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1)_第1頁
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1)_第2頁
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1)_第3頁
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1)_第4頁
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排污類型污 水廢 氣固體廢物噪 聲 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統計表(試行)申報年度:行政區劃代碼 -單位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章) 申報單位法人代碼-()填 表 人 報 出 日 期: 年 月 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制填 報 要 求1.工業企業等一般排污單位應填報本表。2.表中上年度情況以上年度實際為準填報,本年度情況應結合上年度實際情況和本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申報。3.當排污單位排放污染物需作改變或者發生污染事故等造成污染物排放緊急變化的,必須分別在改變3日前或變化后3日內填報相應的排放污染物月變更申報表(試行),說明變更原因,履行變更申報手續。4.必須用鋼筆填報,藍、黑墨水均可,書寫工整、清晰,填

2、報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文字說明一律用漢字,涂改后必須簽章有效。5.本表須按“填表說明”如實規范填寫,若填報表頁數不夠,可復印加頁填報。各項欄目不得空缺,如屬于“無”、“零”、“未檢出”、“未測”、“不明”等,應用文字注明;單位平面示意圖、生產工藝示意圖、主要污染治理工藝示意圖內容沒有變化的,圖中可注明“同上年”。6.本表每年填報一次,一式兩份,每份需加蓋公章,于每年1月1日至1月15日內報環境監察機構,環境監察機構審核后退申報單位一份。7.排污單位申報的相關數據經環境監察機構核定后,將作為征收排污費與其他環境監督管理事項的依據。填 表 說 明【表封】1.申報年度:為報出日期所在年份。2.行政

3、區劃代碼:為排污者所在地的行政區劃代碼,共9位。前六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代碼(GB/T 2260)規定填寫,后三位按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編制規則(GB/T 10114)規定填寫,沒有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標準的后三位填寫000。3.單位名稱:按法人登記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的名稱填寫。單位名稱應與單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稱一致。4.法定代表人:由法人單位代碼證書中的法定代表人簽章認可。沒有法定代表人的,由單位實際負責人簽章認可。5.申報單位法人代碼:按照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法人單位代碼證書上的代碼填寫。對于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或跨不同行政區劃的大型聯合企業(如聯合企業、總廠、總公司、電業局、

4、油田管理局、礦務局等),其所屬二級單位為填報報表的基本單位,按屬地管理原則向環境監察機構申報。前述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二級單位在填寫企業法人代碼時,除填寫上級單位(獨立核算單位)的法人代碼外,還應在九位法人代碼后的括號內填寫其在上級單位中的順序編號(兩位)。6.填表人:由填寫報表的人員簽名。7.報出日期:填寫報表報出日期。8.排污類型:按照申報單位排放污染物的類型,在污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后劃“”。審核意見經辦人意見:經辦人: 年 月 日環境監察機構審核意見:負責人: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本申報表需附的相關材料:1、污染源監測報告單復印件;2、單位的用水情況單復印件;3、燃料檢測單復印件;

5、4、申報登記表格中需排污單位測算的數據應提供數據的計算說明;5、有關的原輔材料購進、產品銷售等情況資料;6、當年新增排放口情況說明;7、其他需要補充的材料:(1)(2)(3)【一、基本情況及上年污染物排放情況】表1-1單位基本信息1.單位地址2.中心經度3.中心緯度:是指申報單位所在地址,應具體到縣(市、旗、區)、鄉(鎮)、街(村)和門牌號碼。大型聯合企業所屬二級單位,一律按本二級單位所在地址填寫。中心經度、緯度填入申報單位所在的中心經度、緯度。4.單位環保機構名稱5.專職環保人員數:指申報單位負責環保工作的機構名稱和專職環保人員(從事環境管理、科研、監測工作的專職人員和以環保工作為主的兼職人

6、員數,不包括“三廢”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車間或班組中的生產人員)數。6.聯系人7.電話/傳真8.電子郵件9.通訊地址10.郵政編碼:申報單位環保聯系人姓名和單位環保機構辦公電話/傳真(含地區碼)和電子郵件地址,及經郵政部門認可的辦公通迅地址和郵政編碼。11.投產(開業)日期:指申報單位投入生產、使用、營業日期。如有試生產、試使用、試營業的,以試生產、試使用、試營業起始日期為準。12.上年生產(經營)天數:指上年申報單位實際的生產(經營)的天數。13.年末職工人數:指上年末申報單位實際職工總數。14.企業規模:按照企業規模代碼表的規范填寫名稱,并在“”內填寫代碼。15.單位類別:按照單位類別代碼表

7、的規范填寫名稱,并在“”內填寫代碼。16.登記注冊類型:按照登記注冊類型代碼表的規范填寫名稱,并在“”內填寫代碼。17.隸屬關系:按照隸屬關系代碼表(GB/T 12404-1997)的規范填寫名稱,并在“”內填寫代碼。18.行業類別:按照國民經濟行業代碼表(GB/T 4754-2002)的規范填寫行業小類名稱,并在“”內填寫代碼。19.開戶行20.帳號:填寫申報單位財務基本賬戶的信息。21.上年總產值22.上年利稅金額:按申報單位上年度財務報表填寫。23.上年“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指上年度利用“三廢”(污水、廢氣、固廢)作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的產值,已經銷售或準備銷售的,應計算產品產值。2

8、4.上年末固定資產原值:指上年末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原值,按上年度財務報表上的數據填寫。25.環保設施原值:指截止上年末用于防治污染、“三廢”綜合利用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裝置、設備、構筑物和儀器、儀表等固定資產的原值。26.污水治理設施數27.污水治理設施處理能力28.上年污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按上年度的實際情況填寫,不含已報廢的。29.鍋爐數30.鍋爐總蒸噸數31.其中煙塵排放達標數32.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數:按上年度的實際情況填寫,不含已報廢的。33.工業爐窯數34.其中煙塵排放達標數35.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數:按上年度的實際情況填寫,不含已報廢的。36.廢氣治理設施數37.廢氣治理設施處

9、理能力38.上年廢氣治理設施運行費用:按上年度的實際情況填寫,不含已報廢的。39.脫硫設施數40.脫硫設施脫硫能力:按上年度的實際情況填寫,不含已報廢的。41.排污許可證編號42.排污許可證發證日期:環保部門給申報單位頒發的排污許可證編號和發證日期。43.是否重點污染源:按照環保部門實際確定的情況選擇劃“”。44.上年繳納排污費總額45.上年環境違法罰款:按申報單位上年實際繳入國庫的排污費和環境違法罰款金額填寫。一、 基本情況及上年污染物排放情況表1-1單位基本信息1.單位地址省(自治區、直轄市) 市(地、州、盟) 縣(市、旗、區) 鄉、鎮及街(道、路) 號2.中心經度º"

10、4.單位環保機構名稱6.聯系人7.電話/傳真3.中心緯度º"5.專職環保人員數8.電子郵件9.通訊地址10.郵政編碼11.投產(開業)日 期12.上年生產(經營)天數13.年末職工人數14.企業規模15.單位類別16.登記注冊類型17.隸屬關系18.行業類別19.開戶行20.帳號21.上年總產值(萬元)22.上年利稅金額(萬元)23.上年“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萬元)24.上年末固定資產原值(萬元)25.環保設施原值(萬元)26.污水治理設施數(套)27.污水治理設施處理能力(噸/日)28.上年污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萬元)29.鍋爐數(臺)31.其中煙塵排放 達 標 數臺

11、蒸噸33.工業爐窯數(座)34.其中煙塵排放達標數(座)30.鍋爐總蒸噸數32.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達 標 數臺蒸噸35.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數(座)36.廢氣治理設施數(套)37.廢氣治理設施處理 能力 (標立方米/時)39.脫硫設施數(套)40.脫硫設施脫硫能力(千克/時)38.上年廢氣治理設施 運行費用(萬元)排污許可證41.編號42.發證日期43.是否重點污染源國家級省 級地市級44.上年繳納排污費總額(萬元)45.上年環境違法罰款(萬元)否 表內指標關系:2931,2932,3334,3335,3639表1-2上年污染治理設施情況1.治理設施名稱:填寫申報單位主要的污水、廢氣、固體廢物整

12、套治理設施名稱。2.污染類別:分別填寫“污水”、“廢氣”、“固體廢物”。3.處理方法:污水處理方法根據污水處理方法代碼簡表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組合工藝處理法等類別填寫具體的處理方法;廢氣處理方法按廢氣除塵、脫硫方法代碼表或工藝廢氣凈化方法代碼表進行填寫;固體廢物處理方法按固廢處置方法代碼表進行填寫。4.設計處理能力:按設計的污染處理能力填寫。5.處理量:按實際進入治理設施的污染物介質量的情況填寫(污水、廢氣按監測進入治理設施前的污水量、廢氣量計算處理量;固體廢物量按實際情況填寫)。6.排向的排放口名稱及編號:指治理設施處理后的污水、廢氣經某排放口排入環境的排放

13、口名稱及編號。7.運行天數:按上年實際發生數填寫。8.運行費用:指申報單位上年維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能源消耗、設備折舊、設備維修、人員工資、管理費、藥劑費及與設施運行有關的其他費用等。9.投入使用日期:按治理設施實際投入使用的時間填寫。表1-2上年污染治理設施情況1.治理設施名稱2.污染 類別3.處理方法4.設計處理 能 力5.處理量*6.排向的排放口名稱及編號7.運行 天數8.運行費用(萬元)9.投入使 用日期備注:1、計量單位:處理能力-污水(噸/日)、廢氣(標立方米/小時)、固體廢物(噸/日);年處理量-污水(萬噸)、廢氣(萬標立方米)、固體廢物(噸)。2、如上表中治理設

14、施為固體廢物的處理設施,對表中“*”項指標不用填寫。表1-3上年主要產品、原輔材料年產(用)量1.主要產品名稱:指在上年總產值和總利潤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以及在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主要產品名稱。2.計量單位:本行業內通用的計量單位。3.設計年產量:指該產品設計年產量。4.年產量:指該產品的上年實際年產量。5.主要原輔材料名稱:指該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三種主要原輔材料(如有原料煤應填入)。6.用(耗)量:指該原輔材料的上年用量或上年耗量。7.單位產品用水量:指該產品按計量單位的平均用水量。單位產品用水量=用水總量/產品產量。8.單位產品能耗量:指該產品按計量單位的平均能源消耗量,折成標準煤計

15、。單位產品能耗(燃油耗)量=能耗(燃油耗)總量/產品產量。9.其中單位產品煤耗量:指該產品按計量單位的平均煤炭消耗量,以原煤計。單位產品煤耗量=耗煤總量/產品產量。表1-3上年主要產品、原輔材料年產(用)量1.主要產品名稱2.計量 單位3.設計年產量4.年產量5.主要原輔材料名稱2.計量 單位6.用(耗)量7.單位產品用水量(噸)8.單位產品能耗量(噸標煤)9.其中單位產品煤耗量(噸)表1-4上年單位產品排污量1.主要產品名稱:與表1-3中的主要產品名稱對應。2.計量單位:與表1-3中的計量單位對應。3.單位產品污水排放量:指該產品按計量單位的平均污水排放量。單位產品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總量/

16、產品產量。4.單位產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名稱:指主要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三種主要水污染物名稱,按水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5.單位產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該污染物按計量單位的平均排放量。單位產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水排放總量×污染物排放濃度/產品產量。6.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指該產品按計量單位的平均廢氣排放量。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廢氣排放總量/產品產量。7.單位產品廢氣中主要污染物名稱:指主要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三種主要氣污染物名稱,按氣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8.單位產品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該污染物按計量單位的平均排放量。單位產品廢氣中主要污

17、染物排放量=廢氣排放總量×污染物排放濃度/產品產量。表1-4上年單位產品排污量1.主要產品名稱2.計量 單位3.單位產品污水排放量(噸)單位產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6.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標立方米)單位產品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4.污染物名稱5.排放量(千克)7.污染物名稱8.排放量(千克)表1-5上年能源消耗情況1.煤炭合計: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煤炭總量。2.燃料煤: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燃料煤炭總量。3.原料煤: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原料煤炭總量。4.其他固體燃料: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除煤炭外其他固體燃料總量。5.油類燃料合計: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油類燃料總量。6.重油:

18、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重油總量。7.柴油: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柴油總量。8.其他油類燃料: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除重油、柴油外其他油類燃料總量。9.其他液體燃料: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除油類燃料外其他液體燃料總量。10.天然氣: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天然氣總量。11.其他氣體燃料: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除天然氣外其他氣體燃料總量。表1-6上年用水情況1.用水總量:指申報單位上年度使用的新鮮用水量和重復用水量之和。2.新鮮用水量合計:指申報單位上年度取用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如雪水、雨水、中水等)作為申報單位新鮮用水的總量。3.自來水: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消耗的自來水水量。4.地下水:

19、指申報單位上年度抽取的地下水水量。5.地表水:指申報單位上年度直接從地表水(如湖泊、河流、水庫)中抽取的地表水水量。6.其它水:指申報單位上年度使用的其他水源的水量(如雨水、雪水和從其他單位取得的廢水但可作為申報單位新鮮使用的水)。不包括處理后回用水。7.重復用水量:指申報單位在上年度用水中重復再利用的用水量(含經處理后回用量)。8.重復用水率:指申報單位上年度對污水的循環利用效率。重復用水率=重復用水量/用水總量×100%。表1-5上年能源消耗情況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煤 炭4.其他固體燃料(噸)油 類 燃 料9.其他液體燃料(噸)10.天然氣(萬標立方米)11.其 他氣體燃料(

20、萬標立方米)1.合計(噸)2.燃料煤(噸)3.原料煤(噸)5.合計(噸)6.重油(噸)7.柴油(噸)8.其他油類燃料(噸)表內指標關系:1=2+3,5=6+7+8表1-6上年用水情況(單位:萬噸)1.用水總量新 鮮 用 水 量重復用水2.合計3.自來水4.地下水5.地表水6.其他水7.重復用水量8.重復用水率(%)表內指標關系:1=2+7,2=3+4+5+6,8=(7÷1)×100%表1-7上年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匯總情況1.排放口數量:指申報單位污水排放口的總數量。2.污水排放量:指按所有污水排放口加總后的污水排放量(體積)。它包括外排的生產廢水、廠區生活污水、直接冷卻水、礦

21、井水等,不包括獨立外排的間接冷卻水(清污不分流的間接冷卻水應計算在內)。3.達標排放量4.超標排放量:指申報單位按污水排放口加總后污水達(超)標排放的總量。每一排放口只要有一項污染物超標,視為該排放口污水超標。只有污染物全部達到排放標準,才能視為排放口排放的污水達標。5.直接排入海量:指直接排入海域的污水量之和。直接排入是指未經城市下水道或其它中間體,直接排入海域的污水。6.直接排入江河湖庫量:指直接排入江河湖庫的污水量之和。直接排入是指未經城市下水道或其它中間體,直接排入江河湖庫的污水。7.排入城市管網量:指每一排放口排入城市管網的污水量之和。8.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量:指每一排放口直接或間接

22、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之和。9.其他去向量:指每一排放口除直接排入海(江河湖庫)量、城市管網量外的污水量之和。10.污染物名稱:申報單位實際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體污染物必須如實填寫,實際產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水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11.去除量12.其中當年新增設施去除量:去除量是指某污染物經治理設施處理所去除的污染物量之和。13.排放量合計:指某種污染物排放量之和。14.達標排放量15.超標排放量:申報單位上年底所有污水排放口中該污染物能夠做到全年穩定達標排放的每個排放口該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為達標排放量,未達標的即為超標排放量。表1-7上年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匯總情況1.

23、排放口數量(個)2.污水排放量(萬噸)其中3.達標排放量(萬噸)4.超標排放量(萬噸)5.直接排入海量(萬噸)6.直接排入江河湖庫量(萬噸)7.排入城市管網量(萬噸)9.其他去向量(萬噸)8.其中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量10.污染物名稱11.去除量(噸)12.其中當年新增設施去除量(噸)排放量(噸)10.污染物名稱11.去除量(噸)12.其中當年新增設施去除量(噸)排放量(噸)13.合計14.達標量15.超標量13.合計14.達標量15.超標量(1)汞(9)石油類(2)鎘(10)氨氮(3)六價鉻(11)(4)鉛(12)(5)砷(13)(6)揮發酚(14)(7)氰化物(15)(8)化學需氧量(16)

24、表內指標關系:2=3+4=5+6+7+9,78,1112,13=14+15表1-8上年廢氣及污染物排放匯總情況1.排放口數量2.其中工藝廢氣排放口數量3.其中燃燒廢氣排放口數量:分別指申報單位廢氣排放口的總數量和工藝廢氣、燃燒廢氣兩類排放口數量。4.廢氣排放量:指按廢氣排放口加總后的廢氣排放量。5.其中工藝廢氣排放量:指生產工藝過程中排放的廢氣總量。如化工、冶煉、建材、化纖、造紙等企業在生產工藝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氣總量。6.其中燃燒廢氣排放量:指燃煤、油、氣鍋爐、烘干爐、鍛造加熱爐,退火爐及其它純燃料燃燒爐窯在燃燒過程中所排廢氣總量。7.污染物名稱:申報單位實際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體

25、污染物必須如實填寫,實際產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氣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8.去除量合計9.其中當年新增設施去除量10.其中燃燒廢氣去除量11.其中工藝廢氣去除量:去除量分別指燃料燃燒或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經污染治理設施處理所去除的污染物量之和。12.排放量合計:是指按排放口加總后排放的污染物量之和。13.達標排放量合計14.超標排放量合計15.燃燒廢氣排放量合計16.燃燒廢氣達標排放量17.燃燒廢氣超標排放量18.工藝廢氣排放量合計19.工藝廢氣達標排放量20.工藝廢氣超標排放量:申報單位上年度所有廢氣排放口中該污染物能夠做到全年穩定達標排放的每個排放口該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為達標排放量

26、,未達標的即為超標排放量。表1-8上年廢氣及污染物排放匯總情況1.排放口數量(個)2.其中工藝廢氣排放口數量(個)3.其中燃燒廢氣排放口數量(個)4.廢氣排放量(萬標立米)5.其中工藝廢氣排放量(萬標立米)6.其中燃燒廢氣排放量(萬標立米)7.污染物名稱去除量(噸)排放量(噸)8.合計9.其中當年新增設施去除量10.其中燃燒廢氣去除量11.其中工藝廢氣去除量排放量合計其中:燃燒廢氣排放量其中:工藝廢氣排放量12.合計13.達標量14.超標量15.合計16.達標量17.超標量18.合計19.達標量20.超標量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表內指標關系:1=2+3,4=5+6,8=10+11,89,12=

27、13+14=15+18,13=16+19,14=17+20,15=16+17,18=19+20表1-9上年固體廢物產生及去向情況1.固體廢物名稱:指申報單位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和高濃度液態廢棄物的名稱,按照表中的分類分別填寫。2.產生量:按申報單位上年度實際產生的固體廢物量填寫。3.主要有害成分:指固體廢物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名稱。4.綜合利用量合計:指申報單位上年度通過綜合利用(用回收、加工、循環、交換等方式從固體廢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體廢物數量。(包括上年度利用的往年工業固體廢物累計貯存量)5.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指申報單位上年度綜合利

28、用往年貯存的固體廢物的數量。6.處置量合計:指申報單位上年度利用焚燒、熱解、填埋等方法處置的固體廢物數量(包括當年處置的往年工業固體廢物累計貯存量)。7.符合環保標準處置量8.不符合環保標準處置量:是指申報單位固體廢物的處置符合或不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2001)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的數量。9.其中運往集中處置廠量:指申報單位將本單位產生的固體廢物運往集中處置廠的數量。10.處置往年貯存量:指申報單位上年度內利用焚燒、熱解、填埋等方法處置往年貯存的固體廢物的數量。11

29、.貯存量合計:以綜合利用或處置為目的,將固體廢物暫時貯存或堆存在專設的貯存設施或專設的集中堆存場所內的量。12.符合環保標準貯存量13.不符合環保標準貯存量:是指申報單位固體廢物符合或不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物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量。14.歷年累計貯存量:指申報單位往年累計至上年末貯存的固體廢物量之和。15.排放量:是指申報單位將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排到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以外的量,不包括礦山開采的剝離廢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堿性的廢石除外)。16.是否辦理轉移聯單:是指申報單位產生的危險廢物辦理轉移手續情況。表1

30、-9上年固體廢物產生及去向情況(單位:噸)1.固體廢物名稱2.產生量3.主要有害成分綜合利用量處置量貯存量14.歷年累計貯存量15.排放量16.是否辦理轉移聯單4.合計5.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6.合計7.符合環保標準處置量8.不符合環保標準處置量9.其中運往集中處置廠量10.處置往年貯存量11.合計12.符合環保標準貯存量13.不符合環保標準貯存量危險廢物其中:醫療廢物冶煉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物-其他渣合計-備注: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醫療廢物包括醫院臨床廢物、醫藥廢物和廢藥物/藥品三類。表內指標關系:2=(4-5)+(6-10)+11+15,6=7+8,11

31、=12+1314表1-10上年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項目建設情況1.污染治理項目名稱:指以治理污染源的污染、“三廢”綜合利用為主要目的的工程項目名稱。本表中的項目是指上年內正式施工的項目,包括上年新開工項目和以前年度開工跨入上年繼續施工的項目。上年內全部建成投產項目以及上年和以前年度全部停緩建在上年恢復施工的項目,為上年正式施工的項目。凡已納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的不在統計范圍之內。2.治理類型:按企業治理污染的對象分為9類,參照治理類型代碼表填寫。3.開工年月:指污染治理項目開始建設的年月。按照建設項目設計文件中規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開始施工的年月填寫。如果沒有設計,就以計劃方案規定的永

32、久性工程實際開始施工的年月為準。4.建成投產年月:指污染治理項目按計劃規定的生產能力和效益在一定時間內全部建成,經驗收合格或達到竣工驗收標準(引進項目并應按合同規定經過試生產考核達到驗收標準,經雙方簽字確認)正式移交生產或交付使用的時間。5.計劃總投資:指污染治理項目按照總體設計規定的內容全部建成計劃(或按設計概算和預算)需要的總的資金。6.至上年底累計完成投資指至上年末,企業在污染治理項目中實際完成的累計投資額。實際完成投資額包括實際完成的建筑安裝工程的價值、設備、工具、器具的購置費,以及實際發生的其他費用,沒用到工程實體的建筑材料、工程預付款和沒有進行安裝的設備等,不能計算入此指標。7.上

33、年完成投資及資金來源合計:指在上年度企業實際用于環境治理工程的投資額。投資額中的資金來源,是指投資單位在上年內收到的用于污染治理項目投資的各種貨幣資金,包括國家預算內資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來源資金。各種來源的資金均為上年度投入的資金,不包括以往歷年的投資。8.國家預算內資金:指企業單位用于治理環境污染的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家預算內資金指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中由國家統籌安排的基本建設撥款和更新改造撥款,以及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撥款中用于基本建設的資金和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的資金等。9.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指由環境保護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從收繳入庫的排污費中統籌安排用于環境污

34、染治理項目的資金。10.其他資金合計:指除上述資金來源以外的其他用于污染治理的資金,包括國內貸款、利用外資、企業自籌資金及其他來源資金。11.國內貸款:指企業向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用于污染治理項目建設投資的各種國內貸款。12.利用外資:指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的國外資金,包括統借統還、自借自還的國外貸款、中外合資項目中的外資,以及對外發行債券和股票等,國家統借統還的外資指由我國政府出面同外國政府、團體或金融組織簽訂貸款協議,并負責償還本息的國外貸款。13.企業自籌:指企業自行籌集的污染治理資金。14.上年竣工項目設計及新增處理能力:設計能力是指設計中規定的主體工程(或主體設備)及相應的配套輔助

35、工程(或配套設備)在正常情況下能夠達到的處理能力。上年度內竣工的污染治理項目,屬新建項目的填寫設計文件規定的處理、利用“三廢”能力;屬改擴建、技術改造項目的填寫經改造后新增加的處理利用能力,不包括改擴建之前原有的處理能力;只更新設備或重建構筑物,處理利用“三廢”能力沒有改變的不填。其中“工業廢氣”為燃料燃燒和生產工藝(含工業粉塵)兩部分廢氣處理能力之和。表1-11排污許可證情況1.水污染物名稱2.污水中污染物允許排放量3.最高允許排放濃度4.污水允許排放量: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水污染物及其允許排放情況如實填寫。5.氣污染物名稱6.廢氣中污染物允許排放量7.最高允許排放濃度8.廢氣允許排放量:按

36、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氣污染物及其允許排放情況如實填寫。表1-10上年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項目建設情況1.污染治理項目名稱2.治理類型3.開工年月4.建成投產年月5.計劃總 投 資(萬元)6.至上年底累計完成投資(萬元)上年完成投資及資金來源(萬元)14.上年竣工項目設計及新增處理能 力7.合計8.國家預算內資金9.環境 保護 專項 資金其他資金10.合計其中11.國內 貸款12.利用 外資13.企業 自籌備注:1、前年已竣工投入使用的項目不再填報,已納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的項目不再填報;2、廢水治理設計能力單位為噸/日,廢氣治理設計能力單位為標立方米/時,固體廢物治理設計能力單位為噸/日

37、,噪聲治理填降低“分貝”值。表內指標關系:67,7=8+9+10表1-11排污許可證情況污水1.污染物名稱2.污水中污染物允許排放量(噸/年)3.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毫克/升)廢氣5.污染物名稱6.廢氣中污染物允許排放量(噸/年)7.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毫克/立方米)4.污水允許排放量(萬噸/年)8.廢氣允許排放量(萬標立米/年)圖1單位平面示意圖廠界鍋爐鐵路工業窯爐公路煙囪橋梁油庫河流固體廢物堆放場污水管道及流向噪聲源車間污水排放口放射性污染源出廠污水總排放口電磁輻射源固體廢物排放口熱污染源廢氣有組織排放口污水處理裝置廢氣無組織排放口廢氣處理裝置滲坑、滲井污水監測點自備水井廢氣監測點水塔噪聲監測

38、點有害廢棄物排放口其他監測點有害廢棄物堆放場監測點編號1.按各工廠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比例。2.標明工廠方位,四鄰。3.標明辦公區域、主要生產車間(場所)及主要設備的位置。4.標明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位置。5.標明污水、廢氣排放口、噪聲源及其監測點位、固廢處置場所等的編號及其名稱(編號必須與排放情況表中一致)。6.若有的車間不在廠區內,應另繪該車間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圖。7.編圖圖式(右圖)。圖1單位平面示意圖圖2生產工藝示意圖1.生產工藝按方框圖繪制;工藝復雜的企業,可按車間分別繪制,重點放在產生污染的工藝流程上。2.標明投加的原料和輔助材料。3.標明給、排水流程、水源種類、廢水種類、總排污口注明編

39、號和廢水排放去向。4.標明廢氣、固體廢物及有害廢物的排放位置。5.標明各監測點的位置和編號。圖2生產工藝示意圖圖3主要污染治理工藝示意圖對污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等的污染治理工藝分別繪出示意圖。圖3主要污染治理工藝示意圖【二、本年污染物排放申報】表2-1污染物排放年匯總表1.污水排放口數量:指申報單位申報年度(本年度)污水排放口的總數量。2.污水排放量:指按所有污水排放口加總后的污水排放量(體積)。它包括外排的生產廢水、廠區生活污水、直接冷卻水、礦井水等,不包括獨立外排的間接冷卻水(清污不分流的間接冷卻水應計算在內)。3.水污染物名稱:申報單位實際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體污染物必須

40、如實填寫,實際產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水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4.排放量:指經測算的相應污染物排放的量之和。5.廢氣排放口數量6.工藝廢氣排放口數量7.燃燒廢氣排放口數量:分別指申報單位廢氣排放口的總數量和工藝廢氣、燃燒廢氣兩類排放口數量。8.廢氣排放量:指各工藝廢氣、燃燒廢氣排放口加總后的廢氣排放量。9.工藝廢氣排放量:指生產工藝過程中排放的廢氣總量。如化工、冶煉、建材、化纖、造紙等企業在生產工藝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氣總量。10.燃燒廢氣排放量:指燃煤、油、氣鍋爐、烘干爐、鍛造加熱爐,退火爐及其它純燃料燃燒爐窯在燃燒過程中所排廢氣總量。11.工藝廢氣(燃燒廢氣)污染物名稱:申報單位實際排放

41、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體污染物必須如實填寫,實際產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氣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12.排放量:指經測算的相應污染物排放的量。13.固體廢物名稱:指申報單位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狀、半固體狀和高濃度液體狀廢棄物的名稱。14.產生量:按申報單位產生的固體廢物量填寫。15.綜合利用量:指申報單位通過綜合利用(用回收、加工、循環、交換等方式從固體廢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體廢物數量。(包括本年度利用的往年工業固體廢物累計貯存量)16.處置量:指申報單位利用焚燒、熱解、填埋等方法處置的固體廢物數量(包括本年度處置的往年工業固體廢物累計貯存量

42、)。17.貯存量:以綜合利用或處置為目的,將固體廢物暫時貯存或堆存在專設的貯存設施或專設的集中堆存場所內的量叫工業固體廢物貯存量。18.排放量:是指申報單位將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排到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以外的質量,不包括礦山開采的剝離廢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堿性的廢石除外)。二、本年污染物排放申報表2-1污染物排放年匯總表污 水廢 氣固 體 廢 物(噸)1.污水排放口數量(個)2.污水排放量(萬噸)5.廢氣排放口數量(個)8.廢氣排放量(萬標立米)13.固體廢物名稱14.產生量15.綜合利用量16.處置量17.貯存量18.排放量3.水污染 物名稱4.排放量(噸)3.水污染 物名稱4.排放量(噸)6.

43、工藝廢氣排放口數量(個)7.燃燒廢氣排放口數量(個)危險廢物汞石油類9.工藝廢 氣排放量(萬標立米)10.燃燒 廢 氣排放量(萬標立米)其中:醫療廢物鎘(10)氨氮11.工藝廢氣污染物名稱12.排放量(噸)11.燃燒廢氣污染物名稱12.排放量(噸)冶煉渣六價鉻(1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粉煤灰鉛(12)煙塵煙塵爐渣砷(13)工業粉塵煤矸石揮發酚(14)尾礦氰化物(15)放射性廢 物化 學需氧量(16)其他渣表2-2-1污水排放口年排放情況(多個排放口單位復印此表)1.排放口名稱:填入申報單位的排放口名稱,進行了排放口規范化整治的單位按排放口規范化整治的名稱填寫。2.排放口編號:按排放口規范化整治的

44、排放口編號填寫。3.排放口位置:描述排放口的具體位置。4.經度5.緯度:按排放口所在位置經度、緯度填寫。6.功能區類別:按水域功能區類別代碼表進行填寫。7.執行標準類別:按照(1國家排放標準2地方排放標準3行業排放標準)填入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執行的相應類別編號。8.污水排放規律:按污水排放規律代碼表填寫。9.排放天數:填寫該排放口的排放天數。10.排放時間:對于排放規律為間斷排放或周期性排放的申報單位注明平均每天排放的小時數。11.排放去向:按排放去向代碼表進行填寫。12.水體名稱:填入該污水排放口實際流入的海或江河湖庫具體名稱,按照水體/流域代碼表填寫。13.污水排放量:指該排放口污水的排放

45、總量。14.其中達標排放量15.其中超標排放量:達標量是指該排污口所有污染物某月全部達標排放,即為達標排放。某月只要有一種污染物超標排放即為超標排放,達標或超標月各自排放量之和即為該排放口的全年達標排放量或超標排放量。16.排放月份:在相應排放月份后劃“”。17.最后一次建設的項目名稱:指有污水流入排放口的生產設備或裝置最后一次新、擴、改建的項目名稱。18.建設日期:指申報單位最后一次新、擴、改建的項目的環評審批日期,沒有環評審批的按項目動工日期填寫。19.污染源自動監控儀器名稱:按申報單位實際購買的自動監控儀器名稱填寫。20.污染物名稱:表中的預置的污染物名稱中有產生的必須填寫相應情況,產生

46、的其他污染物按水污染物編碼中規范的污染物名稱填寫。21.污染物排放量合計:填寫本年度排放的該污染物量之和。22.達標排放量23.超標排放量:指該排放口該污染物每月實際達標排放或超標排放量的相應月排放量之和。表2-2-1污水排放口年排放情況1.排放口名稱2.排放口編號3.排放口位置4.經度º"6.功能區類別5.緯度º"7.執行標準 類 別9.排放天數11.排放去向13.污水排放量(萬噸)14.其中達標排放量(萬噸)8.污水排放 規 律10.排放時間(小時/天)12.水體名稱15.其中超標排放量(萬噸)16.排放 月份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11月12月17.最近一次建設的項目名稱18.建設日期19.污染源自動監控儀器名稱20.污染物名稱污染物排放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