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素質提升第二課時素質提升9赤壁賦赤壁賦蘇蘇 軾軾 1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2 2課內動腦課內動腦3 3課外認真課外認真課課 前前 預預 習習白茫茫的水氣。白茫茫的水氣。 曠遠的樣子。曠遠的樣子。 指內心所思慕的人。指內心所思慕的人。 這里指明月停留。這里指明月停留。 指指詩經詩經陳風陳風月出月出首章中的句子。首章中的句子。 2理解性默寫 (1)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 _,_。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 _,_。 (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 _,_。_,_。白露橫江白露橫江 水光
2、接天水光接天 舳艫千里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旌旗蔽空 逝者如斯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而卒莫消長也 課課 內內 動動 腦腦 1辨別下面的特殊句式類型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間() (3)何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羨乎() (7)凌萬頃之茫然() (8)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我的見解:(1)狀語后置句 (2)狀語后置句 (3)賓語前置句 (4)賓語前置句 (5)被動句 (6)賓語前置句 (7)定語后置句 (8)判斷句 2你以為當初的月夜泛舟真有這么一番主客問答嗎? 我
3、的見解:據說東坡泛舟赤壁果有一樂師相隨。但主客問答肯定是虛擬的,這是賦體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客之言與蘇子之言,各代表了蘇軾貶謫黃州后思想的一個方面,當然,樂觀一面是主導。 3作者由眼前的明月聯想到“月明星稀”的詩句,同時由這詩句和身邊的赤壁聯想到曹操“橫槊賦詩”和赤壁之戰的情景。那么,作者寫曹操的重點在哪里呢?為什么要寫曹操呢? 我的見解:寫曹操不是為了說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這句上,為了突出像他這樣的又是詩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終也不過是過眼煙云,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流散盡,更何況是我們這種漁樵江渚的草民呢?生命如蜉蝣般短暫,渺小得猶如滄海一粟,夢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禁悲從中
4、來,借簫聲來表達愁緒了。這里作者將曹操和自己做比較,將“吾生之須臾”與“長江之無窮”做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和人的渺小。 4物理學解釋靜止與運動的關系,物體之間是相對的靜止;作文一個文學家,蘇軾怎樣闡釋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我的見解:“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說的是水,它千百年來一直不停的奔流,永不停息,流走了多少歲月,也流走了多少英才偉人;“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說的是月,它雖有圓有缺,但卻并沒有增加也不見減少。從這兩個角度推廣到天地萬物的話,可以來說明一個事理: 角度一:變。天地萬物時刻都在變化著,即使是一瞬間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陰晴圓缺一樣。 角度二:不變。天地萬物包括我們
5、人,一樣都是永恒的。什么意思?高山、明月、江水、天空星辰,它們的恒久我們是可以認同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在萬物之內,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為它們和人的壽命相比,要長久得多;對于壽命短暫的蜉蝣、螻蟻、落葉等來說,在它們的眼中,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樣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蝣、螻蟻、落葉等壽命更短的生物,在他們的眼中,蜉蝣、螻蟻、落葉不也是永恒的嗎?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對于廣袤的宇宙而言,它們還是永恒的嗎?因此,蘇子便得出了一個結論:“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恒的,我們又何必感嘆那人生的苦短呢?這一切,使蘇東坡
6、經歷了一次真正的脫胎換骨,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他真正地成熟了。 5蘇軾在文中表達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的觀點,看上去是灑脫曠達的,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消極的。那么,結合全文,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聽任自然的人生態度呢? 我的見解:(示例1)蘇軾這番話聽起來很超脫,但他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這都是不切實際的,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流露出不能改變自身命運的憂傷和無奈。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示例2)我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不利時,蘇軾沒有意志消沉,而是不幻想、順乎自然,積極地去適
7、應現實。在現代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課課 外外 認認 真真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一考生 “一生曲折,曠達傳千秋;亙古輝耀,文章成四家。”當東坡的生命攜著明麗的色彩,浩浩蕩蕩地穿空而過;當幾紙金墨伴著喧囂散落,我思索,是一種怎樣的神奇而強烈的力量,用曠達塑造英雄;又是怎樣一種氣概,用豪情沖破了逆流? 風光霽月 枝柯涌流日月精華,花萼孕育出一朵塵世絕唱,他是文人的奇跡,他太出色了。一枝竹管瀟灑地涂畫,便能鐫刻山河,撼動寰宇;多才多藝,超然的風范更能傾倒眾生,俯仰萬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緒飛揚,那是旭日噴薄般的才情流轉,那是中華文化長卷中瑰麗的色彩
8、一抹。他的詩是一種雄渾的蘊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載,讓時空飛騰;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風雅,清新暢達,洗盡浮華。 到處都在傳誦他的華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動間,在晚秋驚鴻的一掠間。仕途順達,皇上重用,才華橫溢,這位天之驕子盡享生命的喜悅。 命途多舛 太耀眼的光芒總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們媚笑著走來,歷史的陰霾從此要羈絆蘇軾一生,“烏臺”的暗流褪盡了昔日的榮耀,顛沛流離取代了曾經的風光霽月。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樣的挫折他始料未及,這樣的遭遇注定坎坷,因為小人們總喜歡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能駕一葉扁舟,出沒于驚濤駭浪而從容應對,豁達處之。在白露橫江、清風徐來之際,他要以自己更
9、為曠達、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萬世的思考,來壓制內心深處對人生變遷、世事無常的感傷。他猛然間豁然開朗,終于悟出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哲理。霎時,他的內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在這曠達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縷游絲,一縷輕塵。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風懂了,山間的明月懂了。在這場與邪惡的拔河中,蘇軾取得了心靈上的勝利。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繁華落盡見真醇,于是他寄情于優美的詩文,沉淀出不朽的藝術。于是,凄苦得以超越,靈魂得以提升,奇跡得以出現。歷史永
10、遠記住了這個徹響千古的名字蘇東坡。 后記:痛苦的歷練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困難,我們要做的不是用迷霧來遮蓋心靈的光輝,不是把困難放大來羈絆人生。放大困難的蛹,永遠成不了蝶;放大困難的鳥,決不會在烈火中重生。我們要做的是用心靈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樂觀豁達的浩然之氣點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風”的愜意! 【名師點評】近幾年高考,每年都有考生寫蘇軾。但有一點應注意,寫蘇軾需要一定的見識與才華,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 這位考生的見識與才華表現為:一是用蘇軾的詞句擬寫標題并統率全文,以此作為蘇軾遭遇挫折后走出逆境的內在動因,使主旨鮮明、突出。二是作者有較好的文學素養與描寫功底,筆墨揮灑之處,神采
11、飛揚,與蘇軾本人的才氣相輝映,頗有文化散文之風。三是很好地把握了人物內心深處“入世”“出世”的矛盾與困惑,用禪、道的光輝照耀蘇軾的內心星空,使讀者清楚地看到蘇軾是如何走出人生的沼澤地的。 1烏臺詩案: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43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了。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
12、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 2東坡居士:烏臺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并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
13、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3蘇堤春曉: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
14、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4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5東坡肉:蘇軾本人是個美食家,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蘇軾知杭州時,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濬西湖,筑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
15、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后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曲洧舊聞又記:蘇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以示客云:“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鲙;既飽,以廬山玉簾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后賦,亦足以一笑也。” 6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于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于詩,秦觀長于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并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后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一、文本名句 1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3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漿篩選與凈化設備的運行與維護考核試卷
- 海洋油氣開采中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考核試卷
- 紙板容器生命周期分析考核試卷
- 終端設備在水下通信技術考核試卷
- 林業與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區域品牌營銷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在聲學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種子種苗在氣候變化適應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玻璃纖維增強型塑料水處理設備的制備考核試卷
- 畜禽智能養殖環境監測與調控系統考核試卷
-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前沿講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康復心理學課件 變態心理學
- 培訓學校應急管理機構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學校內控工作小組成立方案
- Unit 1 Travel教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 中職英語高教版(2023修訂版)基礎模塊2
- 新中國成立75周年農業發展成就課件(含講稿)
- ASTM-D3359-(附著力測試標準)-中文版
- 國開2024年秋《機械制圖》形考作業1-4答案
- 水工維護中級工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一中陽邏校區高考數學試題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七)含解析
- 建筑公司證書津貼支付管理辦法
- 高中英語外刊-小貓釣魚50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