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精品教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精品教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精品教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精品教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精品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 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會寫“侯、章”等7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學會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4.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重點1.學會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古詩大意。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教學策略1.字詞教學在字音教學上,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纖”讀“xin”;“脈”讀“mò”。在字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先放手讓學生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進行自學,說說詞語的

2、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詩句中去,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點撥即可。2.閱讀理解本課的三首古詩分別寫了三個不同的節日,描寫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古詩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聯系古代文化常識、結合課文插圖等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豐富學生對古詩中美好感情的感悟。教學準備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文預習作業。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教學課時 3課時第1課時寒食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2.邊讀邊看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象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板塊一 談話激趣

3、,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指名學生答)那么,你們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么節日嗎?(寒食節)寒食節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于寒食節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韓翃的寒食。(板書:寒食)2.齊讀課題。【設計意圖】教師談話導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寒食節的具體時間,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礎。板塊二 理解詩題,走近作者1.交流資料,了解寒食節。(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資料,你們對寒食節一定有所了解,誰來分享一下呢?(2)指名學生說。(3)教師小結:寒食節也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過去在這一天,人們禁

4、煙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2.了解作者韓翃。韓翃(719788),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3.指名學生讀詩。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設計意圖】交流資料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又培養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

5、。同時,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有助于學生感悟詩情,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板塊三 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自由讀詩,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含義。2.解釋詞語。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城里的柳樹。漢宮:這里用漢代皇宮來借指唐代皇宮。傳蠟燭:指宮中傳賜新火。五侯:這里泛指權貴豪門。3.解釋詩意。(1)指名學生說。(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春天的京城到處都飄散著落花,寒食節里皇城中的柳樹在春風中搖曳。(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落天黑,皇宮里忙著傳送蠟燭,蠟燭燃燒時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板塊四 化詩為畫,體會意境1.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意?指名學生答。(:春城無處不飛花,

6、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開闊,將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春城”一詞,高度凝練而華美。“春”是自然氣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2.詩人說“無處不飛花”而不說“處處飛花”,為什么?“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說“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肯定的語氣,有力地烘托出城內春意之濃郁。3.誰能說一說“飛”字用得好在哪里?“飛”字極富動感,不僅有助于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之精當。“飛花”就是指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

7、”字,意蘊深遠。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個“飛”字。4.“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么?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園。園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影無形的,我們只能從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斜”字也是在間接寫風。5.探討:寒食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學生回答。按從白天到夜晚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描寫了落花飛舞、楊柳搖曳、輕煙四散等景色。6.寒食節那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宮里卻出現了一個怎樣奇特的景象呢?是誰可以

8、享有如此特權?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么感受?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里卻正忙著傳賜新火。(不滿,輕蔑)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8.指導學生背誦全詩。9.總結: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寒食節里,全城處處飄飛著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隨風飄拂。夜幕降臨,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里卻正忙著傳賜新火,輕煙飄進了權貴豪門之家。詩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詩中描繪的景色,由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從所寫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對主題的一個升華,環環相扣,便于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板書設

9、計第2課時迢迢牽牛星課時目標1.了解古詩十九首相關常識。2.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體會詩中蘊含的相思之情。教學過程板塊一 創設情境,導入詩題1.教師談話: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詩經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歌詠。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取法于詩經和漢樂府,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板書詩題:迢迢牽牛星)3.指名學生讀詩題。【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或所了解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板塊二 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全詩。教師提出要求:

10、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2.易讀錯的字。迢 纖 泣 涕 盈 脈3.指名學生讀字。重點強調:“纖”讀“xin”;“脈脈不得語”中的“脈”讀“mò”。4.讀出節奏。指名讀,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5.讀出韻味。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自己的理解。6.教師范讀。7.自由練讀。8.學生齊讀。小結:學習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讓我們伴隨著朗朗書聲開始這首詩歌的學習。【設計意圖】讀得正確,讀出節奏,讀出

11、韻味,使學生在逐層提升的誦讀中感到學習古詩十分有意思、有情趣,為熟讀知意打下基礎。板塊三 探究內容,品味詩情 1.導入:讀懂詩,讀出詩里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詩的正式開始。詩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品味一番吧!2.自讀自悟。通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3.討論匯報。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織女是全詩的主人公。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4.讀完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抒發你讀后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語呢?指名學生回答。(板書:傷感)5.如果用一個詞語將詩中傳遞的情感描摹出來,你認為哪個詞語最合適?(板書:相思)6.帶

12、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借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指名學生答。(1)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迢迢”這個詞語在今天仍然富有生命力,我們形容路途遙遠,會說“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兩個詞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意思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分遙遠,都很明亮。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主人公內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現?(2)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札札”是象聲詞,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發出的響聲,給人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透露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不在

13、焉、心神不寧的樣子。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其實,木蘭詩中有一句與此句類似,同樣抓住了“機杼”這個意象,來寫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同樣是用有聲來襯寂靜,以有聲來傳悲情。(3)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弄懂“不成章”。這三個字蘊含著一個“思”字,揭示了織女的內心動態。“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終日勞作卻“不成章”。“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涕”也是指眼淚。“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里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織女相思之苦。有

14、感情地朗讀。(4)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5)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寫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令人回味無窮。“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兩情的象征。“脈脈”指相視無言的樣子。織女只能深情地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話。7.齊讀古詩。8.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再讀詩歌,讓我們體會一下這首詩歌“深深的話,淺淺地說”的語言之美。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又稱復字、重言。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方法。兩字相疊被稱為單疊,

15、四字相疊被稱為雙疊。在本課中,運用了“迢迢、皎皎、纖纖”等6個疊詞。這些疊詞無論是用于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復吟詠中創設出纏綿的意境。9.指名讀詩,讀出疊詞的韻律美。【設計意圖】詩詞的教學重點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關鍵處給予指導。最后緊扣人物心情,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反復品讀詩句,讀出詩詞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設計板書設計第3課時十五夜望月課時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并背誦古詩。2.感受這首詩的畫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詩中抒發的感情。3.學習生動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教

16、學過程板塊一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佳節里,我們會做些什么呢?(吃月餅,賞月)2.圓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總是帶著些平日里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古詩十五夜望月。(板書課題)4.交流: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中秋夜賞月的情景)5.了解詩人王建。王建(768835),唐代詩人,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王建是大歷進士,早年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 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并開始寫樂府詩。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時政弊端。他的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

17、樂府”。 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詩選自王司馬集。【設計意圖】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發展。思,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板塊二 初讀古詩,讀出韻味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1)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在這里是指“烏鴉在樹上休息”。(2)“濕桂花”的“濕”是翹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盡”是前鼻音。3.賽讀古詩,讀出節奏。讀詩不光要字正

18、腔圓,還要讀出節奏。請男女生比賽讀,讀出這首詩的節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由讀得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再到讀出音韻美。朗讀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古詩的美。板塊三 把握大意,整體感知1.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語。十五夜: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2.指名讀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1)指名讀。(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學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樹枝上棲息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

19、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3.指名讀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指名讀。(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學生交流:今夜人們都望著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身上?4.理解詩句,全班齊讀古詩。【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讓學生帶著理解朗讀古詩。板塊四 精讀古詩,感悟詩情1.為什么詩中寫的是桂花?桂花是中秋時節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歷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盛開。2.“人盡望”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3.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景物?為什么?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的“

20、冷”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它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冷”字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這兩句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情。5.詩歌后兩句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鄉之情)6.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借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了詩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

21、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絀,平淡寡味。8.齊讀全詩,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9.用多媒體展示從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邊望月等,學生根據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10.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11.請同學們課下收集其他有關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古詩,并注明作者。【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板書設計作業設計見“”系列或對應課時作業。教學反思本課三首古詩皆包含著傳統節日的習俗。韓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寒食節時皇城內美麗的春色和宮廷的生活場景;迢迢

22、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只能在七夕相見一次的故事,抒發了女子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繪了月朗風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抒發了詩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1.讀中理解。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和感悟古詩意境是重點。首先就要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文中注釋理解詩句。2.讀中感悟。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讀出韻味,感悟古詩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讀中感悟詩人韓翃借古喻今,對現實不滿的情感;在讀中感受詩人王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倍感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3.讀中想象。讓學生通過尋找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自身

23、感悟和課件展示的美景圖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在讀中想象,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感悟詩中的意境。3. 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會寫7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詩意,了解五言律詩的節奏及其韻味,并掌握迢迢牽牛星中疊音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了解并掌握十五夜望月和寒食所描繪的景象與所傳達的思想感情。4.通過學習,感受古人對不同節日所寄予的情懷,感受傳統習俗所蘊含的無窮魅力。教學重難點掌握疊音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學習古詩表達的情感。教學課時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嗎?(學生回答)你們知道寒食節嗎?寒食節很早就有了

24、,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于寒食節的詩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韓翃的寒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2.解詩題,知作者。(課件出示介紹,寒食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過去在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二、初讀詩文,詞清句通1.自由誦讀,掃清字詞障礙。2.結合注解,疏通詩意。3.圈注勾畫,標注疑點。4.朗讀抽查后,教師范讀。5.講解詩文。(1)課件出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指皇城里的柳樹。句意:春天的京城到處柳絮飛舞,楊花飄散,寒食節時皇城里的楊柳被春風吹彎了腰。(2)課件出示:(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漢宮”,這里用漢朝皇宮來借指唐朝皇宮。“傳

25、蠟燭”指宮中傳賜新火。“五侯”這里泛指權貴豪門。句意:日落天黑,皇宮里傳送著朝廷賞賜的蠟燭,蠟燭燃起的輕煙隨著傳送的隊伍飄散進了權貴豪門的家。三、品句賞詩 1.指名朗讀第一、二句,想一想:(1)起句寫了什么?你有怎樣的感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起句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眼中。寫出了整個京城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2)“無處”能換成“處處”嗎?“飛”字寫出了怎樣的感覺?不能。“無處不飛花”寫出了春意濃郁,籠罩全城的景象。詩人不說“處處飛花”,而是用了雙重否定的句式 ,既避免了一般性的概括,又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在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26、。一個“飛”字除了表示動態,還有助于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3)說說“寒食東風御柳斜”在詩中起什么作用。既緊承上句寫出了節令,又點明了主題。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舞,柳之斜來呈現。2.再讀后兩句,說說你的理解。“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論者多認為是暗諷皇宮的特權及宦官的專寵,但這其中寫實的成分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但特許重臣可破例燃燭,并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

27、的注意。如果說第一、二句是對京城寒食風光的一般性描寫,那么第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先寫白晝,后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才能例外。讀到這里,你會想到些什么? (本詩的第三、四句巧借蠟燭來對當時的政治進行諷刺,這也是本詩的主題所在。) 四、藝術特色這首詩融風俗與寫景于一體,措辭精致,含蓄深沉,意境優美,格調明快,的確是一首好詩。它的藝術特色主要有兩點:一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轉入詠節令;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

28、為莊重等等。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在簡短的篇幅中,情節跌宕起伏、耐人尋味。二是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斜”“傳”“散”等,不僅不可調換順序,而且相互照應。五、延伸拓展寒食寫了哪些傳統習俗?還有一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習俗,查找資料了解一下。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1.出示課件,播放星空圖及牛郎織女星圖。2.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幻想,創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又將以詩歌的形式,重溫這動人的傳說,學習古詩迢迢牽牛星。二、解題、介紹文學常識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這十九首古詩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古詩十九首(是專有名稱

29、)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古詩十九首 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詩經賦、比、興等表現手法,在古詩十九首中得到廣泛運用。劉勰在文心雕龍 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說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三、朗讀感知,整體感悟牛郎織女的故事凄婉而又美好,人們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這首古詩。(出示課件)1.點撥字音

30、。(課件出示)纖(xin):細小 纖(qiàn):拉船的繩脈(mò):形容用眼神表達愛慕的情意。脈(mài):(1)指分布在人或動物周身的血管;(2)指動脈的跳動。(3)像血管那樣分布的東西。間(jin):一定的空間或時間里。 間(jiàn):空隙。2.指導朗讀。思考:五言詩的節奏有何特點?點撥:五言詩的誦讀節奏,一般是兩個節拍或三個節拍,讀法:“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二三式)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二一二式)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二二一式)五言詩在節奏上遠勝于板滯的四言詩。這是一首描寫織女

31、思念牛郎的愛情詩,也可以把它歸為 “思婦詩”,所以它的感情基調是較為哀怨的。運用以上指導方法,把整首詩再讀一遍,盡可能地把詩歌所要表達的那種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讀出來。(集體朗讀)3.播放錄音,指名讀,齊讀。4.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在你看來,它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學生回答)明確:寫的是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牛郎與織女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四、把握詩歌內容,體會其情感(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句意:牽牛星在遙遠的銀河對岸,織女星明亮而皎潔。1.詩歌第一句點明了什么?明確:第一句詩點明了描寫對象牽牛和織女,引出了本文的抒情主人公:織女。“迢迢”寫出兩人相隔遙遠,從而

32、引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2.這首詩的意象就是一個人,她就是織女。為什么用“河漢女”而不用“織女星”?明確:與前面的“星”重復還不押韻,而且“河漢女”還引起了下文人物的活動和情感。(二)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句意:織女擺動著纖細雪白的手,織機“札札”作響。明確:這里進一步描繪了織女織布的情景。據說織女心靈手巧,她能用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云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三)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句意:(因相思)一整天也織不成布匹,哭得淚如雨下。1.前一句寫織女忙碌地織布,她整天織布,卻為什么還是“不成章”呢?為什么“泣涕零如雨”?明確:因思念遠方的人而無心織

33、布。2.終日以淚洗面為何還要去織布呢?此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情感?明確: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以織女借織布排遣思念的愁苦,來表現愁苦到極致。 這種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背)(四)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明確:銀河既清且淺,他倆相距也沒有多遠。且:并且,表并列關系。去:距離。(一詞多義:離開;除掉;失去;到、去。)復:副詞,又。既然銀河既清又淺,應該可以涉水而過,但是他們兩人為什么不能見面呢?那么作者借這一故事想要達到何種目的呢?明確:銀河并非不能渡過,而是不可逾越。因為有像王母這樣的勢力阻隔,所以愛情被扼殺、相見很難。可見,織女“泣涕零如雨”的悲

34、思是源于對愛情被無情毀滅的悲恨。(五)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明確:僅有又清又淺的銀河相隔,(牛郎織女)卻只能含情脈脈相望而不能互訴衷腸。這里給我們交代了什么?明確:(織女痛苦的緣由)抒發了織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小結:本詩明寫傳說故事,暗寫現實生活;表面是寫織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實際是抒發人世間思婦對遠在他鄉的戀人的離愁別緒,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發閨婦的感傷情懷。五、藝術特色,品味疊詞這首詩歌很美,不僅美在內容和節奏上,還美在其獨特的藝術手法使用疊詞。疊詞的使用或是狀貌或是摹聲或是繪情,準確而生動,收到較佳的效果。疊詞的使用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增強形象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這首詩

35、使用了哪些疊詞?分別表現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找出疊詞,從音韻、內容和情感三方面思考)(1)表達內容。學生討論,老師點撥,最后明確:“迢迢”寫距離之遠。(是織女心里的感覺,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寫星光之亮。(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明艷動人)使人產生一種夜空廣大、星光燦爛的視覺感受。然后,詩人將視線移到織女星上。由遠而近,先物后人。“纖纖”狀素手之修長秀美,“札札”狀織布之繁忙,一狀形,一摹聲。“纖纖”和“札札”,形聲生情。“盈盈”寫水之物貌。(既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表現了女子的美麗,還可表現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脈脈”寫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卻“不

36、得語”,只能含情脈脈,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兩人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語”就是不可忍受的了。景情并生,哀怨動人。(2)表達效果。在音韻上,具有音樂美,朗朗上口;內容上,更好地突出了描寫對象的特點;情感上,更好地表達了感情。六、朗讀升華,拓展閱讀1.配樂賽讀,深入感悟。2.牛郎織女鵲橋會,古來詩詞吟詠多。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至今被傳誦,七夕節也因為這個傳說應運而生,中國歷代詩人騷客更是以七夕為題,寫下了無數名篇佳作。林杰的乞巧是從哪個角度來寫這個故事的呢?第三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學了迢

37、迢牽牛星,我們曾說因為一個傳說催生了一個節日。事實上,每一個節日又衍生出了許多相關的習俗,比如除夕的守歲,清明的祭祖,重陽節的登高望遠這節課要學的這首詩,也寫于一個傳統節日八月十五,詩中寫了什么呢?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2.王建: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他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寫給好友杜元穎的,詩題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1.讓學生用自己

38、喜歡的方式反復誦讀古詩,做到讀得準確,讀得流暢。2.掃清字詞障礙,識記生字。3.自由抽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結合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談談你的體會。5.不懂的問題同學相互交流,展開討論。三、再讀詩句,深入理解1.教師示范朗讀,正音、斷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2. 在民俗中,中秋節的形成歷史悠久。據周禮記載,當時人們已在中秋之夜擊鼓奏樂以迎寒,到后來節日氣氛愈來愈濃,每到中秋之夜,月圓之時,常常是家人或親友聚在一起,吃著點心,或閑話家常,或對月祈福,團團圓圓,融融樂樂。所以一旦離別,總會使人逢節思親。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曾抒發過他的

39、秋思:“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興嘆,但寫法完全不同,很有創造性,甚至更耐人尋味。3.學生自由誦讀,注意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感情。4.熟讀詩文后,師生共同疏通詩句內容,教師講解第一句,學生結合注釋、參考書等完成其余三句的釋義。教師指正、明確。(1)“中庭地白樹棲鴉”:“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棲”,歇息、休息。全句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樹上安歇著幾只烏鴉。(2)“冷露無聲濕桂花”:冰冷的露珠悄無聲息地落下,潤濕了桂花。(3)“今夜月明人盡望”:“盡”,全、都。今天晚上一輪圓月高掛空中,大家都在抬頭望月。(4)“不知秋思落誰家”:“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遠思親的思緒。不知道那秋天的情思會落到誰家?5.用自己的語言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遍,注意要說得通暢、流利,能夠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述則更好。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樹枝上安歇著幾只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院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