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栽培技術_第1頁
猴頭菇栽培技術_第2頁
猴頭菇栽培技術_第3頁
猴頭菇栽培技術_第4頁
猴頭菇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猴頭菇栽培技術郭正華113班 11243235【摘要】猴頭菇是一種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長在麻櫟、山毛櫟、栓皮櫟、青剛櫟、蒙古櫟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樹蟲孔中,懸掛于枯干或活樹的枯死部分。野生菌大多生長在深山密林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很少見到。【關鍵詞】猴頭菇;栽培;科學管理;木腐菌正文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頭菌、刺猬菌、花菜菌、對臉蘑。是我國著名的食、藥用真菌。其肉質鮮嫩可口,被譽為“山珍”,長期以來與熊掌、燕窩、魚翅齊名。猴頭菌營養豐富,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質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纖維6.4克,磷85.6毫克,鐵18毫克,鈣2毫克。

2、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和16種氨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所必需的。猴頭菌性平味甘,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身體等功效。猴頭子實體內的多糖和多肽類物質,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國內已經用猴頭菇菌絲體制成“猴頭片”,用于治療胃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對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療效。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猴頭菇也進入了普通家庭,特別是“非典”以后,猴頭菇的營養及藥用價值更加被認識,猴頭菇市場消費急增,已成為親朋好友送禮的高檔禮品,廣闊的市場需求使人工栽培迅速發展。猴頭菇是一種木腐菌,在自然界多生于柞樹等樹杈的枯死處。野生猴頭菇多發于秋季。人工栽培在浙

3、江、河北等省已形成規模,栽培技術已經成熟。一、主要生物學特性(一)形態特征猴頭菇因子實體像猴子的頭而得名。子實體頭狀、不分枝、白色(干的子實體表面呈米黃色)、大小520cm。肉質、內實、無柄,基部著生處狹窄。除基部外,體外覆蓋菌刺,刺下垂。人工栽培時猴頭菇基部常因生于瓶口或袋口內而呈現出短柄狀。菌刺長15cm,粗12cm,針形。擔孢子球形,直徑5.57.5×5m,內含一油滴,孢子呈白色。猴頭菇的擔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形成“+”、“-”單核菌絲(或稱初級菌絲),當“+”和“-”單核菌絲結合形成雙核菌絲,雙核菌絲有鎖狀聯合,生長集結營養才能形成子實體。(二)營養特性猴頭菇是喜歡在枯死的樹

4、杈處生長的木質腐生菌,它自身不能制造養分,完全依賴營養菌絲分解吸收基質內的營養物質而維持生活。在酸性條件下,它分解木質素的能力很強。猴頭菇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碳源、氮源、礦質元素和維生素等。1、碳源 碳源是猴頭菇重要的營養來源,它不僅能夠提供碳素營養,作為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同時,它又是重要的能量來源。猴頭菇吸收的碳素營養,大約20%用于合成細胞物質,80%用于產生能量維持生命活動。麻櫟、栓皮櫟、青剛櫟、槲樹等樹種木屑,以及棉籽殼均是人工培養猴頭菇經濟而優良的碳源。其他如甘蔗渣、酒糟、玉米芯、高粱殼等,也能作為猴頭菇的碳源。猴頭菇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有機酸等。其他如木質

5、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必須先由菌絲分泌的酶,將其分解成簡單的糖后才能吸收利用。2、氮源 氮源是猴頭菇合成蛋白質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猴頭菇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的好壞,與培養基氮源的含量密切相關。如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中,增加0.5%的蛋白胨,菌絲生長濃密,基內菌絲多,子實體形成早。猴頭菇菌絲體生長要求碳源、氮源的比例以20:1左右為宜,猴頭菇子實體形成階段以3040:1為宜。3、礦質元素 猴頭菇生長發育還需要磷、鈣、鉀、鎂、鋅、鈷、鉬、鐵、銅等礦質元素,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構成細胞成分,作為酶的組分,維持酶的作用及調節細胞滲透壓等。4、維生素 B族維生素是猴頭菇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但

6、其用量較少,一般培養基中最大濃度為0.010.1毫克/升。(三)環境條件1、溫度 猴頭菇是中溫型和變溫結實性真菌。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形成要求溫度不同,前者相對高于后者。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為633,最適溫度為2426。低于16或高于30菌絲體生長緩慢,低于6或高于35菌絲體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為1224,最適宜溫度1520,超過25子實體生長受到抑制,低于16子實體變成微紅色,生長緩慢。溫度偏高時,子實體生長很快,但個體較小,菌刺長;溫度偏低,子實體較大,菌刺短,品質好。經袋料栽培和人工定向培育后,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的溫度幅度更廣,適應性更強。2、濕度 水分是猴頭菇的主要組成成分,鮮菌絲體

7、和鮮子實體中,水分含量達8090%。水分是猴頭菇生長的必要條件。猴頭菌細胞的一切生化反應,都是在水的參與下進行的。營養成分的吸收和運輸,酶的分泌,纖維素、木質素等復雜物質的分解利用,都必須在一定的水分條件下才能進行。但是,水分過多了又會影響培養基內空氣流通,致使菌絲呼吸困難無法生長;還會降低菌絲抗逆能力,并加速其衰老。木屑培養基較緊密,要求含水量低些;棉子皮等較疏松的培養基,要求較高的含水量。栽培猴頭菇,用木屑等較緊密的培養基,含水量以55%60%為宜;甘蔗渣培養基含水量以65%75%為宜。測定猴頭菇培養基(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適,用手握法即可。即用手抓起一把調好的培養料緊握,指縫間有水滲出不往

8、下掉,便是正好。擠不出水來,是太干;一擠有水滴往下掉,是太濕。空氣相對濕度對猴頭菇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猴頭菇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不同。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60%左右即可。子實體形成階段,培養室(菇房、菇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到85%90%。在這樣適宜的濕度條件下,子實體生長迅速,菇體潔白。若濕度低到70%,由于猴頭菇子實體表面沒有角質、革質或蠟質等保護組織,是裸露狀肉質快,很快即因散失水分顏色變黃,菌刺變短,生長變慢或停止,致使產量降低。特別是幼嫩子實體,濕度低時還會留下不能恢復的永久性斑痕。反之,濕度超過95%時,又會因通氣不良而使子實體畸形,多

9、數表現為菌刺粗,球塊小,分枝狀,嚴重時不形成球塊,產生擔孢子多,味苦,抗逆性大大降低,易染病害。3、空氣 猴頭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供猴頭菇生長發育需要。由于二氧化碳對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若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則生長受抑制;而二氧化碳含量低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生長迅速,但是菌絲易老化。在菌絲體生長階段,猴頭菇能忍受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在含二氧化碳0.3%1%的空氣中正常生長。在子實體階段,猴頭菇對二氧化碳濃度十分敏感。通氣不良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時,對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生長都有很大影響。在子實體生長過程中,空氣中二氧化

10、碳的含量以不超過0.1%為宜。菇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時,就會刺激菌柄不斷分枝,菌刺扭曲,球心發育不良,形成畸形子實體。所以,猴頭菇培養室每天定時通風換氣,以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氣,補充新鮮空氣。4、光線 猴頭菇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需要直射光線。如果將其培養在直射陽光下,一方面由于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傷害它,另一方面由于水分急劇蒸發,又會使菌體很快干萎。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子實體生長過程中需散射光,在200400勒克斯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才能生長得潔白,但如果光照超過1000勒克斯,子實體發紅,生長緩慢,品質變差。5、酸堿度 猴頭菇是比較喜歡酸性的一種真菌,這也

11、是它的一個特點。在平常栽培的幾種食用菌中,猴頭菇需要的pH最低。只有在酸性條件下,猴頭菇才能很好地分解培養基中的有機物質。猴頭菇的菌絲體,在pH值2.48.5的范圍內均能生長。pH3.55.5最好,不但菌絲好,而且利于子實體原基形成和提高產量。根據培養料經滅菌后pH值下降0.5左右的特點,拌料后的pH值最好為6.0左右。二、栽培配方與栽培方式(一)栽培配方1、棉籽皮麥麩配方棉籽皮82%,麥麩15%,尿素1%,石膏粉1%,過磷酸鈣1%,料水比1:1.21.3。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麥麩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

12、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4、玉米芯麥麩配方玉米芯86%,麥麩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麥麩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6、玉米芯豆餅粉配方玉米芯88%,豆餅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7、木屑麥麩配方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配方所用酒糟、棉籽皮、玉米芯、麥麩、米糠、豆餅粉等都要求新鮮、無霉變、無蟲害。但是,木屑卻要求陳舊,最好是在室外堆置數月,經日曬、雨淋,除去了芳香性物質。木屑要過2

13、3目的竹篩或鐵絲篩,剔除小木片、短枝條及其他硬物,以防裝袋時刺破塑料袋。其他原料中,均不應有硬物、尖物。(二)栽培季節河北省地域廣泛,應根據猴頭菇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節。中南部地區一般可于8月中旬制栽培袋,約經一個月的培養至9月中下旬出菇,或冬季制菌袋,翌年2月底出菇,5月底出菇結束。張家口、承德壩上地區可進行錯季栽培,45月制菌袋,510月出菇。(三)栽培方式由于猴頭菇的生長發育對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使其栽培場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區栽培猴頭菇宜在塑料大棚進行,菇農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庫房、山洞、室內等場地。建造塑料大棚,應選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環境潔凈地方建棚。

14、大棚規格:東西長2025米(根據栽培規模大小確定),南北寬8米,北墻高2.8米,南墻高1.6米。墻體要厚以利保溫,南墻每隔3米設窗口以利通風。棚內地面下挖0.5米,棚頂采用無滴膜覆蓋保溫,進行猴頭菇栽培。1、瓶栽 一般選用750毫升菌種瓶栽培猴頭菇,用料210克,出菇時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橫放出菇。2、袋栽 一般選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頭菇。袋栽猴頭是河北省猴頭栽培的技術特點。袋栽猴頭產量高、品質好、儲存期長。三、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一)

15、配料根據配方要求選料、配料。1、翻曬 配制培養基前,所用主料均應在太陽下翻曬35天。達到殺菌目的。2、預濕 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應將其裝入尼龍編織袋,壓入水池中,濕透后再用。這項工作應在堆悶前45小時進行。3、拌料 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輔料(麥麩、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麥麩、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過篩)、豆餅粉等干輔料攪拌均勻,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于少量水中,灑在主料堆上,隨后仔細攪拌。可用攪拌機攪拌,也可用鐵锨、耙子等人工攪拌。攪拌均勻后成堆,并蓋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于早晨氣溫低時進行,以防培養料發生酸變。培養料配制好后,要馬上

16、進行含水量檢驗,用手抓一把料緊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預濕的原料控水后加入輔料,攪拌均勻后成堆,進行含水量檢驗,方法同上。(二)裝袋把塑料袋口張開,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進袋內。當裝料1/3時,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輕輕抖動幾下,用手將料向下壓使料緊實。繼之,再裝料、再抖動、再壓。裝至滿袋時,于袋口拳擊數下,補充缺料,使袋料緊實無空隙。袋頭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環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頭開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兩頭開口。栽培量大時一般采用機械裝袋,縮短裝袋時間,縮短了從拌料到滅菌的時間,有效防止培養料酸敗。(三)滅菌料袋滅菌可用高

17、壓鍋,也可以用常壓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過介紹,這里著重講常壓滅菌注意要點。1、及時進灶裝袋完畢,要立即將料袋裝進滅菌灶,并迅速加溫開始滅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將物質分解,導致酸敗。特別是高溫季節,更應該注意這一點。2、合理疊袋料袋進灶應疊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與行之間,袋與袋之間要留有一定間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暢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滅菌不徹底。3、控制溫度進袋完畢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后,要注意放氣,把冷空氣排盡。排氣后,使灶內溫度盡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涼水,不降溫,持續滅菌,保持1214小時。爾后將火埋住,燜24小時。滅菌過程中溫度不能忽高忽低,并要注意鍋中水位

18、,勿燒干鍋。(四)接種無菌接種是猴頭菇栽培生產中最關鍵、技術性強的一項工作,可在接種室或接種箱進行,接種室操作程序如下:1、將滅菌后的袋送入接種室,用克霉靈殺菌劑進行噴霧消毒。當菌袋溫度降至室溫時才能接種。2、進入接種室前,工作人員要洗手,換消過毒的白大褂、帽子,換上拖鞋,帶上菌種進入接種室。3、接種前工作人員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雙手、消毒菌種瓶外壁,點燃酒精燈,通過火焰消毒接種工具,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打開菌種瓶,除去老菌絲。打開被接菌袋口,用接種工具將菌種迅速接入袋口內,然后封口。每瓶菌種可接3035袋。(五)發菌管理即菌絲體培養。菌袋進入培養室后,在適宜條件下,2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

19、滿袋。為了使其順利完成發菌,為高產優質打下堅實基礎,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1、堆放菌袋根據自然氣溫確定菌袋入培養室后的堆放方式。氣溫高時一般單層橫排于架上,袋之間要有空隙,菌袋多時,也可取“井”字雙層排放。氣溫低時可雙層或多層排放。一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靈活掌握。2、調節室溫菌袋初入培養室的14天,室溫應調到2426,以使所接菌種,在最適環境中盡快吃料,定植生長,造成優勢,減少雜菌污染。從第五天起,隨著菌絲生長,袋內溫度上升,比室溫高出2左右,為此應將室溫調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后,新陳代謝旺盛時期,室溫以控制在2023為宜。3、控制濕度發菌期(89月),菌絲是依靠基內水分生產,不需要外界供

20、水,所以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能達60%即可。陰雨天濕度大時,應開窗通風。但發菌需保證黑暗條件,通風宜在夜間進行。室內空氣濕度大時,往往會使棉塞潮濕,導致雜菌滋生。4、查菌袋(菌瓶)菌袋入培養室后34天,一般不宜翻動。7天后檢查菌絲生長情況和有否污染雜菌。一旦發現雜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燒或深埋處理以防傳染。(六)出菇管理菌袋經過20多天發菌培養,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即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開始猴頭菇的生長發育。此時應從如下方面加強管理:1、進菇棚開口常用的猴頭菌出菇棚,有室內與塑料大棚兩種。實踐證明,塑料大棚比室內菇房生態條件好,生長快,菇健壯,還可避免畸形菇。兩頭開口菌袋進菇棚立體排放堆高812

21、層,注意為防止菌袋發熱,每兩層菌袋放一層竹竿,并對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環拔掉棉塞,或將袋口松開,換上直徑45厘米的套環。一頭開口菌袋進菇棚對頭立體排放堆高812層,然后開口。菌瓶立體對頭排放堆高812層,打開瓶塞。以增加通氣量,促進原基生長。2、調整溫度菌袋進菇棚后,溫度要調至1420。在適宜溫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從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菇棚內溫度低于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頭菇容易發紅。溫度超過23,子實體生長發育也緩慢,菌柄增長,菇體形成菜花狀畸形。溫度超過25,子實體會萎縮死亡。因此菇棚溫度調整至適宜1420是猴頭菇栽培成敗的關鍵。3、保持菇棚濕度當菌袋進菇棚后,需要向菇棚空間、地面噴水,使菇棚相對濕度達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濕潤,保證原基形成,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如果菇棚濕度低于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會停止生長;如果菇棚濕度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