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遺傳學復習提綱_第1頁
現代遺傳學復習提綱_第2頁
現代遺傳學復習提綱_第3頁
現代遺傳學復習提綱_第4頁
現代遺傳學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現代遺傳學課程復習提要院校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年級 2015 專業 農學 層次 本科課程名稱:現代遺傳學課程性質及教學目標:1.性質。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經典遺傳學(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發育遺傳學等內容,該課程內容知識面廣、知識點零散、名詞術語多。要求學員對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系統地掌握普通遺傳學,性別決定,染色體學說,基因學說,基因工程及遺傳與發育學說的經典內容,從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層次上對對遺傳學有較完整和系統的認識,掌握遺傳學的基本規律和應用,熟悉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及規律,并且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

2、問題的能力。2.目標。現代遺傳學是基礎生命科學中最具有綜合性的中心學科之一,也是正在迅速發展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系統介紹遺傳學基礎知識,使學員達到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農學專業函授本科畢業水平。通過學習讓學員以經典孟德爾遺傳為基礎,使學員能夠在當代生命科學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較為熟練地解決實際中的遺傳學問題;在輔導安排上引導教學內容既突出重點、難點,又適當增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讓學員學會從遺傳學的視角去欣賞生物的美妙,去發現和思考身邊的遺傳問題,對現代遺傳學概念有透徹的理解,掌握基本遺傳分析方法,思路清晰,能夠利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根據具體要求和目的查閱相關文獻,并設計簡單的實驗。教材:現代

3、遺傳學,賀竹梅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3月第一版考試試題類型:1.名詞解釋2.填空3.判斷4.選擇5.簡答6.分析輔導教師:伍均鋒(灤南縣職業教育中心,高級講師,教科研處主任) 聯系電話: 郵箱: QQ:現代遺傳學教材先進性和系統性分析我們采用的現代遺傳學是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賀竹梅編著的教材,賀老師曾獲得首屆“遺傳教育獎”,是廣東省遺傳學會理事、中國遺傳學會道德與倫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毒理學會委員。遺傳學自1900年隨孟德爾定律的重新發現而誕生,半個世紀后,至1953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進入分子遺傳學(Molecular Genetics)時代,又花了大約半個世紀,

4、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完成,遺傳學的研究進入到了基因組遺傳學時代,近10多年來,新的分枝學科表觀遺傳學正在飛速發展。 遺傳學的第一本英文教材出版于1906年,作者Lock將書名取為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variation, heredity, and evolution而不是Genetics,因為作者考慮到遺傳學這一名詞在當時還剛剛被提出來,對其定義還不明確。但遺傳學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不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科,而且已成為了影響生命科學各學科發展的核心學科。現代遺傳學年青但碩果累累。當今遺傳學的先進性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對基因組的研究和認

5、識;各種組學研究技術的發展;生物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進展。依據遺傳學的特點,本人認為遺傳學教材先進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體現:1.引入遺傳學新概念和發展已有概念。 2.注重遺傳分析方法的變化。 3.用新知識武裝遺傳學經典事例。 4.復雜性狀解釋的現代化。 5.新老遺傳學知識的融合。 6.結合遺傳學的哲學與倫理思考。總之,注重遺傳學教材的先進性,是遺傳學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和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現代遺傳學研究內容1.遺傳物質保存的地方 (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2.基因和基因組的結構分析,構成基因和基因組的核苷酸排列順序與其生物學功能之間的關系,包括突變與變異性狀之間的關系。 (

6、細胞遺傳學)3.基因在世代之間傳遞的方式與基本規律。(傳遞遺傳學) 4.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各種內外環境條件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分子遺傳學)5.生統遺傳學、數理遺傳學、群體遺傳學研究遺傳學的任務1.能動地改造生物,更好地為人類服務。2.闡明遺傳與變異現象與基本規律闡明生物遺傳、變異現象及其表現規律;3.探索遺傳的本質與內在規律探索遺傳、變異的原因及其物質基礎(遺傳的本質),揭示遺傳變異的內在規律;4.指導生物遺傳改良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指導動、植物和微生物遺傳改良(育種)實踐。學習遺傳學的方法 我們采用的教材現代遺傳學共14章:表*號的是重點章就,同學們要認真重點學習。第1章 :遺傳學導論。

7、*第二 章: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第3章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第四章:數量性狀與多基因遺傳。第5章 :核外遺傳分析。 *第六章:染色體畸變。第7章 :遺傳圖的制作和基因定位。 *第八章:基因的分子基礎與遺傳學中心法則。 *第九章:基因表達調控及表觀遺傳學。第十章: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變異。 *第十一章:遺傳重組。第十二章:基因組研究。第十三章:發育的遺傳控制。第十四章:群體基因結構和進化遺傳學。學習遺傳學的方法:遺傳學是理論和實驗并重的科學。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普遍認為遺傳學比較難學。為使我們的教和學都能圓滿成功,特提出要求如下:1.課前要預習,課間提問;2.課后做作業,作業成績記入最后的總

8、分;3.平時測驗2-3次,要求及時復習;4.提倡討論,有些部分不講,以自學為主。第1章 遺傳學導論 內容提要:掌握遺傳學的概念及研究的內容;了解遺傳學發展的歷程;展望遺傳學今后發展的前景;理解和掌握遺傳、變異和選擇的關系。一、了解掌握內容(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1.遺傳學闡明遺傳和變異的現象,解釋遺傳和變異的原因以及利用遺傳和變異的規律。遺傳學是研究遺傳與變異規律的科學,是以基因、環境和表型為研究中心的圍繞遺傳信息和生物體形狀變化規律而發展的一門自然科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2.遺傳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經典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三個階段,以及四個水平,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基因水平、表觀

9、水平。3.1900年( B )規律的重新發現標志著遺傳學的誕生。 A. 達爾文 B.孟德爾 C.拉馬克 D.克里克 4.遺傳學這一學科名稱是由英國遺傳學家( A )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A.貝特森 B.孟德爾 C、魏斯曼 D、摩爾根 5.遺傳學中將細胞學研究和孟德爾遺傳規律結合,提出了遺傳的染色體學說,這是( C )的特征。 A.分子遺傳學 B.個體遺傳學 C.細胞遺傳學 D.微生物遺傳學 6、遺傳學中以微生物為研究對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遺傳物質的本質及其功能,這是( D )的 特征。 A.分子遺傳學 B.個體遺傳學 C.細胞遺傳學 D.微生物遺傳學 7.通常認為遺傳學誕生于( C )年。

10、 A.1859 B. 1865 C.1900 D.1910 8.公認遺傳學的奠基人是( C ) 。 A.拉馬克 B.摩爾根 C.孟德爾 D.貝特森 9.公認細胞遺傳學的奠基人是( B )。 A.拉馬克 B.摩爾根 C.孟德爾 D.達爾文二、一般掌握內容(簡答、計算等題型) 1.遺傳學史上最偉大的事件: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的重新發現;1953年DNA分子結構模式理論的提出;1989年QTL區間作圖理論的提出。自1990年開始實施“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基因組學已成為遺傳學新的發展領域。 2.現代遺傳學研究普遍利用哪些實驗手段?分離影響某一生物學過程的突變體,然后把突變型與野生型進行比較,以了

11、解這一生物學過程。 重組DNA技術、全基因組DNA序列的測定和生物信息技術等,生物學知識將不斷增加。 三、需要掌握的名詞1.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規律的科學。從現代遺傳學研究的內容上講,遺傳學又是研究遺傳物質的本質和傳遞及遺傳信息表達和進化的科學。 2.遺傳:指親代與子代間相似性的傳遞過程。遺傳的特點是具有穩定性、保守性、相對性。 3.變異:變異指子代與親代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變異的特點是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四、重點掌握的內容(論述、問答、綜合分析等題型)1.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遺傳物質的本質:化學本質、所包含的遺傳信息和遺傳物質的

12、結構、組織和變化。遺傳物質的傳遞:復制、染色體行為、遺傳規律及基因在群體中的數量、變遷等。遺傳信息的實現: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調控以及個體發育中的基因作用機制等。2.遺傳學發展過程如何概括的? 遺傳學的發展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三個水平,四個時期。 兩個階段:孟德爾以前(1900年以前),孟德爾以后(1900年以后)。 三個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這三個階段。 四個時期:(一)遺傳學誕生前期(二)細胞遺傳學時期(三)微生物與生化遺傳學時 期(四)分子遺傳學時期 3.遺傳學對作物育種有何指導作用? 雜交選育成為育種的最重要的手段;雜種優勢利用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數量遺傳

13、學和群體遺傳學的研究為動物育種做出了貢獻;誘變育種技術的應用為育種創建了新的種質資源;遺傳工程技術的發展,打破了育種的物種間的生殖障礙,為物種間的基因轉移利用鋪平了道路。第二章 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 內容提要: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連鎖與互換定律是遺傳學的三大基本定律。 知識點: 1.完全連鎖: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以這條染色體為單位傳遞,只產生親型配子,子代只產生親型個體。2.不完全連鎖:連鎖基因間發生重組,產生親型配子和重組型配子,自交和測交后代均出現重組型個體。 3.交換與交叉:遺傳學上把在細胞減數分裂前期,聯會的同源染色體發生非妹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互換稱為交換。交換導致在雙線期終變期表現

14、染色體的交叉現象。交叉是發生交換的細胞學證據。 4.端粒的作用:保護染色體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染色體融合;為端粒酶提供底物,保證染色體的完全復制。 5.常染色質區:堿性染料著色淺而均勻、螺旋化程度低;主要是單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復序列DNA;是基因活性區,具有轉錄和翻譯功能。 6.異染色質:指在細胞間期呈凝縮狀態,而且染色較深,很少進行轉錄的染色質。其特點:1.在細胞間期處于凝縮狀態2.是遺傳惰性區,只含有不表達的基因3.復制時間晚于其他染色質區域 異染色質又可分為結構異染色質和兼性異染色質。 7.異固縮現象: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既有常染色質又有異染色質,或者說既有染色淺的區域(解螺旋而呈松散狀態)

15、又有染色深的區域(高度螺旋化而呈緊密卷縮狀態),這種差異表現稱為異固縮現象。 一、了解掌握內容(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1.遺傳學的三大基本規律是生物學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和現代遺傳學發展的基礎,分別是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連鎖與互換規律。2.孟德爾所創立的測交是一種重要的遺傳學研究方法,可以用來測定未知個體的基因型。3.孟德爾所稱的遺傳因子現在通稱為“基因”,是1909年由丹麥遺傳學家提出的。4.遺傳物質的載體是染色體,它隨著細胞的分裂而均等的分配到子細胞中去,從而形成了遺傳的染色體學說。5.染色體和染色質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存在的兩種不同形態,僅反映了它們處以細胞分裂周期的不同階段而已,

16、不存在成分上的差異。6.分離定律證明, 雜種F1形成配子時, 成對的基因( B )。 A分離, 進入同一配子 B分離, 進入不同配子 C不分離, 進入同一配子 D不分離, 進入不同配子7.具有n對相對性狀的個體遵從自由組合定律遺傳, F2表型種類數為( D )。 A5n B4 n C3 n D2 n8.雜種AaBbCc自交,如所有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無連鎖關系,基因顯性作用完全,則自交后代與親代雜種表現型不同的比例是(C )。 A18 B14 C3764 D272569.AaBb的個體經減數分裂后,產生的配子的組合是( C )。AAa Ab aB Bb BAa Bb aa BB CAB A

17、b aB ab DAa Bb AA bb10.有甲、乙、丙、丁、戊五只貓,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丁和戊是長毛,甲和乙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甲和戊的后代全部是短毛,乙和丁的后代長、短毛都有。欲測定丙貓的基因型,與之交配的貓應選擇( B ) A甲貓 B乙貓 C丁貓 D戊貓11.假如水稻高桿(D)對矮桿(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桿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桿品種(易倒伏)雜交,F2代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類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 C ). 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

18、和DdRR,1812.某種哺乳動物的直毛(B)對卷毛(b)為顯性,黑色(C)對白色(c)為顯性(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基因型為BbCc的個體與個體“X”交配,子代表現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們之間的比為3311。“個體X”的基因型為( C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13.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周圍雖生長有其它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現的基因型是( C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14、金魚草的紅色基因(R)對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顯性,另一對與之獨立的決定窄 葉形基因(N)和寬葉

19、形基因(n)為完全顯性,則基因型為RrNn的個體自交后代會 產生(B)。 A18粉紅色花,窄葉 B 18粉紅花,寬葉 C316白 花,寬葉 D316紅花,寬葉 15.己知黑尿癥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兩個都是黑尿癥基因攜帶者男女結婚,預測他們的孩子患黑尿癥的概率是(D )。 A1.00 B0.75 C0.50 D0.2516.獨立分配規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重組是發生在減數分裂的 (C) A中期 B后期 C后期 D中期17.三基因雜合體AaBbCc自交,后代A_bbcc表型的比例 3/64 ,基因型aaBbCC的比例 2/64 。18.如有n對獨立基因遺傳

20、,顯性完全是F2表現型種類為 2 n ,基因型種類為 3 n ,F2的表型分離比應該是 (3:1) n ,基因型分離比是 (1:2:1) n 。18.基因型為AaBbCCddEeFF的個體,這些基因分別位于5對同源染色體上,可能產生的配子類型數是 8 種。19.將具有l對等位基因的雜合體,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純合體比例為 7/8 。20.兩種白色糊粉層的玉米雜交后,有可能產生有色糊粉層的雜交種子。 ( ) 21.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在于雜種形成配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間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間隨機自由組合。( )22.不論是測交還是自交,只要是純合體,后代只有一種表型。 ( )23.隱性性狀一

21、旦出現,一般能穩定遺傳,顯性性狀還有繼續分離的可能。 ( )24.根椐分離規律,雜種相對遺傳因子發生分離,純種的遺傳因子不分離。( × )25.禿頂是由常染色體的顯性基因控制的,并只在男性中表現,一個非禿頂的男人和一個父親非禿頂的女人結婚,他們的兒子中不可能會出現禿頂。( × )26.在細胞分裂中期,被堿性染料著色較淺的是常染色質。 ( × ) 27.幾乎所有生物細胞中,包括噬菌體在內,均存在染色體。 ( × ) 28.染色質和染色體都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 ) 29.有絲分裂使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的染色體數都相等。( ) 30.聯會的每一對同源染色體的

22、兩個成員,在減數分裂的后期時發生分離,各自移向一極,于是分裂結果就形成單倍染色體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 × ) 31.在減數分裂后期,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離分別進入細胞的兩極,實現染色體數目減半。( × )32.在細胞減數分裂時,任意兩條染色體都可能發生聯會。 ( × ) 33.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細線期染色體已完成復制,每條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的雙重結構。 ( × )34.測交法適合于自花授粉植物的Rf值的計算。( × )35.自交法適合異花授粉植物的重組值計算。( × )二、一般掌握內容(簡答、計算等題型) 1.對獨立基因的遺

23、傳規律 F1:表現型為顯性,基因型為雜合體,產生2n種配子,比例相等。 F2:表現型種類為2n,比例為(3:1)n,基因型種類為3n, 比例為(1:2:1)n,純合基因型種類為2n,雜合基因型種類為3n-2n。 Ft:表現型和基因型種類均為2n,比例相等。(測交世代)2.基因間的關系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加性作用;等位基因的互作顯性作用;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上位性作用。三、需要掌握的名詞1.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和獨立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對等位點上的2個基因。 2.復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對等位點上的

24、2個以上基因。 3.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體不同位點上的基因。 4.獨立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5.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體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6.多因一效:多個基因決定一個性狀的現象。 7.一因多效:一個基因決定多個性狀的現象。8.全顯性:雜合體與親本之一表現型完全一致的現象。 9.不完全顯性:雜合體表現型介于雙親性狀之間的現象。 10.共顯性:雜合體同時表現雙親性狀的現象。11.重組值(率):指重組型配子數占總配子數的百分率。也叫交換值。12連鎖遺傳,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連在一起而遺傳的現象。在同一同源染色體的兩個非等位基因之間不發生非姊

25、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則這兩個非等位基因總是連系在一起而遺傳的現象,叫做完全連鎖。完全連鎖的情況是極少見的,在果蠅的雄性和家蠶的雌性中發現有極個別的例子。 13.不完全連鎖,是指同一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個非等位基因之間或多或少地發生非 姊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測交后代中大部分為親本類型,少部分為重組類型的現象。四、重點掌握的內容(論述、問答、綜合分析等題型)1.三大經典遺傳規律的內容及其遺傳基礎 (1)分離規律:具有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為顯性,F2表現為3顯性:1隱性。性狀是由1對等位基因所控制,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到不同的配子中。 (2)獨立分配

26、規律:具有2對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為顯性,F2表現為4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控制2對性狀的2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的染色體上,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獨立基因自由組合,因而形成等數的各類配子。 (3)連鎖遺傳規律:具有2對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為顯性,F2表現為4種表現型,比例偏離9:3:3:1,且親型多而重組型少。控制2對性狀的2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離,連鎖基因按交換值組合,因而形成不等數的親型和重組型配子。2.簡述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各自的遺傳學意義? 細胞有絲分裂的遺傳學意義:(1)保證了

27、細胞上下代之間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連續性。(2)維持個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細胞減絲分裂的遺傳學意義:(1)雌雄性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保證了親代與子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性,并保證了物種相對的穩定性;(2)由于染色體重組、分離、交換,為生物的變異提供了物質基礎,有利于進化。 3.下列事件是發生在有絲分裂,還有減數分裂?或者兩者都發生,還是都不發生? (1)子細胞染色體數與母細胞相同。答:有絲分裂 (2)染色體復制。答:兩者都發生 (3)染色體聯會。答:減數分裂 (4)染色體發生向兩級移動。答:兩者都發生 (5)子細胞中含有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一個:答:減數分裂 (6)子細胞中含有一對同源

28、染色體的兩個成員:答:有絲分裂 (7)著絲點分裂。答:兩者都發生第三章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內容提要:性別決定系統可分為基因型性別決定系統和環境性別決定系統。性染色體主要有四種類型XY型、XO型、ZW型、ZO型。性相關遺傳包括伴性遺傳、從性遺傳、限性遺傳。知識點: 1.植物性別決定類型: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兩對基因決定性別;多對基因決定性別。 2.伴性遺傳: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狀總是伴隨性別而遺傳的現象稱為性連鎖。其中,基因位于X或Z染色體的,稱為伴性遺傳。 3.限性遺傳:性連鎖中,位于Y染色體或W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遺傳性狀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現的現象稱為限性遺傳。限性性狀多與

29、激素有關。4.從性遺傳(或性影響遺傳):不為X及Y染色體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因為內分泌及其他關系使某些表現或只存在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為顯性,另一方為隱性的現象。 5.劑量補償效應:在XY性別決定生物中,使性連鎖基因在兩種性別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劑量的遺傳效應。機制: 調節X染色體的轉錄速率; 雌性細胞中的一條X染色體失活。一、了解掌握內容(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1.性別決定系統可分為基因型性別決定和環境型性別決定兩個系統。2.性染色體性別決定有四種類型:XY型、XO型、ZW型、ZO型。3.性相關遺傳包括:伴性遺傳、從性遺傳、限性遺傳三種類型。4.指出下列生物的性別決定類型:蠶、雞屬于(

30、ZW)型,鴨子屬于(ZO)型,蝗蟲、蟋蟀、蟑螂屬于(XO)型,銀杏屬于(ZW)型,烏龜屬于(XY)型,貓屬于(XY)型。 5.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                  A.同型性染色體決定雌性個體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比較普遍  B.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Y染色體都比X染色體短小  C.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種生物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可分為性染色體

31、和常染色體 解析:A項敘述為XY型性別決定,這是自然界比較普遍的性別決定方式;在某些生物中,Y染色體比X染色體長些,如果蠅;X染色體既可以出現在雌配子中,也可以出現在雄配子中;有些生物沒有性別之分,沒有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的區別。 6.對一對夫婦所生的兩個女兒(非雙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體進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發生任何變異,則結果應當是( C )  A.甲的兩條與乙的兩條彼此相同的概率為1  B.甲來自母親的一條與乙來自母親的一條相同的概率為1  C.甲來自父親的一條與乙來自父親的一條相同的概率為1 

32、D.甲的任何一條與乙的任何一條都不相同的概率為1 解析:一對夫婦所生的兩個女兒甲、乙各含兩條X染色體,其中一條必定來自父親,由于父親只含一條X染色體,因此她們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必然相同。而母親含兩條X染色體,因此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不一定相同。7.某男性色盲,他的一個次級精母細胞處于著絲點剛分開時,此時該細胞內可能存在( B )  A.兩個Y,兩個色盲基因  B.兩個X,兩個色盲基因  C.一個X,一個Y,一個色盲基因  D.一個Y,沒有色盲基因 解析:男性色盲其基因型為XbY,其次級精母細胞中或含X染色體或含Y染色

33、體,若含X染色體則著絲點分裂時含兩條X染色體,兩個色盲基因;若含Y染色體則著絲點分裂后應為兩條Y染色體,不含色盲基因。8. 下列有關色盲遺傳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C  )    A.母親正常父親色盲,兒子一定色盲 B.父親正常母親色盲,兒子不一定色盲    C.雙親均正常,兒子有可能色盲   D.雙親均正常,女兒有可能色盲9.人和青蛙都是XY型性染色體決定類型,其后代的性比始終是1:1。(×)10.果蠅和人一樣,都是XY型性染色體決定類型,凡是性染色體是

34、XY的合子就發育成雄性個體。(×)11.黃瓜早期多施氮肥,縮短光照時間,可使黃瓜雌花增多。()12.環境溫度影響性別分化的主要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后螠性別的表型完全由環境決定,與受精時的遺傳成分無關。()二、一般掌握內容(簡答、計算等題型) 1紅綠色盲是隱性伴性遺傳病,社會調查中發現男性色盲者占7,而女性中色盲者僅占0.5。情依據色盲的發病機理和遺傳方式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男性色覺的基因是_。 (2)色盲基因攜帶者的基因型是_。 (3)若父親色盲,則女兒的基因型是_ (4)若母親色盲,兒子一定是_。 (5)色盲病的發病特點是_。

35、 (6)色盲遺傳的一般規律是_。 (7)一個既有色盲又有血友病男人的基因型是_10答案:(1)XB和Xb;(2)XBXb;(3)XBXb;(4)色盲;(5) 男性多于女性(14:1);(6)由男性通過他女兒遺傳給外孫;(7)X bh Y2.基因檢測可以確定胎兒的基因型。有一對夫婦,其中一人為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決定的遺傳病患者,另一方表現型正常,妻子懷孕后,想知道所懷的胎兒是否攜帶致病基因,請回答: (1)丈夫為患者。胎兒是男性時,需要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嗎?為什么? (2)當妻子為患者時,表現型正常胎兒的性別應該是男性還是女性?為什么?答案:(1) 需要

36、。表現型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攜帶者,她與男患者婚配時,男性胎兒可能帶有致病基因。 (2)女性。女患者與正常男性婚配時,所有的女性胎兒都帶有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上的正常顯性基因,因此表現型正常。三、需要掌握的名詞1.伴性遺傳:在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相連鎖,這種遺傳方式叫伴性遺傳。2.從性遺傳:指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3.限性遺傳:是指位于Y染色體(XY型)或W染色體(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遺傳性狀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現的現象。4.計量補償效應:使細胞核中具有兩份或兩份以上基因的個體和只有一份基因的個體出現相同表型的遺傳效應。四、重點掌握的內容(論述、問

37、答、綜合分析等題型)1.一個父親是色盲而本人視覺正常的女子,與一個色覺正常的男子結婚,但這個男子的父親是色盲,問這對夫婦的子女表現色覺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答:人類色盲是伴隱性遺傳,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該女子父親是色盲得出:他父親的基因型為XbY,該女基因型為XBXb.該男子色覺正常其基因型為XBY。所以她們子女中,男的有1/2正常.1/2色盲.女的也有1/2正常.1/2為攜帶者。2.一個性反轉的蘆花(B顯性基因)“公雞”,與性反轉的非蘆花(b隱性基因)母雞交配,其后代雌雞和雄雞羽毛花紋?雌雄比例如何?答:性反轉個體從原來的性別轉變為另一種性別。性反轉的公雞的基因型仍為ZW,性反轉

38、的母雞的基因型仍為ZZ, 交配結果如下:性反轉的蘆花公雞ZB W × ZbZb性反轉的非蘆花母雞 蘆花雄雞 ZBZb ZbW非蘆花雌雞 雌雄比例 = 1:12.分析比較伴性遺傳、限雄遺傳、從性遺傳、限性遺傳內容伴性遺傳限雄遺傳從性遺傳限性遺傳基因的載體及類別性染色體核基因性染色體(Y染色體)核基因常染色體核基因常染色體核基因與性別的關系與性別有關與性別有關與性別有關與性別有關正反交結果不同相同相同相同F1分離比F2出現孟德爾式分離,性染色體決定了表型在兩性間表現不同。表型出現孟德爾式分離,僅在雄性中表現。表型出現孟德爾式分離或表型受性別影響,在兩性間不同。表型出現孟德爾式分離或表型受

39、性別影響,在兩性間不同。第4章 數量性狀與多基因遺傳 內容提要:數量遺傳學研究連續變異的、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的遺傳規律。遺傳力是指親代傳遞其遺傳特性的能力,為遺傳變異占總變異的百分比。 知識點: 1.數量性狀的表現特征:變異呈連續性 ,雜交后代不能明確分組;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異。數量性狀的遺傳基礎多基因假說 2.遺傳率:也稱遺傳力,是表示遺傳因素與環境影響對數量性狀表現相對重要性的指標,用遺傳方差與表現型方差的比率表示,記為h2 。 廣義遺傳率是指基因型方差占表現型總方差的比率,其公式為:狹義遺傳率是指基因加性方差占總表型方差的比率。 基因型方差可進一步分解成三個組成部分 ,VG=VAV

40、DVI (VA: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由基因累加效應引起的遺傳變異,是能穩定遺傳的方差組分。VD:顯性方差,是由等位基因互作效應引起的遺傳變異,是產生雜種優勢的主要方差組分。VI:上位性方差,是由非等位基因互作效應引起的遺傳變異,被認為是能部分遺傳的方差組分。)一、了解掌握內容(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1.數量遺傳學是指用數理統計方法和數學分析方法研究數量性狀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常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數量性狀進行分析。( )1.數量性狀中每對微效基因的遺傳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 ) 2.方差和標準差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偏離平均數的變異程度。( ) 3.性狀的遺傳率越大,在后代出現的機會就越大,人工

41、選擇效果也就越好。 ( × )4.雜種后代性狀的形成決定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親本的基因型,二是環境條件的影響。( )5.遺傳率是指一個性狀的遺傳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總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狀傳遞能力的衡量指標。 ( × )6.根據遺傳率的定義:一個純系的遺傳率最大等于1。 ( )7.AAbb和aaBB雜交,F1代基因型為雜合體,因此F1代中存在遺傳方差,VG 0。( × )8.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在上下代之間固定遺傳的,而顯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9.如果某地塊中水稻株高的廣義遺傳率為58%,表示該地塊中水稻株高的差異大約有58%是由于遺傳差異造成的,42

42、%是環境影響造成的。 ( ) 10.雜種優勢主要表現在質量性狀上。( × )11.近親繁殖導致了隱性基因純合表現,而顯性基因卻一直處于雜合狀態。( × ) 12.利用雜種優勢育種時,雙交種的制備是用兩個不同的自交系雜交獲得的。( × ) 2、 一般掌握內容(簡答、計算等題型) 1.數量性狀在遺傳上有些什么特點?在實踐上有什么特點?數量性狀遺傳和質量性狀遺傳有什么主要區別?  答:數量性狀在遺傳上的特點:(1)數量性狀受多基因支配。(2)這些基因對表型影響小,相互獨立,但以積累的方式影響相同的表型。(3)每對基因常表現為不完全顯性,按孟德爾法則分離。

43、60;數量性狀在實踐上的特點:(1)數量性狀的變異是連續的,比較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異。(2)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型一般呈現雙親的中間型,但有時可能傾向于其中的一個親本。F2的表現型平均值大體上與F1相近,但變異幅度遠遠超過F1。F2分離群體內,各種不同的表現型之間,沒有顯著的差別,因而不能得出簡單的比例,因此只能用統計方法分析。(3)有可能出現超親遺傳。 數量性狀遺傳和質量性狀遺傳的主要區別:(1)數量性狀是表現連續變異的性狀,而質量性狀是表現不連續變異的性狀;(2)數量性狀的遺傳方式要比質量性狀的遺傳方式復雜的多,它是由許多基因控制的,而且它們的表現容易受環境條件變

44、化的影響。3、 需要掌握的名詞 1.數量性狀: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在群體中不能明顯區分,呈連續性變異的性狀。2.質量性狀:指由一對或對基因控制,在個體間能夠明顯區分,呈不連續性變異的性狀。3.遺傳力:遺傳力又稱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在總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為雜種后代進行選擇的一個指標。遺傳力分為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數量性狀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那么表型的變異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甚至還有環境和遺傳相互作用的因素。3.表型模寫:表型模擬或擬表型,是指因環境條件的改變所引起的表型改變類似于某基因型改變引起的表現型變化的現象,表型模擬的個體在遺傳結構上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45、即遺傳物質不發生改變。4.外顯率:是指某一基因型個體顯示其預期表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達的另一變異方式。5.表現度:基因的表達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基因的表現效應會有各種變化,我們將個體間這種基因表達的變化程度叫表現度。6.QTL:中文可以翻譯成數量性狀座位或者數量性狀基因座,它指的是控制數量性狀的基因在基因組中的位置。7.加性遺傳方差:由基因的加性效應造成的方差,是遺傳方差的一部分。四、重點掌握的內容(論述、問答、綜合分析等題型) 1.根據下表資料估算狹義遺傳力和廣義遺傳力。(要求寫出公式和計算過程) 早麥P1×抗病麥P2組合的F2、B1、B2及親本的生育期 世代 平均數 方差

46、P1 38.36 4.6825 P2 28.13 5.6836 F2 32.49 8.9652 B1 35.88 9.1740 B2 30.96 5.3804解:廣義遺傳力=VF2-1/2(VP1+VP2)/ VF2×100%=8.9652-1/2(4.6825+5.6836)/ 8.9652×100%=42% 狹義遺傳力=2VF2-(VB1+VB2)/ VF2×100%=2×8.9652-(9.1740+5.3804)×100%=37.65%2.測得純種矮腳雞和蘆花雞以及它們雜種的體重,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平均體重和表型方差,計算它們的體重性狀的

47、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項 目矮腳雞蘆花雞F1F2B1B2平均體重(斤)1.46.63.43.62.54.8方 差0.10.50.31.20.81.0 解:根據題意,兩親本(矮腳雞和蘆花雞)為純系品種,故親本群體和F1群體之間無遺傳方差, VE = (VP1+VP2+VF1) /3 = 0.3 廣義遺傳率:HB2 =(VF2-VE)/VF2 = (1.2-0.3)/1.2×100% =75%=2×1.2 - (0.8+1.0)/1.2×100% = 50%HN2 = 狹義遺傳率: 2VF2 - (VB1+VB2) VF2第5章 核外遺傳分析 知識點: 1.細胞質遺

48、傳的特點:正反交的結果不一樣,F1通常只表現母本的性狀;帶有胞質基因的細胞器在細胞分裂時分配是不均勻的。 2.核遺傳的特點:相對性狀之間表現一定的顯隱性;正反交的結果一樣;F2代表現一定的分離比例。 3.保持系:當作為父本與不育系雜交時,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4.核不育型:由核內染色體上基因所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花粉敗育發生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間(敗育徹底)。多數核不育型受簡單的一對隱性基因(ms)所控制,msms為雄性不育,Ms_為育性正常。但有些植物(棉花、小麥、谷子等)中有顯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5.核質互作(CMS)不育型:有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類型,簡稱質核

49、型。花粉的敗育多發生在減數分裂以后的雄配子形成期。一、了解掌握內容(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1.母體遺傳主要包括葉綠體遺傳、線粒體遺傳和感染遺傳三種類型。2.由細胞質影響的遺傳方式主要有:母體影響、母體遺傳和感染遺傳三種方式。3.紫茉莉花斑遺傳是受葉綠體控制的;紅色面包霉緩慢生長突變型是由線粒體 所決定的。4.設N和S分別代表細胞質可育和不育基因,Rf和rf分別代表細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則不育系基因型為 (S)rfrf ,恢復系為 (N)RfRf ,保持系為 (N)rfrf 。 5.水稻的三系兩區雜交體系中,以 不育系 和 保持系 雜交解決不育系的保種,以 不育系 和 恢復系 雜交產生具有優勢

50、的雜交種。6.兩系法育種實質是將 不育系 和 保持系 合二為一。7.已知一個右旋的椎實螺基因型為Dd,它自體受精產生后代應該全部是左旋。(×) 8.母性影響不屬于細胞質遺傳的范疇,是受母親核基因控制的。( )9.葉綠體基因組控制的性狀在雜交后代中不分離。 ( × )10.玉米埃型條紋的遺傳過程中,葉綠體變異一經發生,便以細胞質遺傳的方式穩定傳遞,不再受核基因的控制。 ( )11.高等動植物的精細胞中幾乎不含有細胞質(器),因而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主要通過卵細胞傳遞給后代。( )12.核基因型為Aa的草履蟲自體受精,產生核基因型為AA、Aa、aa的三種后代,且三者比為1:2:1

51、。 ( × )13.草履蟲的放毒特性依賴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則就是敏感型。 ( × )14.利用化學藥物殺死一個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與正常花粉授粉,受精獲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現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 × )15.植物的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和雌蕊發育不正常。( × )16.在質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保持系。( )17.在核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恢復系。( × )18.核不育型雄性不育植株后代的分離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2、 一般掌握內容(簡答、計算等題型) 1.母體影響和核外遺傳有何不同

52、? 答:母體影響仍然符合孟德爾定律,只不過分離比推遲了一代表現出來,而且母體影響的基因仍然在核基因組中;而核外遺傳不符合孟德爾式遺傳,無固定分離比,基因在核外基因組中。2.什么叫細胞質遺傳?它有哪些特點?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是什么?答:細胞質遺傳指由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即細胞質基因所決定的遺傳現象和規律,又稱非染色體遺傳、非孟德爾遺傳、染色體外遺傳、核外遺傳、母體遺傳。細胞質遺傳的特點:(1)遺傳方式是非孟德爾式的;雜交后一般不表現一定比例的分離。(2)正交和反交的遺傳表現不同;F1通常只表現母體的性狀,故又稱母性遺傳。(3)通過連續回交能將母本的核基因幾乎全部置換掉,但母本的細胞質基

53、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狀仍不消失。(4)由附加體或共生體決定的性狀,其表現往往類似病毒的轉導或感染。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所有細胞器和細胞質顆粒中的遺傳物質均為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基因組、葉綠體基因組、動粒基因組、中心粒基因組、膜體系基因組等;非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細胞共生體基因組、細胞質粒基因組等。3.細胞質基因與核基因所何異同?二者在遺傳上的相互關系如何?答:共同點:雖然細胞質基因在分子大小和組成上與核基因有某些區別,但作為一種遺傳物質,在結構上和功能上與核基因有許多相同點:. 均按半保留復制;. 表達方式一樣:DNA-mRAN核糖體-蛋白質;. 均能發生突變,且能穩定遺傳

54、,其誘變因素亦相同。不同點:細胞質基因突變頻率大,具有較強的定向突變性;正反交不一樣,基因通過雌配子傳遞;基因定位困難;載體分離無規律,細胞間分布不均勻;某些基因有感染性。而核基因突變頻率較小,難于定向突變性;正反交一樣,基因通過雌雄配子傳遞;基因可以通過雜交方式進行定位;載體分離有規律、細胞間分布均勻;基因無感染性。 遺傳學中通常把染色體基因組控制的遺傳現象和遺傳規律稱為核遺傳,把細胞質基因所決定的遺傳現象和遺傳規律稱為細胞質遺傳,兩者在遺傳上相互協調和制約,反映了核與質兩個遺傳體系相互依存和聯系的統一關系。一般情況下,核基因在遺傳上處于主導的地位,但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細胞質基因的自主遺傳作

55、用。4.二區三系制種法中的三系的基因型及其用途?三系配套影響雜種優勢的關鍵?答:雄性不育系:基因型:(S)rfrf,簡稱A系;作雜交母本用。保持系基因型:(N)rfrf,簡稱B系,它與不育系雜交,雜交后代仍能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只作雜交父本用。恢復系(N)RfRf:簡稱C系,與雄性不育系雜交,就能獲得可育的雜交種,以供大田生產之用,作雜交父本。三系配套影響雜種優勢的關鍵:(1)不育系的不育度要高,應接近100%,(2)恢復系的花粉量要大,恢復力要強,至少要達到85%的恢復度,(3)不育系與恢復系間的雜種優勢要強。3、 需要掌握的名詞1.核外遺傳:染色體以外的遺傳因子所決定的遺傳現象,在真核生物中稱為核外遺傳或細胞質遺傳。2.母性影響: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響,使子代表現母本性狀的現象叫做母性影響,又叫前定作用。母性影響所表現的遺傳現象與母性遺傳十分相似,但并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