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I卷)高考文綜歷史試題_第1頁
2018年(全國I卷)高考文綜歷史試題_第2頁
2018年(全國I卷)高考文綜歷史試題_第3頁
2018年(全國I卷)高考文綜歷史試題_第4頁
2018年(全國I卷)高考文綜歷史試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絕密啟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歷史) 注意事項:1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 .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 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 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 .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 35小題,每小題 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4 .墨子中有關于“圓” “直線” “正方形” “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 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

2、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25 .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表2 “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基本情況表藩鎮類型數量(個)官員任免賦稅供納兵額與功能河朔型7藩鎮自擅不上供擁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防驕藩邊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守邊疆東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駐兵少防盜賊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A.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D.延續了唐朝的統治26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密布著成百上千個采

3、用新制鹽技術的竹 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別縣”,以“傭身賃力”為生,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意,輒另謀高就。這反映出當時A.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圖6B.手工業者社會地位高C.雇傭勞動已經普及D.鹽業專賣制度解體27.圖6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 奇珍異獸。明朝君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繪畫出現新的類型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觀念更新28 .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

4、明 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 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 。對此,清政府卻無 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29 .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張“采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D.消除了

5、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30.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黨接觸,試探與將要成 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 腳的條件;可以采取積極辦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 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A.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獲取國際支持31 .圖7是1953年的一幅漫畫,描繪了資源勘探隊員來到深山,手持“邀請函”叩 響山洞大門的情景。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已經初步改變工業落后局面B.開始進行對礦產資源的開采C.國民經濟調

6、整任務基本完成D.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圖732 .古代雅典的梭倫在詩中寫道:“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貧窮;但是,我們不愿意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存在的,而財富每天在更 換主人。”據此可知,梭倫A.反對奴隸制度B.主張權利平等C.抨擊貧富差別D.具有人文精神33 . 1847年6月,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新口號代替“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并規定同盟的目的是:“通過傳播財產公有的理論并盡快地求其實現,使人類得到解放。”這一變化說明A.共產主義者同盟接受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無產階級的斗爭C.工人運動在歐洲

7、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興起D.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34 .傳統觀點認為,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發源地,是因為英國最早具備了技術、市場等經 濟條件;后來有研究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又有學者提 出,煤鐵資源豐富、易于開采等自然條件是其重要因素。據此可知,關于工業革命 首先在英國發生的認識B.隨著研允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A.只能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D.后期學者研究比傳統觀點可信C.缺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觀察1965 年120個成G國聯合國一員國】時5年1955年51個成員國建個成員國1975 年個成員國匚二I美洲 國地洲ES3北洲大洋洲35 .圖8反映了 194519

8、75年間聯合國 成員國的變化情況,這表明A.第三世界發展壯大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D.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加強二、非選擇題:共 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 43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 135分。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后,村民自治成為中國億萬農民的偉大 創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 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 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

9、集百姓宣講、教化。康熙九 年頒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時人認為“地方自治者,為今世界立國之基礎于救亡之事,至為切要”。1909年,清政府頒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區劃分城鎮和鄉兩級,設立議事會為議決機關,議員由選民互選充任。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紀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發展,到1997年底,全國共有91萬個村民委員會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大部分農村有90%A上的選民參加了選舉。199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的群眾自治組織

10、。據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到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的變化,并說明鄉約制度的積極作用。(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末城鎮鄉地方自治的歷史背景。(9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村民自治的意義。(4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國作家笛福創作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于 1719年,其中許多情節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歷史現象。小說梗概如下:魯濱遜出生于英國一個生活優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險。他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他憑借自

11、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種植谷物,馴養動物,經過十多年,生活居然“過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撐魯濱遜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沒有別人的幫 助和教導下,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無師自通的” 。后來,魯濱遜救出一個瀕臨被殺的“野人”,島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個小島都是他的個人財產。魯濱遜獲救回國后,還去“視察”過他的領地。結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45 .歷史一一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漢武帝的諸多統一政策中,包含年號的制定。此前的

12、紀年方法是,將新君即位后的 第二年作為元年,以在位年序紀年。皇帝在位時沒有特定的名號,如漢景帝在位的第三 年即稱為“二年”,與其他皇帝的“二年”難以區分。此外,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 事,更易產生混亂。漢武帝首次“封禪”泰山時,創制了 “元封”年號,將當年稱為“元 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號通用于全國所有地方,后世根據年號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 后,直到清朝末年,年號制都被沿用,且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據(日)宮崎市定中國史等(1)根據材料,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后紀年方法的區別。(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年號制改革的歷史意義。(9分)46 .歷史一一選修3: 20世紀的戰爭

13、與和平(15分)材料一在歐洲方面,德意帝國主義集團和英法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為了爭奪對殖民地人民 統治權的帝國主義大戰,是迫在眉睫了。在戰爭中,為了欺騙人民,為了動員輿論,戰 爭的雙方都將不顧羞恥地宣稱自己是正義的,而稱對方是非正義的。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1939年9月)材料二這一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法西斯為了侵略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而發動的非正義的掠 奪的戰爭,而在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衛獨立自由與民主 的正義的解放的戰爭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 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據材料一、二,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不同認識。(4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產生上述兩種認識的國際背景。(11分)47.歷史一一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美國在建國初,由于國力弱小,加之受華盛頓“中立政策”的影響,沒有制定任何針對拉美地區的政策。19世紀后,美國開始加強對這一地區的關注, 并進行了長期滲透 及武力干涉。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正式宣布美國對鄰國奉行“睦鄰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國家的內部事務。隨后羅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國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礙正常貿易發展的人為障礙。1934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