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哲學思考_第1頁
信息哲學思考_第2頁
信息哲學思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哲學思考在中國,人們對于名稱的要求有著特別的興趣,因為涉及到“名正言順”的大問題。對于“信息哲學”這個新興的領域,此理亦然。關于“信息哲學”這個名稱,我們似乎可以回顧一下科學哲學中“邏 輯實證論”這個名稱問世的情況?!熬S也納學派”的重要成員費格爾(Herbert Feigl )曾于1932年在哲學雜志發表了名為邏輯實 證論歐洲一個新的哲學運動的具有宣言性質的論文,介紹“維 也納學派”的基本觀點和任務。在美國哲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不同 的反響。而“邏輯實證論”這個名稱就是這篇論文首先提出的,后來就也被人廣泛使用,成為經典的科學哲學的標識。那么“信息哲學” 作為“新的哲學范式”的標簽,無疑應歸

2、于什么是信息哲學?這 篇論文。費格爾首創“邏輯哲學論”名稱的情況,自然使人聯想到費格爾與“維也納小組”的關系。費格爾的那篇文章實際上是在宣揚“維也納 學派”的哲學觀點和任務,因為費格爾曾是維也納學派創始人石里克(Moritz Schlick )的學生。但是,“信息哲學”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因為它的創始人與美國哲學界并沒有類似于石里克與費格爾那樣的 關系。因而,將其說是歐美哲學界的互動和呼應更為貼切。在英美學 術圈,往往是一個學科先在英國問世,然后再到美國完成所謂的“乘 數效應”,最后達到其應有的功效。信息哲學的研究綱領已經問世一年多了,但關于“信息哲學”的名稱, 國際哲學界似乎還有些方面需要沒

3、有完全達成一致。 我以為也需要就 名稱問題檢討一下。1、國際現狀。弗洛里迪認為,關于這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的名稱存在 兩種趨勢:一是追趕時髦,如“賽伯哲學” (cyberphilosophy )、“數 字哲學”(digital philosophy)、“計算機哲學”(computerphilosophy); 一是表達某種特殊的理論旨趣,如“計算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computing scienee)、 “計算哲學” (philosophyof computation )、 “人工智能哲學”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ee )、“計算

4、機與哲學” (computer and philosophy)、“計 算與哲學”(computing and philosophy)等。而弗洛里迪則認為,“信息哲學” (philosophy of in formation )這個名稱是最令人滿意的, 因為它明確指稱一個新興的哲學學科。可是,一年多來事情似乎并沒有那么單純,人們對“信息哲學”這個名稱還是有不同的意見。2、PCI之一。弗洛里迪在元哲學(Metaphilosophy )發表的奠基 性文章用的是“信息哲學” (Philosophy of In formatio n, PI )。而 在布萊克威爾哲學導引叢書(Blackwell Phil

5、osophy GuidesSeries),去卩用的是計算與信息哲學(Philosophy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PCI )。這究竟是為什么?弗洛里迪的在計算與信息 哲學的前言中是這樣解釋的,“對于本書的名稱,布萊克維爾的哲 學編輯和我同意使用“計算與信息哲學” (PCI)這個名稱。PCI是 個新的但依然是個鮮明的標簽,希望這個新標簽既可以滿足學術的需 要,也可以滿足市場的需要。本書導言的標題是“什么是信息哲 學?”,其中我對這個新的范式進行了論證,認為“信息哲學” (PI) 在概念上要比現在這個名稱更令人滿意,因為它明確地保證了新范式 背后真正的東西與名稱

6、的一致性。 作為本書的基礎,我認為還是將其 放在網上,免費供大家使用。”不難看出,“計算與信息哲學”這個 名稱,顯然有比較強的妥協因素在其中。其結果就是“導言”不放在 這部書的印刷本中,弗洛里迪還是堅持他的理念。3、計算與信息。那么這著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悖于弗洛里迪的意愿呢? 我以為瑞典學者的解釋很有啟發意義,可作為參考。在科學哲學的 范式轉移:信息哲學與新的復興這篇文章中,多迪希-斯諾科維奇(Gordana Dodig-Crnkovic )說:“在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中,人 們分別用 Tnformatik ' , Informatique '口 Informatica '

7、; (在 英語中對應的術語是informatics )來指稱computing。有意思的是 英語術語computing具有經驗的取向,而與之對應的德語、法語和意 大利語術語informatics ,卻具有抽象的取向?!痹谒磥?,“這種 術語的差異可以分別追溯到19世紀英國經驗主義與歐洲大陸的抽象 傳統之間的差異。”實際上,信息與計算恰巧強調了一個問題的兩個 方面。比如說,我們常說的“ informatics ”就是指利用計算機和統 計學技術來管理信息的學科,更具體一些,它是以及時保有和在空間 傳輸知識為目的,對于看作知識媒體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系統處理的學科與技術的總稱。舉例來說,在基因組計劃中,

8、in formatics 包括發 展快速搜索數據庫、分析DNA序列信息、從DNA序列數據預測蛋白質 序列和結構的方法等。4、PCI之二。今年8月份在土耳其召開的“第 二十一屆世界哲學大會” (The21st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 專門新辟了一個 secti on,其名稱為 philosophy of com muni cati on and in formation 。我注意到五年前的1998年,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第二十屆世界哲學大會”上,并沒有這個 section??梢酝茢?,作 為一個新興的哲學分支,1998年之后才引起國際哲學界的關注。這 與信息哲學

9、得以確立的時間基本吻合。參加此次大會的中國代表團成 員,社科院哲學所原副所長姚介厚教授,回國后在哲學所做了專場報 告,其中還專門提到這個新興的領域,并說哲學所目前也有人在從事 這方面的研究。他把 philosophy of com muni cati on and in formatio n 譯為“交往與信息哲學”,我以為這也是個意蘊深遠的理解。在中文中communication也是個外延很廣的詞,有“傳播”的意思,在這個 詞項下它往往與“傳輸、傳遞(transmit )、擴散、散布、廣播(dissemination, spread, broadcast)”相關聯,表征的是某種(物 質、能量和

10、信息的)單向“流動”,還有我們通常所謂的“通訊”或“通信”的意思。但是,communication這個詞的真正意思是“交通、 交流、交換(excha nge, in tercourse )、互動(in teractive ) ”具 有雙向流動的意思。這使人聯想起當下比較流行的哈貝馬斯的“交往 理論”。計算機網絡構成的語義空間就是一個交往空間,是一個公共領域,因而在這個空間中引發的諸多話題無疑為哲學探究開辟無限廣 闊的前景。5、中文譯名。由此可以看出,“計算”和“信息”不論是在概念上 還是歷史淵源方面均有著很密切的關系。信息哲學的內涵要更寬泛。 我們說,“計算”更強調方法論的作用。而“信息”則肯

11、定要包含更 為寬泛的內容,計算機、網絡、通信等諸多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哲學 成就。另一方面,信息哲學對于信息的本質的討論則遠遠超出計算機 哲學所要討論的范圍。據我的研究,情況基本如此,信息與計算恰巧 強調了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從這門哲學學科的名稱上來看, 基本 采取了一種整合英美與歐陸哲學傳統的態度,這也算是“信息哲學” 所表現出的一種新氣象吧。至于中譯名,我以為“信息哲學”這個名 稱足以表達其間的意蘊。我與弗洛里迪曾專門討論過中文的表達方式 的問題,他也贊同我的觀點,認為中文可以就叫“信息哲學”,而無 需加入“計算”,因為我們沒有他們所遇到的那類困難。我們的難處 屬于另類,或許叫“信息與資訊

12、哲學”才對,這樣便將臺灣的表達方 式反映出來。6、PI乎? IP乎?在中國,也有人將“信息哲學”用英文表述為“ In formation Philosophy” (簡稱IP,定語前置),在我看來,這與弗洛里迪開創的“ Philosophy of In formation”,(簡稱PI,定語后置)有本質區別。我們可以拿中文的“科學哲學”做個類比?!翱茖W哲學”這個詞在英文中也有兩種叫法,一個是“Scie ntificPhilosophy ” (簡稱 SP,定語前置);一個是“ Philosophy of Scienee” (簡稱PS,定語后置),如萊辛巴赫(H. Reichenbach) 1951 年出版的名著科學哲學的興起(The Rise of Scie ntificPhilosophy )中的“科學哲學”就用的是定語前置的 SF。由于兩個 英文詞都可以譯成“科學哲學”,定語前置的科學哲學即SP,指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