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ⅱ岳麓版1.3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課時跟蹤訓練_第1頁
歷史必修ⅱ岳麓版1.3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課時跟蹤訓練_第2頁
歷史必修ⅱ岳麓版1.3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課時跟蹤訓練_第3頁
歷史必修ⅱ岳麓版1.3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課時跟蹤訓練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3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課時跟蹤訓練(岳麓版必修2)(時間:25分鐘滿分: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漢代經濟重心的分布呈現出的最主要特點是()A沿長江流域東西延伸 B沿黃河流域東西延伸C沿長城兩側東西延伸 D沿運河向北向南延伸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司馬遷根據漢代經濟分布的特點,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其中屬于黃河流域的山東、山西地區是傳統的農業區,長期居于全國經濟重心的地位。答案:B2據記載:過去北方人習慣吃面食,南方人則偏好大米,但近來江浙地區的城市街坊上出現了不少販賣面食的店家,農民也普遍將小麥作為主要作物,與水稻連作,以獲取利潤。上述現象最早可能出現于

2、()A西漢 B唐朝C宋代 D明朝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南方普遍種小麥,并出現吃面食的現象,說明此時已有大量北民南遷,而北民南遷出現過三次高潮,各選項中最早的是唐朝。答案:B3閱讀下列有關漢朝時期人口分布表格,從表中可以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朝代黃河中下游江淮地區西南地區兩廣及福建西漢38 2567 8714 364698唐28 89812 1378 0812 484A.西漢時,人口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B唐朝時,黃河流域人口減少,江淮地區、西南地區、兩廣及福建地區人口增長很快C西漢和唐朝時,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口一直最多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經濟重心

3、的南移解析:從圖表中可以獲取A、B、C三項信息。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以后,故D項表述有誤,符合題意。答案:D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句詩突出反映了唐朝揚州的繁榮。唐朝后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長安、洛陽。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揚州位于南北交通要沖B江南物產大多在揚州集散C經濟重心開始南移D安史之亂使長安、洛陽滿目荒涼解析:中唐安史之亂后,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南方經濟加速發展,逐漸超過了北方,出現了揚州等繁華的大都市。答案:C5宋史·食貨志載:“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興?!焙髽芳d:兩浙一帶,“所在圍田遍滿

4、,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皆田也。水稻種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所反映的實質是()A南方耕地面積有所增加B南方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C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南移D江南的農業生產發展解析:材料反映了江南水利工程大量興建,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富于中原,說明江南經濟迅速發展,經濟重心已經南移。答案:C6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乃至有“江南之為國盛矣”的贊嘆。該時期江南開發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遷B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C統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等政策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本題為逆向型選擇題,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B、C三項分別從勞動力、民族交流、統治者政策方面闡述

5、推動江南開發的原因,而東晉南朝時期,商業受到沖擊,農產品商品化的程度并不高,故D項與史實不符。答案:D7據記載,南宋都城臨安人開酒館也往往仿效汴京的舊俗,在門前張掛爐子燈。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籠餅、蒸餅的時候習慣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為北方風塵比較大,但南方人也跟著學,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時期北方人南遷()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帶來了新的風俗習慣實現了經濟重心南移促進了南北文化的融合A BC D解析:材料反映了由于北人南遷帶來了南方風俗習慣的變化,說明了北人南遷促進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在材料中沒有反映,故選D。答案:D8下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產生的主要歷史影響是()A嶺南地區經濟地位居全國之首B南

6、北經濟發展趨向平衡C南方正式成為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D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初年北民南遷的現象。北民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最終使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完會轉移到南方。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18分)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賈(買賣)而足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貨殖列傳材料二(東晉建立后)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域之內,晏如也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之年),則數郡忘饑。會土(會稽郡)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值一金荊城(荊州)跨南楚之富,楊部(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

7、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卷五十四材料三方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辈牧纤某戏奖狈饺丝?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向南發展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經濟狀況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經濟有哪些發展?(9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什么重大變化?(4分)(3)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5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認識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的能力。第(1)問的關鍵是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要準確地概括、表述材料的內容;笫(2)(3)問比較容易,可結合教材知識回答。答案:(1)狀況:西漢南方地廣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業“不發達”。發展:東晉南方地廣野豐,農業產量提高,工商業發展起來;唐代南方戶口增加,數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戶口數大大超過北方,農業迅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