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東部與北亞測試題_第1頁
歐洲東部與北亞測試題_第2頁
歐洲東部與北亞測試題_第3頁
歐洲東部與北亞測試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三地理歐洲東部、北亞與俄羅斯練習題(2016.11.15用 )一、選擇題: ( 21*2=42 分)2014 年冬奧會計劃于當年的2 月 7 日至 23 日在俄羅斯黑海之濱的索契舉行。讀“索契區域示意圖”( 圖 1) 和“索契氣候資料圖”( 圖 2), 回答 12 題。1.索契 1 月氣溫高于 0° C的原因是 ()A. 緯度低 , 氣溫高B. 大高加索山對冷空氣的阻擋和黑海的增溫作用C.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D. 地勢比四周低 , 起保溫作用2.索契作為冬奧會舉辦地的優勢條件主要是()冬季晴天多 , 陽光充足冬季降水多 , 積雪量大河網密布 , 便于開展水上項目附近有高山 , 積

2、雪多 , 利于冰雪項目A. B. C. D. 2010 年 12 月 2 日晚 , 國際足聯在瑞士蘇黎世宣布未來兩屆世界杯的舉辦地, 俄羅斯獲得了2018年世界杯舉辦權, 卡塔爾獲得了2022 年世界杯舉辦權。據此并讀圖, 回答 3 4 題。3. 結合甲圖判斷下列描述不符合俄羅斯地理環境特征的是()A. 地形平坦 , 以平原、 高原為主B.緯度較高 , 氣溫較低 , 熱量不足 , 農業生產不穩定.C. 瀕臨海洋 , 水汽充足 , 降水較多D. 資源豐富 , 是世界上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4. 世界杯一般在北半球的6、7 月份舉行 , 結合乙圖說明卡塔爾舉辦世界杯面臨的困難有()極端高溫天水

3、資源匱乏勞動力資源不足國土面積狹小A. B. C. D. 讀俄羅斯部分水系圖, 回答 58 題。5. 關于湖泊L 的敘述正確的是()A. 主要靠雨水補給B. 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C. 屬于冰磧湖D. 能夠調節葉尼塞河水位6. 有關河流 R的敘述 , 正確的是 ()A. 水能資源豐富B. 航運價值高C. 沿岸沼澤廣布D. 上游海拔高,冰期長7. 油田 P 為俄羅斯著名油田 , 是中俄石油貿易的重要輸出地。關于該油田開發的條件說法正確的是()A. 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B. 地形平坦,有利于基礎設施建設C. 河谷地區,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D. 位于亞洲,距離消費市場近8. 關于中俄能源合作

4、對我國的積極影響是()A. 有利于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B. 徹底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問題C. 有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D. 有利于促進我國鐵路運輸的發展如圖所示的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區, 這里針葉林廣布 , 據此回答9 12 題。.9. 該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廣人稀氣候宜人交通便捷礦產豐富A. B. C. D. 10. 該地區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 , 這主要是由于南部 ( )氣溫較適宜位于平原地帶開發歷史較長經濟相對發達A. B. C.D.11.20 世紀后期以來, 該地區內部呈現人口由南向北的遷移趨勢 , 這主要是由于北部()A. 人口密度低,搶占更多更低B.有更多就業崗位

5、C. 交通條件改善D. 全球氣候變暖12. 甲是俄羅斯著名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該工業區形成的區位條件正確的是()A. 人口密度大,勞動力豐富,紡織業發達B. 該地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以鋼鐵為主的重工業發達C. 本區是俄羅斯的文化中心,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較多,發展電子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D. 圖示區域針葉林廣布,木材加工和造紙業是本區主導工業部門2000 年 8 月 13,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沉沒。2001 年 10 月 23 日,打撈“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海上作業全部結束,俄羅斯總檢查長率領的調查小組當天首次登上核潛艇甲板并對露出水面的潛艇部分進行了視察。如下圖,回答 13-14 題:

6、.13巴倫支海風大浪急,此時盛行風是A 西風B極地東風C冬季風D海陸風14俄羅斯北冰洋海岸線漫長,巴倫支海沿岸有其最大、自然條件最好的海軍基地,這里水溫比北冰洋其他沿岸偏高,原因是A緯度位置最低,獲得太陽輻射最多B北大西洋暖流增強C離北極點最遠,受極地低溫的影響小D歐洲工業集中,排出大量C02,產生溫室效應下圖是60 °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判讀后完成15-17 題。15符合圖示地區地理狀況的敘述是A E 地形區是該國人口、糧食生產、軍事工業的集中區B F 地形區是該國重要的石油產區C 一各河流皆屬北冰洋水系D G山脈是阿巴拉契亞山脈16如圖經度為60°附近的山脈是A 科迪

7、勒拉山B烏拉爾山C高加索山D興都庫什山17沿 60° N附近從東向西,俄羅斯氣候變化的是A 大陸性海洋性B季風性大陸性海洋性C 海洋性大陸性季風性D大陸性季風性海洋性讀圖回答 18-21 題:18 M地主要的地形區為A.東歐平原B.西歐平原C. 中西伯利亞高原D.西西伯利亞平原19 N 地的地表特征表現為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B. 地勢低平,多沼澤地C. 森林廣布,樹種豐富多樣20圖示國家是世界四大糧食生產國之一,但有時仍需進口糧食的原因是A. 耕地面積少.B. 人多地少C. 緯度高,熱量不足,農作物產量不穩定D. 水源短缺21. 有關該山脈兩側地理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山脈東側

8、多黑種人,山脈西側多白種人B山脈東側是高原,山脈西側是平原C山脈東側多林地,山脈西側多耕地D山脈東側是大陸性氣候,山脈西側是海洋性氣候二 綜合題( 58 分)22.讀“俄羅斯礦產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俄羅斯以重工業為主的自然條件是:豐富的資源。( 2)俄羅斯東北隔海峽與國相望。( 3)如果從俄羅斯乘飛機一直向北飛,是否可以到達北美洲?為什么?( 4)寫出圖中數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山脈,山脈,平原,平原,高原。( 5)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寓,鐵礦的名稱是,煤礦是,油田是,油田是。( 6)簡要分析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沼澤廣布的主要原因。( 7 )世界上大多數河流兩岸及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農業區

9、,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三大河流.的下游卻幾乎沒有農田,為什么?( 8)每年 3 4 月,當三條河流的上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上升到0以上時,三條河流都會發生河水泛濫,河流兩岸形成大片沼澤地,為什么這時河水不全部流入北冰洋呢?(9) 簡要評價俄羅斯亞洲部分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23讀某城市周邊地區圖,回答有關問題:( 1)描述圖中1 月 8等溫線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原因。( 2)圖示地區成為該國重要農業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主要制約因素是什么?( 3)圖中城市 A 成為該國最大綜合性工業中心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4)圖中河流B 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也是該國航運最發達的河流,請分析說明其原因。( 5)

10、有一文化代表團從城市A 出發,經亞歐第二陸橋到我國鄭州參加兩國文化交流活動,沿.途依次經過那些自然帶?其中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帶是哪里?為什么?選擇題答題處1561011 15162021.C歐洲東部和北亞練習答案1 5 BDCDD6 10ABCDC11 15 BBBBB16 20 BBABC 21.C22. ( 1)自然資源( 2)白令美國( 3)否一直向北飛只能到達北極點( 4)烏拉爾大高加索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 5)庫爾斯克庫茲巴斯第二巴庫秋明( 6)(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有凌汛現象,會造成下游河流漫溢;永久性凍土廣布,形成不透水層,表層的水分難以下滲。( 7

11、)一方面由于氣候寒冷,生長期短,農作物無法生長,另一方面河流兩岸及下游地區廣布沼澤,無法進行耕作。( 8)因河流入海口緯度高,氣溫低,當上游化凍時,入海口河面仍封凍,河水流動不暢。( 9)優勢條件:面積廣大;自然資源豐富。劣勢條件:氣候嚴寒;凍土廣布;河流與海域的結冰期長23( 1)大致呈南北走向。原因:圖示地區處于西風帶,西臨大西洋;西部沿海有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經過;東西延伸的平原地形有利于大西洋上溫暖濕潤的西風深入內陸。( 2 )圖示地區為東歐平原,其成為俄羅斯重要農業區的自然條件有:平原廣闊,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濕潤;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 主要制約因素是:作物生長期的熱量條件不夠穩定。.( 3 )該城市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主要優勢有三:一是便利的水陸交通;二是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三是有眾多科研機關和高等學府,科技力量雄厚。( 4)河流 B 是被俄羅斯譽為”母親河“的伏爾加河。該河流經溫暖濕潤的東歐平原地區,水陸平穩;流量較大;河道寬闊;通航里程較長;又有運河連到其他河流,可與五海(里海、亞速海、黑海、白海、波羅的海)相通;該河流所經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人流量和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