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下)第二次調研物理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 (3分)一個空心鐵球,剛好懸浮在水中,若將它浸沒在煤油中,鐵球將()A .上浮 B .下沉 C .懸浮 D.無法判斷2. (3分)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A.和物體本身的重力大小有關B.和物體的體積大小有關C.和物體的密度大小有關D.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大小有關3. (3分)一個很薄的塑料袋裝滿水,袋口扎緊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數是 6N,若使塑料袋體 積的二浸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接近于()A. 0N B. 6N C. 4N D. 2N4. (3分
2、)甲、乙兩同學在進行爬桿比賽,都爬上高度相同的桿頂,甲用了9s,乙用了 10s,甲、乙兩人的體重之比是5: 6,則甲、乙兩人的爬桿功率之比是()A. 3: 4 B. 4: 3 C. 25: 27 D. 27: 255. (3分)如圖所示,甲、乙兩個體積相等小球分別放在兩個裝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容器中液體深度不同,但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同,則()昌孱IA.甲球的所受浮力小于乙球的所受浮力B.甲球的所受浮力等于乙球的所受浮力C.甲球的所受浮力大于于乙球的所受浮力D.甲球、乙球的所受浮力關系無法判斷6. (3分)下列過程中,屬于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是()A.滾擺上升的過程B.彈簧槍將
3、子彈”射出去的過程C.用力拉長彈弓橡皮條的過程D,跳水運動員將跳板踏彎的過程7. (3分)初二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功率知識后,進行了比一比誰上樓功率大”的比賽。其中某同學從一樓跑到三樓用了 10s,則他上樓過程中的功率大約是()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8. (3分)如圖所示,mA>mB>mc,三個物體在同樣大小的力 F的作用下,都沿著力F的方向移動距離s,比較F對三個物體所做的功,結論是()C.對B做的功多 D.對C做的功多9. (3分)把重10N,體積為1.2X 103cm3的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的狀態和所受浮 力是()A.漂浮,
4、F浮=12N B,懸浮,F浮=10N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10. (3分)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穿過黑障區后,迅速彈出減速傘和主傘。從彈出減速傘和主傘到著陸的過程中,飛船返回艙()A .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B .動能減小,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C.動能增大,勢能減小,機械能增大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11. (3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造成巨大損失。關于 次生災害,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地震中心產山的主要道路發生山體滑坡,泥石的勢能轉化為動能B.嚴山縣玉溪河和金雞峽已形成堰塞湖,水的勢能
5、增大C .堰塞湖水面上的漂浮物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流動的洪水具有巨大的動能12. (3分)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正方體 A和B,如圖甲所示,將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們對地面產生的壓強為PA、pB;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分別漂浮和懸浮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它們受 到水的浮力為Fa、Fb,則()A . pA < pBFa > FbB. pA=pBFa>FbC. pA>pBFa = FbD. pA< pBFa=Fb17二、實驗,探究題(每題6分,共12分)13. (6分)如圖是探究 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若干操作,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選用的操作是,可探究
6、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2)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應選用的操作是 (填序號),分析數據 可得浮力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加而。(3)由操作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 No(4)由操作可知,物體的體積大小為 m3.物體的密度為 kg/m3。14. (6分)如圖所示,在 研究物體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A、B、C三小球先后從 同一裝置的hA、hB、he高處滾下(mA=mB<mc, hA=hc>hB)推動紙盒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1)要研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我們要選擇 兩圖來進行比較。控制小球撞擊時的速度不變,具體的控制方法是。(2)要研究動能與速度的關
7、系,我們應該選擇 兩圖來進行實驗。保證小球撞擊紙盒時兩個小球的 相等。(3)物理研究方法有許多,本實驗運用了兩種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轉換法。就本題來 說:用 來表示小球動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轉化法。三、計算題(每題6分,共12分)15. (6分)一個不規則的實心物體,質量 55g,放入裝滿純水的燒杯中,沉入底部,排開 0.5N的 水。然后向燒杯中加鹽并攪拌,直到物體懸浮為止。(g=10N/kg,水的密度為1.0X 103kg/m3)求: (1)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體的體積;(3)物體懸浮時鹽水的密度。16. (6分)桑塔拉2000轎車的質量是1.6t,它以108km/h的速度在水平路
8、面上勻速行駛 20min, 轎車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0.1倍。求轎車在這段時間內:(1)發動機的牽引力F;(2)發動機所做的功W;(3)發動機的功率P. (g取10N/kg)八年級(下)第二次調研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 (3分)一個空心鐵球,剛好懸浮在水中,若將它浸沒在煤油中,鐵球將()A .上浮 B .下沉 C .懸浮 D.無法判斷【分析】根據空心鐵球剛好懸浮在水中,可判斷空心鐵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根據(P水煤油),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可判斷空心鐵球浸沒在煤油中的狀態。【解答】解:空心鐵
9、球,剛好懸浮在水中,則P鐵球=p水,若將它浸沒在煤油中時,因為(p水煤油),所以p鐵球p煤油,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鐵球將下沉。故選:Bo【點評】本題是考查學生對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根據空心鐵球,剛好懸浮在水中,可判斷空心鐵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這是此題的突破點。2. (3分)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A.和物體本身的重力大小有關B.和物體的體積大小有關C.和物體的密度大小有關D.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大小有關【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知道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解:A、物體的受到的重力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不一定大,受到的浮
10、力不一定大,不符合 題意,故A錯;B、物體的體積大,不一定全浸沒于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不一定大,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大,不 符合題意,故B錯;C、物體的密度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不一定大,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大,不符合題意,故 C錯;D、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符合題意,故 D正確。故選:D。【點評】物體受到液體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浮力大小取決于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而與受力物體的重、體積、密度無關。3. (3分)一個很薄的塑料袋裝滿水,袋口扎緊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數是 6N,若使塑料袋體積的工浸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接近于()A. 0N B. 6N C. 4N
11、 D. 2N【分析】首先求出6N水的體積,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塑料袋浸入水時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據F=G- F浮求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解答】解:6N水的體積是:-6X10,一 2一、 , , ._。 2水的一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F 浮=p gVf=1.0 x 103kg/m3x 10N/kgx 6x 10 (3分)甲、乙兩同學在進行爬桿比賽,都爬上高度相同的桿頂,甲用了9s,乙用了 10s,甲、乙兩人的體重之比是5: 6,則甲、乙兩人的爬桿功率之比是()A. 3: 4 B. 4: 3 C. 25: 27 D. 27: 25【分析】甲乙兩同學在爬桿過程中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利用W=Gh可以比較
12、做功的大小;甲乙所一, W用時間已知,利用P=-比較功率大小。【解答】解:設甲乙爬上的高度為h,甲同學做功W甲二G甲h乙同學做功 W乙二6乙八m3=4NJlJ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F=G F浮=6N 4N=2N故選:D【點評】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計算,根據 G=p gV、F=G-F浮進行計算甲做功的功率為P甲二乙同學的功率為P乙二 所以功率之比為G甲hF甲 t甲G甲h眨 5 10 25= 吃 Gzht 用gX g 27。吃故選:Co【點評】此題是電功率分析的基本題目,難度較小,只要掌握功和功率的計算公式就能解決。5. (3分)如圖所示,甲、乙兩個體積相等小球分別放在兩個裝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處于
13、靜止狀態,此時容器中液體深度不同,但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同,則()圖圖A.甲球的所受浮力小于乙球的所受浮力B.甲球的所受浮力等于乙球的所受浮力C.甲球的所受浮力大于于乙球的所受浮力D.甲球、乙球的所受浮力關系無法判斷【分析】知道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同,放甲球的容器中液體深度大于放乙球的容器中液體深度, 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得出兩容器內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二液gV排判斷出浮力的大小。【解答】解:由圖知,容器中液體的深度關系為 h左液h右液,已知 p左液=p右液,根據p=p gK知,兩容器內液體密度的關系:p左液 p右液;甲、乙兩球的體積相等,由圖知乙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大,根據F
14、浮=液gV排可知,乙球受到的浮力大,即甲球的所受浮力小于乙球的所受浮力,故 A正確。故選:Ao【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液體壓強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運用,掌握公式即可解答。6. (3分)下列過程中,屬于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是()A.滾擺上升的過程B.彈簧槍將 子彈”射出去的過程C.用力拉長彈弓橡皮條的過程D,跳水運動員將跳板踏彎的過程【分析】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物體由于發生 形變而具有的勢能叫彈性勢能,可根據選項進行判斷各能量是如何變化的,進而分析能量的轉化。【解答】解:A、滾擺上升的過程,質量不變,速度變小,動能變小,同時質量不變,高度增大,故
15、重力勢能變大,所以是將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過程,故A錯誤;B、彈簧槍將子彈”射出去的過程,消耗彈性勢能,轉化成子彈的動能,故是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 能的過程,故B正確;C、用力拉長彈弓橡皮條的過程,消耗人的生物質能,轉化為彈性勢能,故是將生物質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的過程,故C錯誤;D、跳水運動員將跳板踏彎的過程,消耗人的動能,轉化為跳板的彈性勢能,故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的過程,故D錯誤。故選:Bo【點評】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且在轉化過程中,如果不受阻力,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7. (3分)初二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功率知識后,進行了比一比誰上樓功率大”的比賽。其中某同學從一樓跑到三樓用了
16、 10s,則他上樓過程中的功率大約是()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分析】上樓時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和樓高的乘積。 我們可以估測出人的 質量,求出人的重力,再估測出樓高,利用公的計算公式 W=Gh求出做的功。再利用功率計算公 式p=一求出功率。【解答】解:質量約為50kg, 一層樓高約為3m,人從一樓到三樓上升了兩層樓高為 6m。求的自生 c W Gh rngh SQkg: 乂 10N/kg 乂 6刖上樓的功率:P=7=. .=300W,故選:Co【點評】此題考查了功率的計算公式,以及質量和距離的估測。解估測題關鍵是在生活中要多觀察、 多思考
17、,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理量有所了解。8. (3分)如圖所示,mA>mB>mc,三個物體在同樣大小的力 F的作用下,都沿著力F的方向移動距離s,比較F對三個物體所做的功,結論是(A.三次做功一樣多B,對A做的功多C.對B做的功多 D.對C做的功多【分析】已知力F的大小和沿著力F的方向移動的距離s,根據功的計算公式 W=FS可判斷F對三 個物體所做功的大小。【解答】解:因為對三個物體的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力 F,三個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者B是s,根據功的計算公式 W=FS可知,F對三個物體所做的功一樣多。故選:Ao【點評】本題考查了功的計算,本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影響功的大小的因
18、素, 就是力的大小和物體在 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大小,與其他因素無關。9. (3分)把重10N,體積為1.2X 103cm3的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的狀態和所受浮力是()A.漂浮,F浮=12N B,懸浮,F浮=10N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當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物體的狀態。【解答】解:當物體全部浸沒水中時所受浮力 F=p gv=1.(X 103kg/m3xi0N/kgX 1.2XM3m3=12N;即當物體全部浸入時所受浮力 F>10N,故當物體靜止時,物體會漂浮;則物體所受浮力等于10N
19、時,即可平衡,故物體不會全部浸入水中,將漂浮在水面上 故選:Co【點評】當重力小于物體全部浸入時的浮力時, 物體漂浮在水面上;重力等于全部浸入時的浮力時, 物體懸浮于水中;重力大于全部浸入時的浮力時,物體沉到水底。10. (3分)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穿過黑障區后,迅速彈出減速傘和主傘。從彈出減速傘和主傘到著陸的過程中,飛船返回艙()A.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B.動能減小,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C.動能增大,勢能減小,機械能增大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
20、因素: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高度。質量越大,所處的位置越高,重力勢能越大。(3)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即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解答】解:飛船的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穿過黑障區后,迅速彈出減速傘和主傘后,其質量不變, 但運動的速度變小,故飛船的動能減小;同時在該過程中,飛船的質量不變,高度越來越小,故重 力勢能越來越小。即其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故機械能會變小。故選:Bo【點評】(1)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2)正確判斷動能、重力勢能、彈性 勢能、機械能的變化。11. (3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造成巨大損失。關于次生災害,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21、()A.地震中心產山的主要道路發生山體滑坡,泥石的勢能轉化為動能B.嚴山縣玉溪河和金雞峽已形成堰塞湖,水的勢能增大C .堰塞湖水面上的漂浮物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流動的洪水具有巨大的動能【分析】(1)重力勢能大小影響因素:質量、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動能 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2)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解答】解:A、山體滑坡時,泥石的高度減小,速度增加,因此將泥石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正確;B、產山縣玉溪河和金雞峽已形成堰塞湖時,水位升高,因此水的勢能增大;故 B正確;C、堰塞湖水面上的漂浮物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 C錯誤;D、因為
22、流動的洪水具有速度,因此流動的洪水具有巨大的動能;故 D正確。由于該題選擇錯誤的,故選:Co【點評】本題考查重力勢能、動能的影響因素以及物體的浮沉條件,掌握重力勢能、動能的影響因 素是解題的關鍵。12. (3分)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正方體 A和B,如圖甲所示,將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們對 地面產生的壓強為Pa、pB;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分別漂浮和懸浮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它們受 到水的浮力為Fa、Fb,則()A . pA < pBFa>Fb B . pA=pBFa>FbC. pA>pBFa = Fb D. pA< pBFa = Fb【分析】(1)根據A和B的質量相同
23、,即可知其重力相同,此時壓力大小等于重力,因為 A的 底面積大于B的地面積,所以有壓強公式即可比較出二者對地面產生的壓強大小;(2)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分別靜止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漂浮時浮力等于其重力,懸浮時浮力也等于其重力,由此可作出判斷。【解答】解:(1)因為兩個實心正方體A和B質量相同,所以Ga=Gb,此時壓力大小等于重力,由圖中可知Sa>Sb,由P=r可得:Pa<Pb;(2)因為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A漂浮,B懸浮,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漂浮時浮力等于其重力,懸浮時浮力也等于其重力,所以 Fa=Fb=G0故選:D。【點評】本題涉及到壓強大小及其計算,
24、壓強大小比較,重力的計算,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等知識點,綜合性較強;解答此題時注意兩點:一是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其壓力 等于其本身重力,二是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其重力,懸浮時浮力等于其重力。二、實驗,探究題(每題6分,共12分)13. (6分)如圖是探究 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若干操作,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選用的操作是,可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 的關系。(2)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應選用的操作是(填序號),分析數據可得浮力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加而增加。(3)由操作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1 No(4)由操作可知,物體的體積大
25、小為1 X 10 4 m3.物體的密度為 4X103 kg/m3。【分析】(1)兩組實驗通過變換不同的液體,改變液體的密度,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變化,因為F浮=6-F示,物體受到的浮力發生了變化,由此說明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2)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改變排開液體的體積,找出符合題意的圖,分析數據得出結論;(3)由可以得出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4)由浮力公式的變形公式求出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的體積。根據重力求出物體質量,由p帶計算出物體的密度。【解答】解:(1)因F浮=G- F示,所以,由可知,物體浸沒水中受到的浮力:F
26、浮水=4N 3N=1N,由可知,物體浸沒鹽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鹽水=4N 2.8N=1.2N,Fi w F2,可見,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2)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需要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改變排開液體的體積, 圖符合題意;由兩組實驗,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 液體的體積有關;(3)由可以得出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F浮水=6 - F示=4N - 3N=1N。(4)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F浮=水gV排,則物體體積V=V 排=1N=水g =L OX 1 0"g/m為 lONT/kg=1 義 10 4m3
27、;物體的質量 m=J=10/kg =0.4kg,物體密度PHl-=lX10-4m3=4x 103kg/m3。故答案為:(1)液體密度;(2);增加;(3) 1; (4) 1XM4; 4X1030【點評】利用好控制變量法:都浸沒水中,改變物體浸入的體積,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 的體積有關;都浸沒液體中(v排相同),通過變換不同的液體,改變液體的密度,說明浮力的大 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14. (6分)如圖所示,在 研究物體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A、B、C三小球先后從 同一裝置的hA、hB、he高處滾下(mA=mB<mc, hA=hc>hB)推動紙盒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1
28、)要研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我們要選擇a、c兩圖來進行比較。控制小球撞擊時的速度不變,具體的控制方法是 讓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2)要研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我們應該選擇a、b兩圖來進行實驗。保證小球撞擊紙盒時兩個小球的 質量相等。(3)物理研究方法有許多,本實驗運用了兩種研究方法:一是控制變量 法;二是轉換法。就本題來說:用 紙盒被推動的距離 來表示小球動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轉化法。【分析】(1)實驗過程要采用控制變量法,當研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要讓鋼球沿斜面的 同一高度自由滾下,這樣保證速度相同;(2)當研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時,應選擇同一鋼球從不同的高度釋放,這樣可以保證小球
29、的 質量相同;(3)當研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時,要讓小球的質量相同,速度不同,所以應使質量相同的小 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運用了控制變量方法;物體動能大小不能直接觀察,而是通過物體推動其它物體運動距離來反映,推動其它物體運動越遠, 物體的動能越大,這是一種轉換法的思想。【解答】解:(1)當研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要讓小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故選擇 a、c兩圖進行探 究,實驗中應控制速度不變,故只需將不同質量的小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 比較其推動紙盒所 移動的距離大小即可;(2)當研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時,應讓小球的質量相同,故選a、b進行探究;保證小球撞擊紙盒時兩個小球的質量相等
30、;(3)為了探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應該讓同質量的小球沿斜面不同高度靜止滾下撞擊水平 板上的紙盒;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研究小球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讓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的目的是保證小球的速度不同,這是控變量法的體現;實驗中通過觀察紙盒滑行距離大小來反映小球動能大小,紙盒移動的越遠,小球的動能越大,這里運用了轉換法。故答案為:(1)a、c;讓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2)a、b;質量;(3)控制變量法;紙盒被推動的距離。【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會利用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探究影響動能的大小因素。三、計算題(每題6分,共12分)15. (6分)一個不規則的實心物體,質量 55g,放入裝滿純水的燒杯中,沉入底部,排開 0.5N的 水。然后向燒杯中加鹽并攪拌,直到物體懸浮為止。(g=10N/kg,水的密度為1.0X 103kg/m3)求: (1)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體的體積;(3)物體懸浮時鹽水的密度。【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2)利用公式F二p液gV排,可求出物體的體積;(3)當物體懸浮時,鹽水的密度等于物體的密度。【解答】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華東交通大學《財經基礎知識》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沈陽市郊聯體2025屆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建筑與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熱能工程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市南川市2025屆小升初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潛水裝備在海洋污染治理的應用考核試卷
- 礦山環境保護法規執行與監督考核試卷
- 電子運動比賽裝備市場需求分析預測考核試卷
- 日用化工設備技術創新與研發考核試卷
- 社交平臺發展與社區經濟模式考核試卷
- 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駕駛技術分析報告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理解性默寫練習題匯編(含答案)
- 林木種質資源調查表(新表)
- 超星爾雅學習通《形勢與政策(2024春)》章節測試答案
- 特種兵作戰分析報告
- 8.1.2樣本相關系數(教學設計)高二數學(人教A版2019選擇性)
- 神經性疼痛的病因和治療
- DB11T 381-2023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
- 人事檔案管理標準
- GB/T 31402-2023塑料和其他無孔材料表面抗菌活性的測定
- 體驗式服務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