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_第1頁
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_第2頁
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_第3頁
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_第4頁
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報告編制:生產技術科總工程師:礦長:編寫日期:2017年2月會審意見部門職務簽名礦領導礦長生產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財務礦長總工程師工會主席生產技術科科長安全監察科科長調度室主任機電科科長總工辦主任*煤礦煤層注水可注性測試*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0215'00、北緯2655'00礦區有礦山公路3公里經益門鎮與川滇(108線)公路干線相接。煤礦南距會理縣城34公里,北距西昌市160公里,到成昆鐵路永郎站57公里,交通極為方便。、地質構造*礦井范圍內斷裂發育,共查明大小斷層25條,沉積環節復雜,為山間凹陷陸相沉積,煤層厚度及夾研在走向和傾向變化極大,地質構造程

2、度為復雜詳見下表:斷層斷號斷層產狀斷層性質斷層長度(米)斷距(米)被錯切煤層垂直水平F1NN駒J師!SEE傾角53°逆斷層3200不詳不詳C1415、16F2NNE-NS彳WnE,傾角420逆掩斷層10000+386128C1、C2C11、C12等F3NSO,傾向E,傾角82逆斷層5000+36190白果灣組各煤層F4NNW-NNE,頻E,傾角740逆斷層6000249147同上F10走向NW平移斷層310同上2301同上F11走向N45-55°W平移斷層1200很小40C5-16F12走向N53-60°W平移斷層630同上20無影響F15走向N7O0E平移斷層2

3、20微70C6C11F161走向N6g700W平移斷層240微251C5-C13F17走向接近EW平移斷層500微10同上F19走向NW平移斷層400微20同上F27;走向NW平移斷層500微1201C1-C6F28走向NW平移斷層200微不詳C5-C13、煤層、煤質*含煤地層為三疊系白果灣組,厚442.76米,含煤16層,自下而上編為C1至C16,廣布于本區王家坪、老山坪、打白龍洞、祝家壩、核桃灣以及曾家坪、羅家坪諸地段,主要可采煤層為C1、C2、CSC&C11、C12、C1&各煤層延長1000米至6300米不等,共厚一般在50.3283.87米。另一為侏羅系益門組(J1y)

4、砂巖層中夾有煤線數層。在所有煤層中,單煤層很少,僅C1、C1。C15和C16四層,余皆屬復煤層,更確切地說為復雜與單一相交變化的煤層。1、可采煤層特征礦區內主要可采煤層為C1、C2、C3C6C11、C12C16,共計7層煤。其中C6C16號煤層為全區可采煤層,C1、C2C3C11、C12號煤層為大部可采煤層,現將各煤層特征敘述如下:C1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底部,距下覆地層頂界3.79-7.95m,礦區內均有分布,走向長度約2500m傾向寬度約450m該煤層在礦區V線和XXXII線之間內因煤層薄化(煤層厚度0.09-0.35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77-12.35m(采用厚度,下同

5、),平均厚度3.89m。頂板為黑色、深灰色炭質粘土巖、砂質粘土巖、細砂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砂質粘土巖。該煤層厚度變化較大,煤層結構簡單較簡單,煤類單一,屬較穩定、大部可采煤層。C2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底部,距C1煤2.61-20.31m,礦區內均有分布,走向長度約2500m傾向寬度約470m該煤層在礦區V線和XXXII線之間內因煤層薄化(煤層厚度0.10-0.3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88-13.95m,平均厚度5.57m。該煤層局部含夾研1-5層,主要分布于田丫號勘探線之間,單層夾研厚度0.15-1.0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層狀炭質泥巖、泥巖和粉砂巖為主。頂板為黑色

6、、深灰色炭質粘土巖及黑色細砂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及深灰色砂質粘土巖。該煤層厚度變化較大,煤層結構簡單復雜,煤類單一,屬較穩定、大部分可采煤層。C3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底部,距C2煤2.11-18.62m,礦區內均有分布,走向長度約2500m傾向寬度約500m該煤層在礦區V線和XXXII線之間內因煤層薄化(煤層厚度0.08-0.4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1.48-40.19m,平均厚度8.93m。該煤層局部含夾研主要為1-2層,偶見3層,主要分布于I丫號勘探線之間,單層夾研厚度為0.29-1.9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層狀炭質泥巖、泥巖和粉砂巖為主。頂板為黑色、深灰色鈣質粘土巖

7、、炭質粘土巖及砂質粘土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及鈣質粘土巖。該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結構簡單復雜,煤類單一,屬較穩定、大部分可采煤層。C6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中部,距C3煤42.43-66.58m,礦區內均有分布,走向長度約2500m傾向寬度約510m煤層總厚度為1.52-9.21m,平均5.39m,全區均可采。該煤層局部含夾研1層,主要分布于田號勘探線以南,單層夾研厚度為0.07-0.96m,以深灰灰黑色薄層狀炭質泥巖、泥巖和粉砂巖為主。頂板為黑色、深灰色鈣質粘土巖、炭質粘土巖及砂質粘土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及鈣質粘土巖。該煤層厚度變化較大,煤層結構簡單,煤類單一,屬較穩定、全區

8、可采煤層。該煤層受F4逆斷層影響,在礦區南側重復出現,主要分布于F16斷層以南至礦權8號和9號拐點之間,可采厚度0.92-24.58m,平均厚度5.13m,走向長度約1050m傾向寬度約360mC11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中部,距C6煤20.36-36.34m,主要分布于F16斷層以南至礦權8號和9號拐點之間,走向長度約1100m傾向寬度約400m煤層厚度為3.53-19.43m,平均8.34m,不含夾研。頂板為黑色、深灰色鈣質粘土巖、炭質粘土巖及細砂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及中粒砂巖。該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結構復雜,煤類單一,屬較穩定的大部可采煤層。C12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中部,距C1

9、1煤4.16-33.56m,主要分布于F16斷層以南。煤層厚度為0.75-1.80m,平均1.30m,不含夾研,F16斷層至IX之間可采,走向長度約700m傾向寬度約400m頂板為黑色、深灰色鈣質粘土巖、炭質粘土巖及細砂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粘土巖及中粒砂巖,偶見灰巖。該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結構簡單-復雜,煤類單一,屬較穩定的大部可采煤層。C16煤層:賦存于白果灣組頂部,主要分布于15-18號礦權拐點之內。煤層厚度為1.26-1.72m,平均1.49m,不含夾研,全區均可采,走向長度約1050m傾向寬度約360m頂板為黑色、深灰色鈣質粘土巖、炭質粘土巖及淺灰色石英細砂巖為主。底板多為黑色炭質

10、粘土巖及灰色細粒砂巖,偶見灰巖。該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結構簡單-較簡單,煤類單一,屬較穩定、全區可采煤層。2、煤質(1)煤的物理性質各煤層物理性質差別不太明顯,為黑色、黑灰色及褐色等,其顏色隨礦物成份及風化程度而異。煤的光澤為油脂、玻璃及暗淡多種,組成類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為主,斷口以鋸齒狀為主,次為纖維、貝殼狀。受后期構造擠壓影響,煤層普遍為質地疏松的碎塊及葉片狀、粉末狀結合體。(2)煤巖特征區內各煤層除C3絲炭含量偏高外,其余煤層成份變化不大,以亮暗煤為主,次為鏡煤,可見少量絲炭(見下表)。益門煤礦煤巖成分百分比統計表'組分煤層編號凝膠化物質絲炭化物質角質化物質礦物雜質鏡煤亮煤暗煤絲

11、炭C1253.0730.282.7014.8719.6934.0728.523.00C1145.4244.754.057.268.3047.4943.403.37C643.8744.293.128.544.9743.7640.722.90C343.5644.574.077.376.5130.3543.3912.11C249.2235.903.1911.939.7840.5134.293.67C149.6138.873.299.0312.7933.9630.494.06(3)綜合評定在*所有煤層中,單煤層很少,僅C1、C1CXC15和C16四層,余皆屬復煤層,更確切地說為復雜與單一相交變化的煤層

12、。夾石厚度極不穩定并多呈透鏡體產出的礦區煤層結構也是成煤作用上的客觀重要特色,往往某一剖面的某一煤層,具夾石可自一層到多層,厚以0.5米至數米,但相鄰剖面卻不復出現;或者某一探煤石門(鉆孔)的某一煤層其夾石較多,厚在0.5米至2米以上,但相鄰探煤石門(鉆孔)所見即大大減薄甚至尖滅。各沉積小旋迪內煤層合并分岔現象頻繁,綜合評價結果為不穩定煤層。三、開拓方式、準備方式及采煤方法1、礦井開拓方式礦井開拓方式為斜井與階梯平碉多水平聯合開拓,開拓巷道布置方式為集中布置方式,在煤層群底板中設置集中底板運輸大巷,通過采區石門與各煤層聯系。2、礦井準備方式礦井準備方式依據煤層賦存條件為采區準備式,準備巷道在底

13、板巖石中布置傾斜上山組(二條)的巷道布置方式,上山坡度控制在4045°之間,兩條上山與上下水平均相通。同時,在上山傾向上由下至上劃分分段,每分段垂高8nl在設計分段處分別開掘分段石門揭露煤層,然后沿C1煤層底板布置機巷,沿C3煤層頂板布置風巷,機、風巷位于同標高,C1、C2、C3三層煤聯合布置,待掘至采區邊界,拉開切眼形成采區一翼生產系統。3、采煤方法根據特厚煤層放頂煤采煤方法的特點,結合益門煤礦煤層賦存條件,采用水平分段懸移支架放頂煤采煤法,采煤高度2.3m,放頂煤高度6.9m,采放比1:3,水平分段高9m左右。工作面寬度為煤層水平厚度,一般在1555m左右,平均30m左右。四、結

14、論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六百四十五條相關規定:“井工煤礦采煤工作面應當采取煤層注水防塵措施,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一)圍巖有嚴重吸水膨脹性質、注水后易造成頂板垮塌或底板變形,或者地質情況復雜、頂板破壞嚴重,注水后影響采煤安全的煤層;(二)注水后影響采煤安全或造成勞動條件惡化的薄煤層;(三)原有自然水分或防滅火灌漿后水分大于4%勺煤層;(四)孔隙率小于4%勺煤層;(五)煤層很松軟、破碎,打鉆孔時易塌孔、難成孔的煤層;(六)采用下行垮落法開采近距離煤層群或分層開采厚煤層,上層或上分層的采空區采取灌水防塵措施時的下一層或下一分層”。益門煤礦地質構造類型為田類m型,構造極為復雜。礦區斷裂以南北走向逆推斷

15、層最為發育(F1-F6),對煤層影響最大,具使煤系地層迭置3次以上,并呈疊瓦狀產出,其次是東西向的橫切平推斷層(F9-F27),對煤層連續性破壞極大,其與南北向斷層一起將區內地層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狀。礦區內含煤層為三疊系白果灣組(T3bg)(包含原來劃分的三疊系一平浪組、下侏羅系白果灣組),屬陸相渤陷沼澤沉積型煤系地層(雞窩煤串珠狀)。煤層沿走向、傾向變化極大,屬極不穩定、特厚、特軟、急傾斜煤層。具體情況如下:1、煤層水平厚度一般在560m之間,最厚可達80m平土在30m左右;傾角較大,在3080°之間,平均傾角53°,煤層極軟,普氏系數僅0.50.75.打鉆孔時易塌孔、難成孔;符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六百四十五條第5項之規定2、煤層普遍為質地疏松的碎塊及葉片狀、粉末狀結合體。注水后,易造成勞動條件惡化,甚至影響采煤安全或造成安全事故。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六百四十五條第2項之規定。3、礦區內工作面采高81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