沉。27、死海海水的(含鹽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書。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1、我們可以從(氣溫)、(降水量)、(風向)、(風力)、(濕度)、(云量)等方面來描述天氣。2、150年前,人們預報天氣靠(觀察周圍的)環境來進行。3、現在了解天氣預報的途徑有:(看電視)、(打電話)、(上網查)、(聽廣播)、(看報紙)、(手機短信)、(問老師家長)等。4、認識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晴)、(陰)、(多云)、(雨)、(風

23、)、(雪)等。5、能預報天氣的諺語有:(蜻蜓低飛要下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下水淋淋)。6、用來測(氣溫)的(溫度表)又叫寒暑表。7、學會溫度的讀法和寫法:37攝氏度寫作( 37 )  0攝氏度寫作( 0 )  零下5攝氏度寫作( 5 )4讀作(4攝氏度 )12讀作(12攝氏度 )35讀作(35攝氏度 )8、同一時刻在不同的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9、同一時刻在學校內測得的溫度從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陽光下背陰處教室)。10、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高),最高時并不在中午12點,而是(午后2點左右)。11、世界各地百葉箱的

24、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離地(1.5米)的空曠草坪上。12、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單位。13、測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狀不同,測得的結果是(相同)的。15、天氣預報中雨量的等級劃分標準是:24小時內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間)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間)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間)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間)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間)的是(大暴雨);超過(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6、(風向)和(風力)是風的兩個基本要素。17、(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從東面吹來的風是(東風)。當紅旗

25、飄向西時,吹的是(東風)。18、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如風向標的箭頭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風。19、用(風力計)可以測出風力的大小,也就是風速,用(風級)表示,通常把風力分為(012級),共13個級。20假如我們既看到了三級風的現象又看到了四級風的現象,這時風力應該是四級。21、風級歌:(零級)煙柱直沖天,(一級)青煙隨風偏,(二級)輕風吹臉面,(三級)葉動紅旗展,(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帶葉小樹搖,(六級)舉傘步行艱,(七級)迎風走不便,(八級)風吹樹枝斷,(九級)屋頂飛瓦片,(十級)拔樹又倒屋,(十一二級)陸上很少見。22、(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

26、的規律性天氣現象。23、(季節)是根據特定氣候特征劃分的時間段。24、柳樹一年四季的變化情況:春季(發芽長葉)、夏季(生長茂盛)、秋季(樹葉枯黃)、冬季(樹葉落光)。25、春季氣候特征:陽光溫暖,冰雪融化,植物發芽開花,冬眠動物蘇醒。26、夏季氣候特征:陽光炎熱,雷雨大風,荷花盛開,植物茂盛。27、秋季氣候特征:天高云淡,涼風習習,小雨綿綿,穿上了毛衣。遷徙動物離去。28、冬季氣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風刺骨,植物樹葉落光,白雪壓上枝條。29、把器材與測量內容連線:寒暑表氣溫    雨量器降水量      

27、風向標風向    風力計風速    濕度計空氣的濕度   氣壓計大氣壓血壓計血壓    電子秤重量         秒表時間長短       30、我們的觀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頭)、(耳朵)、(手)。31要想收集到某個事物更全面、準確的信息,就應當依靠觀察(工具)來進行觀察。32、(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測量的高

28、度是(8844.43米)。33、我國古代計量時間的儀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34、觀察、觀察、再觀察。巴甫洛夫35.觀察和理解的樂趣是自然界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愛因斯坦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期末復習題1、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介質)。2、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當物體(振動大)時,我們聽到的聲音就(強),當物體(振動?。r,聲音就(弱)。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聲音的強弱稱為(音量)。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分貝數值越大,噪音越(大)。3、分類:蝗蟲,蠶蛾,牛,蒼蠅,羊,鸚鵡,兔子,鴿子,鴨子,螞蟻答:昆蟲:蝗蟲,蠶蛾,蒼蠅,螞蟻 鳥類:鸚鵡,鴿子,

29、鴨子 哺乳類:牛,羊,兔子4、列舉三個現象證明聲音的產生:發生的鑼在(振動),發聲的鼓在(振動),發聲的橡皮筋在(振動)。通過實驗可以得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5、在生活中,人們采取了許多減少噪聲的措施。請舉出三個實例:1、密閉聲源,在聲源處建造隔聲墻,防止噪聲直接向外傳播。 2、加強綠化,在繁雜的公路兩旁植樹造林,形成屏障。 3、給添置隔音設施。 4。給機器上足潤滑油,即防止產生噪音,又能保護機器。 5、在耳朵處加塞隔音裝置,如好的耳塞。6、0度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5000)米/秒。7、聲音能在

30、固體和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液體中傳播。(錯)8、有物體能產生聲音,沒有物體就不能產生聲音。(錯) 9、在真空中聲音能傳播嗎?(不能)太空是一個靜悄悄的世界。(是)10、要想使橡皮筋發出的聲音高,就必須(把橡皮筋拉的緊一點)。11、聲音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會損害身體健康。(對)13、因為我們感覺不到空氣,所以空氣沒有重量。(錯)14、所有的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錯)15、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物體振動消失后聲音也不會消失。(錯)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們可以放心地吃。(錯)17、食物在人體內經過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肝)(大腸) (小腸

31、)(肛門)18、請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應的位置。豆、奶類;油、鹽、糖;蔬菜類;水果類;魚、蝦、肉、蛋類;糧食類。從上往下依次是: 和并列都在第四層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應該包括這五大類,吃的最多的應該是(糧食類),吃得最少的應該是(油鹽糖類)。19、人耳各部分聽到聲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送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耳蝸(把振動變成大腦能接收的信號),聽神經(把聲音信號報告給大腦)。 20、人類的哪些行為對空氣產生了污染?答:汽車尾氣,焚燒塑料,工業排污。21、操作題:點燃酒精燈,加熱一塊鐵片,然后熄滅酒精燈。答:1、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

32、體的2/3,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3、把鐵片用夾子夾起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熱。4、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自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22、按照發聲、傳聲、聽到聲音的順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樣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的?答:教師的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空氣時,會使空氣產生振動,振動的空氣傳進人的耳朵,遇到鼓膜,聲波就會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動。耳朵之中的聽小骨在將振動傳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引起內耳的振動,液體的振動導致聽覺神經的移動產生了信號,大腦接受了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23、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33、。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24、一杯熱水變涼的規律是(先快后慢)。25、空氣中能幫助燃燒的是(氧氣);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26、在固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傳導);在氣體和液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對流)。27、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28、(噪音)和廢氣、廢水一樣,已被列為主要的環境污染之一。2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顏色是使用了(色素)。30、液態的水受熱后會變成(氣體)形態的(水蒸氣),這種現象叫(蒸發)。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做凝結

34、。31、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看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32、任何一種食物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錯)33、表面顏色深淺不同的物體的吸熱能力和散熱能力都一樣。(錯)34、云和霧就是水蒸氣。(錯) 35、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上天的。36、聲音的高低和發聲物體的長短、(粗細)、(松緊)等因素有關。37、熱沿著物體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的方式叫(傳導)38、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溫度是(36度到37度之間),水燒開時的溫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度)。39、廚房里的鍋、鏟子大多是金屬制造的,為什么都有一個木頭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答:木頭

35、塑料導熱性能差,防止燙傷手。40、耳廓的作用?答:耳廓的形狀有利于接受外界的聲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聲源方向的判斷。41、如何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答:往食物中滴碘酒。42、如何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答:將物質在白紙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跡來判斷食物是否含有油脂。43、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包括:1、米飯,面條,面包等淀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化合物,可供給我們能量,支持我們的活動。2、魚,肉,蛋,奶,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長身體的營養。3、油脂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脂肪,可供給我們能量,保持我們的體溫,但不能多吃。4、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是我們保持健康所

36、不可缺少的。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進的?答:消化道用蠕動的方式使食物前進的。人能倒立能吃東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腸的逐段蠕動,推動食物前進。45、好的飲食習慣諺語: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雜糧壯身體,青菜蘿卜保平安;狂飲傷身,暴食傷胃;多吃不如細嚼;晚飯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46、根據物體的同一種特征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種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樣,它也是(整理各種信息)的常用方法。47、空氣的性質:無色,無味,透明,占據空間,有質量,能流動,能壓縮。48、水和空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空氣和水都沒有顏色,

37、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一定的形狀,都是透明的,都會流動,都要占據空間。但是空氣容易被壓縮,水難以被壓縮,空氣比水輕。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壓縮空氣?答:自行車輪胎和籃球充氣;空氣槍;公共汽車的門;噴霧器。50、熱空氣的流動方向:空氣受熱時會(向上)流動,受冷時會(向下)流動。51、二氧化碳的性質:1、無色氣體 2、能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氣大4、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不能供給呼吸52、蠟燭熄滅說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53、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什么?答:少開車 少用空調 多養些凈化空氣的植物。54、制冷空調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適,為什么?空調應該安裝在房間的上方,因為冷空氣

38、自上而下流動,而取暖器應該安裝在房間的下面,因為熱空間是自下而上流動。55、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56、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地面上各個地方受到太陽照射的情況就(不同),各地的(冷熱程度)也就不一樣,(冷熱)的差異造成了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57、我們周圍空著的空間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滿著空氣。(對)58、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錯)59、燃燒用去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對)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對)61、人類活動是造

39、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對)62、在大自然中,空氣總是循環運動的。(對)63、把帶膠塞的漏斗擰緊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進瓶子里嗎?為什么?答:不能,開始可能會流進幾滴,但再多就不會了,因為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膠塞封住了瓶口,空氣出不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進去。64、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么?答:應把食物放在冰塊的下方,因為冰塊周圍的空氣受冷會很快下沉,不斷下沉的冷空氣包圍住要冷卻的物體,從而達到盡快冷卻的目的。65、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1、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2、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

40、壁。3、要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使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66、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做(對流)。67、不靠空氣,水或其他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射)。68、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干冰的固體。干冰在達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氣體狀態。69、吸熱和散熱的快慢取決于(不同物質)和(不同顏色)。70、油的吸熱和散熱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71、云、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72、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答:與蒸發面積,空氣流通程度及周圍的溫度有關。73、物體的冷熱程度叫

41、(溫度)。74、糖受熱會熔化成(液體),冷卻后又會凝結成(固體)。75、同一種物質,表面顏色深的比表面顏色淺的吸熱(快),散熱也(快)。76、夏天自行車胎的氣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熱脹爆胎。(對)77、夏天架電線不要繃得太緊,以免冬天冷縮繃斷。(對)78、云和霧就是水蒸氣。(錯)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極小水滴。79、為什么人們冬天喜歡深色衣服,夏天喜歡淺色衣服?答:深色衣服吸熱快,冬天保暖,淺色衣服吸熱慢,夏天涼快。80、說話聲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現,男高音和男低音是(音調)不同的表現,演奏吉他時,琴弦細,緊,短時比粗,松,長的聲音來得(高)。81、“伏罌而聽”的故事中,聲音是借助于(土地),(

42、空氣),(壇子)傳入偵察兵的耳朵。82、在一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內裝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順序排列好,用嘴使勁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氣,可以發現水裝得越多的瓶子發出的聲音音調越低,水裝的越少的瓶子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不裝水的空瓶子發出的聲音音調最高。(對)83、人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84、為了安全飲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腌臘)食品等。85、蛋白質:牛肉,豆漿。礦物質:芹菜,蘋果。維生素:芹菜,蘋果。碳水化合物:米飯,玉米。86、食物中的蛋白質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供給維生素。(錯

43、)87、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熱量。(錯)88、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須考慮食物的種類和數量。(對)89、水果可以代替蔬菜。(錯)90、加工食品能長期保存,所以我們應該多吃它。(錯)91、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對)92、多清洗,多浸泡,對除去蔬菜,水果上殘留的農藥有一定的作用。(對)93、(亞里士多德)根據動物的外形和行為把動物分成了三類。94、(林奈)設計了“雙名法”給生物分類,還制造出了“花鐘”。95、說出需要排序的理由:資料混亂,不便交流,查閱困難,挑選或取舍困難,不便安排等等。96、舉例說出分類的方法:找相同點分類,如指紋;多極二分法,如分動物。小學四年級

44、下冊科學復習題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1、人體中共有(206)塊骨頭,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2、我們全身的骨頭分成四部分:(頭骨)、(軀干骨)、(手臂骨)、(腿腳骨)。3、人的手骨共有(27)塊。4、骨(又硬又結實),它們可以(生長),不但能(長長),還能(長粗)。5、骨頭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細胞)。6、骨骼具有(運動)、(支撐)、(保護)的作用。7、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相連地方叫做(關節)。8、人體主要關節有:(頜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9、關節常見的類型有:(鉸鏈關節)、(旋轉關節)、(球狀關節)。

45、10、關節常見的運動方式有:(屈伸)、(旋轉)、(既能屈伸又能旋轉)。11、關節的運動方式與相應的關節名稱:(1)屈伸:肘關節、指關節、膝關節(2)旋轉:橈尺關節(前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轉:肩關節、頜關節(下巴)、髖關節12、人體關節有(運動)和(緩沖)的作用。13、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僅靠(骨骼)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肌肉)的參與。14、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15、人體肌肉共有(600)多塊。肌肉占到了人身體重量的(40%)。16、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成對)在一起工作,一個(收縮),另一個就(放松)。17、人體靜止不動時,負責(心跳)、

46、(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運動。18、體育運動可以強健我們的(骨骼)和(肌肉)。19、經常運動的好處有:(肌肉發達)、(體力充沛)、(改善柔韌性)、(更有耐力)20、各種體育運動對增強體力、柔韌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樣:增強體力的運動項目:舉重、游泳。增強柔韌性的運動項目:體操、伸展肢體、游泳。增強耐力的運動項目:羽毛球、自行車、慢跑、游泳。21、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質)和(鈣)含量高的食品。22、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有:(魚、蝦、肉、蛋類;豆、奶類)。鈣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類)。23、預防運動受傷的方法有:(做好準備活動)、(穿戴保護器具)、(使用軟墊)。第二單元

47、養蠶1、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有些凹下去。2、剛孵出的小蠶叫(蟻蠶),顏色黑黑的,像螞蟻,只有(兩三毫米)長。3、蠶吃的食物主要是(桑葉)。蠶是靠(氣門)來呼吸的。4、蠶寶寶是從(頭部)開始蛻皮的,蠶蛻皮的原因是(舊皮阻礙身體長大)。5、蠶蛻皮時有約一天時間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6、在蠶成長的過程中,要經過(4)次蛻皮。7、蠶從吐絲到結繭完成大約需要(兩)天時間。8、蠶繭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大約(5)厘米長,(3)厘米寬,一只繭的重量約(1.52.5)克。9、剪開繭子后的蛹還能(正常發育)。10、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頭上的一對觸角是(羽毛

48、)形狀的。11、世界上最先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是(中國)。12、(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的(張騫)用(絲綢)打開了中國通往西域各國的貿易通道。13、一個蠶繭的蠶絲約為(1500)米長,最長的可達(3000米)。14、抽絲要經過這樣幾道程序:(1)摘掉蠶繭表面亂絲(2)把蠶繭在開水中浸泡(3)細刷攪動,找出絲頭(4)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15、蠶的一生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蠶卵)、(蠶)、(蠶蛹)、(蠶蛾)。16、象蠶這樣,一生經過幾次變化,各個階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樣的現象叫(“變態” )。17、蠶蛾和蝴蝶的相同點:(1)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頭部都有一對觸角,(3

49、)胸部都有三對足(4)有兩對翅膀(5)一生都要經過幾次變化。18、蠶蛾和蝴蝶的不同點:(1)蝴蝶能飛,蠶蛾不能(2)蝴蝶采吃花粉,蠶蛾不吃東西(3)蝴蝶有彩色花紋,蠶蛾沒有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1、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志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另外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我們把這另外一個物體稱為(參照物)。2、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例如:汽車的行駛,是以路旁的房屋、樹木作為參照物的。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例如:在開行著的火車中,如果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但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那么乘客就是運動的。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

50、山兩岸走”的意思是:人隨著小竹排在江中前進,如果以小竹排為參照物,人是不動的,就會感覺巍巍青山在后退。5、(參照物)不僅對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是必要的,對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以地面為參照物,子彈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飛行員為參照物,子彈就幾乎是靜止不動的,順手就可抓住。6、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只有(相對靜止)的物體。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為參照物,“坐地”的人是靜止的;以地心為參照物,人隨著地球自轉一周,相對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萬里;地球在天空轉動,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8、劉翔參加的是(11

51、0米欄),他的最好成績是(12秒88)。9、(運動的快慢)就是常說的(運動速度),可以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來測量。10、短跑運動員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11、龜兔賽跑的故事說明:在距離一定的條件下,所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如果兔子不睡覺,當它到達終點時,烏龜還在路上呢。這就說明在相同時間內,所走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快)。12、氣象臺在發布臺風預報時,除了有時間、風速、風級以外,還強調(風向)。13、有些看似不動的物體,實際上也在緩慢(生長)或(運動),如指甲的生長等。14、物體運動的方式主要有四種:(直線運動)、(往復運動)、(旋轉運動)、(擺動)。15

52、、按運動的軌跡可將運動方式分為兩類:(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16、鋸木頭的動作屬于(直線運動)。17、小車運動的快慢與(拉力大?。┯嘘P。拉力(越大),走得越快。18、可按照(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進行探究。19、在一個擺中,重物來回往返一次,我們算它(擺動一次)。20、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系,(擺線越短),擺得越快。21、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擺角大?。]有關系。22、同一個擺,每擺動一次需要的時間是(相同)的。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1、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和方向)。2、力有(大小)和(方向)。3、力是(無形)的,但我們可以體驗和觀察到力(作用在物體時)所產生的效果

53、。4、我們可以利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5、彈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 處)。(2)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平齊。(3)被測的力不可超過彈簧秤標定的(最大數值)。6、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7、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后,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做(彈性)。8、這種能使物體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做(彈力)。彈力的方向與受力的方向(相反)。9、物體的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彈性范圍內,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11、生活中利用物體彈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撐桿

54、跳高)、(拍球)、(弓箭)等。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13、說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樹葉總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穩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總要落回地面14、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15、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16、物體穿過(液體)或(空氣)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叫(阻力)。17、鯨或海豚的身體形狀都是兩頭尖,中間大,這種(流線型)的體形有利于克服阻力。18、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2)使接觸面變光滑(3)把運動物體的外形做成流線

55、型(4)減輕物體的重量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車輪胎上的條紋、車輪上的防滑鏈條、鞋底的花紋、用毛巾包著瓶蓋擰蓋。20、生活中需要減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車鏈條中加潤滑油、軸承中的小鋼珠、流線型的潛艇和船。21、降落傘下降的過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氣阻力)的作用。22、降落傘下降的速度主要與(傘面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傘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體的重量(越輕),下降速度越慢。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1、某個地方有哪些東西存在,某段時間發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兩個事件之間是否存在關系。這時,我們應該采用(調查)的方法。2、調查的常用形式有:(現場調查)、(訪問調查)、

56、(問卷調查)、(資料調查)。3、在科學探究中,(推理)是對已經發生的事件和正在發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釋;而(預測)是根據現有證據和已有的經驗,對事物或現象的未來變化作出推測。4、歷時40年的研究,能夠預測黑猩猩行為的科學家是(珍妮)。5、科學的(預測)不是隨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據)地推論。6、在生活中成功預測的事例有:(1)烏云從天邊飄過來,預示著將要有一場雨。(依據:云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2)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熱水,杯子可能會爆裂。(依據:由于受熱不均勻,熱脹冷縮會導致杯子爆裂。)蘇教版五年級

57、上學期科學復習提綱第一單元:白天和黑夜1、太陽的位置和高度決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長短。太陽在東,影子在西;太陽在南,影子在北;太陽在西,影子在東。太陽高度高,影子則短,太陽高度低,影子則長。太陽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太陽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從早到晚影子的長短依次是:長短長。一天中,我們看到的太陽運動是從東往西。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周形。2、影子的長短變化和氣溫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一般情況下影子長,氣溫就低,但每天最高氣溫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時侯,而是在下午12點之間,這是因為那時地球吸收太陽熱輻射最多,故氣溫最高。一天中氣溫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越高,氣溫也越高。3、人們利用太陽的變化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規律來制造不同形狀的日晷。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陽影子的變化來記錄時間的工具,古代計時器還有:沙漏、有刻度的蠟燭、中國古代銅壺滴漏、牛頓鐘等。4、太陽東升西落以及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