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1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2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3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理解。徐孺子賞月(一)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眹L:曾經。戲:玩耍。邪:文言疑問詞,有時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呢?”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辫b賞感悟:本文描寫了徐孺子的機智風趣,把一個問題巧妙地回答到極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問者的問題,而是借

2、助了某樣東西來告訴提問者他的回答。文章語言簡練,敘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點描寫的淋漓盡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對照文段(二)讀懂它的意思。2根據文言文注釋,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嘗: 戲:  邪: 瞳子:  3與文段(一)中“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畫出。4理解加點詞的意思。“人語之曰”,“之”指的是_。“無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認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與楊氏之子,哪些特點值得我們大家稱贊?_2. 閱讀短文。不能與不為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

3、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痹唬骸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挾太山以超北海 超:越過,跳過。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C.為不用明焉 明:明亮。 D.天下可運于掌 運:轉動。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4、160; )A.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B.為長者折枝/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D.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3下列對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孟子用“挾太山以超北?!焙汀盀殚L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為”的區別。B.孟子認為,對齊王而言,通過“推行王道”而實現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C.孟子借類比表明,要像古賢人一樣善于“推恩”,并把它作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D.孟子借此揭露了齊國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夠引起齊王警覺。3. 文言文閱讀。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5、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庇謫枙我圆话荩瑫唬骸巴当痉嵌Y,所以不拜?!保ㄗ⑨專┲担号錾稀儗嫞喊滋焖X。托寐:裝睡。會:指鐘會。既而:過了一會兒。成禮:完成禮儀。1用學過的方法讀懂故事,再判斷下列說法。(1)故事中的“兄弟”指的是鐘毓和鐘會。(_)(2)故事中的兄弟二人都偷偷喝了酒。(_)(3)根據文言文的用詞規律,“因共偷服藥灑”中的“因”可以擴為“因為”來理解。(_)(4)聯系上下文,“既而問毓何以拜”這句話前面省略了問話人“父親”。(_)(5)兄弟二人的做法,肯定有一個人是對的,有一個人是錯的。(_)2聯系上下文,說說

6、加點字的意思。其父時覺:_且托寐以觀之:_4. 閱讀理解。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梁國/楊氏/子九歲 B.孔君平/詣/其父C.孔指/以示/兒曰 D.兒應聲/答曰2給下面句中“此”字選擇恰當的解釋,填序號。此是君家果(   )A.表示此時或此地。 B.這;這個。 C.這樣。3用文中語句填空。楊氏之子待客很熱情,從“_”可以看出來;

7、楊氏之子反應很敏捷,從“_”可以看出來。4用“_”畫出楊氏之子語言巧妙的句子。5寫一寫妙在什么地方。_5. 課外閱讀。別董大 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_(2)詩中寫景的詩句是:_抒情的詩句是:_(3)用自己的話說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钡囊馑?。_6.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畫荻教子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注釋:歐陽公指歐陽修。孤幼年喪父。資財

8、物錢財。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荻蘆葦桿。閭里)街坊,鄉里,民間。惟讀書是務只致力于讀書。1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以荻畫地(以用辦法。) B.教以書字(書:寫。)C.及其稍長(長:長,與“短”相對。) D.或因而抄錄(或:有時。)2翻譯文中畫“”的句子。_3歐陽修“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_7. 課內閱讀。古人談讀書(節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   _;)(有識則_,_,)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選段

9、內容補充完整。2這段話是_說的,他的觀點是讀書要“三有”,即_,_,_。3關于“有識”這一觀點,作者列舉了兩個反面例子“_”和“_”,告訴我們_。4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8. 閱讀短文,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各題。鯀禹治水堯舜時,九河不治,洪水泛濫。堯用鯀(gn)治水,鯀用壅(yng)堵之法,九年而無功。后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bi)九澤,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十三年終克水患。一成一敗,其治不同也。注釋:堯舜:堯和舜。據說都是中國上古時代的賢明君主。鯀:人名。禹的父親。壅堵:堵塞。禹:傳說中國夏代的第一個君主,他曾經治理洪水。開

10、九州:開通九州。傳說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后來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詞。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陂九澤: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邊、岸。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澤,湖泊。度九山:測量九州的大山。度,計算,測量。1“十三年終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夠 B.制服,壓制 C.攻下,戰勝 D.限定,約定2禹治水“因勢利導”中“導”的具體措施是(   )A.開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澤 D.度九山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一成一敗,其治不同也”的意思。_4你從這個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請寫一寫。_9. 閱讀課文片

11、段,完成練習。梁國楊氏子九歲,??拙?,父不在,乃。為設果,果有楊梅??自唬骸按耸恰!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補充原文。2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1)“君”與“夫子”都是對人的尊稱。(_)(2)句中的“家禽”和現在的“家禽”意思一樣。(_)3文章的第一句話點明了人物及其特點,起到_的作用。4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_5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孔君平的話剛說完,楊氏之子馬上就做出了回答,說明小孩子的反應速度快。B.楊氏之子的話讓孔君平感到羞愧,無言以對。C.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

12、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轉。D.楊氏之子回答的話很正確,沒有一絲紕漏,說明了小孩子心思縝密。10. 閱讀短文,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各題。齊心抗疫己亥末,荊楚初有疾,人蔑之。庚子春,染者劇增,溢至九州,人皆惶恐。此疾曰新冠,或因愚人以鳥獸蛇蟲為上肴,濫食,終致疫至。京師得訊,頒令戰疫,封三鎮之城,召九州之醫。子離高堂,母別稚子。臨別無他言,唯曰:國有召,召必前,前必勝。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吾輩必不辱使命也。嗟夫!世間無天降之英雄,唯挺身之凡人耳。數萬白衣醫者聚至荊楚重地,共議疫,同抗之。然毒流之廣,實非幾日所控。于是乎,急建火神、雷神二院,誓十日成。世間諸國多以為妄語,或曰:是言兒戲乎?遂萬

13、余巧匠夜以繼日,身不反顧。未十日,立。舉世驚。世間諸國嘆曰:奇跡也!然國人笑曰:常事爾,吾輩乃龍之后也,何奇之有哉?今抗疫逆行者以救國為己任,醫無懼,警無畏,民齊心。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經數月,云銷雨霽(jì),彩徹區明。春風十里又拂綠神州大地,膏(go)壤沃野再沐浴黎明朝陽。(注釋)荊楚:是指古域包括現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圍,現指湖北省。蔑:這里是輕視的意思?;蛞颍夯蛟S因為。肴:做熟的魚肉等。嗟夫:表示感嘆。 唯:只是。耳:罷了,只不過的意思。妄語:虛妄不實的話、謊言;說假話。立:指建立起來。舉世:全世界。云銷雨霽,彩徹區明: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意思是:雨過天晴,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膏

14、壤:指肥沃的土地。1下句朗讀的正確停頓是(   )A.或因愚人以鳥獸蛇蟲為上肴B.或因愚人以鳥獸蛇蟲為上肴C.或因愚人以鳥獸蛇蟲為上肴2結合上下文,借助注釋,寫出下面句子的大意。(1)未十日,立。舉世驚。世間諸國嘆曰:奇跡也!_(2)醫無懼,警無畏,民齊心。_3文中第自然段劃橫線的句子“世間無天降之英雄,唯挺身之凡人耳”,陳述了英雄與凡人的關系。寫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_11. 閱讀古文,回答問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節選)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

15、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注釋)大抵:大概。牽強暗記:勉強硬記,指沒有讀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記。云:說。見:同“現”。1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幾案(_)   不可倒一字(_)   牽強暗記(_)2根據注釋和自己的理解,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_(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_(3)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訴我

16、們,讀書要先_,在此基礎上進行_,這樣才能有所得。4讀書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_5讀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請用“_”畫出來。6多讀的好處有哪些?請你根據短文歸納出兩點。_12.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惟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對下列加點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兒競走取之(跑)B.唯戎不動(只有)C.人問之(它,指“道邊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確如此)2“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_3“人問之”,你認為別人問王戎的會是什么問題呢?_4這個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_5文中王戎從道邊李樹多子推斷出這個李子樹上結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觀察過什么現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_13. 課內閱讀。子曰:“溫_而知_,可以為師矣?!弊釉唬骸耙奯思齊焉,見不賢而內_也。”1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2解釋所填的詞語,把意思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3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_14.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聯系上下文,補充文章省略的內容,并完成練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