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_第1頁
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_第2頁
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_第3頁
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_第4頁
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藥物降壓對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影響        為了解高血壓病患者在藥物降壓后晝夜血壓與心電的動態變化情況,我們采用24小時動態血壓和心電監測對患者進行同步監測?,F把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1.1研究對象72例高血壓病患者系1997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病人,診斷符合WHO及我國制定的有關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血壓140/90mmHg(1mmHg=0.133kPa),并排除癥狀性高血壓。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分成兩組,每組各36例。治療組(藥物降壓治療組):男20

2、例,女16例,年齡4573(平均61.1)歲,高血壓期5例,期23例,期8例,病程小于2年18例,25年14例,>5年4例;對照組(未經治療):男21例,女15例,年齡4080(平均58.6)歲,高血壓期5例,期22例,期8例,病程小于2年18例,25年13例,>5年5例,經卡方檢驗,組間無差異性(P>0.05)。1.2方法11.3統計方法依照時辰節律每日計12個時辰(用地支表示),每個時辰作為一時間段,先統計每一時間段3個有效指標的平均值,然后統計每項指標時間段的平均值與標準差(±s),采用t檢驗或相關系統分析進行顯著性檢驗。2結果2.1晝夜血壓變化治療組患者24

3、小時血壓變化均在正常范圍內(133.75±4.47/82.67±0.78mmHg),12個時辰變化曲線與正常人血壓曲線相似,呈“兩峰一谷”的長杓形規律變化2,有6例期、3例期在辰時(79時)血壓明顯升高,但仍在140/90mmHg以下;未見有驟升或劇降現象;舒張壓波動較小,停留于82.67±0.78mmHg。對照組血壓變化波動較大(173.08±4.42/94.83±0.14mmHg),仍呈“兩峰一谷”的長杓形變化,其中24例期和4例期高血壓患者上半夜前段時間呈上升趨勢,舒張壓波動亦小,均處于高血壓狀態。2.2晝夜心率變化對照組心率較快,尤以辰

4、時至子時呈持續性,最高與最低相差818次/分;其中13例期患者伴有血壓升高1534mmHg情況,未出現心率無原因性驟升或劇降情況;治療組心率比對照組下降1022次/分,且波動較小,最大與最小相差112次/分,未出現伴血壓驟升或劇降現象。參見表1。表1兩組患者各時辰心率、雙倍乘積表時辰(時間)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辛(1517)酉(1719)戊(1921)亥(2123)心率(次/分)治療組636263666671706870767470對照組807773778889858084868787雙倍乘積治療組806479367938

5、8646917496569460924897301048899908380對照組136801293612410127051531215575147051424014616149641505115834注:雙倍乘積=收縮壓(mmHg)×心率。 2.3晝夜心電變化情況對照組晝夜心電異常變化時間段較多,其中辰時至未時多見,表現為室早、快速型心律失常、房顫、心肌缺血;而治療組心電異常變化較小,且快速型心律失常只有1次,心肌缺血亦明顯減少(P<0.05),參見表2。表2兩組患者每個時辰有意義的心電變化表時辰(時間)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

6、3)未(1315)辛(1517)酉(1719)戊(1921)亥(2123)治療組室早000021112100快速型心律失常000001000000心肌缺血100021102010合計1*0*0*0*4*3*2*1*4*1*1*0*對照組室早000021102000快速型心律失常112131223111心肌缺血111344333221合計223496658332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心臟事件的發生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高血壓為重要因素之一。它可加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并由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可致血流渦流增強,加重血管內膜損傷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招致心肌缺血的發生。在高

7、血壓病患者早期為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負荷加重,左心室肥厚增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增強,使心肌電生理發生改變,如易誘發折返現象、心室晚電位、心臟傳導功能異常以致出現心律失常。本研究顯示:高血壓病患者采用鈣離子拮抗劑、-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利尿劑等藥物階梯療法后,把血壓控制在較理想范圍(133.75±4.47/82.67±0.78mmHg),能有效地減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發生率,從而避免或減少心臟性事件的發生,與HOT-Plendil研究結果相符3。作者單位:邵積彪(廣寧縣賓亨醫院,廣東省廣寧縣,526345)陳啟華(廣東省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526345)車京霞(廣東省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526345)參考文獻:1陳湛主編.現代心臟病治療指南.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1996.4902張維忠,龔蘭生,陸華.24小時動態血壓參數的正常參照值.上海醫學,1992,15:5203Hansson L,Zanchetti,Carruthers SG,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es aspirin in patie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