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貫入試驗_第1頁
標準貫入試驗_第2頁
標準貫入試驗_第3頁
標準貫入試驗_第4頁
標準貫入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標準貫入試驗(SPT)標準貫入試驗實質上仍屬于動力觸探類型之一,所不同者,其觸探頭不是圓錐形探頭,而是標準規格的圓筒形探頭(由兩個半圓管合成的取土器),稱之為貫入器。因此,標準貫入試驗就是利用一定的錘擊動能,將一定規格的對開管式貫入器打入鉆孔孔底的土層中,根據打入土層中的貫入阻力,評定土層的變化和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貫入阻力用貫入器貫入土層中的30cm的錘擊數N63.5表示,也稱標貫擊數。標準貫入試驗開始與本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在國外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我國也于1953年開始應用.標準貫入試驗結合鉆孔進行,國內統一使用直徑42cm的鉆桿,國外也有使用直徑50cm或60cm的鉆桿.標準貫入試驗的優

2、點在于:操作簡單,設備簡單,土層的適應性廣,而且通過貫入器可以采取擾動土樣,對它進行直接鑒別描述和有關的室內土工試驗。如對砂土做顆粒分析試驗。本試驗特別對不易鉆探取樣的砂土和砂質粉土物理力學性質的評定具有獨特的意義。1.標準貫入試驗設備規格標準貫入試驗設備規格要符合表8-24的要求.標準貫入試驗設備規格 表8-24落錘落錘質量(kg)63.50.5落距(mm)762貫入器長度(mm)500外經(mm)511內經(mm)351管靴長度(mm)761刃口角度1820刃口單刃厚度(mm)2.5鉆桿(相對彎曲<1)直徑(mm)422.標準貫入試驗的技術要求(1)鉆進方法:為保證貫入試驗用的鉆孔的

3、質量,用采用回轉鉆進,當鉆進至試驗標高以上15cm外,應停止鉆進。為保持孔壁穩定,必要時可用泥漿或套管護壁。如使用水沖鉆進,應使用側向水沖鉆頭,不能用向下水沖鉆頭,以使孔底土盡可能少擾動。擾動直徑在63.5150cm之間,鉆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仔細清除孔底殘土到試驗標高;2)在地下水位以下鉆進時或遇承壓含水砂層,孔內水位或泥漿面始終應高與地下水位足夠的高度,以減少土的擾動。否則會產生孔底涌土,降低N值;3)當下套管時,要防止套管下過頭,套管內的土未清除。貫入器貫入套管內的土,使N值急增,不反映實際情況;4)下鉆具時要緩慢下放,避免松動孔底土。(2)標準貫入試驗所用的鉆桿應定期檢查,鉆桿相對

4、彎曲<1/1000,接頭應牢固,否則錘擊后鉆桿會晃動。(3)標準貫入試驗應采用自動脫鉤的自由落錘法,并減少導向桿與錘間的摩阻力,以保持錘擊能量恒定,它對N值影響極大。(4)標準貫入試驗時,先將整個桿件系統連同靜置于鉆桿頂端的錘擊系統一起下到孔底,在靜重下貫入器的初始貫入度需作記錄。如初始貫入試驗,N值記為零。標準貫入試驗分兩個階段進行:預打階段:先將貫入器打入15cm,如錘擊已達50擊,貫入度未達15cm,記錄實際貫入度。試驗階段:將貫入器再打入30cm,記錄每打入10cm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既為標貫擊數N。當累計數已達50擊(國外也有定為100擊的),而貫入度未達30cm

5、,應終止試驗,記錄實際貫入度s及累計錘擊數n。按下式換算成貫入30cm的錘擊數N: (8-28)式中 對應錘擊數n的貫入度(cm)。(5)標準貫入試驗可在鉆孔全深度范圍內等距進行。間距為1.0m或2.0m,也可僅在砂土,粉土等欲試驗的土層范圍內等間距進行。3.標準貫入試驗的目的和范圍標準貫入試驗可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最適用于N=250擊的土層。其目的有:采取擾動土樣,鑒別和描述土類,按顆粒分析結果定名;根據標準貫入擊數N,利用地區經驗,為砂土的密實度和粉土,粘性土的狀態,土的強度參數,變形模量,地基承載力等作出評價;估算單樁極限承載力和判定沉樁可能性;判定飽和粉砂,砂質粉土的地震液化可

6、能性及液化等級。4.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的應用標準貫入試驗的主要成果有:標貫擊數N與深度的關系曲線,標貫孔工程地質柱狀剖面圖。下面簡述標貫擊數N的應用。應該指出,在應用標貫擊數N評定土的有關工程性質時,要注意N值是否作過有關修正。(1)評定砂土的密實度和相對密度Dr上海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J08-37-94)根據實測的貫標擊數N,按式(8-29)進行修正后,用修正后的標貫擊數N1(修正為上覆有效壓力為100KPa的標貫擊數)按表8-25評定砂土的相對密度Dr和密實度。 (8-29)式中 N 實測標貫擊數; 上覆有效壓力的修正系數,可按式(8-30)取值.或 (8

7、-30)式中 上覆有效壓力(kPa);H 標貫試驗深度(m)。用N1確定砂土密實度和相對密度Dr 表8-25標貫擊數N10<N133<N188<N125N1>25密實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實相對密度2020353565>65備注本表適用于正常固結的中砂;對于細砂取表中數值乘以0.92,對于粗砂取表中數值乘以1.08(2)評定粘性土的狀態冶金部武漢勘察公司提出標準貫入擊數N與粘性土的狀態關系,見表8-26.太沙基(Terzaghi)和佩克(Peck)提出N與粘性土稠度狀態關系,見表8-27。標貫擊數N也粘性土液性指數IL的關系 表8-26N<224477181825

8、>35IL>110.750.750.50.50.250.250<0稠度狀態流塑軟塑軟可塑硬可塑硬塑堅硬太沙基和佩克關于N與粘性土稠度狀態關系 表8-27N<224488151530>30Qu(kPa)<25255050100100200200400>400稠度狀態極軟軟中等硬很硬堅硬(3)評定沙土抗剪強度指標佩克的經驗關系:=0.3N+27 (831)邁耶霍夫(Meyerhof)的經驗關系:當4N10時:=5N/6+80/3 (832)當N>10時;=N/4+32.5 (833)當式(832)和(833)用于粉砂應減5°,用于粗砂、礫砂

9、應加5°。日本建筑基礎設計規范采用大崎的經驗關系:=+15 (834)日本道路橋梁設計規范:=+15 且 (835)式(835)中N>5。日本國鐵路基礎設計規范: (836)式中 有效上覆壓力(kPa)。在地震研究中采用的值上限為:=0.5N+24 (837)(4)評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kPa)太沙基和佩克: (838)日本道路橋梁設計規范采用: (839)(5)評定土的變形模量E0和壓縮模量Es我國用標貫擊數N確定土的變形模量和壓縮模量的經驗關系見表8-28。N值與E0或Es的關系(MPa) 表8-28關系式適用條件來源Es=4.8N0.42Es=2.5N0.75

10、H-0.25粉細砂 埋深H15cm埋深H>15cm上海巖土工程勘探規范Es=1.04N+4.98中南、華東地區粘性土冶金部武勘公司Es=40.276N+10.22唐山粉細砂西南綜勘院Es=1.066N+7.431粘性土、粉土湖北水利電力勘測院(6)確定地基土承載力我國根據標貫擊數確定土的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的方法見表8-29。N值與地基土承載力標準值f的關系 表8-29f的關系式(kPa)適用條件來源72+9.4N1.2粉土鐵道部第三勘探設計院222 N0.3-212粉細砂850 N0.1-803中粗砂35.8N+4.9中南、華東地區粘性土、粉土 N=323冶金部武勘公司N/(0.0038

11、N+0.01504)粉土紡織工業部設計院10N+105細、中砂20.2N+80一般粘性土 3N<18武漢市建筑規劃,設計院等17.48N+152.6老粘性土 18N<22太沙基的經驗關系(安全系數取3)對于條形基礎:f=12N(kPa) (840)對于獨立方形基礎f=15N(kPa) (841)日本住宅公團的經驗關系f=8N(kPa) (842)(7)估算單樁承載力將標貫擊數N換算成樁側、樁端土的極限摩阻力和極限端承力,再根據當地的土層情況,就可以估算單樁的極限承載力。例如:北京市勘察院的經驗公式為: (843)式中: 樁尖以上以下4D(D為樁徑或邊長)范圍N平均值換算的極限樁端承

12、力(kPa),見表8-30;分別為樁身范圍內粘性土、砂土的N值換算成樁側極限摩阻力(kPa),見表8-30; 分別為粘性土層和砂土層的樁段長度(m); 經驗系數(kN),見表8-31;孔底虛土折減系數(kN/m),取18.1; 孔底虛土厚度,預制樁x=0;當虛土厚度>0.5m,取x=0.5m,但端承力=0。(8)判定飽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問題對于飽和的砂土和粉土,當初判為可能液化或需要考慮液化影響時,可采用標準貫入試驗進一步確定其是否液化。當飽和砂土或粉土實測標準貫入錘擊數(未經桿長修正)N值小于公式(844)確定的臨界值Ncr時,則應判為液化土,否則為不液化土。 (844)式中 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地下水位;飽和土粘粒含量百分率,當()<3時,取3;飽和土液化判別的基準貫入錘擊數,可按照表8-32采用;飽和土液化臨界標準貫入錘擊數。N與 和(kPa)的換算表 表8-30N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540預制樁pfc713263952657891104117130pfs18273644536271808998107115124133155178Pb4406608801100132015401760198022002420264028603080330038504400灌注樁pfc36121925313743505662pfs7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