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1_第1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1_第2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1_第3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1_第4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單元測試 1 人教版必修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新航路開辟之初,率先在東方和新大陸進行殖民擴張的歐洲國家是()A英國和法國B英國和意大利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荷蘭和西班牙解析:新航路開辟之初,率先在東方和新大陸進行殖民擴張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答案:C2(2010·濟南模擬)美洲印第安人曾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但近代初期卻迅速衰敗,然后湮沒。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B工業文明的沖擊C自然災害的破壞D其文明本身有不可彌補的缺陷解析: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使得美洲文明受到外部世界的沖

2、擊而迅速衰落。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是在工業革命以前;自然災害的破壞隨時都有,不是近代初期特有的現象;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足,印第安文明的缺陷不是其衰敗的主要原因。答案:A3觀察下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A英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B英國是世界上對外輸出資本最多的國家C英國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廠”的地位D工業革命促使英國的資本總額迅速增加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抓住時間“17501865年”和“英國資本總額”,可判斷是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本總額不斷增加。從圖中無法獲取A、B、C中的信息。答案:D4(2010·衡水

3、調研)“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看到的陸地就是今天位于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從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這一評價主要強調的是()A歐洲開始對亞、非、美洲進行經濟掠奪B歐洲開始對亞、非、美洲進行政治控制C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漸發生變化D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意在考查2010年考試大綱中“新航路的開辟”這一重要考點。材料中“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主要強調了新航路的開辟是全球化開始的標志,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統一。答案:D5(2010·正定統考)2009年8月25日,英國蒸汽動力車“快壺”(如圖)兩次穿過美國莫哈韋沙漠,

4、往返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225.055公里。歷史上,蒸汽動力的使用()A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B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迅速開展C形成了交通運輸的立體化格局D帶動了煤炭、石油的大規模開采解析:工業革命的開始標志是珍妮紡紗機的問世,排除A;交通運輸立體化格局出現的原因是高效內燃發動機的使用,排除C;蒸汽機的主要燃料是煤炭,不是石油,排除D。蒸汽動力的使用打破了自然條件對機器生產的限制,成為推動工業革命迅速開展的關鍵因素。答案:B6(2010·晉中月考)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指出:“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很愚蠢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

5、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準確的是()A英國的殖民統治沖擊了印度相對落后的社會制度B英國的殖民統治使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播到印度C英國的殖民統治有利于印度的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的進步D英國在印度造成的社會革命是其主觀愿望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正確理解信息的能力。材料闡釋了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所產生的客觀結果,沒有體現其主觀愿望,故選D。答案:D7(2010·石家莊模擬)加州大學教授彭慕蘭認為:英國及歐洲的工業化即“歐洲奇跡”,幾乎完全是一種“歷史的偶然”,18世紀中葉以前的中國與西歐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只是煤的廣泛使用和西歐與新大

6、陸的關系這兩項“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歐勝出。由此可見西歐得以勝出的主要原因是()A文藝復興 B資產階級革命C工業革命D中國社會制度落后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工業革命使煤成為新能源,并且使亞非拉很多國家淪為西歐國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從而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壯大了資產階級的力量。答案:C8(2010·南昌聯考)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這時,一個巨大的新能源已為人類所獲得,而且不久,人類還能開發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礦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氣。材料中的“這時”指的是()A新航路的開辟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大危機”時期解析:從“而

7、且不久,人類還能開發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礦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氣”可以看出,“這時”是指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前,因為對石油的大量開采是在內燃機的發明之后。從“一個巨大的新能源已為人類所獲得”可以看出,“這時”與新能源的利用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蒸汽機是用煤做燃料的,因此使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A、D與能源利用無關。答案:B9(2010·桂林模擬)19世紀以來,世界的變化速度加快,事實上歐洲達到頂峰的時候便已經預示它不可能長久不變。20世紀的世界已經不屬于歐洲,與美國相比,它已經顯得有些“老化”了。歐洲出現“老化”跡象的原因是()A英法創新動力不足B英法殖民霸權地位的喪失C美國工業產量躍居

8、世界首位D德國分裂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解。英法兩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表現消極,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影響了本國科技創新,而美國積極采用新技術,促進了本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超過了英法,居世界第一位。故A項正確。答案:A10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利于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的因素是()A列強已經完成對世界的瓜分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C世界貿易的擴展D汽車、飛機等交通運輸的進步解析: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考試大綱中規定的重要考點。19世紀中期,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完成,以蒸汽機為動力的火車、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出現,加速了列強的殖民擴張

9、活動,但還沒有完成對世界的瓜分,隨著世界貿易的擴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答案:C11(2010·鄭州調研)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鐵路網的分布概況。下列對19世紀后半期鐵路交通發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單位:千公里時間(年)全世界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澳洲1870188018901900210373617790105169224284931753314028163460259202181924A.鐵路交通發展迅速B歐洲和亞非拉地區鐵路交通發展不平衡C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有關D與列強的殖民擴張和資本輸出無關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獲取有效信息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表格可明顯看出A、B兩

10、項不符合題意。從“18701900年”的時間段可判斷,C項不符合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非拉地區鐵路交通的發展與列強的殖民擴張和資本輸出有關,D項符合題意。答案:D12(2010·濟寧模擬)右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年)。今天,世界上許多地名、建筑物都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如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市、新加坡的維多利亞紀念館、中國香港的維多利亞灣、塞舌爾的維多利亞港、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等。探究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應著重搜集英國哪方面的信息()A殖民帝國的空前繁榮 B工業革命的突出成就C王室享有的崇高威望 D經濟文化的巨大影響解析:題干材料反

11、映的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地方、建筑物遍布各大洲,這體現了英屬殖民地分布之廣、殖民帝國空前繁榮。答案:A13(2010·青島檢測)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之后,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此,某實驗中學開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社會的變遷”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可能通過以下哪些事件證明他們的觀點()艾克斯穿著人造纖維制成的衣服去親戚家拜訪愛麗絲與鮑勃不用再面對面地說話里克爾梅在遠洋輪船包廂里預訂了上海的旅館摩爾家庭開始投資石油工業,獲得豐厚財富A BC D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家發明染料、塑料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故正確;電訊事業的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

12、不用再直接面對面,故正確;內燃機的發明加快了石油工業的發展,故正確。因此,答案為A。答案:A14(2010·濟南模擬)西方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裙子與經濟的關系,叫做“裙子經濟”,結論是“裙子的長度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也就是說,裙子越長,經濟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經濟就越先進、越發展。19世紀中期英國的女性一改中世紀曳地長裙、行不露腳的式樣,褲裝和短裙逐漸流行起來。這一轉變充分說明了()A工業革命完成,婦女角色改變B民主政治進步,女權意識增強C科學技術發展,婦女思想解放D對外殖民擴張,婦女遠離故鄉解析:工業革命的開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這使長期處于社會從屬地位的女性成為工廠中的工人

13、,曳地長裙不便于生產勞動。婦女社會角色的轉變促使其裙子由長變短。答案:A15(2010·長春模擬)經濟思想是經濟發展的理論支撐。下列經濟思想支撐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是()A重商主義B自由主義C凱恩斯主義D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了經濟思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重商主義”思想出現于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產生自由主義思想,成為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理論;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20世紀五六十年代,貨幣學派產生。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20分,共40分)16(2010&

14、#183;南昌調研)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到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

15、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材料二:三角貿易示意圖(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的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12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8分)解析:充當的角色要從材料中的信息歸納概括,歷史背景注意要從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等角度進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黑奴貿易的影響,注意要從非洲、美洲、歐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答案:(1)角色:商人;奴隸販子;殖民者。歷史背景:航海技術發展,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新大陸開發;擴展海外貿易的要求。(2)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阻礙了非洲社會經濟的

16、發展;美洲出現黑人奴隸制,為新大陸開發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歐美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大洲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和近代整體世界的形成。17(2010·湖北聯考)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18501890年,英美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的比重圖(%)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煤鐵增長情況簡表(單位:萬噸)時間項目國家1870年1913年煤鋼煤鋼英國1122062149801501法國129084080510德國23901491102050美國42504571103340(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2分)就美國而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哪一條是最根本的?(6分)(2)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大國間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什么變化?(2分)在產生這一趨勢的過程中,各國生產發展上的共同點是什么?分析該共同點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意義。(8分)(3)這一時期,德國與美國相比,在經濟發展上有哪些不利的外部條件?(2分)答案:(1)后起的美國逐漸超過了老牌的英國。(2分)美國發展的原因: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西部領土的開發,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原料和更為廣闊的市場;源源而來的歐亞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必要的技術和經驗;內戰廢除了奴隸制,為資本主義的進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