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種類及線間距_第1頁
線路種類及線間距_第2頁
線路種類及線間距_第3頁
線路種類及線間距_第4頁
線路種類及線間距_第5頁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正線:連接車站并貫穿或直股伸入車站的線路。 正線可分為區間正線及站內正線,連接車站的部分為區間正線,貫穿或直股伸入車站的部分為站內正線。 第一章第一章 線路的種類及線間距線路的種類及線間距 (1)到發線(DF) 供列車進站到達、停車作業、客運乘降、技檢(零摘列車的不停車裝卸等)、出發的線路; 為完成以上的功能,到發線上要有專門的設備: 出站信號機(必有)、站臺、橫越設備(天橋、地道、平過道等),根據作業需要選用。沒有這些專用設備的車站線路不能充當到發線。 客車到發線常常也是貨車到發線 貨車到發線不能用做客車到發線客車到發線設備完善客車到發線設備完善貨車到發線滿足不了貨車到發線滿足不了乘降

2、作業。乘降作業。 2.站線(2)調車線DC和牽出線QC 調車線又稱編組線,供進行列車的解體、編組作業并停放車列或車組的線路。 牽出線供車列、車組轉線、轉場用的線路,為盡頭式,其端部設有土擋。 這些線路沒有出站信號機,更沒有其它如站臺、橫越設備等。2.站線 供裝卸作業用的線路,又稱裝卸線; 注:貨車到發線有時進行沿零列車不甩裝卸,而貨物線進行甩車裝卸。 貨物線旁要設貨物站臺、倉庫、貨場等,線路長度較短。(3)貨物線Hw 2.站線 (4)辦理其它作業的線路,如站內救援列車停留線、機車走行線、機待線、機車整備線、檢修線、存車線、禁溜線、駝峰迂回線等。 3、段管線:指機務、車輛、工務、電務等段專用并由

3、其管理的線路。2.站線 救援列車救援列車 指在區間或站內接軌,通向路內外單位的專用線。如工業企業線、專用線、支線等。 安全線:進路隔開設備;防止列車或機車車輛進入另一列車或機車車輛進路的一種安全設備。 避難線:防止在陡長下坡道失控列車(司機)或溜逸車輛(風、坡度其它問題)發生事故而設的線路。 4 4 . .岔線岔線5 .5 .特別用途線特別用途線 為了作業和維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內線路和道岔應有統一的編號。 站內正線規定用羅馬數字編號(、),站線用阿拉伯數字編號(1、2、3)。 1 1 . .單線鐵路單線鐵路 2 2 . .復線鐵路復線鐵路 雙線橫列式區段內的車站,從正線起順序編號,上行為雙號,

4、下行為單號 。 3 3 . .盡頭式車站盡頭式車站向終點方向由左側開始順序編號,如站舍位于線路一側時,從靠近站舍的線路起,向遠離站舍方向順序編號 。 大站上股道較多,應分別按車場各自編號。 4 4 . .在劃分車場的車站在劃分車場的車站,車場股道的編號亦應從靠近站舍(信號樓)的股道起,向遠離站舍(信號樓)方向順序編號。股道編號用阿拉伯數字,在股道編號前冠以羅馬數字表示車場,如二場三股道,應為II3股道。對無站舍(信號樓)的車場,應順公里標方向從左向右編號。 1.用阿拉伯數字從車站兩端由外而內,由主(接發列車)而次(調車)依次編號,上行列車到達端用雙數,下行列車到達端用單數。 2.如車站一端銜接

5、兩個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應按主要方向編號。 3.每一道岔均應編以單獨的號碼,渡線道岔,交叉渡線道岔及交分道岔等處的聯動道岔,應編為連續的單數或雙數。 4.站內道岔,一般以信號樓中心線或車站中心線作為劃分單數號與雙數號的分界線。 5.當車站有幾個車場時,每一車場的道岔必須單獨編號,此時道岔號碼應使用三位數字,百位數字表示車場號碼,個位和十位數字表示道岔號碼。應當避免在同一車站內有相同的道岔號碼。 為保證行車安全,凡接近線路的各種建筑物及設備,必須與線路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在線路上運行的機車車輛的橫斷面尺寸,也應有一定的規定。 (1)機車車輛限界:規定機車車輛的高度、寬度; (2)建筑

6、限界:對建筑物(含技術設備)作出規定; (3)超限貨物最大裝載限界:把超限貨物的長、高、 寬限定在一定范圍內。 1 1. .概念概念 2 2. .種類種類 (1)基準線: 豎直:軌面; 水平:線路中心線。 3.3.限界圖限界圖(2)限界圖中幾個問題: 電氣化鐵路最上部分限界尺寸線: 機車車輛限界尺寸線部分 為電力機 車上不可超越部分 3.3.限界圖限界圖(2)限界圖中幾個問題: 限界圖左部為站內限界,右部分為區間及站內正線限界。 圖114為客運專線(高速)鐵路建筑物限界基本尺寸及輪廓,提速線路速度較高。 限界圖中尺寸是指各種建筑或機車車輛到線路中心線的尺寸。 曲線地段限界尺寸需內外加寬。 48

7、00:機車車輛的中部最大高度,防止機車車輛頂部與橋梁、隧道上部相撞。 1700:機車車輛限界半寬,機車車輛一側高自1250至3600毫米間距離線路中心的最大距離。但考慮到懸掛列車側燈可以加寬100毫米。機車車輛限界 3.3.限界圖限界圖(3)具體限界尺寸 機車車輛限界 3.3.限界圖限界圖(3)具體限界尺寸 在鋼軌水平面上1250毫米高度以下,機車車輛寬度應逐漸減少,因為這個范圍內,建筑物和設備較多,如站臺、道岔轉轍機、電氣裝置等,為了防止與這些設備接觸,所以規定不同的限界要求。 16001600:機車一側汽缸最外側距線路中心的最大距離。建筑限界(建筑接近限界): 3.3.限界圖限界圖(3)具

8、體限界尺寸 24402440:信號機、水鶴、跨線橋柱、雨棚、天橋(距正線及通行超限貨物列車的站線)距線路中心的最小距離。考慮到最大貨物超裝載限界半寬為2225mm,貨物振動橫移量為170.5mm,安全量為44.5mm,則: 建筑接近限界半寬度2225170.544.52440mm。建筑限界(建筑接近限界): 3.3.限界圖限界圖(3)具體限界尺寸 21502150:信號機、水鶴(距不通行超限貨物列車的站線)線路中心的最小距離。 17501750:高站臺、一般旅客站臺、鄰靠正線及通行超限列車線路旁側的旅客站臺距線路中心的最小距離。 2525:撒砂管端口,機車車輛閘瓦在輪箍最薄和車架彈簧下沉最低的

9、情況下距軌面的限制高度。建筑限界(建筑接近限界): 3.3.限界圖限界圖(3)具體限界尺寸 65506550:在電力機車牽引的線路上,建筑接近限界最大高度為6550mm,困難時可為6200mm,這是考慮到線路上空有輸電接觸網。 建筑接近限界高度530046.5153.55500mm。 31003100:列車標志至軌面的最大容許尺寸。 55005500:考慮到超限貨物裝載限界高度為5300mm,貨物 向上振動偏移量為46.5mm,安全量為153.5mm,則:1.線路中心線 2.主要建筑物:信號機、水鶴、警沖標、站臺(客、貨)、站房、電力照明支柱等; 3.要求:保證列車安全、人身安全、不影響辦理規

10、定的作業; 4.根據:建筑限界、機車車輛限界及其它因素來確定;5.規定:見圖 1.要求:在車站上,相鄰兩線路中心線間的距離(簡稱線間距),一方面要保證行車安全,作業安全及便利,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通行超限貨物列車和兩線間裝設行車設備的需要。 2.決定線間距的因素: (1)機車車輛限界; (2)建筑限界; (3)超限貨物裝載限界; (4)設置在相鄰線路間有關設備的計算寬度; (5)在相鄰線路間辦理作業的性質。 3.直線地段線間距的確定:例:確定各條線路之間的線間距 1.曲線加寬 列車在曲線上運行,轉向架可以轉動,但其為剛性結構,不能隨軌道而彎曲,車體縱向軸線與軌道中心線不相吻合,致使車體兩端向軌道外

11、側突出,車體中部向軌道內側偏入,使車體與建筑接近限界間的凈空減少。另外,由于曲線外軌設置超高,車體向曲線內側傾斜,也會影響內側限界示。故,曲線限界需加寬。 1.曲線加寬 (1)計算標準 客車車體長C=26m;轉向架中心銷距Z=18m,路段旅客設計行車速度 :140km/h、120km/h、 100km/h、 80km/h;外軌最大允許超高h150mm。kv(2)計算公式 平面內側加寬AOD與BOD為相似2222242zWzRWWzRW 1.曲線加寬 (2)計算公式 平面內側加寬221810008840500WmRmRzR平內 從立面上看,因外軌設置超高,致使車體向內傾斜,車體內側面的上部明顯偏

12、入曲線內側,則:立體內側加寬 1.曲線加寬 (2)計算公式 11 1500WhHSmmHS立內,式中 為自軌面至建筑物計算點的高度,代入,可得:1500HWh立內立體內側加寬405001500HWWWhR內平內立內 1.曲線加寬 (2)計算公式 外側加寬222226184400010008888LlWmmRRRRR外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1)站線不設緩和曲線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1)站線不設緩和曲線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1)站線不設緩和曲線 當正線位于站線內側而緩和曲線移動量大于兩曲線間加寬值時,則直線部分線間距不加寬。 當正線位于站線內側而緩和曲線移動量小于兩曲線間加寬值時,則加

13、寬后的直線部分線間距D為: ()DSWPmm S兩直線間標準線間距(mm); W兩曲線間加寬值(mm) ; P正線緩和曲線移動量(mm) ;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1)站線不設緩和曲線 當正線位于站線外側,加寬后的直線部分間距D為。 當站線與站線相鄰,則直線部分線間距的加寬值即為曲線部分的加寬值。 ()DSWPmm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2)站線設緩和曲線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2)站線設緩和曲線 站線設置緩和曲線以后,無論站線與正線或站線與站線相鄰,一般均利用其緩和曲線移動量之差來調整兩曲線間的線間距,以滿足加寬的要求。緩和曲線移動量的計算公式為:224lPR P緩和曲線移動量(mm)

14、; R圓曲線半徑(mm) ; 緩和曲線長度(mm) ;l 2.曲線車站線間距計算(2)站線設緩和曲線 站線位于內側 設正線緩和曲線的移動量為P正,正線與站線間加寬值為W。 PPWmm正站線位于外側而 時 PW正 PPWmm正 然后由P返算求站線緩和曲線值,如緩和曲線值小于20m,可不設。第第1 1題題 曲線加寬曲線加寬 某站臺設于曲線上,半徑為800m,超高為25mm,站臺高500mm,信號機高度取3600mm。直線站臺限界為1750mm,信號機限界為2150mm,求站臺和A、B信號機至線路中心線的最小距離。第第1 1題圖題圖第第2 2題題 曲線線間距曲線線間距 如下圖所示新建中間站,正線R6

15、00m, II 與3線通行超限貨物列車,正線外軌超高150mm,站線無超高。求各線間距。II1,10lm第第2 2題圖題圖第第1 1題題 曲線加寬曲線加寬 某站臺設于曲線上,半徑為800m,超高為25mm,站臺高500mm,信號機高度取3600mm。直線站臺限界為1750mm,信號機限界為2150mm,求站臺和A、B信號機至線路中心線的最小距離。解解:1.站臺位于曲線內側,屬于內側加寬。公式見上,H為站臺到軌面的高度。405005002559 mm8001500Wmm內進整成60 站臺至線路中心線的最小距離=1750+60=1810mm 某站臺設于曲線上,半徑為800m,超高為25mm,站臺高500mm,直線站臺限界為1750mm,信號機高度取3600mm。信號機限界為2150mm,求站臺和A、B信號機至線路中心線的最小距離。 2.A信號機位于曲線內側,屬于限界內加寬,式中H為在體內傾突出點到軌面的距離,取H=3600mm405003600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