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學實驗報告_第1頁
測量學實驗報告_第2頁
測量學實驗報告_第3頁
測量學實驗報告_第4頁
測量學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實驗一 水準儀的使用一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使用一 目的和要求(1) 了解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基本構造,認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稱和作用;(2) 練習水準儀的安置、整平、瞄準與讀數;二儀器(自動安平水準儀、水準尺、三腳架)(一)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工作原理以及簡要介紹水準儀是提供水平視線來測定高差的儀器,主要有自動安平水準儀、微傾式水準儀、數字水準儀。通過補償器獲得水平視線讀數的水準儀稱為自動安平水準儀,通過調整水準儀使管水準儀氣泡居中來獲得水平視線的水準儀稱為微傾式水準儀。在這里,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自動安平水準儀。基本構造:基座、度盤、目鏡、防塵罩、圓水泡、粗瞄準器、物鏡罩、調焦手輪、

2、水平微動螺旋、腳螺絲手輪、水泡觀察器、讀盤刻度線;1. 望遠鏡望遠鏡是用來找準遠處樹立的水準尺并讀出水準尺上的讀數,要求望遠鏡能看清水準尺上的的分劃注記并有讀數標志。自動安平水準儀的望遠鏡主要是由物鏡、目鏡、物鏡調焦透鏡和十字絲劃板組成的。十字絲分劃板上有兩條相互垂直的長線,豎直的長線為豎絲,橫的一條稱為中絲是為了瞄準目標和讀取數據用的。在中絲的上下還對稱地可有兩條橫短線,可以用來測定距離,稱為視距絲。目標有遠近,觀測目標時轉動物鏡對光螺旋是不同的目標成像在十字絲上面。上述調節望遠鏡的操作,稱為調焦或對光。讀書時,用十字絲中絲截取水準尺上的讀數。2. 水準器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是用來只是

3、儀器豎軸是否豎直的裝置。時期居中的操作在下面會介紹到。3基座基座主要有軸座、腳螺旋、底板構成。幾座的作用是支撐儀器的上部并三角架相連。(3) 水準尺 水準尺是水準測量的主要工具,在水準測量時與水準儀配套使用。我們使用的是雙面水準尺,該類水準尺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尺面基本劃分為1cm,黑白相間的一面為黑面尺,紅白相間的一面為紅面尺;第二,必須成對使用。為了避免在觀測讀數時產生印象錯誤,每對雙面尺的黑面底部讀數都為0,而紅面尺的底部讀數為4687mm和4787mm,切不可將兩根4687和4787的標尺配對使用。三水準尺的使用(一) 安置水準儀打開三腳架并使高度適中,取出水準儀,置于三腳架上并將

4、其固定。(二) 整平整平是借助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使儀器數軸大致鉛直,從而使視準軸大致水平。操作過程:1. 先旋轉兩個腳螺旋,在旋轉第三個腳螺旋2. 旋轉兩個焦螺旋式必須作相對轉動,即旋轉方向要相反3. 移動方向始終和左手大拇指移動方向一致(三) 瞄準水準首先進行目鏡對光,即把望遠鏡對向明亮的背景,轉動目鏡對光螺旋,使十字絲清晰。轉動望遠鏡,擰緊制動螺旋。然后從望遠鏡中進行觀察,轉動物鏡對光螺旋進行對光,使目標清晰,在轉動微動螺旋,使豎絲對準水準尺。(四) 讀數水準尺的讀數由下而上,用視距中絲水準尺上的讀數(五) 扶尺水準尺左右傾斜容易在望遠鏡上發現,可及時糾正。當水準尺前后傾斜時,觀測員難以

5、發現,導致讀書偏大,所以扶尺員應該站在尺后進行扶尺。(六) 搬站(七) 將儀器順利、安全地搬到下一站。記錄格式測點后視讀數前視讀數高差(m)備注A11.2360.454B10.780A21.5060.273B21.233A31.3390.839B30.498實驗二 水準測量一實驗名稱:水準測量和水準測量的檢核二實驗原理:1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讀取豎立于兩個點之上的水準尺的讀數,從而測定兩點的高差,再根據已知點的高程算出待測點的高程 2.由于在測量時存在誤差,因此采用成果檢核的方法來判斷所測數據是否滿足要求。其中成果檢核的方式有三種,我們小組采用了附和路線的方式三實驗器材:自動安平水準儀、

6、三腳架、水準尺實驗目的:通過實地進行水準測量,測出一系列的數據,經過整理和運算,得到一個未知點的高度,并通過水準檢核,得到誤差,從而幫助我們了解怎樣使用水準儀,怎樣處理實驗數據以及怎樣計算誤差。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將本次試驗的成果表現出來四實驗步驟測量山坡上一點p的高程步驟:1從實驗器具室里,以小組為單位領取實驗器材,包括水準儀、三腳架及水準尺 將三角架固定在一塊稍平的的草地上,將水準儀固定在三腳架上,并且調節三腳架的高度,使其與人的高度相適應 2選A和B兩點為所要測得點,其中A帶你的高程已知,例如選擇平坦的馬路;B點的高程需要我們來測量,選在一個小山坡上,并在A和A點標明記號 3調節水準儀的腳螺

7、絲手輪,是水準氣泡居中,并且記下讀盤刻度的位置 4先測量A點的高程,就是先把水準尺固定在A點,人觀察目鏡,調節水準儀的調焦手輪與水平微動螺旋,找到水準尺,使其在目鏡中變得清晰,并使中絲對準水準尺,找到中絲,記下讀數 5 轉動度盤,根據之前紀錄的刻度線的位置,旋轉180度,并且按照上述步驟四,測出B點的讀數 6數據處理,將所記錄的數據按照要求進行處理,計算得到高程差,根據HB=HA+HAB=HA+(a-b),計算出B點的高程圖如所示五測站檢核(采用閉合水準路線的方法)步驟一:根據第一個實驗的方法測出M1M2的的高程步驟二:在M1、M2兩點之間再選擇3點,但這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記錄這三點為A、

8、B、C步驟三:分別測出hM1A、hAB、hBC、hM2C的高差,注意都是前視減去后視,且記錄下來步驟四:數據處理,算出M1、M2兩點的高程差,算出hM1A+hAB+hBC+hM2C,兩者進行比較數據結果如下所示測點水準尺讀數(m)高差(m)高程(m)備注后視前視+-BMa1.05520.350TP11.3580.5100.54520.895TP21.1520.9740.38421.279TP30.5090.3980.75422.033TP41.2071.1060.59721.436BMb0.7830.42421.860計算校核a=5.281-3.771 +1.510b=3.771+2.107-

9、0.597+1.5100.59721.860-20.350+1.510六實驗總結:通過實地的測量,我基本上掌握了水準測量的要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水準測量的時候有可能會產生以下問題:1.一直不能調節水平;2.調焦時,一直找不到水準尺的位置;3.記錄數據有問題,其中一組數據存在明顯的偏差;在經過多次試驗,我組逐一解決了上述問題實驗三 經緯儀的使用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ET-02/05電子經緯儀的基本構造及其主要部分的名稱及作用; 2.練習經緯儀對中、整平、瞄準與讀數的方法,并掌握基本操作要領; 3.要求對中誤差小于3mm,整平誤差小于一格。二、儀器和工具ET-02/05電子經緯儀1,木樁1,傘

10、1.三、方法和步驟1.經緯儀的安置、對中、整平(1)在地面打一木樁,樁頂釘一小釘或劃十字作為測站點;(2)松開三腳架,安置于測站上,使高度適當,架頭大致水平。打開儀器箱,雙手握住儀器支架,將儀器取出,置于架頭上。一手緊握支架,一手擰緊連接螺旋你;(3)對中 掛上垂球,平移三腳架,使垂球尖大致對準測站點,并注意架頭水平,踩緊三腳架。稍松連接螺旋,兩手扶住基座,在架頭上平移儀器,使垂球尖端準確對準測站點,再擰緊鏈接螺旋;(4)整平 轉動照準部氣泡居中將儀器繞數軸轉90度氣泡居中。如此反復調試,直到儀器轉到任何方向,氣泡中心不偏移水準管零點一格為止。2.瞄準目標(1)將望遠鏡對向天空,轉動目鏡使十字

11、絲清晰;(2)用望遠鏡上的概略瞄準器瞄準目標,再從望遠鏡中觀看,若目標位于視場內,可固定望遠鏡制動螺旋和水平制動螺旋;(3)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影像清晰,再調節望遠鏡和照準部微動螺旋,用十字絲的縱絲平分目標;(4)眼睛微微左右移動,檢查有無視差,若有,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予以消除。3.讀數(1)調節反光鏡使讀數窗亮度適當;(2)旋轉讀數顯微鏡的目鏡,使度盤及分微尺的刻度清晰,并區別水平度盤與豎盤讀數窗;(3)讀取位于分微尺上的度盤刻劃線所注記的度數,從分微尺上讀取該刻劃線所在位置的分數,估計至0.1分。盤左瞄準目標,讀出水平度盤讀數,縱轉望遠鏡,盤右再瞄準該目標讀數,兩次讀數之差約為180度,以

12、此檢核瞄準和讀數是否正確。 四、實驗結果測站豎盤位置目標水平度盤讀數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各 測 回 平 均值備注° ° ° ° 第一測回O左A 0 01 3098 19 1898 19 2498 19 30B 98 20 48右A180 01 4298 19 30B278 21 12第 二 測 回O左A 90 01 0698 19 3098 19 36B188 20 36右A270 00 5498 19 42B8 20 36實驗四 經緯儀的角度測量實驗時間: 2011年5月 實驗地點:思禹建工樓前大草坪實驗目的: 掌握測回法測量水平角的方法、記錄及計算;

13、實驗步驟: 1. 選o點作為控制點,將儀器安置在O點;2. 儀器對中、整平;3. 調節望遠鏡,使十字絲清晰;4. 選兩個點作為碎部點,分別記為1、2,做好標記;5. 儀器調至盤左位置,瞄準點1,讀數并記錄;6. 順時針轉動儀器,瞄準目標點2,讀數并記錄;7. 將儀器調至盤右位置,瞄準點2,方法如上,逆時針轉動儀器,瞄準點2,分別讀數記錄。 測繪法觀測手簿測站豎盤位置目標水平讀盤讀數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1234° 5° 6° O左盤100 12 0091 33 00 91 33 15291 45 00右盤1180 11 3091 33 302271 45 00盤左位

14、置半測回角值計算:°°°盤右位置半測回角值計算:°°°測回角值:(°°)°實驗五 全圓方向觀測法測量水平角方法和步驟:(1) 選定一點O,安置經緯儀在O點,對中整平。(2) 選定A、B、C、D四個測量目標。(3) 盤左位置,觀測所選定的起始方向A,置零,讀數并記錄。(4) 順時針方向轉動照準部,依次瞄準B、C、D各點,分別讀數并記錄,檢查歸零差是否超過限差。(5) 縱轉望遠鏡成盤右位置。逆時針方向依次瞄準A、D、C、B各點,并將讀數記錄,檢查歸零差是否超過限差。(6) 第二人觀測時,起始方向的度盤讀數安置

15、于0°,按前面的步驟進行第二測回。(7) 計算兩倍照準差。(8) 計算各方向的平均讀數。(9) 計算歸零后的方向值,即將各方向的平均讀數減去起始方向的平均讀數。(10) 計算各測回歸零后方向值得平均值。全圓方向觀測法測水平角表格測站測回目標水平度盤讀數2c平均讀數(°)歸零后的方向值(°)各測回歸零方向值的平均值(°)備注盤左(°)盤右(°)1234567891001A0 00 000 00 00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B57 33 07237 33 00+7 57 33 04 57 33 04 57 3

16、3 14C98 30 18278 30 09+9 98 30 14 98 30 14 98 30 25D142 22 45322 22 37 +8142 22 41142 22 41142 22 42A0 00 000 00 00 0 0 00 00 2A0 00 00 0 00 000 0 00 00 0 00 00B57 33 27237 33 21 +6 57 33 24 57 33 24C98 30 41278 30 31+10 98 30 36 98 30 36D142 22 47322 22 39+8142 22 43142 22 43A 0 00 00 0 00 000 0 00

17、 00 圖:全圓觀測法實驗六 豎直角測量實驗內容:豎直角測量。儀器和工具:經緯儀1臺;木樁1個;傘重;記錄本1個。測量學原理:豎直角是同一豎直平面里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其角值為0°90°。如視線向上傾斜,豎直角為仰角,符號為正;視線向下傾斜,豎直角為俯角,符號為負。豎直角讀數顯示:一般選擇天頂或者水平方向為0°方向。豎直角的觀測和計算:儀器安置、對中、整平。觀測方法有盤左和盤右法。方法和步驟:在測站點O上安置儀器,對中、整平后,選定A、B兩個目標。盤左,用十字絲中切于目標頂端,轉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L,記入手簿并算出豎直

18、角L。盤右,同法觀測A目標,讀取盤右讀數R,記錄并算出豎直角R。計算豎直角平均值=1/2(R+L)或=1/2(R-L-180º)。同法測定B目標的豎直角。目標A水平方向(0°0000) 數據記錄豎 直 角 觀 測 手 簿測站目標豎盤位置豎盤讀數(°)半測回豎直角(°)一測回豎直角(°)第一測回M左72 12 45+17 47 15+ 17 47 12右287 47 10+17 47 10N左84 23 15 +5 36 45+5 36 46右275 36 47+5 36 47第二測回O左76 25 36+13 34 24+13 34 22右28

19、3 34 20+13 34 20P左92 36 59-2 36 59-2 36 58右267 23 03-2 36 57實驗七 視距測量一、目的和要求(1)練習用視距法測定地面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2)水平距離和高差要往、返測量,往返測得水平距離的相對誤差不大于1/300,高差之差應不大于5cm。二、儀器和工具經緯儀1臺,視距尺1把,木樁2個,傘1把,記錄本1個,計算器1臺,鋼卷尺1盤。三、方法和步驟(1) 在地面任意選擇A、B兩點,相距約100米,各打一木樁。(2) 安置儀器于A點,用皮尺量出儀器高i(自樁頂量至儀器橫軸,精確到厘米),在B點豎立視距尺。(3) 盤左,用中橫絲對準視距尺上

20、儀器高i附近,再使上絲對準尺上整分米處,設讀數為b,然后讀取下絲讀數a(精確到毫米)并記錄,立即算出視距間隔l=a-b。(4) 轉動望遠鏡微動螺旋使中橫絲對準尺上的儀器高i處;轉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讀豎盤讀數并記錄,算出豎直角。(5) 盤右,重復步驟3-4測得視距間隔l與豎直角。(6) 用盤左、盤右觀測的視距間隔平均值和豎直角的平均值,計算A、B兩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水平距離 D=klcos*2(取至0.1m)高差 h=Dtan(取至0.01m)(7)將儀器安置于B點,重新量取儀器高i,在A點豎立視距尺,由另一觀測者于盤左、盤右兩個位置,使中絲對準尺上高度v處,讀

21、記上、中、下三絲讀數(上、下絲均讀至毫米)和豎盤讀數。計算出水平距離和高差。這時,高差h=Dtan+(i-v)。檢查往、返測得水平距離和高差是否超限。數據記錄 測站目標豎盤位置尺上讀數視距間隔l=a-b豎盤讀數(°)豎直角(°)水平距離D(m)初算高差h高差數(m)高程(m)中絲v下絲a上絲bAB2.1701.5362.8041.26886 33 56+32604126.87.727+7.727h+7.727實驗八 測設水平角與水平距離一、目的和要求 1.練習用精確法測設已知水平角,要求角度誤差不超過±40; 2.練習測設已知水平距離,測設精度要求相對誤差不應低于

22、1/5000.二、儀器和工具 經緯儀1,鋼尺1,木樁5,測釬6,斧1,傘1,記錄本1,水準儀1,水準尺1,溫度計1,彈簧秤1.三、方法和步驟 1.測設角值為的水平角。 (1)在地面選A、B兩點打樁,作為已知方向,安置經緯儀于B點,瞄準A點并使水平度盤讀數為0°0000; (2)順時針方向轉動照準部,使度盤讀數為,在此方向打樁為C點,在樁頂標出視線方向和C點的點位,并量出BC距離。用測回法觀測ABC兩個測回,取其平均值為1; (3)計算改正數,過C點作BC的垂線,沿垂線向外或向內量取CC1點,則AB C1即為要測設的角。再次檢測改正,直到滿足精度要求為止。 2.測設長度為D的水平距離

23、利用測設水平角的樁點,沿C1方向測設水平距離為的線段BE。 (1)安置經緯儀于B點,用鋼尺沿C1方向概量長度D,并釘出各尺段樁,用檢定過的鋼尺按精密量距的方法往、返測定距離,并記下丈量時的溫度; (2)用水準儀往、返測量各樁頂間的高差,兩次測得高差之差不超過10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成果; (3)將往、返測得的距離分別加尺長、溫度和傾斜改正后,取其平均值為D,與要測設的長度D相比較求出改正數D=D- D; (4)若D為負,則應由E點向B點改正,若D為正,則以相反的方向改正。最后再檢測BE的距離,它與設計的距離之差的相對誤差不得低于1/5000.四、實驗結果測站豎盤位置目標水平度盤讀 數

24、6; 半測回角 值 º 一測回角值º 各測回平均角 值 º 備注12345678第一測回 2左130 01 1260 19 1260 19 1860 19 2060 20 24右13180 01 1860 19 24240 20 42第二測回 2左1390 02 0660 19 1860 19 21右13270 02 1260 19 24330 21 36實驗九 地形圖測繪實驗目的:掌握選擇地形點要領。實驗步驟:1 在測站點O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后,選一點作為控制點,記為點。2 盤左瞄準,讀數并記錄, 盤右瞄準,讀數并記錄,3 在控制點O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后

25、,再選定碎部點1、2、3、4、5、6、7、8。4 順時針轉動照準部,依次瞄準1、2、3、4和5、6、7、8,讀數并記錄。5 盤右,逆時針方向依次瞄準1、2、3、4和5、6、7、8,讀數并記錄。6 計算兩倍照準差、各方向的平均讀數及歸零差。地形圖測繪記錄表測站目標盤左讀數盤右讀數兩倍照準差=左-(右±180)平均讀數 距離 X坐標 Y坐標 單位:米234567010 02 00190 02 02-210 02 013.012.950.5210 02 12180 02 00+120 02 0610.009.3624.79237 44 15217 44 05+1037 44 108.008

26、.7723.54360 29 04240 28 52 +665 33 0412.208.515.26475 11 10255 11 18-875 11 1414.009.314.1710 02 18180 02 080 02 1350 03 30180 03 22+890 03 2613.0815.6024.44642 44 15222 44 05+1042 44 1010.509.4423.69755 29 04235 28 52 +660 33 0420.5015.474.09870 11 10250 11 18-870 11 14 18.12 9.66 5.2750 03 30180 0

27、3 22+890 03 26兩倍照準差=左-(右±180) 歸零差12 平均讀數=1/2(盤左讀數+盤右讀數) x坐標=距離*cos平均讀數 y坐標=距離*sin平均讀數視距法測距:(第七列)1、 在A點安置儀器,量出儀器高i,B點豎立視距尺。2、 盤左,中橫絲對準視距尺i附近,讀取上下絲度數分別為b、a,視距間隔lL=a-b。3、 調整豎盤指標水準管使其水泡居中,讀數記錄,算得豎直角aL。4、 盤右,重復步驟3與4,測得視距間隔lR與豎直角aR。5、 算得A、B兩點水平距離D。 D=klcos2a 6、 將儀器安置于B點,A點安視距尺,同理得水平距離。檢查是否超限。實驗十 地形圖應用、內業一、實驗名稱:地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