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怎樣用教材教談理想中的語文好課_第1頁
從怎樣用教材教談理想中的語文好課_第2頁
從怎樣用教材教談理想中的語文好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怎樣用教材教談理想中的語文好課先說個例子。去年應邀到深圳評課,其中有一節古詩畫的教學,據說得過全國性比賽一等獎。執教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教學基本功非常好。她的教學基本過程是:讓孩子們自讀古詩,找出你感到奇怪的句子來,然后用奇怪的語氣讀句子。最后用奇怪的語氣讀全詩。末了,找出詩中的幾對反義詞,這節課就結束了。這節課除了對教材的理解,其他方面幾乎都無懈可擊,執教教師也很自信,有點怡然自得。可我總覺得這堂課沒有把這首古詩最有價值之處展示出來。評課結束后,個別交換意見時,我跟這位教師說,如果是我來執教,我會這樣設計:首先,我會拿出一幅畫,畫上也許有一叢花,一只貓,兩只蝴蝶。讓學生把這幅畫告訴別人,

2、看看他們會怎么說。學生說的時候一定會說畫上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指導一下,他們還會說出花怎么樣、貓怎么樣、蝴蝶怎么樣。把他們說話的公式總結一下就是“有什么”和“怎么樣”。除了這種說話模式,他們再沒有別的招數。再掛出一幅山水畫來讓他們說,他們依然是用這樣的說話模式說話:上面有山有水有花有鳥,指導一下,他們會說山怎么樣水怎么樣花怎么樣鳥怎么樣。這時,老師可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不說上面有什么,也不準說上面的東西怎么樣,又要讓別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東西怎么樣,有沒有什么辦法?學生們一定傻眼。這時可亮出古詩畫,讓同學們讀后說說,這首詩有沒有說“上面有什么”“上面的東西怎么樣”。同學們一定會說“沒有

3、”。“那你讀后知不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東西怎么樣?”同學們一定會說:“知道。”“不說上面有什么上面的東西怎么樣,又能讓別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東西怎么樣,這首詩有什么奧妙?”讓同學們邊讀邊想小組放開討論探究,再全班交流探究。學生探究有困難,可以還珠格格中香妃的“香”是以“蝴蝶圍著她飛”來表現的為例,提示學生:把一件事物產生的效果表現出來,也就等于直接描寫了事物本身。就象描寫了鏡子中的你,也就等于描寫了你一樣。這時,可以反觀全詩,理解全詩,看看是不是描寫了“畫”所產生的“效果”:遠遠看去,山的顏色十分豐富,風景迷人。我不由得往前走去。越走越近了,我的疑問也來了:“這山間的流水怎么會沒有聲音呢?

4、”仔細一看,原來這是畫的山,畫的水。(這山,這水,畫得多逼真哪,我還以為是真的山,真的水哩)咦,春天過去了,這里怎么還是山花爛漫呢,仔細一看,原來這也是畫的花,我還以為是我把季節搞錯了呢。(你看這花畫得多好哇,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了。)再看那只鳥,人走到面前了也不飛走,仔細一看,原來也是一只畫的鳥。(畫得栩栩如生,真是太象了,我都把它看成真的鳥了。)這種通過描寫效果來反映事物的方法一箭三鳥:既讓人知道了畫上有什么,也讓人知道了上面的內容怎么樣,還不露形跡的表達了一種贊嘆的感情。至此,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描寫效果的辦法來描述一件事物,比如,說一個人很臭,不必說他散發的是什么臭,有多濃,可以從描寫

5、效果角度說“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蒼蠅圍著它”“誰從他身邊經過都要捂著鼻子”等等,學生自能頓悟。最后,給學生拓展練習:用描寫效果的辦法寫一個人很懶或很勤快,或寫天氣很冷很熱。如此,這種從古詩里讀、悟出來的表達技巧就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能力了。如果每篇課文都能象這樣讓學生從文章最突出的特點中學到一點東西,“積土成山,風雨興焉”,還用愁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強嗎?這就是我理想中的語文課。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例子”,“例”就應該“例”在這個地方。要做到這樣可不容易:首先,教材必須是有某方面特色的經典文章,堪為范例,而不是只從內容出發選擇的文章。第二,必須執教者自己首先能悟到文章的妙處,而不是僅依賴“教學參考”。

6、悟到了文章妙處,才能知道要引領學生往何處去。而要做到這點,前提是執教者自己必須是一個舞文弄墨的愛好者。有這種身份,才會有這種靈性和悟性。第三,必須把文章的妙處淺化、生活化、通俗化,必須設置一定的符合兒童思維規律的參照物,突顯課文的特色、妙處,于無聲處聽驚雷。象上述例子中的兩幅畫那樣。第四,文章的妙處的感悟,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完成,不能包辦代替。至多在學生悱憤的情況下,略作點撥。讓他們親歷過程,體驗感悟。第五,在學生悟明文理后,讓其趁熱打鐵,練習實踐,一試身手,內化為能力。俗話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文章也一樣。每一篇經典的詩文,都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妙處、特色

7、,而這種妙處、特色不是從教科書里能找到答案的,因為我們的文章學研究受西方表音文字語言學理論的局限,還沒有研究出來。何況,文章的特色、精妙之處字詞句段篇都有,千人千面,浩如煙海,是一種活的呈現方式。必須由執教者從寫作者的角度,從應用表達的角度去體察去理解,才能悟到。就象上述描述“效果”的特色那樣。文章不同,妙處各異,還可以舉出其他例子。要上好課,也可以各有千秋,但借助文章的特色是一致的。比如,一位深圳的老師上七步詩一課,他是這么上的:先從課外知識引入課題,接著播放了引發七步詩曹植與曹丕明爭暗斗的電視片,然后要同學們去讀這首詩,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悲憤),最后拓展延伸:你還學過哪些飽含

8、深情的古詩?(生舉例:游子吟等)這節課教師講得確實不多,但是要說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我則表示懷疑。這節課的失誤,從根本上說,也是教師沒有理解到文章的妙處。第二天,我跟教學的指導者說,如果是我來設計,我會這樣做:首先,我會拍攝或用動畫制作一粒豆子長成一棵豆苗結出豆莢最后豆子在鍋里煮豆苗在灶里當柴燒的全過程,讓深圳的孩子們知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本意是什么。然后讓孩子們理解曹植曹丕的關系和詩的創作背景,從而理解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的喻意。至此,仍不可打住。還應讓同學們思考,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于曹丕對曹植那樣“手足相殘”的事例,由此使他們今后一想到一看到“手足相殘”的事件

9、,就會聯想到七步詩,就會脫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理解本意、喻意,到理解引申意,由學一首詩,而增添了孩子們的一種語文素養。只有到了這一步,才能說是一堂好語文課。當然,七步詩的妙處還不止于此。它最妙的地方,還在于作者在那樣緊迫危急的情況下,還能說出如此得體的話,既勸喻了君王,又消除了加害的口實,化解了危機,還出了一肚子怨氣,義正辭婉,一箭多鳥,不愧為千古一絕的好詩、妙詩。如能從引導學生理解該詩如何說話得體入手悟得詩文的妙處,從而懂得如何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勢、面對不同的對象,說出最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又最有分寸最得體的話,那這樣的課,就更是功德無量的好課了。說了這么多,概括起來,一堂

10、好語文課的標準,我看最根本的是三條:一是借助教材的特色、妙處,使學生得到語文素養的提高;二是這種特色、妙處的感悟,必須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得以實現;三是把這種感悟及時通過嘗試實踐,內化為能力、素養。其中,文章的妙處,是從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要寫”這幾方面去比較思考,領悟到的,這也是學生“探究什么”的主要內容。其實,任何一個教師,只要自己的基本素質好,又能把握住語文課堂教學的規律,都能上出異彩紛呈的好課來。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規律,不外乎是把握語文學科的規律和學生學習的規律。其內容如下表。如何靈活運用,在于各人的悟性、造詣。只要能把各方面規律的要素爛熟于胸、把握協調,教學思路與其一致,你就是一個自覺的好語文教師。條條大路通北京。你上的課,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完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跪倒在“大師”們的腳下作仰視狀或被學術界光怪陸離的西洋鏡攪亂了自己的神經。(附記:看了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5年第7、8期的熱點討論“語文課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